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一单元 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任务群(二) 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 一、借鉴阅读:从优秀的作品中积累写作素材1. 借鉴教材作品,积累经典的素材教材不仅仅是阅读材料,也是写作素材的集合。典范文章能选入教材,其素材丰 富,信息量大。教材中的素材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事例或史实,一类是情感 味、哲理味浓厚的名言名句。事例或史实重在了解与熟悉,名言名句则需要背诵。例 如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诸子散文” 选读,其中既涉及孔子、老子、庄子其人其事其思想,以及寓言小故事,更有许多名 言名句,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熟悉经典故事、名人事迹,背诵名言名句、 古典诗词,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是需要同学们下功夫去落实的事。2. 借鉴课外阅读,丰富作文素材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 阅读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写作内功的作用。当然,我们积累课外阅读素材也要讲 究方法与策略。如,许多名著的开篇语与结束语都意味深长,令人难忘。如:狄更斯《双城记》开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 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 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各的不同。”米兰·昆德拉《慢》最后一句:“马车消失在晨雾中,我启动了汽车。”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 亚诺·布雷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第一句:“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 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以及其中经典语言:“许多年过 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骗人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 上来。”3. 摘录优秀作文片段,增厚素材积累优秀作文中引用的阅读材料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阅读基础上运用下面的方 法积累:立意角度 材料选用(理论材料+事实材料)齐桓公:志 存高远,心 胸宽阔,任 人唯才。 理论材料:戴震:“君子或出或处,可以不见用,用必措天下于治 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事实材料: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周瑜宽容程普终结醇醪之交;周文 王慧眼识英才,重用吕尚,安邦定国;刘邦重用张良,“鸿门宴”安 全脱险。屠呦呦志存高远,以消除疟疾为己任,孜孜以求;袁隆平胸 怀大志,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奋斗不息;顾方舟为消灭中国小儿麻痹 症,一辈子甘当“糖丸爷爷”。立意角度 材料选用(理论材料+事实材料)鲍叔牙:不 计私利,慧 眼识珠,谦 虚礼让。 理论材料:安东尼·罗宾:“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 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高宗宪:“临 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事实材料:管鲍分金,鲍叔牙不计私利,谦让给管仲;舜帝在禹治水 成功后,主动让贤,传位给禹;开国上将邓华在抗美援朝初期,主动 将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让给陈赓,留下佳话。立意角度 材料选用(理论材料+事实材料)管仲:才能 出众,审时 度势,功勋 卓著。 理论材料:戴尔·卡耐基:“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 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道格拉斯·斐杰斯:“真正的幸福包 含了一个人能力与天资的完全运用。”事实材料:杜如晦和房玄龄目睹隋朝大势已去,弃暗投明,追随李渊 父子,建功立业;傅作义审时度势,和平解放北平,留下历史美名;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毅然收购沃尔沃,为打造高端汽车品牌奠定坚 实基础;郎平在人生和事业处于上升期时,毅然放弃美国高薪,回国 执教,擎起女排大旗,带领中国女排一步步走向辉煌,让自己的出众 才能再次绽放光彩。 二、材料运用:重在“用”,也要讲“原则”与策略1. “用”材料:选择作文需要的材料、合理的材料(1)围绕立意(主旨、观点)选择材料。和主旨或观点有关并能有力地表达、 烘托、突出主题者,或阐述观点者,把它留下;否则,坚决地把它“扣下来”,勿使 其轻易过“卡”。(2)选择典型的材料。凡是能够表现或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就是典型材料。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典型”反 映“共性”,这是所有文章写作反映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时的一条共同的规律。(3)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新颖,是说材料要有新鲜感;生动,是说材料以 及对于材料的具体表述要有感染力。材料新颖、生动,才能表现出新鲜活泼的内容, 才能吸引人,打动人。(4)选择自己熟悉的平凡的材料。对高中学生来说,熟悉的材料大致有:亲身 经历、同龄人的生活、校园生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内学习的知识内容、课外 熟读的文学作品或其他书籍等。2. “用”材料:表达恰当、合理(1)材料表达要体现题意和文体特征;材料表达要合情合理,即符合生活的情 理,符合人们的认识心理。(2)材料表达要注意三个“一致”:标题、立意与材料内容一致; “叙”“悟”内容上一致,“叙”中有倾向,“悟”中要明示;前后上下文的表达语 言意思与风格特点一致。3. “用”好传统文化材料,尤其用好古诗文中的名言名句(1)“借”诗文名句或文化典故开篇,以吸引阅读者的眼球与兴趣。(2)在作文行文中,针对所用材料和需要表达的主旨或中心,恰当引用诗文中 的名言名句,并合理而独到地诠释理解,以体现题意或中心。(3)“借”阅读积累的传统文化材料写“专题评传”,以便独到深刻地演 绎立意。(示例)人物:袁隆平坚守梦想天灾之年,饿殍遍地的凄凉景象深深地刺痛了年轻的袁隆平,他当时就决心培育出高 产量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都吃饱饭,这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心怀天下的悲 悯之心。