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学设计教材简介:《八角楼上》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革命先辈”主题环境下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课文插图“不灭的明灯”是著名人物画画家杨之光老先生的经典之作,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毛主席为革命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的情景。课后习题内容都指向课文插图和朗读。因此,设计借助课文插图和朗读两大教学策略来理解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在图文对照的阅读教学设计中,每次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的切入点各不一样,有简入难,依次前进。同时,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点也各有不同,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和思辨力,由点到面,综合提升。学情分析:本文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本文距离学生所处的年代比较久远,可以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利用好课本的插图,依“图”搭支架,以“读”化文章,图文对照,双线并行,让教学目标缓缓落地。学习目标:1文化自信.运用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体会了解“寒冬腊月、沉思、凝视、觉察、光辉”等词语的意思;会写“披、轻、利”三个字。 2语言运用.借助课文插图,说清楚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3思维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毛主席顽强、忘我的工作精神,明白他对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学习重点: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毛主席日夜辛苦工作,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功绩。学习难点: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当时之艰苦。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ppt、字卡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读革命领袖故事,感受井冈山精神”!前两节课,我们跟随课文走进了井冈山这座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井冈山,读读《八角楼上》,讲讲毛主席的故事。(板书:八角楼上,齐读课题)学习任务一:再进井冈山,走进八角楼借助资料,初知八角楼让我们再进井冈山,走进八角楼。(播放八角楼视频)看完视频,你知道毛主席居住的这栋楼,为什么叫八角楼呢?预设:因为它上面有个天窗,天窗有八个角。评价:观察得真仔细!(二)自读故事,读准读通请打开书71页,借助拼音,自己读读故事,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开始吧!故事不长,只有两个自然段。看看老师带来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设计意图:从图文提取的词组,是理解文本和插图的关键信息。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和难读词语“凝视”。动宾结构短语朗读指导到位后,再由句到段,层层递进。)第一组:艰苦斗争 年代评价: 你的声音真洪亮,大家一起读。第二组: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评价:你读得非常准确。(男女生轮读)。第三组:写文章 握着笔评价:这些短语难不倒你!真棒!(一二、三四组轮读)第四组:凝视 察觉 清油灯评价:你能把后鼻音读准确!同学们要向他学习!(一二三四组轮读)聚焦八角楼,了解井冈山时期(自学)词语回到故事里,请大家拿出学习活动单,再读故事,边读边完成学习任务一。听老师说要求:1.在地图上圈出八角楼在哪里。2.在时间轴上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打上勾。3.看看图片,想想《朱德的扁担》,和同桌互相说说那个时候怎样艰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学习所得吧!毛主席居住的这栋楼在哪里? 你是从第一自然段哪句话知道的?请你读读这个句子。预设: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评价:找的对,读的好。(出示板贴:井冈山)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什么时候呢?你从哪里知道的?预设: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评价:没错,你很会学习。大家一起读,艰苦斗争的年代(出示板贴:艰苦斗争的年代)1927年10月,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江西省茅坪村,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那是个艰苦斗争的年代。(出示表达支架)联系《朱德的扁担》,看看这些图片,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预设:这个故事发生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当时条件艰苦,战士们穿草鞋,睡草席,吃野菜,穿打补丁的军衣。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艰苦斗争的年代!齐读第一段。(第一句)毛主席白天要做群众宣传工作,到了晚上(第二句)学习任务二:品读词句,感受形象著名画家杨之光和鸥洋把毛主席工作的情景画了下来,就是这幅名为《不灭的明灯》的画作,已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板贴)(设计意图:朗读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将语言与插图画面统一起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插图。)(一)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你从图中哪些地方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分享话术:我从图中 这些地方理解了 这个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预设:我从图中毛主席的眼睛、神态这些地方理解了凝视这个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聚精会神地看。预设:我从图中窗外的天空的颜色、点起清油灯这些地方理解了“夜幕降临”这个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夜晚到来。师:天空像被一块大幕布慢慢盖住,天色渐渐变黑,夜晚来临了,就是:夜幕降临。你能用夜幕降临说一句话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就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评价:句子完整、通顺 表扬你。预设:我从图中毛主席穿着军衣、披着毯子这些地方理解了“寒冬腊月”这个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应该是指农历十二月,就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在《寒号鸟》这一课也学过这个词语。