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框目(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任务 “逻辑”的多种含义自主学习问题导航:“某篇文章逻辑性强”、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上述说法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广义逻辑学和狭义逻辑学?121212121234123412341234123412341234课下巩固训练(三) “逻辑”的多种含义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课下巩固训练(三) “逻辑”的多种含义(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基础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一论断前后的“逻辑”一词分别指( )A.规律 思维方法B.逻辑学 逻辑规律与规则C.逻辑学 规律D.逻辑规律与规则 思维方法解析:选B。“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因此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的《资本论》中体现了逻辑思想,可见这里的“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B符合题意。A、C、D均排除。2.“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于1819年写的《西风颂》中的一句话,这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自然的逻辑,也是人生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 )A.客观事物的规律B.某种理论、观点或说法C.思维的规律D.一门学科,逻辑学解析:选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自然规律,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而不是某种理论、观点或说法,也不是思维的规律,更不是逻辑学,B、C、D不选,A入选。3.(2024·湖北黄冈高二阶段练习)某班高二学生在学习“逻辑”的含义时,发表了以下观点:甲说:经济发展中要合理运用市场逻辑。乙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丙说:“逆全球化”是历史逆流,是不合逻辑的。丁说:“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四位同学关于“逻辑”的含义表达意思一致的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C.乙和丙 D.乙和丁解析:选A。甲说经济发展中要合理运用市场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规律,丙说“逆全球化”是历史逆流是不合逻辑的,这里的逻辑也是指规律,A正确。乙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丁说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这里的逻辑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B、C、D排除。4.(2024·云南高二期末)《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下列语句中与刊文中的“逻辑”含义相同的是( )①这篇文章前后自相矛盾,毫无逻辑可言②乌云密布就是快下雨了,这是自然逻辑③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④逻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数据分析、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中的“逻辑”一词指客观规律。“乌云密布就是快下雨了,这是自然逻辑”“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两句话中的“逻辑”指客观规律,②③符合题意。“这篇文章前后自相矛盾,毫无逻辑可言”中的“逻辑”指思维规则,不符合题意,①排除。“逻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数据分析、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学问,④不符合题意。5.(2024·重庆高二开学考试)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个多义词。下列对“逻辑”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②“揭露霸权主义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③“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④“要在青少年中普及逻辑知识”,这里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D。“要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规律,①错误。“揭露霸权主义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方法,②错误。“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中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③符合题意。“要在青少年中普及逻辑知识”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④符合题意。6.爱好逻辑的小华在网上购买逻辑学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那么多的“逻辑学”: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这些“逻辑学”之间的关系是( )A.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B.形式逻辑包含逻辑学和辩证逻辑C.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包含辩证逻辑D.逻辑学包含辩证逻辑,辩证逻辑包含形式逻辑解析:选A。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由此可见,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A正确。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是相互包含关系,B、C、D均错误。7.郭沫若有一段名言:诗人与哲学家的共同点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的利器是纯粹的直观,哲学家的利器更多一些精密的推理。某班同学对此观点展开讨论,主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纯粹直观的诗歌作品能正确反映诗人对世界的认识B.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为哲学家精密的推理奠定基础C.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不如哲学家精密的推理正确D.诗歌与哲学都是为了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抽象规律解析:选B。诗歌作为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探究的不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抽象规律,不一定正确反映诗人对世界的认识,A、D错误,排除。“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为哲学家精密的推理奠定基础”体现正确推理需要真前提,B正确。“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不如哲学家精密的推理正确”说法错误,C排除。8.(2024·河南高二阶段练习)与动物相比,由于有思维参与人类的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狭义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就是从狭义角度讲的。狭义思维( )①是由正确前提推导出正确结论②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能把握事物规律的思维方式③成果具有真实性和预见性的特征④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具有间接性特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思维不是由正确前提推导出正确结论,①不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是能把握事物规律的思维方式,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②④正确。从性质上看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思维的成果不一定真实,③不选。【提升练】9.(2024·河南高二阶段练习)形式逻辑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和方法帮助人们思考问题,正确表达思想。它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提供了检验有效推理和无效推理的标准。可见,一个真前提要推导出真结论( )A.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B.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C.取决于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D.要选择正确的推理形式解析:选B。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10.(2023·河南商丘高二期末)“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下列说法中的“逻辑”,从词义上看,属于逻辑学研究对象的有( )①学数学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②冯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③学校教授通识课的郑老师是逻辑学专业毕业的④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学数学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中的“逻辑”指的是规律,①与题意不符。“学校教授通识课的郑老师是逻辑学专业毕业的”中的“逻辑”指逻辑学这门学问,③与题意不符。“冯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中的“逻辑”指逻辑规律与规则,“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中的“逻辑”指思维方法和逻辑规律与规则,都属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②④符合题意。11.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要有内在的逻辑,这样才能让人一看就懂,一眼就能明白整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一篇逻辑表达杂乱的文章,则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以至于读不到一半就不想读下去了。这启示我们( )①有内在逻辑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②要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进行正确思维③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章的好坏没有影响④使用有效的逻辑推理,提高文章的内在逻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一篇好文章必须要有内在的逻辑,但有内在逻辑的文章不一定就是一篇好文章,①说法过于绝对,不选。材料强调的是文章的内在逻辑,启示我们要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进行正确思维,使用有效的逻辑推理,提高文章的内在逻辑,②④符合题意。文章的具体内容、形式对文章的好坏都有影响,③错误。12.(2024·山东青岛高二期末)列宁说:“黑格尔要求这样的逻辑:其中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下列关于“逻辑”的认识符合黑格尔观点的是( )①形式逻辑把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②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③任何思维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④只有形式结构正确,才能推出真结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材料更多的是在强调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单独强调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故①不选。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强调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与客观世界的联系,与“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相呼应,故②正确。任何思维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符合材料强调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离的,是统一的,故③正确。材料强调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故④不选。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13.(15分)小明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有关逻辑的书,几位同学纷纷点赞。①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呢。③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解析: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逻辑”的不同用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可联系现代汉语中的“逻辑”,分别指“逻辑学”这门学问和“规律”。关键信息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呢→可联系“逻辑学”这门学问。关键信息③: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可联系“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答案:(1)①“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这句话中第一个“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学问,第二个“逻辑”指的是规律。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这句话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学问。③“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这句话第一个“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第二个“逻辑”指的是思维方法,第三个“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2)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框目(一)“逻辑”的多种含义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下巩固训练(三)“逻辑”的多种含义含答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