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学霸夺冠测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学霸夺冠测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素养提升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共18分)
学校开展“百年新征程强国必有我”的主题教育活动。你的班级要制作宣传小报,并进行解说。
情境一:下面是小龙“望奋斗征程,立少年志气”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读后完成1一4题。(10分)
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旧社会,国难当头,民不聊生。学生们热血沸腾,为消灭bō xuē和压迫,矢志不渝;危急存亡时刻,学者、工人、农民,甚至连shāng fàn也奔赴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捍卫着每一寸国土……和平年代,有( )的像邓稼先、黄旭华这样的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数十载,推动祖国在“高精尖”lǐng yù的发展;有( )的军人默默守卫在huāng liáng 的戈壁、piān pì的海岛,守护着老百姓的岁月静好;还有( )的工人坚守在生产一线上……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有( )的接班人正在成长。中华儿女壮志满怀,中国力量生生不息!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5分)
( ) ( ) ( ) ( ) ( )
2.为文段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1分)
奔( ) 载( )
3.在文段的括号里填入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使句子更加通顺。(不能重复)(2分)
4.下列加点词与文段中“压迫”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B.他的失明是脑部肿瘤压迫视神经造成的。
C.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权力压迫他国。 D.弟弟边扫地边控诉:“这是妈妈对我的压迫!”情境二:在准备解说词的过程中,同学们运用了很多词语和古诗文,但有一些错误,请你帮助完成第5-7题。(8分)
5.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项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用“√”标出。(3分)
(1)A.严峻(jùn) B.倾覆(qǐng) C.分外(fèn) D.轻于鸿毛(hóng)
(2)A.占据(jù) B.兴旺(xīng) C.匪徒(fēi) D.重见天日(chóng)
(3)A.处境(chǔ) B.惊惶(huāng) C.晃动(huàng) D.翻箱倒柜(dǎo)
6.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项有错别字,用“√”标出。(3分)
(1)A.责认 B.肿胀 C.截然 D.万不得已
(2)A.含糊 B.漫长 C.坚锐 D.死得其所
(3)A.吻合 B.觉查 C.寂寞 D.不可思议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一项是错误的,用“√”标出。(2分)
A.日:非然也(这样) B.孰为汝多知乎(是)
C.要留清白在人间(指高尚的节操) D.轻烟散人五侯家(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8.星期六晚上,王红和爸爸妈妈来到剧院看话剧,她看到舞台布景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当时就记了下来。可是第二天她对其中两个词的上下位置产生了怀疑。请你帮她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对应的括号里。(2分)
玉树 秋江
上联:一声占尽( )月
下联:万舞齐开( )花
9.中华诗词瑰丽无比,诗词中有美妙的比喻,如“水是眼波横, ”;诗词中有柳絮飞舞的迷人春景,如“春城无处不飞花, ”;诗词中有托物言志,如“ ,要留清白在人间”;诗词中有惜春情怀,如“ ,千万和春住”。(2分)
10.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名言,最合适的分别是( )和( )(2分)
时代虽然不同,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改,他们仍然用行动践行着为国为民的誓言。战争年代,巾帼英雄赵一曼告别幼子,投身于抗日战争,她是“ ”的女中豪杰;和平时期,科学家顾方舟为研究脊髓灰质炎疫苗,兢兢业业钻研几十年,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奉献一生,他“ ”的精神令人感动。
A.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同学们准备开展班级读书会,下面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读书会主题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2.相信你一定读过不少课外书,快来挑战一下吧!(7分)
(1)下列对《鲁滨逊漂流记》中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滨逊是一位坚毅、勇敢,在困难面前不怨天尤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人。
B.“星期五”懂得感恩,朴实善良,而且他能够快速适应新生活,学习能力很强。
C.老船长热情大方,帮助别人不计回报,对朋友也真诚,信守承诺。
D.鲁滨逊的父亲明智严肃,但对鲁滨逊苛责虐待,百般阻挠,不让他出海。
(2)鲁滨逊打算再次扬帆远航,正在招募水手。你觉得下列文学作品中的四个人物谁最有可能报名 请你结合人物性格特点阐述理由,不少于50字。(2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
B,《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
C.《西游记》中的白龙马
D.《童年》中的阿廖沙
我觉得 (填序号)最有可能报名,因为
(3)我们跟随优秀文学作品的脚步,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请填写下面的阅读推荐卡,和他人分享你的阅读收获.(3分)
①书籍名称:《__ __》 ②最喜欢的情节:__
③喜欢的原因:______
13.读书会上,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红岩》一书,请阅读这本书的梗概,完成练习。(7分)
《红岩》梗概 批注
