2.3物质的量暑假预习练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物质的量暑假预习练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物质的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l2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L标准状况下的氢气,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Na B.Mg C.Al D.Z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NA个水分子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克
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约为22.4L。
D.0.5molH2和0.5molO2混合,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O2的质量是32 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 L·mol-1
B.22.4 L 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C.标准状况下,20 mL NH3跟60 mL O2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18g H2O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4.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以下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CO2+N2O。下列关于N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O,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等物质的量的N2O和CO2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C.N2O只具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D.N2O会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5.在标准状况下将1 g He、11 g CO2和4 g O2混合,所得混合气体积约为
A.28 L B.11.2 L C.16.8 L D.14.0 L
6.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可忽略)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molN2,右边充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8g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左、右两侧温度相同)。右侧CO与CO2分子数之比
A.1:3 B.3:1 C.1:2 D.2:1
7.所含分子数相同的一组物质是:
A.1g H2和1g N2 B.1mol H2O和1g H2O
C.3.2g O2和2.24L的空气(标准状况下) D.44gCO2和6.02×1022个O2
8.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1 mol/L的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
C.a=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二、填空题
9.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 、 。
(2)固体或液体粒子间的距离非常小,所以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取决于 、 。
(3)气体粒子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 、 。
10.指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①1 mol O
②1 mol SO
③2 mol H2O
11.(1)在一定条件下,28.80g金属单质A与1.20molCl2完成反应,生成1.20molAClx,则x= ,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现有氨气3.4g,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 ,含有氮原子的数目为 ;将气体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2.已知反应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若有44.8 L Cl2(已换算为标准状况)生成,求:
(1)被氧化的HCl为 g,转移电子数目为 。
(2)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标出上述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三、计算题
13.(1)1 mol CO2中含有 mol C和 mol O;
(2)1.80 mol CO2中含有 个CO2分子, 个C原子, 个O原子;
(3)3.60 mol CO2中所含CO2分子数与 个H2O分子数目相等,8.40×1026个O3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
四、解答题
14.某课外兴趣小组需要的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及药品:
应称取的质量为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 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烧杯、 及玻璃棒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每个操作只能用一次)。
A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的质量,倒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溶解(必要时可加热)
C用适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荡
D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E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处
(3)若出现如下情况,判断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没有进行操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配制溶液时,容量瓶未干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4)在实验操作的摇匀过程中,不慎洒出几滴,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15.要配制480mL 0.2mol·L-1的FeSO4溶液,配制过程中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绿矾(FeSO4·7H2O)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 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l~2cm处,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⑥待溶液恢复到室温。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完成此配制实验,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常见的玻璃仪器有 。
(2)实验室用绿矾(FeSO4·7H2O)来配制该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绿矾 g。
(3)由于错误操作,使得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偏小的是 (填写编号)。
A.称量绿矾时,左码右物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
C.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D.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干燥
E.定容时,滴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F.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
(4)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
16.(1)(填序号)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00 mol·L-1KMnO4溶液
④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 g干燥的NaCl固体
