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框目(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任务一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自主学习问题导航: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思考:庖丁对牛的认识分别体现了认识的发展的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及局限性?121212任务二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自主学习问题导航: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思考:现在庖丁对牛的认识体现了认识的发展的哪个阶段?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经历哪些环节?12121212234123412341234123412341课下巩固训练(二十一)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课下巩固训练(二十一)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基础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2024·河南焦作高二期末)一山一水一世界,一思一司一禅通。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意境: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认识的发展历程角度看( )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属于感性具体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思维具体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思维抽象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属于思维抽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直观认识,属于感性具体,①正确。“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对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思考,是对事物的抽象认识,属于思维抽象,②不选,③正确。“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在思维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思维具体,④不选。2.(2024·四川乐山高二期末)2024年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了人民对历史、对党的执政活动、对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对应对国际国内各种考验、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文章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特殊形式之一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④思维抽象是对感性具体的共性概括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故①表述错误。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故②表述错误。文章从“指出了人民对历史、对党的执政活动……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到强调“人民是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思维抽象是对感性具体的共性概括,故③④符合题意。3.(2024·山西运城高二期末)劳动是《资本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其旋转的太阳,并且认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恩格斯也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由此可见( )A.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矛盾焦点B.辩证思维坚持渐进性与连续性统一中把握事物C.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终极目标D.“劳动”是推动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关键点解析:选A。通过材料中对劳动地位的阐述,可以看出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由思维抽象走向思维具体的合适的上升起点,这说明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或者说是矛盾焦点,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劳动这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没有涉及坚持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思维的终极目标是使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和预见性,故C表述错误。认识发展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劳动”是推动认识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关键点,故D表述错误。4.(2024·广东清远高二期末)在艺术创作中,初学者往往只能直观地描绘物体的外在形态,即感性具体的认识。然而,随着技艺的提升,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从物体的外在形象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即思维抽象。这种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转变是艺术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有( )①感性具体是艺术家通过视觉感知到的初步认识②感性具体只反映了物体的外在形态,未能揭示其内在精神和意义③感性具体对物体的认识较为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④感性具体已经是对物体全面的认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感性具体是通过感官感知到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不仅仅是通过是通过视觉感知到的初步认识,故①错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转变是艺术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骤,感性具体确实只反映了物体的外在形态,没有深入到物体的内在精神和意义,这正是需要思维抽象的原因,②正确。感性具体对物体的认识往往较为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艺术创作深入探索的需求,因此需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③正确。感性具体只是对物体外在形态的认识,思维具体才能更全面地揭示物体的本质和意义,④错误。5.(2024·河南安阳高二期末)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进行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形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坠落得快”的错误结论。在这里,伽利略依靠的思维抽象力主要是( )A.分离 B.简略化C.提纯 D.理想化解析:选C。分离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材料强调的是提纯,没有涉及分离,A不符合题意。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务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材料没有涉及简略化,B不符合题意。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伽利略依靠思维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形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体现了提纯,C符合题意。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材料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6.(2024·河南开封·高二期末)马克思说:“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起点②“第二条道路”指的是从思维具体到感性具体的过程③“第一条道路”指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④“完整的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概念是思维活动的起点,①错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属于马克思所说的“第二条道路”,②错误。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这个第一阶段,“完整的表象”是感性具体,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③④正确。7.(2024·安徽马鞍山·模拟预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前进,人们的认识也将随之发展。下列对认识的发展历程描述正确的有( )①人们感知到的对象是抽象的②感性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③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④思维具体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是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①表述错误。