1948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yíng)山根据地,甫志高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意。江姐到达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在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忍住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不听许云峰劝告,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jì)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被捕的中国共产党员,给他们食用霉烂的食物,并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他们饮水,妄图用炎热、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来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zì)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元旦,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同时,被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人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发起了暴动。尽管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牢笼,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1)小刚阅读了(红岩)的梗概后,绘制了一幅情节图,请你选择恰当的情节,把序号填写在方框里。(2分)
A.狱友绝食抗议,敌人妥协让步
B.甫志高被捕并叛变,多名中国共产党员被捕
C.江姐被捕遭受酷刑,坚贞不屈
D.江姐得知丈夫被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2)《红岩》一书中对“狱中联欢”的情节进行了详细描写,请你结合梗概,推断“狱中联欢”在小说的哪个部分,在梗概里把相关语句用“ ”画出来。(1分)
(3)根据梗概,你在阅读这本书时特别想关注其中的哪个人物 请你用“ __”在梗概中画出来,并在批注栏中写出想要关注的理由。(2分)
(4)江姐的故事被搬上舞台,京剧《江姐》剧组在设计宣传海报时想在海报上增加一种植物作为背景,你觉得用哪种植物好 还可以配上哪两句诗 (2分)
第三部分阅读与鉴赏(共30分)
阅读短文,完成第14一19题。(12分)
鲍海英
①端午节前的周末,我回了趟老家。饭桌上,见到母亲抖着筷子,好几次夹不住菜。经过追问,母亲说她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可我这当女儿的却不知情,真是愧对年迈的母亲。
②离家前一天晚上,我对母亲说:“妈,您以后干活悠着点,等我下个周末回来帮您做。”母亲说:“哪能等你来做,你工作忙,回家一趟不容易。”稍后,母亲迟疑地说:“不能在家多待一天吗 ”我心一紧,说:“妈,不能呀!明天我得上班。”母亲听了,半晌无语。
③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闻到一股棕叶的清香。厨房里,母亲正在忙碌着,看见我,轻轻一笑说:“闺女,妈连夜包了几个粽子,你带一些回去,锅里的这几个,我煮好了,你等会儿吃了再走。”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双眼,我心里热热的,不禁心疼地埋怨:“妈,粽子又不是稀罕物,用得着连夜包吗 再说您手不好,抖得这么厉害……”我的话还没说完,母亲就打断了我:“外面的粽子哪有妈亲手包的好吃 ……”见母亲的手颤抖着,我的嗓子发紧,赶紧拿一个粽子低头去剥。
④我正吃着粽子,母亲拎来了一个包裹。她一边解开袋子,一边絮絮叨叨地交代:“这里面有三种粽子,妈分成了三个小口袋。咸肉粽子,外孙爱吃;大红枣的,你吃了补气血;女婿胃不好,给他包的是掺杂了粳(jīng)米的粽子……”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我静静地听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⑤我看着母亲用抖动的手,把粽子一个个重新放进去,忽然觉得,母亲是如此精细、周到。那一刻,我真想对母亲说:“妈啊,您为儿女操持了一辈子,就不能歇歇 ”可是,即使我想对母亲说些感激的话,又怎能说尽母亲的舐犊之情 (有改动)
14.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15.读第②段中画“ ”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2分)
16.默读第③段中画“_ _”的句子,对加点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醒来后闻到棕香,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美味的粽子。
B.看见母亲颤抖的手,“我”担心她剥得不好,便赶紧自己剥。
C.看到母亲用颤抖的手为“我”包粽子、煮粽子,“我”用剥粽子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7.第④段两次使用“絮絮叨叨”一词,对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突出絮叨中饱含的母爱。 B.表现了母亲的身体不好。 C.突出了母亲的忙碌与勤劳。
18.为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2分)
19.结合短文和下面的[阅读链接],请选出“舐犊之情”运用最准确的一项( )(2分)
[阅读链接]“舐犊之情”出自《后汉书·杨彪传》中的“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舐,即舔。“舐犊之情”指老牛舔小牛犊,形容父母对子女关心、疼爱的感情。
A.虽然毕业后我们分开了,但是舐犊之情却会记在心中。
B.这是他写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舐犊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C.当我面对素不相识却伸出援手的陌生人时,舐犊之情油然而生。
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少年儿童的寄语"的相关内容,完成第20--22题。(7分)
习近平总书记给少年儿童的美好箴言
①“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②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央视网与您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深情寄语。希望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力奋斗!
