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反应热暑假预习练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反应热暑假预习练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反应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s)放出热量相同
B.2Na+ 2H2O= 2NaOH+H2↑ 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化学键的断裂是吸热过程,并且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2019年,中国能源网发文《中国能源结构将进入多元时代》。下列能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 B.锂离子电池 C.太阳能集热器 D.燃气灶
A.A B.B C.C D.D
3.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够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是(  )
A.CH3OH(l)+3/2O2(g)=CO2(g)+2H2O(l) △H=+726.5kJ·mol-1
B.CH3OH(l)+3/2O2(g)=CO2(g)+2H2O(l) △H=-726.5kJ·mol-1
C.CH3OH(l)+3/2O2(g)=CO2(g)+2H2O(g) △H=-675.3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3kJ·mol-1
4.已知: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1mol某物质的反应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摩尔生成焓,用表示,最稳定的单质的摩尔生成焓为0。有关物质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的摩尔生成焓
B.相同状况下,比稳定
C.依据上表所给数据,可求得(1)的燃烧热
D.与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5.9kJ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B.化学反应的焓变用ΔH表示,单位是kJ·mol-1
C.化学反应的焓变ΔH越大,表示放热越多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6.下列关于ΔH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消耗的反应物越多,ΔH越大
B.图示可以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Δ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ΔH符号为“+”
7.“回望飞天路,逐梦新征程”,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月球上的与地球上的互为同位素
B.“梦天”实验舱使用砷化镓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壳体材料主要为铝合金,其熔点低于纯铝
D.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采用液氧、煤油等燃料作为推进剂,其中煤油属于混合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常常利用有色物质颜色变化与浓度变化间的比例关系来测量反应速率
B.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水力发电
C.在等温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
D.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着能够抵消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填空题
9.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
常见的吸热反应: 。
10.现有两个氢气燃烧生成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填“>”“<”或“=”)。
(2)反应热的关系: (填“>”“<”或“=”)b。
(3)已知,且氧气中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水蒸气中键形成时放出热量,则氢气中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为 。
1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u(s)与适量(g)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3kJ的热量 。
(2)1mol(g)与适量(g)反应生成(g)和(l),放出1411.0kJ的热量 。
(3)1molC(s)与适量(g)反应生成CO(g)和(g),吸收131.5kJ的热量 。
12.回答下列问题:
(1)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 ℃、101 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 mol CuCl(s),放热44.4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O(g)+O2(g)=CO2(g) ΔH=-283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6 kJ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三、计算题
13.溶液和KOH溶液反应时有热量放出,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E1和E2的大小关系:E1 (填“>”“<”或“=”) E2。
(2)已知,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①用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 kJ热量。
②用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 kJ热量。
四、解答题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溶液与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三次实验温度平均升高,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通过计算可得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有偏差,产生此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
c.一次性把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3)实验中若改用溶液与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通过计算可得生成时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若用醋酸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填 “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15.为了探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纯固体物质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发生化学反应),立即塞紧带形管的塞子,发现形管内红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①如图1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是 (填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②如图2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以下选项中与其能量变化相同的是 (填序号)。
A.碳的燃烧反应
B.的分解反应
C.盐酸与溶液的反应
(2)如下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铝片,再滴入稀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 。
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1.1反应热》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B C C B A A
1.C
【详解】A. 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具有的能量不同,根据盖斯定律,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s)放出热量不相同,故A错误;
B. 金属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
C.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
D. 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
D.燃气燃烧过程中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A、甲醇燃烧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故A错误;
B、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可知热化学方程式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B正确;
C、反应生成的水为水蒸气,不是稳定的氧化物,故C错误;
D、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2mol甲醇燃烧放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理解燃烧热注意以下几点:可燃物为1mol、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4.C
【详解】A.气体水变为液体水释放能量,放热焓变为负值,则的摩尔生成焓,A说法正确;
B.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可知,的摩尔生成焓为正值,的摩尔生成焓为负值,则相同状况下,氨气的能量更低,比稳定,B说法正确;
