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下册习作《心愿》教学方案一、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能围绕主题选材。“基础一般”体现在:选材容易雷同(如考试满分、买玩具)、内容易泛泛而谈、细节描写薄弱、情感表达不够深入、结构可能不够清晰。对“心愿”的理解可能停留在个人物质层面,缺乏更广阔的视角(家庭、他人、社会、环境等)和深度思考(心愿背后的原因、意义)。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拓宽对“心愿”的认识,理解其多样性(个人、家庭、他人、社会、环境等)。学习并运用“具体化选材”、“细节描写(镜头特写法)”、“情感融入(内心独白+环境烘托)”、“心愿背后的故事挖掘”等写作方法。能围绕一个核心心愿,清晰、具体、有真情实感地完成一篇习作。初步学习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可选,视学生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头脑风暴、范文引路、方法点拨、片段练习、同伴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掌握写作方法。强调“写前构思”的重要性,利用思维导图或提纲梳理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感受心愿的美好与力量。鼓励表达真情实感,理解不同心愿的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 拓宽选材思路;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将心愿写清楚、写具体;融入真情实感。难点: 避免内容空洞;深入挖掘心愿背后的原因和故事,写出深度;将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出来。四、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包含心愿图片/视频、思维导图框架、方法要点、精选范文片段)、心愿卡片、背景音乐。学生:预习思考“我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心愿?”;准备稿纸。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打开心扉,聚焦心愿(重在选材与构思)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渗透一、情境导入,点燃心愿 (5分钟) 1. 播放温馨舒缓的背景音乐。2. 展示图片/短视频:孩子放飞气球、老人期盼团圆、志愿者帮助他人、环保人士植树、科学家专注研究等。3. 提问:“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它们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4. 引出课题:《心愿》——我们心中那份美好的期盼。 1. 观看图片/视频,感受氛围。2. 自由发言,谈谈感受和联想到的心愿。 创设情感氛围,直观展现心愿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心愿的广阔世界。二、头脑风暴,拓宽思路 (15分钟) 1. 设问引导:* 对自己:学习、技能、健康、物品、改正缺点...* 对家庭:家人健康、团聚、和睦、改善条件...* 对他人:朋友快乐、帮助有困难的人...* 对社会/环境:和平、环保、科技进步、公平正义...* 对世界/未来:探索宇宙、没有疾病...2. “心愿树”活动: 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请学生将想到的心愿关键词写在“树叶”形状的卡片上,贴到树上。鼓励独特、具体的心愿(如:“希望奶奶的关节炎好起来,能和我一起散步”比“希望家人健康”更具体;“希望小区门口的流浪猫有个温暖的家”比“爱护动物”更具体)。3. 引导思考“为什么”: 随机选取几个“树叶”,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是什么触动了你?” 1. 积极思考,根据引导多角度罗列自己的心愿。2. 将具体的心愿关键词写在卡片上,贴到“心愿树”。3. 尝试回答“为什么”,简单分享心愿背后的故事或触动点。 核心方法一:具体化选材打破“心愿=物质愿望”的局限,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挖掘素材,特别强调选择具体、独特、有故事的心愿点。通过“心愿树”使思路可视化。核心方法二:挖掘“为什么”初步引导学生思考心愿的根源,为后续深入写作铺垫。三、聚焦核心,构思内容 (15分钟) 1. 任务: 请每位学生从“心愿树”或自己心中,选定一个最想写、最有话可说的心愿作为本次习作的核心。2. 提供构思支架(PPT/板书):* 我的心愿是: _______________ (清晰、具体)* 我为什么有这个心愿? (起因/触动点)* 看到/听到了什么?(场景)* 当时的感受如何?(心情)* 为了这个心愿,我做过什么/想象中会做什么? (过程/行动/想象)* 有哪些具体的努力、尝试或想象的情节?(细节)* 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感受如何?(波折与情感)* 这个心愿实现(或未实现)会怎样?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意义/情感升华)3. 学生活动: 发放构思单或让学生在稿纸上按支架列提纲/画简单思维导图。4. 