要从小学习做人
③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你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
要从小学习立志
④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要从小学习创造
⑤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
20.短文第③④⑤段表明了不同的观点,分别是要从小学习做人、 ,
。(2分)
21.阅读下面的具体事例,想想它们分别说明了哪一段的观点,并用线连起来。(3分)
事例1:周恩来从小就立下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③段
事例2:宋庆龄小时候不忘与朋友之约,做人讲求诚信。 第④段
事例3:詹天佑儿时用泥土做各种机器模型,敢于创造。 第⑤段
22.阅读短文,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殷嘱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底,大家纷纷摘录自己深有感受的语句。把你最想摘录的句子用“”在文中画出来。你摘录的原因是:针计二
阅读下面有关节日的材料,完成第23--27题。(11分)
材料一 中国年画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蓬勃发展。至明清两代,南北方各个年画产地逐渐形成。
中国年画里蕴藏着大量吉祥符号,每种符号都代表了人们在新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牡丹代表富贵;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生命力旺盛。中国人善用谐音,用谐音传递出美好的愿望。如,莲花的“莲”,谐音“连”,有好事连连之意,同时谐音“廉”,又有了清廉的意象;蝙蝠代表幸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花瓶代表平安;鲤鱼代表富裕。更有意思的是,各种吉祥符号组合起来,又形成了丰富的内涵。比如把如意放置在两个柿子之间,寓意事事如意;或将如意、柿子放置于柏树之间,寓意百事如意。 (数据来源:中国文化网)
材料二 年文化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年轻人渐渐成为一家之主,他们对闯入生活的外来文化更有兴趣;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节日偏爱消闲,不愿再遵循传统的繁缛习俗;三是年文化的传统含义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四是年画、鞭炮、祭祖等方式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撤出。有一种说法,过年只剩下吃合家饭、看春节电视晚会和拜年三项内容,而拜年还在向“电话拜年”改变,如果春节晚会再不带劲儿,便真成了“大周末”了。
没有年意了!
没有年味了!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一种很深的失落,一种文化的失落。(选自冯骥才《年文化》,有改动)
材料三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过年有“新俗”。近几年,电话、邮件等电子拜年方式层出不穷,十分便捷。按照传统习俗,发压岁钱是晚辈最盼望的礼物。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反其道而行之,晚辈给长辈压岁钱,以表达感恩之情。以前过年,讲究待在家里一家团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过年时去旅游……新的时代,新的过年习俗,受到现代人的欢迎。
材料四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中国节,指中国民间代代相传的纪念日、欢庆日和被中国承认的国际通用节日等。
节日 时间 相关信息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 花灯、吃元宵(或: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2)《北京的春节》(老舍) (3)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植树节 3月12日 (1)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增强群众 保护树木、植树造林的意识,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的节日。 (2)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清明节 4月4、5或6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踏青、扫墓…… (3)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 统节日。
八一建军节 8月1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教师节 9月10日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 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莱萸、吃重阳糕、饮菊 酒……
...... ...... ……
23.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X”。(2分)
(1)年画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蓬勃发展。( )
(2)中国人善用谐音表达祝愿,如牡丹代表富贵,莲花象征好事连连,蝙蝠代表幸福,花瓶代表平安。 ( )
(3)材料三中的“反其道而行之”是指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
(4)“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这副对联适用于重阳节。( )
24.下列对材料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中国人善用谐音表达美好祝愿。
B.材料二介绍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年味淡了。
C.材料三介绍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过年有“新俗”。
25.两名同学展开了辩论。一名同学的观点是“现在过年需要传统习俗”,另一名同学的观点是“现在过年需要新习俗”。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参与辩论并结合以上材料写出理由。(2分)
26.同学们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展开了联想,并把联想到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展现了出来。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节日,把读到的和联想到的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2分)
