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框目(一)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任务一 推理的含义与种类自主学习问题导航:福尔摩斯、柯南、包青天、神探狄仁杰等都是断案高手,能够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后作出判断,或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新的判断。思考:形成判断的途径是什么?推理的含义和分类各是什么?121212任务二 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自主学习问题导航: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考:这是个什么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121212234123412341234123412341课下巩固训练(十一)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课下巩固训练(十一)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基础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2024·全国高二课后作业)“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阳光、空气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所以,阳光、空气不是商品。”这属于抽象思维的( )A.概念 B.推理C.判断 D.综合与分析解析:选B。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方法。题干正是由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是一个推理的过程,B正确。题干属于推理,不属于概念、判断、综合与分析,A、C、D排除。2.下列关于逻辑推理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归纳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B.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C.类比推理——从特殊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D.或然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解析:选B。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A错误。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B正确。类比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或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C错误。或然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3.(2024·全国高二课后作业)“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伽利略的这一判断说明推理的价值在于( )A.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B.是具有指导性、科学性的工作方法C.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D.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意义重大解析:选D。“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意在强调逻辑推理的作用,说明推理对人们保持思维严密性具有重要意义,D符合题意。A、B、C皆反映的是科学思维的作用,夸大了推理的作用,均不符合题意。4.(2024·吉林通化·模拟预测)《淮南子·说山训》有云:“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一叶落知天下秋”这些说法表明( )①推理的结果决定事物的发展过程②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事物的性质③学会推理有利于人们获得新知识④思考体现了“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会影响人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但不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过程,①错误。推理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推理结果,但不会直接影响事物的性质,②说法错误。“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一叶落知天下秋”可看出思考体现了“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学会推理有利于人们获得新知识,③④符合题意。5.(2024·广东·模拟预测)漫画中完整推理过程应该是: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你周围都是蒿草—所以你长不成栋梁。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该推理( )①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②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③依据的前提虚假其结论不可靠④结论不可靠因而前提必然错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本题中“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是一般性前提,“你长不成栋梁”是个别性结论,该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故①入选,②错误。演绎推理要求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强调外因,忽视内因的决定作用,说明前提错误,故③入选。演绎推理如果结构不正确,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所以“你长不成栋梁”这一结论不可靠,不能必然推断前提错误,即结论错误原因不唯一,故④错误。6.常绿乔木生存在南方,松树属于常绿乔木,也生存在南方。这一推理( )①属于归纳推理 ②属于演绎推理③前提真实 ④结构正确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常绿乔木生存在南方,松树属于常绿乔木,也生存在南方”这一推理是通过一般推出个别,属于演绎推理而非归纳推理,而且推理结构正确,①排除,②④正确。常绿乔木并不都生存在南方,这一推理前提错误,③排除。7.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关于演绎推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B.演绎推理是力求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C.演绎推理中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判断D.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能够确保人们思维的严密性解析:选D。依据所学可知,“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演绎推理中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判断”,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确保”说法过于绝对,D错误,但符合题意。8.“国家的好政策,托起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国实施一个又一个的好政策,所以我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一推理之所以是合理的,原因是( )A.只要推理结论正确,不管推理结构如何,推理都是合理的B.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就是合理的,结论就是正确的C.只要推理结构正确,不管前提判断正确与否,推理都是合理的D.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并且推理结构正确,所以推理合理解析:选D。推理结构如果不正确,推理就不会合理,A排除。除了前提是真实的,还必须推理结构正确,推理才是合理的,B排除。除了推理结构正确,还必须前提判断正确,推理才是合理的,C排除。“国家的好政策,托起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国实施一个又一个的好政策,所以我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一推理之所以是合理的,原因是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并且推理结构正确,所以推理合理,D正确。【提升练】9.(2024·重庆沙坪坝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在辽沈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 )①使用的是演绎推理方法②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③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④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来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认识到了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这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也做到了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②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从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推理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使用的是归纳推理方法,即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①说法错误。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来认识对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不符合题意。10.(2024·浙江温州高二期末)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是人们实践中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②思维形式结构决定了逻辑推理结论的真与假③运用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就能正确认识事物④运用逻辑形式能在思维层面上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C。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这说明逻辑形式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可以在思维层面上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故①④符合题意。逻辑推理结论真实要求前提真实且推理结构正确,而且材料没有涉及思维的逻辑形式结构的重要性,故②不符合题意。运用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一定就能正确认识事物,故③表述错误。11.(2024·湖北高二阶段练习)某单位需选派人员参加对口扶贫工作。已知:如果小李不参加,那么小马参加;如果小马不参加,那么小李也不参加;要么小马参加,要么小李参加。下面各项中,符合要求的是( )A.小马参加对口扶贫B.小李参加对口扶贫C.小马、小李都参加对口扶贫D.小马、小李都不参加对口扶贫解析:选A。①小李不参加→则小马参加;②小马不参加→则小李不参加;③要么小马参加,要么小李参加;将②逆否可以推出:④小李参加→则小马参加,结合①小李不参加→则小马参加,由此可知,小马一定参加,另结合③可知小李一定不参加。故小马参加对口扶贫,小李不参加扶贫,A正确。B、C、D错误。12.“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推理是正确的;“放火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电信诈骗行为不是放火行为,所以,电信诈骗行为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个推理是错误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理结构是影响结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因素②推理结构不正确,它就是无效的推理③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④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材料中的两种推理表明推理结构不正确,它就是无效的推理,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②④符合题意。推理结构正确,结论不一定正确,推理结构并非影响结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因素,①错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③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13.(2024·广东清远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2022年6月,小儿子董某将母亲杨某送到养老院,并签订了养老服务合同,每个月的寄养费为2 400元。可董某只交了一个月的钱,就再也不交钱了。2023年2月,养老院将杨某以及董某告上法庭,向他们索要拖欠的寄养费16 800元。同时成为被告的,还有杨某的另外4名子女。这引起了另外4名子女的不满,原来早在2014年他们的父亲去世后,他们就签了一份分家协议,按照当地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不继承家中的财产,也不用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另外,两兄弟各自赡养一个老人,大儿子赡养祖母(2019年祖母去世),小儿子董某赡养母亲。针对嫁出去的女儿不继承家中的财产的风俗。有人认为:“法定继承人一定能一起继承遗产,嫁出去的女儿是法定继承人,所以一定能继承遗产。”此演绎推理是否正确,请运用《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解析: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对观点进行评析,需要调用演绎推理、遗产继承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关键词①:法定继承人一定能一起继承遗产,嫁出去的女儿是法定继承人,所以一定能继承遗产→可联系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说明此演绎推理的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虚假。关键词②:法定继承人一定能一起继承遗产→可联系遗嘱继承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只有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才能进行法定继承,且只能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才能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说明不是所有法定继承人一定能一起继承遗产。答案:①该演绎推理是错误的。②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此演绎推理的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虚假。根据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只有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才能进行法定继承。法定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故不是所有法定继承人一定能一起继承遗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框目(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下巩固训练(十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含答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