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项脊轩志》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尽孝殊途,至情同归
——从《项脊轩志》看孝文化
【解读题目】
1. 归有光的这间书斋为何以“项脊”来命名?
吴中之归,皆宗宜公。有光之所可知者,始自湖州判官罕仁。……罕仁生道隆,居昆山之项脊泾,今太仓州也。
——归有光《归氏世谱》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然天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
——归有光《家谱记》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 为什么在写个人书斋的文章里,详细地描写家族的兴衰史?
【解读题目】
吴中之归,皆宗宜公。有光之所可知者,始自湖州判官罕仁。……罕仁生道隆,居昆山之项脊泾,今太仓州也。
——归有光《归氏世谱》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然天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
——归有光《家谱记》
承担家族责任
1. “承担家族责任”这一行为在文章中有具体情节体现吗?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项脊轩志》第二段
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
——《明史·夏昶传》
【挖掘文本】
2. 归有光是怎么对待祖母期望的?
熙甫眉目秀朗,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章,无童子之好。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文,及濂、洛、关、闽之说。邑有吴纯甫先生,见熙甫所为文,大惊,以为当世士无及此者。繇是名动四方。以选贡入南太学。
——王锡爵《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
孝 道
【挖掘文本】
同是儒生,同是孝子,李密和归有光两人的际遇有何相似之处?
家族衰败
人生坎坷
【拓展联读】
1. 同样担着家族重任、际遇又相似的两人,尽孝的方式也一样吗?
2. 归有光和李密分别是怎样尽孝的?
《陈情表》: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先尽孝,后尽忠
【比较尽孝】
1. 同样担着家族重任、际遇又相似的两人,尽孝的方式也一样吗?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项脊轩志》第三段被删除部分
2. 归有光和李密分别是怎样尽孝的?
归有光:将在项脊轩内潜心苦读的时光,视为将来学业有成、一朝得中、重振家业的蓄力之期和必经之路。
【比较尽孝】
李密:辞不就职,先尽孝道后报国恩,让祖母保卒余年
归有光:闭门苦读,多次参考,欲通过入仕来振兴家业
【比较尽孝】
3. 为什么两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请从多角度思考,小组讨论5分钟。
先生在孕时,家数见祯瑞,有虹起于庭,其光属天,故名先生有光。
——王锡爵《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
明代风尚,则极看重进士与翰林,非进士翰林就不能做大官。……科举场中也分了流品。进士及第是清流,浮在上面直向前,秀才举人则变成浊流,沉淀在下面,永远不超升。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比较尽孝】
祖母时日无多
祖母恩情深厚
家族人口稀少
李密
归有光
家人寄予厚望
长辈鼓励读书
家庭角度
【比较尽孝】
3. 为什么两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请从多角度思考,小组讨论5分钟。
亡国旧臣,身份尴尬,有失名节
李密
3. 为什么两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请从多角度思考,小组讨论5分钟。
归有光
做官条件严苛,必须进士翰林
时代、社会
【比较尽孝】
4. 为什么两人的尽孝方式不同,却带给了后人同样的感动?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古文观止》评《陈情表》
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王锡爵评《项脊轩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
方向不同,孝情一致,情真情切
【比较尽孝】
【课堂小结】
由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归有光:扬名后世,以显父母
李密:侍奉亲人,未曾废离
孝之终
孝之始
【课堂小结】
尊奉孝道,眷恋家园,重视家庭,这是融入中华民族骨血的文化基因,是能够直抵人心的情感符号,也是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价值取向,所以《项脊轩志》和《陈情表》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感动至落泪。
相信《项脊轩志》和《陈情表》中传承的中华民族的“孝道”,会永远润泽着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代代读者内心那个关于家与亲情的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
【作业布置】
如果李密和归有光的后人想立一则家训,来继承先祖的遗志,传承良好的家风,分别会立什么呢?请你分别为他们选择或者撰写一条家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