27.同学们为召开“多姿多彩的节日”主题班会,准备了丰富的节目。请你根据下面的任务要求及示例完成题目。(3分)
任务1:请你再设计一个节目。节目形式不限,如歌舞、朗诵、小品等;节目内容积极向上,可以从“我喜爱的节日”“节日文化”“节日的色彩”等任意一个角度构思。
任务2:为你设计的这个节目撰写一段节目串词,不少于两句话。(示例)节目:小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串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师恩难忘,让我们心存感激,走过老师的窗前,送上我们的祝愿。下面请欣赏小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节目:__ __
串词:__
第四部分表达与交流(共30分)
28.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题目自拟。(30分)
题目一:《红岩》是一部红色经典小说,江姐是这部作品中红色革命者的典型代表。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并通过对江姐神态、言行等的描写,塑造出她的形象。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运用具体事例以及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写出他(她)的特点,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二:从古至今,人们对浩瀚的宇宙都充满好奇与向往。请你写一个关于宇宙的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期末素养提升
1.剥削 商贩 领域 荒凉 偏僻
2.bēn zǎi
3.示例:不可计数 千千万万 成千上万 不计其数
4.B
5.(1)B (2)C (3)B
6.(1)A (2)C (3)B
7.B
8.秋江 玉树
9.山是眉峰聚 寒食东风御柳斜 粉骨碎身浑不怕 若到江南赶上春
10.D C
11.A
12.(1)D (2)示例:A 汤姆是一个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孩子,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时刻幻想着干一番英雄事业。他的性格特点与鲁滨逊敢于冒险的精神相符。(3)示例:①西游记 ②大闹天宫 ③这个故事情节表现出了孙悟空武艺的高强和对权贵的蔑视,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13.(1)①D ②B ③A ④C (2)画出的:元旦,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3)(示例)画出的:江姐江姐在被捕后受尽折磨,即使敌人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她也依旧坚贞不屈,她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令我敬佩,所以我特别想关注她,想对她有更多了解。(4)示例一: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示例二:松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示例三: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身体不好的母亲在“我”离家前不辞辛苦地连夜为“我们”一家三口包粽子,为“我”煮粽子,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
15.示例:端午节要到了,本来想让女儿多待一天,包些粽子给她吃,可她明天还要上班。我不能耽误她的工作,我还是今晚熬夜把粽子包出来吧。
16.C
17.A
18.示例:母亲·粽子 19.B20.要从小学习立志 要从小学习创造21.事例 1--第④段 事例 2--第③段事例 3--第⑤段
22.(示例)画出的: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摘录的原因: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中少走弯路
23.(1)√(2)x(3)x(4)x
24.C
25.(示例一)观点:我认为“现在过年需要传统习俗”。理由: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贴春联、放鞭炮、祭祖、吃团圆饭、拜年等传统习俗,其内容丰富多彩,年味浓郁,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而一些过年新习俗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了热闹的气氛,同时也淡化了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所以我认为“现在过年需要传统习俗”。(示例二)观点:我认为“现在过年需要新习俗”。 理由:随着时代的变化,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人们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四处拜年,可以有更多时间来与家人团聚或休闲娱乐。此外,收压岁钱也不再是孩子们的特权,长辈可以从晚辈给自己的压岁钱中感受到儿孙的感恩之情,体会到不一样的快乐,所以我认为“现在过年需要新习俗”。
26.示例:元宵节 和爸爸妈妈逛庙会,赏花灯,猜灯谜 元宵节有燃灯的习俗,因此又称“灯节”《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27.示例:小品《端午由来》“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端午节涵盖了古老的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富的文化内涵。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小品《端午由来》,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吧!
28.[习作指导]题目一和题目二都是自命题习作。题目一要求写一篇写人记叙文,所写人物必须是自己身边的。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言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题目二要求写一篇想象习作。题目的要求比较宽泛,只有“关于宇宙的科幻故事”这一个要求,这就拓宽了我们的写作范围。我们可以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来写;可以构思一个现代或者是未来的故事,也可以写一个古代的故事。注意想象既要大胆,又要合情合理,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以上两个题目,无论选择哪一个来写,都要先拟一个新颖的标题。注意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来选材组材,且材料安排要详略得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