巡视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选定了具体心愿,是否在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做/怎么想”,鼓励写下关键词。 1. 认真思考,确定本次写作的核心心愿。2. 在构思单/稿纸上,根据支架提示,围绕核心心愿梳理关键内容点(起因、触动点、可能的行动/想象、意义感受),形成初步提纲。 核心方法三:结构化构思提供清晰的思维框架(5W1H的简化版),帮助学生组织素材,理清写作顺序(一般按心愿产生->发展->意义/展望),避免内容杂乱无章。确保围绕一个核心心愿展开。四、范文引路,感知方法 (5分钟) 1. 展示精选范文片段 (PPT): 选择1-2个片段,突出展示如何将心愿写具体、有细节、有感情。例如:* 片段1(细节描写):描写看到奶奶忍痛走路的样子,触发希望她康复的心愿(外貌、动作、神态细节)。* 片段2(内心独白+行动):写自己为买一本心爱的书如何攒零花钱、数硬币时的心理活动。2. 简单点评: “这个片段哪里写得好?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他/她的心愿?” (点出细节、内心想法、具体行动)。 1. 阅读范文片段。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感知好文章的特点。 提供直观范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具体”、“细节”、“真情实感”在文中的体现,为下节课深入讲解方法做铺垫。五、布置任务 (课后) 1. 完善自己的构思提纲,尽可能补充细节关键词(如:触动你的具体场景是什么样的?你想象中实现心愿后会做什么?)。2. 收集与心愿相关的素材(如:一张照片、一个小物件、一句印象深刻的话)。 课后完成构思提纲的补充。 巩固构思成果,为第二课时写作做准备。第二课时:妙笔生花,书写心愿(重在写作方法与表达)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渗透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3分钟) 1. 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心愿的多样性、选定核心心愿、构思框架。2. 明确本课目标:运用方法,把我们的心愿生动、具体、有感情地写出来! 回忆自己的核心心愿和构思内容。 承上启下,明确学习任务。二、方法精讲,突破难点 (20分钟) 围绕构思框架,结合范文和学生可能的困难点,精讲关键写作方法:1. 如何写清“为什么”有这心愿?(起因/触动点)* 方法:“镜头特写法” + “内心涟漪法”* 镜头特写: 不要只说“看到奶奶生病很难过”。要写出:在何时何地,具体看到/听到了什么?(例:周末回家,看到奶奶扶着门框,皱着眉,慢慢抬起腿想跨过门槛,那只布满青筋和老茧的手紧紧抓着门框,指节都发白了。她轻轻“嘶”了一声...)* 内心涟漪: 捕捉瞬间的感受和想法。(例: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鼻子发酸。奶奶以前走路带风,现在连门槛都成了难关...我真希望有一种魔法,能立刻治好奶奶的腿!)2. 如何写具体“为了心愿做什么/想什么”?(过程/行动/想象)* 方法:“分解动作法” + “内心独白法” + “合理想象法”* 分解动作: 如果是付出努力的过程,分解步骤写具体动作。(例:攒钱买书:每天晚饭后主动洗碗“赚”一块钱;把旧练习本整理好卖给收废品的伯伯;忍住不买零食,把钱一枚枚放进存钱罐,听着硬币叮当响的声音...)* 内心独白: 在行动中或遇到困难时加入真实想法。(例:看到冰淇淋车经过时想:“忍住!再忍几天就能买那本《XXX》了!”;数钱时想:“还差十块!明天帮妈妈取快递应该能再‘赚’两块...”)* 合理想象: 如果是憧憬未来,想象实现心愿时的具体场景、动作、对话、感受。(例:想象当上环保志愿者后,穿着制服在河边清理垃圾,向路人宣传,看到河水变清时自豪的心情;想象奶奶腿好后,和她一起在公园散步,她笑着给我讲老故事的情景...)3. 如何表达“心愿的意义和情感”?(升华)* 方法:“直抒胸臆法” + “联结法”* 直抒胸臆: 自然地表达这个心愿对你意味着什么。(例:这个心愿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我靠自己的坚持换来的第一份“宝藏”;治好奶奶的腿,是我最大的新年愿望,因为她的笑容是我心里最温暖的阳光。)* 联结法: 将个人心愿与更大的意义或情感联结。(例:希望流浪猫有家,是因为我觉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希望世界和平,是看到新闻里孩子们惊恐的眼神,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安全地长大。)4. (可选)小技巧:* 开头: 可以用场景、疑问、引用等方式吸引人。(例:“每次路过那家书店的橱窗,我的脚就像被钉住了...” / “你知道吗?在我心底藏着一个闪闪发光的愿望...”)* 结尾: 除了抒情,也可用含蓄的场景、象征或回到开头的呼应。(例:结尾写看着存钱罐,感觉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或者写梦中看到奶奶轻松地走着,醒来嘴角还带着笑。)* 情感黏合剂: 在叙述中自然地流露情感词汇(期盼、焦急、兴奋、温暖、坚定、一丝丝失落、充满希望等)。 1. 认真听讲,理解方法要点。2. 结合自己的构思,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这些方法。3. 可以简单笔记关键词(如:镜头特写、内心独白、分解动作)。 核心方法四:细节描写(镜头特写)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看见”。核心方法五:内心描写(涟漪/独白)直接展现心理活动,增强真实感和感染力。