⑤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2)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Δ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试完成下列问题:
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 。
②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氢气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请指出能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 (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
《2.3物质的量》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C B D B C C
1.D
【详解】标况下5.6L氢气的物质的量==0.25mol,故12g金属提供的电子为0.25mol×2=0.5mol,则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的质量为12g×=24g,
A.Na在反应中表现+1价,提供1mol电子需要Na的质量为23g/mol×1mol=23g;
B.Mg在反应中表现+2价,提供1mol电子需要Mg的质量为24g/mol×=12g;
C.Al在反应中表现+3价,提供1mol电子需要Al的质量为27g/mol×=9g;
D.Zn在反应中表现+2价,提供1mol电子需要Zn的质量为65g/mol×=32.5g;
提供1mol电子,只有Zn的质量大于24g,其它金属的质量都小于24g,故金属混合物中一定有Zn,故选:D。
【点睛】注意利用平均值法解答,若有不反应的金属应视作需金属质量无穷大。
2.D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22.4计算,A错误;
B.的摩尔质量是,B错误;
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约为22.4L,C错误;
D.0.5molH2和0.5molO2混合,总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molO2的质量是32g,标准状况下,1molO2所占的体积是22.4 L,判据中没有给定标况下,故A错误;
B.不一定是标况下,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氧气分子的物质的量及个数,故B错误;
C.同一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和气体的体积成正比,气体的分子数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也成正比,因此标准状况下,20mLNH3跟60mLO2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20:60=1:3,故C正确;
D.18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因为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mol水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题给反应中N由+4价变为+1价,生成1 mol N2O时转移6 mol电子, A错误;
B.1 mol N2O与1 mol CO2都含有3 mol原子, B正确;
C.N2O中氮元素为+1价,是氮元素的中间价态,因此N2O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错误;
D.由题意知,N2O可用作吸入性麻醉剂,因此不可能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在标准状况(273.15 K、101kPa)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所以该混合气的体积。所以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在标准状况(273.15 K、101kPa)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
6.B
【详解】隔板不移动,说明两边的压强相等,温度相同,因此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有==4,解得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25mol,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32g·mol-1,采用十字交叉法,得出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即为3:1,故选项B正确。
7.C
【详解】根据可知,物质的量如果相等,则所含有的分子数一定是相等的。选项A中氢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2mol和1/28mol;选项B中1g水的物质的量是1/18mol;选项C中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0.1mol;选项D中CO2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和0.1mol,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8.C
【分析】对NaOH和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再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最后发生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结合图象即可解答。
【详解】A.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是HCl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NaCl,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继续滴加时,HCl和Na2CO3发生反应,到a点时,恰好HCl+Na2CO3=NaHCO3+NaCl反应完全,a点以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可见在0~a范围内,发生了中和反应和HCl+Na2CO3=NaHCO3+NaCl,A错误;
B.ab段发生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B错误;
C.根据碳元素守恒,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1 mol,1 mol Na2CO3完全转化为NaCl两步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分别消耗的盐酸的量是1 mol,则消耗1 mol/L稀盐酸的体积分别是1 L,所以a=3,C正确;
D.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Na2CO3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反应产生NaCl消耗HCl 2 mol,由于混合物与HCl恰好完全发生反应转化为NaCl时共消耗4 mol HCl,则其中含有的NaOH的物质的量是2 mol,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 mol和1 mol,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1) 粒子大小 粒子数目 粒子之间的距离
(2) 粒子大小 粒子数目
(3) 粒子数目 粒子之间的距离
【解析】【小题1】影响物质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数目和粒子之间的距离。
【小题2】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粒子之间的距离非常小,所以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大小、粒子数目。
【小题3】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数目、粒子之间的距离。
10. 1 mol氧原子 1 mol硫酸根离子 2 mol水分子
【详解】①1 mol O表示1 mol氧原子;故答案为:1 mol氧原子。
②1 mol SO表示1 mol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1 mol硫酸根离子。
③2 mol H2O表示2 mol水分子;故答案为:2 mol水分子。
11. 2 12 4.48L 1.204×1023(或0.2NA) 0.4mol/L