近60载岁月,他始终怀揣同一个梦想:田里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 扫帚还长,谷粒像花生米一样大;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他脚踏泥泞,在贫穷与误解中拓荒;俯首躬行,在田间与垄亩中穿梭。把论文写在大 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的心坎里,让科学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 天然使命。袁隆平裤管沾满泥水,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稻,重重稻浪筑起粮食安全的 根基。挑战自我从杂交水稻到海水稻、沙漠水稻,再到超级稻,袁隆平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尽管他 早已名满天下,但仍在不断突破新技术,挑战自我,为“禾下乘凉”梦而辛勤耕耘, 为农业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脚踏实地没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如何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 得通?袁隆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研究超级水稻, 人间的浮华名利于他从无关系。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屏蔽和 过滤掉时代的浮躁和困惑。他有多朴实,就有多伟大。(答出三个角度即可)淡泊名利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两鬓霜花、教过两代人的老教师,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年轻教师,精心打造美 好家园的装修工人,车厢整洁、平稳驾驶的公交司机,无惧风雨、准点送达的外卖小 哥……生活中,有太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让我们感 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以“你,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 材料的关键词是“平凡”“劳动者”“触动我们的心灵”,三个词语概 括了材料的主旨。材料列举的装修工人、公交司机、外卖小哥正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 劳动者,但就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的身上有不少事情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如 装修工人的敬业精神,公交司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卖小哥的辛勤劳作、予人温 饱,等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暖心的举动、美好的品格、柔软的内心、敬业的操守, 都是触动我们心灵的地方。这些劳动者,平凡的是职业身份,不平凡的是劳动精神。 试题要求以“你,并不平凡”为题写作记叙文,“记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一 个”意味着不可以写多个人,“你熟悉的”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切入,“劳动者” 意味着事件需扣紧“劳动”的内涵。学生对于“劳动”的描写,可以从为教书育人、 救死扶伤、清扫卫生、洗衣做饭、春种秋收、科学实验等不同职业的脑力劳动或者体 力劳动下手。参考立意:①那个温暖我心灵的劳动者(叙述自己前段时间生病住院,护士姐姐悉心 关怀的经历);②劳动中的你最美最不平凡(叙述自己通过某件事对父亲的职业身份 产生进一步了解的经历);③黎明中的不凡身影(叙述自己某一天早起参赛,看见早 点店阿姨忙碌身影的感受)。[佳作展示]你,并不平凡在喧嚣的都市中,劳动者,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词汇,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们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送奶工、钟点工、清洁工……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为我们这个城市默默奉献。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衣 裳,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们用双手,用汗水,编织着城市的经纬,守护着我们的日 常。今天,我想带你走近这样一位劳动者——修鞋工,去聆听他的故事,感受那份不 平凡的力量。在一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我又一次看 到他的身影。我默默打量着这位修鞋师傅,他皮肤黑黢黢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 身上穿着一件略显旧色、有些短小的深色羽绒服。这会儿,他正专注地修理着一只棕 色皮鞋的鞋跟,只见他一手提着皮鞋,一手拉开小桌子上的抽屉拉环,翻找一遍后, 拿出一个好似强力胶水一样的工具,然后轻微眯着眼睛,对着那只断了的鞋跟“注 射”了一会儿,等它干了之后,用力合起鞋跟。我以为这就修完了,没想到细心的修 鞋伯伯又拿起一块干布,把残留在鞋皮上的强力胶水一一擦拭干净,原本破旧的皮鞋 又完好如初了。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与老伯伯攀谈起来。从他口中我得知,他今年已经五十岁 了,是家中的顶梁柱。他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平时回家的机会很少,他十分想念儿 子。我又把心中的一个大疑问吐露给老伯伯:“修鞋工作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您 为什么现在要选择这份工作呢?”老伯伯笑了笑对我说:“干啥事儿都是干,只要干 好了,也是一件开心的事儿。修鞋很辛苦,但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啊!一双坏掉 的鞋子重新穿到你们脚上,不也很好嘛。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做这些事情,生活中不又 多了许多不方便?”说完,老伯伯又开始招呼另一位客人了,只见他先耐心地询问了一下那人鞋的具 体情况,然后微笑又友好地对那位客人说:“您可以先去忙,明天来拿就行,不耽误 你的工作。”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老伯伯体贴他人、为人厚道的品质, 一股暖意充满心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呀,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心灵 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通的劳动者们虽不起眼,也不张扬,但他们身上散发着朴素 的精神,他们默默为人民付出、奉献,平凡又不平凡。勤劳的伯伯啊,你,并不平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