核心方法六:具体化过程(分解动作/想象细节)让“行动”或“憧憬”变得可感可知。核心方法七:情感表达与升华(直抒胸臆/联结)点明心愿的价值,提升立意,避免文章流于表面。提供实用技巧,降低写作难度。三、片段练笔,尝试运用 (10分钟) 1. 任务: 选择构思中最有感触、最需要写具体的一个部分(如:触动你的那个瞬间 / 你付出的一个小行动 / 你想象中的一个小场景),运用刚学的方法(至少一种),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精彩片段。2. 要求: 一定要有具体的细节(看到的、听到的、动作、内心想法等)。3. 巡视指导: 重点观察学生是否尝试运用方法写细节和内心,及时给予个别点拨和鼓励。 1. 根据要求,选择片段进行写作练习。2. 努力运用所学方法,写出细节和真情实感。 将方法立即转化为实践,在小范围内进行尝试,降低写作焦虑,巩固方法运用。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四、分享点评,互助提升 (7分钟) 1. 邀请2-3位学生朗读自己的片段。2. 引导全班点评:* 他/她写了哪个部分?用了什么方法?(找细节、内心活动)* 哪个地方写得特别好,让你有感觉?为什么?* 有没有可以更具体一点的地方?(提出友好建议)3. 教师小结: 肯定优点(如:“XX同学把奶奶的动作写得真细致,我仿佛看到了!”),聚焦如何运用方法把内容写得更生动具体。 1. 自愿或教师指定朗读片段。2. 认真倾听同学片段。3. 根据教师引导,尝试点评同学的片段,指出优点或提出具体建议。 提供展示平台,增强信心。通过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进一步明确好片段的标准(有细节、有情感),学习借鉴他人长处。五、独立写作,完成初稿 (35分钟) 1. 明确要求:根据自己完善的构思和课堂所学方法,围绕核心心愿,完成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习作。题目自拟。2.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方法,写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和画面。3. 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4. 巡视指导:* 提醒围绕核心心愿展开。* 鼓励加入细节描写和内心活动。* 帮助解决个别学生遇到的困难(如:某个地方不知如何写具体)。* 提醒书写工整。 1. 静心写作,完成整篇习作初稿。2. 努力将构思转化为文字,尝试运用课堂学到的方法。 在充分指导和练习后,给予充足时间完成整篇写作,实践综合运用。教师提供过程支持。六、课堂小结与延伸 (课后) 1.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把“心愿”写得具体生动、打动人心。关键是:选一个具体的心愿,写清它背后的故事和你的努力/想象,用细节和真情实感来描绘。2. 布置作业:* 完成并修改习作初稿。* (可选)自评: 对照“写作方法小锦囊”(见板书或下发单页)检查自己的文章:* 心愿具体吗?* “为什么”写清楚了吗?(有触动点细节/内心感受)* “做什么/想什么”写具体了吗?(有动作/想象细节/内心独白)* 表达真情实感了吗?* (分层) 学有余力者:尝试在开头或结尾用一点小技巧(如场景引入、含蓄结尾)。 1. 听教师总结。2. 记录课后任务。 强化本课重点。提供自评工具,促进学生反思和修改。分层作业满足不同需求。六、 板书设计:心 愿(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我的愿望是: 我为什么有 为了它,我/我想:(具体!独特!) 这个心愿? (行动/想象)【核心方法】 【核心方法】* 镜头特写法 * 分解动作法(场景细节) * 内心独白法* 内心涟漪法 * 合理想象法(瞬间感受) (具体情节)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情感升华)【核心方法】* 直抒胸臆法 (自然表达)* 联结法 (小我->大爱/意义)【写作小锦囊】:* 细节!细节!细节! (看、听、做、感)* 心里话,大胆说! (内心独白)* 真情实感是灵魂!七、 教学反思(预设):成功之处: 通过“心愿树”、具体构思支架和精细的方法指导(镜头特写、内心涟漪、分解动作等),能有效帮助基础一般的学生打开思路、克服选材雷同和内容空洞的问题。片段练习和即时点评能及时巩固方法。需关注点:部分学生在挖掘“为什么”和“意义”时可能仍有困难,需要更个性化的引导和示范。时间分配需严格控制,确保独立写作时间充足。对情感表达羞涩的学生,要营造更安全、鼓励的氛围。范文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示范性要强。后续的批改和讲评要重点围绕本课强调的方法点进行反馈,并组织有效的修改活动。八、 作业设计(细化):基础任务: 完成《心愿》习作初稿,要求:围绕一个具体心愿,写清心愿产生的原因(有细节触动),写具体自己为心愿做的努力或想象(有行动/想象细节和内心活动),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提升任务(自评): 完成“心愿写作自评表”(简单勾选或写一句话):我的心愿是:_________ (够具体吗?)我写出了心愿产生的原因/触动点: ( ) 有具体场景细节 ( ) 有当时感受我写出了为心愿做的努力/想象: ( ) 有具体动作/情节 ( ) 有内心想法我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拓展任务(选做): 尝试用一种小技巧(如:用场景描写开头,或用象征物结尾)修改你的文章开头或结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