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课时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学习目标】 1.理解推理的概念及三大类型。2.掌握演绎推理的四种常用形式。 一、理解推理及其类型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一般来说,推理中前提和结论都以 判断的形式出现,因此,推理又可以看作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 程。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来看,推理可分为三大类型:演 绎推 理 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 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 人民的惩罚的。归 纳推 理 指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如: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 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 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类 比推 理 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 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 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 比,推导出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细胞中 发现了细胞核。 二、掌握演绎推理的四种常用形式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 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有三段论推理、假言推 理、选言推理、二难推理。(一)三段论推理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 的推理。整个推理由三个判断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所以称为“三段论”。 例如:大前提:人都是会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是会死的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这是三段论最基本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符合三段论定义的推理形式都 是有效的。所有的S都是M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P快练 基本能力点1.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大小前提和结论。改革是新事物,当然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改革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二)假言推理以一个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一个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推出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 演绎推理。大前提往往用假设复句或条件复句表示。(假言判断:断定一种事物情况 是另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 言 推 理 充 分条 件推 理 规则1:肯定前件,就 要肯定后件;否定前 件,不能否定后件 如果p,那么 q,有p,所 以q 例:一旦河堤决口,后果就会不堪 设想。河堤决口了,所以,后果不 堪设想规则2:否定后件,就 要否定前件;肯定后 件,不能肯定前件 如果p,那么 q,非q,所 以非p 例:如果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么 它的四边相等;这个图形四边不 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假 言 推 理 必 要条 件推 理 规则1:否定前件,就 要否定后件;肯定前 件,不能肯定后件 只有p,才 q,非p,所 以非q 例:育种时,只有达到一定的温 度,种子才能发芽。这次育种没有 达到一定的温度,所以种子没有发 芽规则2:肯定后件,就 要肯定前件;否定后 件,不能否定前件 只有p,才 q,有q,所 以p 例:只有肥料足,菜才能长得好。 这块地的菜长得好,所以,这块地 肥料足2. 结合语言情境,说说其中的逻辑推理过程。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 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快练 基本能力点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进我是出使到楚国所以我不从狗门进(三)选言推理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 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例如:(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 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他选言;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 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例如:3. 《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 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文 章开头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 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 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答案: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 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快练 基本能力点(四)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两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 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例如:《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 “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 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分析案例中宝玉的推理过程,有以下体现:若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 疾→若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或者去劝解,或者不去劝解→总之,黛玉 会致疾。这段文字推理严密,把宝玉因爱至深至切而矛盾纠结的两难心理表现得淋漓 尽致。4. 阅读下面的文字,试分析班婕妤的推理过程。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面前告班婕妤的状,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汉成帝。汉成 帝传诏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地回答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 能得福,做坏事还能得到什么呢?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呢?假若 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因此,我是不会做那样的傻事呀。”答案: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没有意义→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 诉说→鬼神无知也好,鬼神有知也罢→总之,向鬼神诅咒毫无意义(我不会做那样的 傻事)。