C.燃烧热是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缺少液体水的生成焓数据,不能求得(1)的燃烧热,C说法错误;
D.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进行不彻底,与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5.9kJ,D说法正确;
答案选C。
5.C
【详解】A.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考虑就是原子重新组合过程,故A项正确;
B.化学反应的焓变用ΔH表示,单位是kJ·mol-1,故B项正确;
C.ΔH有正、负符号,对于放热反应ΔH越大,表示放热越少,对于吸热反应ΔH越大,则表示吸热越多,故C项错误;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可以是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C。
6.B
【详解】A.ΔH与方程式的系数有关,与消耗的反应物的多少无关,故A错误;
B.中和反应放热,图示可以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故B正确;
C.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Δ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少,故C错误;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ΔH符号为“-”,故D错误;
选B。
7.A
【详解】A.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He和H不是同种元素,A错误;
B.砷化镓电池是提供电能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正确;
C.合金的熔点比组成中纯金属的低,铝合金是合金,其熔点低于纯铝,C正确;
D.煤油由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类的碳氢化合物组成,属于混合物,D正确;
本题选A。
8.A
【详解】A.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可利用颜色变化和显色物质与浓度变化间的比例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故A正确;
B.人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煤的燃烧,即火力发电,故B错误;
C.当反应在等温、恒压条件下进行时,反应热效应等于焓变,故C错误;
D.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不能抵消,故D错误;
故选A。
9. 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解析】略
10. < >
【详解】(1)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故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小于;
(2)由于a和b均小于0,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即;
(3)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设断裂键时吸收的热量为,即,解得,则氢气中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为。
11.(1)Cu(s)+(g)=CuO(s) △H=-157.3kJ/mol
(2)(g)+3(g)=2(g)+2(l) △H=-1411.0kJ/mol
(3)C(s)+(g)=CO(g)+(g) △H=+131.5kJ/mol
【详解】(1)1molCu(s)与适量(g)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3kJ的热量,该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g)=CuO(s) △H=-157.3kJ/mol,故答案为:Cu(s)+(g)=CuO(s) △H=-157.3kJ/mol;
(2)1mol(g)与适量(g)反应生成(g)和(l),放出1411.0kJ的热量,该热化学方程式为:(g)+3(g)=2(g)+2(l) △H=-1411.0kJ/mol,故答案为:(g)+3(g)=2(g)+2(l) △H=-1411.0kJ/mol;
(3)1molC(s)与适量(g)反应生成CO(g)和(g),吸收131.5kJ的热量,该热化学方程式为:C(s)+(g)=CO(g)+(g) △H=+131.5kJ/mol,故答案为:C(s)+(g)=CO(g)+(g) △H=+131.5kJ/mol。
12.(1)4CuCl(s)+O2(g)=2CuCl2(s)+2CuO(s) ΔH=-177.6 kJ·mol-1
(2)0.2 mol、0.2 mol
【分析】(1)
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黑色固体是CuO。已知在25 ℃、101 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 mol CuCl(s),放热44.4 kJ,由于物质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与反应的物质多少呈正比,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CuCl(s)+O2(g)=2CuCl2(s)+2CuO(s) ΔH=-177.6 kJ·mol-1。
(2)
由题意知:反应生成3.6 g H2O(l),故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的物质的量n(H2)= =0.2 mol。根据已知条件可知0.2 mol 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 ×0.2 =57.16 kJ,故混合气体中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113.76 kJ-57.16 kJ=56.6 kJ,所以CO的物质的量n(CO)= =0.2 mol。
13. >
【详解】(1)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E1>E2。答案为:>;
(2)①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放出的热量为。
②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放出的热量为。答案为:;。
14. 54.8 ab 相等 偏小
【详解】(1)取溶液与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根据数据可知,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根据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生成水的物质的量=n(NaOH)=0.05Lx0.5mol/L=0.025mol,三次实验温度平均升高,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cmΔt=x1g/cm3x80mLx= 1371J=1.371kJ,则生成时放出的热量 =54.8kJ/mol;
(2)该实验测得数值结果小于57.3kJ mol 1,即偏小,
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测量氢氧化钠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偏高,则温度差减小,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符合题意;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故c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b;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60mL0.25mol L 1H2SO4和50mL0.55mol L 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即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不随反应物量的多少变化,故相等;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导致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偏小。
15. 放热 、 吸热 B 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铝和溶液反应生成,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分析】(1)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以及根据U形管两端红墨水液面的相对高度可判断出图1为放热反应,图2为吸热反应;
(2)铝与强碱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然后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判断出观察到的现象除铝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外,还有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①若如图1所示,体系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体系内气体膨胀,反应放热,遇水放热的物质X可以是、等,故答案为:放热;、;
②若如图2所示,体系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体系内气体体积缩小,反应吸热;故答案为:吸热;
A.碳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选;
B.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B;
C.盐酸与溶液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
答案选B。
(2)把试管放入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铝片,再滴入稀溶液,铝和溶液反应生成,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烧杯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会出现白色浑浊,故答案为: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铝和溶液反应生成,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