感性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②正确。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③表述错误。思维具体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④正确。8.(2024·河南郑州高二期末)从“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再到“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折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为实现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大食物观的发展历程体现了( )①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③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④认识在抽象与具体对立统一中发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但并不以感性认识为指导,①错误。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现象的整体感知,材料不涉及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②排除。从“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再到“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大食物观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体现认识在抽象与具体对立统一中发展,③④正确。【提升练】9.(2024·山东淄博高二期末)《资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具体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商品”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货币”概念。货币出现后,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地到来。这说明( )①“商品”这一概念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规律②思维抽象可通过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要经历分离、提纯等过程④以思维具体为起点能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认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马克思把“商品”作为逻辑起点,一点点地展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规律,①正确。马克思运用“商品”“货币”等概念,延伸出资本运行及剩余价值的规律,是从思维抽象达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表明思维抽象可通过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思维抽象达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而不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③排除。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是以思维具体为终点而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认知,④错误。10.(2024·四川泸州高二期末)瓜农通过大量观察,得出早种瓜尽开空花,晚种瓜瓜用车拉的种瓜经验。现代科学种植研究证实,日均温度15℃以上时才能种植或移栽瓜类作物,如果播种时节太早那么瓜类就容易因受冻而落花落瓜,即便结瓜也容易出现落瓜的现象。这说明( )①只要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种瓜经验就具有科学性②种瓜经验体现了思维所具有的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③适宜的温度条件是种植或移栽瓜类作物的充分条件④种瓜经验的发展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只有经过实践检验过的主观符合客观的经验才具有科学性,①说法错误。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种瓜经验,说明了种瓜经验体现了思维所具有的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②说法正确。适宜的温度条件是种植或移栽瓜类作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③说法错误。种瓜经验的发展是从观察一次一次的现象,然后得出共性的认识,说明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④说法正确。11.(2024·江西抚州高二期末)松竹梅之所以被中国人称赞为“岁寒三友”,是因为它们既有外化于形的坚韧气质,又有蕴含于内的顽强精神。无臂妈妈韩丹边带娃边创业,书写自强人生;身残志坚的“板凳男孩”方宇翔借助平衡车参与军训,一句“我没掉队”感动许多网友……无数平凡人将“岁寒三友”的精气神融入平凡生活,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们能在脑海中整体反映出松竹梅多种多样的外在特征是感性具体的体现②“岁寒三友”精神是一种思维抽象,是对中华民族风骨本质规定性的认识③平凡人将“岁寒三友”精神融入平凡生活,是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表现④“岁寒三友”精神在无数平凡人的实践中通过“扬弃”丰富了其精神内涵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故人们能在脑海中整体反映出松竹梅多种多样的外在特征是感性具体的体现,①正确。“岁寒三友”精神是一种思维抽象,但只能反映出事物某一部分本质规定性,而不能笼统说明是对中华民族风骨这一整体事物的本质规定性认识,②排除。思维活动的结果是思维具体,将“岁寒三友”精神融入平凡生活是思维抽象变为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的过程,因此属于思维具体的表现,③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对“岁寒三友”精神的辩证否定,④排除。12.(2024·河南高二期末)从早期的积沙清理、壁画修复,到崖体抢险加固、环境综合治理,再到多场耦合实验保护研究、数字化技术综合保护管理体系……随着时代变迁,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在不断升级完善保护方法、技术、手段、体系,攻克干旱环境土遗址结构失稳、表层劣化加固瓶颈,形成我国自主研发的保护成套技术和实践范式。这一思维过程( )①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对于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②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③通过思维抽象形成关于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认识具有上升性,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对于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①正确。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②正确,④排除。通过思维具体形成关于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③排除。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13.(2024·安徽合肥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人类很早就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动机、电动机等。电磁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过程。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要求分析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过程,需要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来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从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科学家们在猜想、假设、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抽象发现了电磁的初步规律,形成了电动力学,丰富了电磁理论→可联系人类对电磁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不断深化的过程。关键信息②: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动机、电动机等→可联系人们通过实践,利用抽象理论指导发展新技术,推动电子科技的发展,将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形成了对电磁的本质和规律的完整认识。答案:人类对电磁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科学家们在猜想、假设、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抽象发现了电磁的初步规律,形成了电动力学,丰富了电磁理论。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实践,利用抽象理论指导发展新技术,推动电子科技的发展,改变人们生活,将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形成了对电磁的本质和规律的完整认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框目(二)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下巩固训练(二十一)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含答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