快练 基本能力点三、学习并掌握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例如:(1)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沙皇是纸老虎,希特勒是纸老虎,墨索里尼是 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2)杨树有光合作用,槐树有光合作用,榆树有光合作用,杨树、槐树、榆树 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所以,绿色植物都有光合作用。归纳推理又分为“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 为“简单枚举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1. 完全归纳推理:从所有对象中得出一般结论。例如: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锐角三角形 内角和等于180度,所以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2. 不完全归纳推理:从部分对象中得出一般结论。(1)简单枚举推理;从个别或少数现象中得出结论。例如:春耕深一寸,强如上牛粪。(2)科学归纳推理:科学归纳出所有对象或部分对象的一般结论。例如:封建社会教育为封建阶级服务,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为资产阶级服务,社会 主义社会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所以教育总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5. 请简述下面案例的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 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 兰”。(鲁迅《藤野先生》)(1)概括推理过程:① ② ③白菜因稀缺而珍贵 (2)推理形式概括: S1是P,S2是P……Sn是P→所有S是P。快练 基本能力点芦荟因稀缺而珍贵 事物因稀缺而珍贵(二)类比推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并列比较类推得出相同的属性,即一般结论。它是以两个 事物中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例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 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再如: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水文、土 壤)是相似的。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也是 相似的。③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适于种植柑橘。④所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适于种植柑橘。6. 请判断下面的案例是否为类比推理。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 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 春秋》)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③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答案:①是类比推理 ②不是类比推理,是比喻修辞 ③是类比推理快练 基本能力点课时作业A. 金属是导体,铁是金属,所以铁会导电。B. 共产党领导一切,他是共产党员,所以他领导一切。C. 天一下雨地就湿了,现在地湿了,所以天下雨了。D. 鸟是会飞的,苍蝇也会飞,所以苍蝇也是鸟。解析:B项,“共产党”是一个集体名词,而“共产党员”是个体的身份,所以不能 得出“他领导一切”的结论;C项,“地湿”的原因有很多,所以不能得出“天下雨 了”的结论;D项,“会飞”的物种有很多,所以不能得出“苍蝇也是鸟”的结论。 B、C、D三项都是不完全归纳,这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现象,出现归纳推理错误。故 选A。A123456789A. 你们这样做不合乎理性。B. 我将死在真理之神面前。DC. 无论如何我都会死。D. 我将死在错误之神面前。解析:首先看前三项,都可以判断为是真话,即可以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他。D项, 如果判断是真的,那就应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哲学家,但这句话是“我将死在错误之 神面前”,二者相矛盾。如果判断是假的,那就应在错误之神面前杀掉哲学家,那么 “我将死在错误之神面前”则是真话,也是矛盾的。故选D。123456789A.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小雅是儿童,因此,小雅是祖国的花朵。B. 数学系的学生也学了不少文科课程,王颖是数学系的学生,所以她也学了不少文 科课程。C. 中国人是不怕困难的,我是中国人,因此,我是不怕困难的。D. 康怡花园坐落在清水街,清水街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因此,康怡花园的建筑属 于违章建筑。D123456789解析:题干中两次出现“北极熊”,第一次是介绍克努特是北极熊,这里的“北极 熊”是一个非集合概念,第二次是介绍北极熊是霸主,这里的“北极熊”是集合概 念,题干中误用了集合与非集合概念,导致推理错误。A、B、C三项都是集合与非集 合概念的误用,因此与题干谬误不同的是D项。123456789学生胜诉老师可以得到另外一半学费学生败诉学生需要给老师支付一半的学费老师都会得到另外一半学费123456789解析:首先分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 官司后付清。然后分析其二难结果: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都得支付另一半 费用,也就是无论怎样选择,结果都是青年难以接受的。再分析推理的条件,条件 一: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条件二:普罗塔哥拉斯 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这就必须打官司,如果青年输了与普罗塔哥拉斯的官司, 按照法律规定,他需要支付普罗塔哥拉斯讨要的另一半学费。如果他打赢了这场官 司,按照协议约定——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他需要支付 普罗塔哥拉斯讨要的另一半学费。据此填空即可。123456789二、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 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作劝说、解释、说明, 以期对他们有所影响。《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进行比 赛,看谁能使穿着外套的行人脱掉外套。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 套裹得越紧。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 了下来。这个故事可以用作“说服强于强制”的寓言。希腊哲学家芝诺对说服有相似 的说法,他称说服是一只摊开的手掌,而不是一个攥紧的拳头。说服是欢迎他人加入 对话,不是企图限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是威胁他们不准有自己的看法。123456789②说理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或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并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 理可讲的情况下发生的;说理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 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当下互联网中的说理常常被当作是攥紧拳 头,而非摊开手掌的话语行为。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 伐”“论战”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这种“说理”观念令无数人深受其 害而浑然不知。123456789③说理是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并不就是说理。任何表达看法的陈述,包括 骂和谩骂,都可以说是“发表意见”,但并不是说理。说理的“发表意见”必须包括 两个部分:一个是“结论”(也称主张或看法),另一个是“理由”,结论是由理由 来支持的。当然,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未必都确实或可靠,因此需要评估理由是否真的 能充分支持主张。123456789④说理需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并不只是出于说理者主观意愿的“宽 宏”“宽厚”或“宽容”,而是由“说理”本身的话语特性决定的。