【分析】(1)根据Cl元素守恒,确定化学式AClx中X的值,然后根据A守恒确定A的相对原子质量,再结合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确定A原子核内的中子数,Cl是17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书写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n=及n=计算3.4g氨气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根据NH3中含有的N原子数及NH3的物质的量计算含有氮原子的数目;根据c=,计算将这些气体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1)1.20molCl2与28.80gA完成反应,生成1.20molAClx,根据Cl原子守恒可得1.20mol×2=1.20xmol,解得x=2;根据A原子守恒可知28.80g金属单质A的物质的量是1.20mol,则A的摩尔质量M=28.80g÷1.20mol=24g/mol,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4÷2=12;Cl是1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是2、8、7,所以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3.4g氨气的物质的量n==0.2mol,则根据n=可知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V=n·Vm=0.2mol×22.4L/mol=4.48L;在1个NH3中含有1个N原子,则在0.2mol NH3中含有氮原子的数目为N=0.2mol×NA/mol=0.2NA;将气体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0.4mol/L。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微粒的关系及有关物质的量的化学计算,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及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n=、c=等是解题的基础。
12.(1) 146 2.408×1024(或4NA)
(2)
【解析】略
13. 1 2 1.08×1024 1.08×1024 2.17×1024 2.17×1024 1.40×103 mol
【详解】(1)1molCO2分子中含有1molC和2molO;
(2)由n=,可知1.80molCO2中含有CO2分子个数为:N(CO2)=n(CO2)×NA=1.80mol×6.02×1023mol-1=1.08×1024;
该CO2分子中含有1.80mol×6.02×1023mol-1=1.08×1024个C原子,含有1.80mol×6.02×1023mol-1×2=2.17×1024个O原子;
(3)3.60molCO2与3.60molH2O含有相同的分子数:N(H2O)=n(H2O)×NA=3.60mol×6.02×1023mol-1=2.17×1024;
8.40×1026个O3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O3)==1.40×103mol。
14. 26.5 250 胶头滴管 B、A、C、F、D、E 偏低 无影响 偏高 重新配制
【详解】(1)配制的溶液,应选择的容量瓶,需要溶质的质量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A、C、F、D、E;
(3)没有进行洗涤操作,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可知,溶液浓度偏低;配制溶液时,容量瓶未干燥,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4)在实验操作的摇匀过程中,不慎洒出几滴,导致实验失败且无法补救,需要重新配制。
15. 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①⑥②④③⑤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7.8 ACEF 重新配制
【详解】②容量瓶没有480mL容量瓶,因此应使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即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l~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1)根据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因此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⑥②④③⑤,完成此配制实验,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常见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实验室用绿矾(FeSO4·7H2O)来配制该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绿矾0.2 mol L 1×0.5L×278g mol 1=27.8g;故答案为:27.8。
(3)A.称量绿矾时,左码右物,则称量固体质量减少,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小;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C.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质量减少,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小;D.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干燥,对结果无影响;E.定容时,滴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吸出了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小;F.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试剂瓶中有水,因此浓度偏小;因此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偏小的是ACEF;故答案为:ACEF。
(4)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16. ①②⑤⑧ 广口瓶中进气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排水导管应插到在广口瓶底部 偏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从漏斗中缓慢滴加无水乙醇
【分析】(1)①根据稀硝酸能够与银反应分析;
②类比浓硫酸的稀释进行分析;
③根据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判断;
④根据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判断;
⑤根据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分析;
⑥根据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判断;
⑦根据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方法判断;
⑧铝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加入稀硫酸可以抑制铝离子的水解;
(2)由图可知,测定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广口瓶中气体应短进,将水排出,可测定体积,乙醚与Na不反应,乙醇与Na反应生成氢气,且相同质量的水、乙醇比较水生成的氢气多,注意装置的气密性、生成的氢气全部排出等决定实验的成败,以此来解答。
【详解】(1)①由于稀硝酸能够与银反应,所以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故①正确;
②类比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的方法为: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故②正确;
③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应该使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00mol/LKMnO4溶液,故③错误;
④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NaCl固体,故④错误;
⑤酒精能够溶解苯酚且对人的皮肤没有伤害,使用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故⑤正确;
⑥陶瓷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够与碳酸钠高温下反应,所以不能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故⑥错误;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不是氢氧化铁胶体,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方法应该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故⑦错误;
⑧配制Al2(SO4)3溶液时,铝离子能够发生水解,所以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抑制铝离子的水解,故⑧正确;叙述正确的有:①②⑤⑧;
(2)①要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确定产生氢气的体积,广口瓶中的进气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而排水导管应伸入到广口瓶底部;
②由于等质量的水和乙醇相比,水的物质的量大于乙醇,与金属钠作用时,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故用含水乙醇代替无水乙醇时,所得氢气体积偏大;
③要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首先要保证该装置不能漏气;为使排出水的体积等于产生氢气的体积,则加入乙醇的速度不能太快;为确保定量乙醇完全反应,金属钠应稍过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