预设:我从图中毛主席穿的衣服的厚度这些地方理解了“薄”这个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厚度很小,与“厚”相对。预设:我从图中毯子本应该披在肩上,现在却滑落在腰间,而毛主席依旧凝视着清油灯一也没将毯子披上去这些地方理解了“察觉、沉思”这两个词语,察觉的意思是发觉,看出来。沉思的意思就是深入地思考。评:同学们能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设计意图:毛主席的穿着是直接可以通过图片获取信息的,但是图片描绘的是室内一角,屋外的场景是留白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这正是引发他们语言创造的好时机。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同时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词语“寒冬腊月”;以及在“寒冬腊月”与“单军衣”“薄毯子”“坐在竹椅上”的对比中凸显出毛主席工作环境的艰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想象读、教师范读、个人展示读和教师引读的方式,慢慢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二)图文结合品读词句,悟“艰苦奋斗”毛主席的工作条件也很艰苦。请你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填空,和老师来读一读吧。(配乐齐读)(设计意图:观察插图标题,思考:杨之光爷爷为什么要给这幅画取名为“不灭的明灯”。标题也是插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分层合作朗读,声音逐渐增高,情绪也更加激动饱满。)因为清油灯的灯芯点燃以后,会越烧越短。把灯芯往上拨一拨,灯光就会更亮。(三)图文结合品读词句,悟“坚定信念”瞧,毛主席的眼睛一直看着那盏清油灯,他在专注的看,凝神的看。书上用了一个词——凝视。(出示板贴:凝视)清油灯的光很微弱,就像星星发出的光亮,所以书上说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出示板贴: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他在深深地思考,他在思考些什么呢?(出示视频)毛主席在思考怎样(战胜敌人),怎样(帮战士们找到更多粮食和药材),帮助战士们(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念)。(四)结合资料,悟“敢闯新路”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大家接着读: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坚定了战士们革命的信念,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出示视频)读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真(伟大)!(五)重温革命历程,感受井冈山精神(出示革命历程时间轴,展示井冈山精神图片)教师描述:一盏明灯指方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革命队伍来到井冈山,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角楼上微弱的灯光,成为引领中国革命道路的希望之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星星之火,最终照亮了全中国!(播放习总书记的话外音: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学习任务三:红领巾讲毛主席的故事(一)借助词语和插图,练讲故事(同桌互学)(播放歌曲《八角楼的灯光》)《八角楼上》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广为传颂!同学们,让我们进入学习任务三:当红领巾讲解员,讲讲毛主席的故事吧!请大家借助这些词语和插图,给自己的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吧。预设:红领巾心向党 红色故事我来讲。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要讲述的是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故事。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 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八角楼记录了井冈山的斗争历史,了井冈山的革命理想,鼓舞着我们将井冈山精神一代代发扬下去。我们也应该像毛主席一样,认真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小结: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召开井冈山革命故事会,大家都来当红领巾讲解员,讲井冈山革命故事。(设计意图:结合情境设置,把课后习题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变成红色宣讲任务。在实践中,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地反复观察插图,最后用这些关键词语使它们连贯起来,进而把插图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学生对本文地深入理解。)学习任务四:书写生字最后,进入学习任务四,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书写图片说明。(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发现,由观察插图转为观察字形,还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一)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楼、披、轻、利”,注意左右结构比例和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二)学生书写图片说明学生拿出“学习单”,在图片说明中的田字格里写上对应的字。教师提示书写姿势,巡视指导。(三)展示评价续学活动: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欣赏毛主席的书法作品,读一读《西江月·井冈山》。今天我们读了《八角楼上》,讲了毛主席的故事,书写了一类生字,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继续读、继续讲革命领袖故事。发出任务号召,播放视频:讲好革命故事,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板书设计】附件:三单《八角楼上》预学单课题 《八角楼上》 时间建议:6分钟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结合课文插图朗读课文,读不准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预习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艰苦斗争 年代 写文章 握着笔 凝视 察觉 清油灯 夜幕降临 沉思 寒冬腊月 薄资料搜集 搜集井冈山的资料。阅读质疑 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写下来。《八角楼上》助学单课题 《八角楼上》 时间建议:10分钟助 学 内 容 自 学 完成学习单 1.在地图上圈出八角楼在哪里。 2.在时间轴上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打上勾。 3.看看图片,想想《朱德的扁担》,和同桌互相说说那个时候怎样艰苦?同桌合学 练讲故事 借助词语和插图,练讲故事四人小组 互学 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 分享话术:我从图中 这些地方理解了 这个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八角楼上》续学单《西江月 井冈山》现代·毛泽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