说理离不开价值 判断,包括伦理和政治的判断,尽管它并不专门讨论伦理和政治。说理面向所有公 众,说的是社会群体中的许多人,而不只是专业小圈子里的专家们所能听得懂的道 理。说理不只是发生在说话者的头脑里,而且是必须说给公众听的。放在一个人头脑 里的论理或推演是否可靠,是否合理,不说出来,别人又如何去检验呢?说理提出的 “看法”无论具有如何充分的理由,都只是一种具有或然性而不是绝对确定性的结 论。因此,说理总是可以再说理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123456789⑤说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作为修辞术的说理有三个构成因素,分别是亚里士 多德在《修辞学》中所说的“逻辑”“信誉”和“情绪”。⑥“逻辑”的意思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诉诸“理智”和“理解力”。亚里士 多德称逻辑是存在于证明本身之中的。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有逻辑的说 理就说得通,而没有逻辑或是逻辑混乱的说理则说不通。一个人哪怕没受过什么教 育,别人也可以与他说理,他也不会完全弄不明白“说得通”与“说不通”的区别; 但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说理能力。123456789⑦说理的第二个因素是“信誉”,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说话者品格中的东 西”。有信誉的人让别人觉得可靠,这样的人说话才会对别人有说服力。一个人是否 可信,当然是一种印象,但却是一种合理的印象。一个人因为一贯诚实、言而有信而 被别人看成是可靠之人,反之则是一个无信之人。这不能保证可靠之人一定不会说 谎,或无信之人就一定不可能说真话。但一旦人们形成了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后,便 很难轻易改变。可信度在说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一份报纸、一个组 织、一个政府有说谎的历史,自然也就被人们视为不可信,即便在某个具体问题上说 的是真话,也难以取得说服的效果。123456789⑧说理的第三个因素是“情绪”,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听众那里的东 西”。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单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 效果,还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常凭感情接受说服,并不需要先弄清道理,也不在乎 说话者可靠或不可靠。哲学家罗蒂就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这是 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说故事引导对方 想象一种你我他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 出来的。当然,说理中的情绪需要恰当和适度的把握。⑨在说理中,逻辑、可信度、动情都是必要的手段,但也都可能被滥用或不当运 用。说理者要避免逻辑谬误,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建立好的信誉和形象;正确使用打 动人心的说理方式,从而增强说服力。(摘编自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123456789A. 无理可讲是战争和混乱发生的必要原因,说理形成“讲理”的文明秩序,使人类 得以进入文明社会。B. 对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结论进行评估是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即使有理由支 持,结论也未必就可靠。C. 一个人即使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逻辑辨别能力,不会完全弄不明白 “说得通”与“说不通”的区别。D. 用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对方想象具有普遍性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 的,这种共识在逻辑上说不通。D123456789解析:D项,“这种共识在逻辑上说不通”错误。由原文第⑧段“逻辑说理是理性论 证的主要力量,但单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还需要动之以 情”“说故事引导对方想象一种你我他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 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可知,说故事的说理方式在逻辑上未必说不通。123456789A.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通过驳论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这篇文章行文 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B. 鲁迅发表在《中华日报》的文章《拿来主义》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理,呼 吁人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C. 国外某著名物理学家在一场TED的公开演讲中为人们阐释宇宙如何开始、生命如 何起源、宇宙中是否只有人类等终极命题。D. 冯小刚在微博平台公开回应外界对其新电影的差评,以过往作品的亮点为理据断 言影评人“浅薄”“自视甚高”。B123456789解析: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 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A项只是针对文章的说理,不是公共说理。C项“阐释宇 宙如何开始、生命如何起源、宇宙中是否只有人类等终极命题”不是“说理”,而是 科普。D项“断言影评人‘浅薄’‘自视甚高’”不是一种平等、理性的交流,不符 合公共说理的特征。123456789A. 法国学者勒庞在分析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原因时说,“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 待注意的状态里,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B. 荀子在《非相》篇里对“谈说之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首要的就是“矜庄 以莅之,端诚以处之”。C.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小说有“可惊可愕可悲可感”的作用, 提出借小说来说服读者接受新思想的观点。D. 孔子有言:“巧言令色,鲜矣仁!”孔颖达解释,“言君子情貌欲得信实,言辞 欲得和顺美巧,不违逆于理,与‘巧言令色’者异。”C123456789解析:第⑧段是论述“情绪”在说理中的重要性。A项分析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原 因,没有涉及“情绪”在说理中的重要性。B项荀子这两句话意为以严肃庄重的态 度、端正真诚的心面对对方,指向说理中的“信誉”要素。C项“可惊可愕可悲可 感”说的是情绪的作用,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⑧段观点。D项“不违逆于理”强调 “理”的重要性,没有涉及说理中的“情绪”要素。123456789A. 说理不限制他人的看法,更不威胁他人不准有自己的看法。可能有其他看法出 现,所以未必会被说服。B. 说理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不同的意见在说理时处于平等的地位,未必 被另一方说服。C. 说理提出的“看法”是具有或然性而不是绝对确定性的结论,因为可以再说理, 所以未必能说服对方。D. 当下互联网中的“发表意见”常常成为“占领话语阵地”的非理性交流,不是一 种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说理形式。解析:D项混淆概念,“发表意见”并不就是说理。任何表达看法的陈述,包括骂和 谩骂,都可以说是“发表意见”,但并不是说理。D1234567899. 《人民日报》中一篇题为《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的评论指出,“张口 闭口‘脑残’”是有害的网络表达。结合本文对说理的构成因素的论述,分析这种表 达对言说者本身的害处。答案: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比较好地运用逻辑说理能力。谩骂看似使言说者取胜, 但这种不讲逻辑的表达不利于言说者逻辑说理能力的形成。②谩骂给人不讲理、不可 信的印象,一旦言说者给人这种印象,就很难改变,即使看法有可取之处,也难以说 服别人。③言说者在说理时要动之以情,从而创造共识。用谩骂的方式只会拉开言说 者与对话者的距离,很难以情动人。12345678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