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任务群(一)学习革命传统文学作品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任务群(一)学习革命传统文学作品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单元任务群(一) 学习革命传统文学作品
任务一 探究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意义
活动一 探究革命者的优质品质
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 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本单元课文展现了民族复兴伟大而艰 难的历程,讴歌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阅 读课文,说说文章是如何展示这些优秀品质的,分组讨论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当 下意义。
课文 具体体现 当下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① ②
《长征胜利万岁》 ③ ④
《大战中的插曲》 ⑤ ⑥
《别了,“不列颠尼亚”》 ⑦ ⑧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⑨ ⑩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答案:①“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 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②认 识到中国人民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 ③“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 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 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④认识到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 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生动的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 大精神力量。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⑤“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 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 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⑥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有人道主义 精神的民族;同时,认识到中日和平的重要性。 ⑦“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⑧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 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祖国统一的保障。 ⑨“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 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 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 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 ⑩认 识到学习并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并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 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将来 努力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 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 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中华民族史册、 人类发展史册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 ”
  认识到这场抗疫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展现的民族气节与 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 生活在这个国家。年青的一代要继承我们的民族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任务二 分析革命文化作品的艺术特色
活动二 赏析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演讲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铿锵有力,表现出毛 泽东的睿智、豪情和自信。文中运用了较多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判断句式来加强语气。 朗读全文,体会这些词语和句式带来的表达效果。
类别 词语和句式举例 分析表达效果
表示 强调 的词 语 ①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 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 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 的进攻。 “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写出了毛主席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度礼赞,“所有的” 表达出毛主席对敌人的蔑视。
“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写出了毛主席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度礼赞,“所有的”
表达出毛主席对敌人的蔑视。
类别 词语和句式举例 分析表达效果
表示 强调 的词 语 ②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 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 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 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这一句中的“决无”一词表达出对国民党反 动本质的清醒认知和与国民党斗争的果决。
③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必然”“毫无疑义”连用,表明了毛泽东 对敌人认识的深刻和透彻,对自己的判断无 比自信;“务必”强化了语气,提醒人民对 敌人保持警惕。
这一句中的“决无”一词表达出对国民党反
动本质的清醒认知和与国民党斗争的果决。
“必然”“毫无疑义”连用,表明了毛泽东
对敌人认识的深刻和透彻,对自己的判断无
比自信;“务必”强化了语气,提醒人民对
敌人保持警惕。
类别 词语和句式举例 分析表达效果
表 示 强 调 的 词 语 ④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一切”“都”写出了必胜的信念。
⑤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不允许”写出了态度的坚决。
⑥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必将”写出了信念的坚定,“稳步”强调的方法。
⑦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 “从来”表现
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 之情。
“一切”“都”写出了必胜的信念。
“不允许”写出了态度的坚决。
“必将”写出了信念的坚定,
“稳步”强调了工作的方法。
“从来”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只是”的使用,不仅使语言表达
准确,而且透露出对中华民族近代落
伍的惋惜之情。
类别 词语和句式举例 分析表达效果
判断 句式 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判断句表现出毛主席对“我 们的工作”的高度评价,写 出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豪 情。
②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 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 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 于全世界。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 自豪感。
判断句表现出毛主席对“我
们的工作”的高度评价,写
出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豪
情。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
自豪感。
类别 词语和句式举例 分析表达效果
判断 句式 ③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 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 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 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 强调了新中国的国体及其重要性。
④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 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 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 的信任和拥护。 这是一组连续表示判断的句子: “是”表明了这次大会与上次大会完 全的不同,“具有”强调了大会的性 质,“获得”肯定了大会的深得人 心。连续的判断,观点鲜明,态度坚 决,铿锵有力,表现出毛主席信。
强调了新中国的国体及其重要性。
这是一组连续表示判断的句子:
“是”表明了这次大会与上次大会完
全的不同,“具有”强调了大会的性
质,“获得”肯定了大会的深得人
心。连续的判断,观点鲜明,态度坚
决,铿锵有力,表现出毛主席的自豪
和自信。
活动三 赏析文章的情与理
2. 本单元的作品,既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现出理性的思考。选择一篇最能 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的, 进行小组研讨。
答案:(示例一)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例。讲话首先是理性的表达,通过对历 史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宣告这样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同时又不是纯客观的阐 述,也有很多感情孕育其中,这从很多语言表达中都可以感受到。比如“全国人民所 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修饰语的使用饱含 情感。又如“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 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 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 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在对未来的预见中表现出强 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演讲的最后三个“庆贺”句独立成段,使情感的抒 发达到高潮。
(示例二)以《长征胜利万岁》为例。文章主体是回顾“长征胜利”,其中有很多抒 情的表达,紧扣“胜利万岁”的庆贺情感,如“……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吴起 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 重逢的亲人”,这样的抒情语句随处可见。同时文中也不乏理性的表达,如“经过甘 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 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 击”,既写长征的艰苦,又表达长征必将胜利的信念。又如写吴起镇会议开始前的一 段:“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 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 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 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这一段是议论,更有浓郁的 抒情,既写了革命领袖的伟大,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又将作者对革命领袖的敬佩之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
(示例三)以《大战中的插曲》为例。对于在战火中被救起的两个日本小女孩,聂荣 臻元帅有把她们养起来的仁爱之心、人道主义关怀,这种感情是深沉的。但想到战火 中照顾两个小孩子会有不少困难,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会面临很多困难 和痛苦。送回去,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应。最终决定送回去,这是一种 理性的思考。聂荣臻在给日本官兵写的一封信中说“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 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日阀专 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 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 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 之万恶罪行也”,这些内容表达了对日阀挑起战争、侵我中华的愤慨、痛恨之情,表 达了对遭受战争创痛的无辜的中日人民的痛惜、悲悯之情。
信中又说“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对日本幼女的救助,对 战争责任者的判定则是理性的。“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 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 点”,这里充满了对日本法西斯强烈的愤慨之情。“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 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 套”“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我们决不伤害, 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这又体现了深刻的 理性。
任务三 主题写作——家乡的英雄
活动四 讴歌家乡的英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多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英勇牺牲,他们的 事迹却并不广为人知,你的家乡也许就有这样的英雄。
以班级为单位,参观访问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历史遗迹,并查阅资 料,搜集、积累相关素材,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可以写人物素描、事迹简 介、人物通讯等,也可以根据基础材料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要求:自拟标题;可以全面解读材料,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800 字以上。
[写作指导] 写“家乡的英雄”,首先,要对“英雄”的概念进行界定。《现代汉语 词典》对“英雄”的释义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 敬的人。因此,文章中的主人公并不局限于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在平凡岗位上无私 奉献并取得不凡成就的社会建设者、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绽放人性光辉的普通人也可 以成为文章描写与赞颂的对象。其次,要写出英雄和“家乡”之间的关系。有的英雄 生于斯长于斯,家乡文化给英雄的成长以精神的滋养;有的英雄大有作为,为家乡面 貌的改变与社会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有的英雄以精神与人格泽被一方,成为乡人 景仰和学习的榜样。从家乡的视角解读英雄的人生、事业与精神,将使文章的内涵更 为深厚,意义更为深远。
参考立意:①致敬英雄;②爱国、爱家乡的英雄;③革命英雄永远值得怀念;④学习 家乡的英雄,为家乡人民办好事。
[佳作展示]
“平民英雄”彰显时代正气
见义勇为者敢于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正义与良知。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江西上 饶余干“90后”网约车司机张猛,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机智手段与犯罪分子作斗 争,弘扬善行义举。前不久,中央政法委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上 饶网约车司机张猛光荣上榜。
事情发生在8月14日凌晨。张猛像往常一样驾驶着网约车忙碌地接送乘客。凌晨3 时许,张猛接到一个前往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的订单。到达约定地点后,张猛注意 到,上车时三个年轻人行为异常。
“怎么深夜还在外面逗留?”“纸盒需要放后备箱吗?”“纸盒里怎么装着这么 多烟酒?”在主动与三个年轻人交谈后,张猛很快就意识到纸盒中的烟酒可能有问 题。“他们偷偷摸摸地把东西全部搬上我车,当时就觉得这三个人行为很不正常。”
为避免打草惊蛇,张猛在心中暗暗规划了行车路线。趁三个年轻人不注意,张猛 机智地将车直接开进了附近的派出所。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控制住。经调查,三个年轻 人的烟酒为偷盗所得。
危急时刻,张猛没有退却,沉着冷静中更见机敏与勇敢。然而,这一切对张猛来 说并不陌生。今年6月15日晚,张猛接到一个从余干县前往浙江省衢州市的网约车订 单,乘车的同样是三个年轻人。张猛察觉到他们可能在余干县实施了不法行为,便不 动声色地将三个年轻人送到目的地,随后立即拨打110报警。衢州警方将三人抓获, 三人涉嫌盗窃车内财物案。
正是张猛的临危不乱和冷静处置,为警方多次送上“神助攻”,协助破案,一次 次让犯罪嫌疑人落网。
“此类犯罪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突发性,其发现难、跟踪难、抓捕难、取证难的 特点又成为侦破的难题,我们也是有了张猛的协助配合,才在短时间内把案件破获, 我们也对他表示感谢。”余干县公安局城北新区派出所辅警姚志雄介绍。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张猛也总是热心奉献、关心他人。作为一名网约车司机, 他在工作中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光”和“热”。
“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做点什么,尽自己的一份力。”张猛的言语简单而质 朴,“害怕也会有,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会不甘心。”
见义勇为,彰显的是英雄本色,传递的是社会温暖与人间大爱。“路见不平,就 要挺身而出。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在张猛心中, 伸张正义、助人为乐,做正能量的传播者,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 这样做的。
点评:文章聚焦一位新时代的“平民英雄”张猛,写了他两次帮助警察抓获犯罪 分子的英勇行为,彰显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本色。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朴实自然,使 张猛的形象如在眼前。文章还概述了张猛平时热心奉献、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使这 位“平民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适当的议论和抒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突出了文 章的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