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春江花月夜初识文本文白对译评注另见本书299页,古诗文评注《春江花月夜》【作者作品】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江苏扬州)人,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文词俊秀”扬名京都。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两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了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被评为“孤篇盖全唐”之作。【背景知识】《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后来 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 的两篇。张若虚这首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一 是,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 江一带的景色;二是,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 美;三是,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相关知识】1.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是指在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 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 限,句子有四言,如《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有五言,如《古诗 十九首》;有七言体和杂言体,如杂言诗有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 规定。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从句式上说有五 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 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分为四联,一、二句叫首联,三、 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 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课堂强研习 合作学习 精研重难课堂研习【学习目标】 1.置身诗境,感悟意境之美,提高表达能力。2.缘景明情,体 悟诗中人的情感之美,提高分析能力。3.借助已有的审美体验,探究哲理之 美,提高理解能力。任务1:感悟情境与研读升华 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唱颂,更是被闻一多誉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意境、情感、哲理三个方面研读《春江花月夜》, 分析其为“顶峰”的具体展现。活动一 赏析诗歌的形象1.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诗人写到了哪些意 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答案:春天的江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水冉 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 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 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清幽、澄澈、空明、恬静、宁静、空灵、曼妙、迷茫、朦胧、梦幻、迷离。深沉、深邃、邈远。怅惘、感伤。活动二 赏析诗歌的人生感悟3. 诗歌接下来八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是如何由月之“照”人的景色描写转向思考人 生的?又是如何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答案: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 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 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 人生代代绵延无穷,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 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活动三 赏析诗歌的情感4. 诗歌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可分为两层,分别写了什么?答案:(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 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 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 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 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起层层波纹,思妇只好 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2)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 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 树上。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 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 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 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任务2:探讨文本与考试命题1. [概括诗歌内容]《春江花月夜》中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其哲理主要体现在哪 些诗句中?关涉什么内容?答案:(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2)关涉人的起源问题,关涉月的形成问题,关涉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2. [赏析表达技巧]有人评价《春江花月夜》的“月下之情”为“步步思念,处处怅 惘”。你认为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如此效果的?答案:①两个“可怜”,一个“愿”直接抒情。②用典故抒情,“鸿雁”“鱼龙”都 不能传书。③月“裴回”,月“卷不去”“拂还来”,运用了拟人手法。(思念在卷 起的竹帘边流过,在清冷的捣衣砧上走过,在妆镜台前划过。)④缘景明情,“沉 沉”叠音字,渲染了游子的孤独。⑤“春去欲尽”,通过时光描写归家无期。⑥“无 限路”,通过路程描写距离无限遥远,天各一方。3. [分析结构]本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答案:本诗的艺术结构严谨完美,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 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 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 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首诗以“月”统领全篇,紧扣诗题“春江花月夜”,选取了春、江、花、月、夜五 种意象,而“月”的意象是诗歌的纽带,并贯穿全诗。诗中有与海水共升的月,有普 照春江的月,有照耀花林的月,还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有妆镜台上、玉户帘中、 捣衣砧上“恼人”的月,还有初升之月,高挂之月,西斜之月和含情落月等。这些月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富于变化,又构成了整首诗的意境,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任务3:达标验收与能力提升【基础达标】A. 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色彩鲜明的样子B. 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花草茂盛的原野C.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汀:水边平地,小洲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微细的灰尘D. 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波纹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解析:A项,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AA. 这首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写,赞美自然的伟大,哀叹人生的渺小。B. 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侧重描写皓月当空,光照 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C. “江天一色无纤尘”至“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 转向关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关系。D.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至结尾的二十句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间纯洁 的爱情。解析:A项,“哀叹人生的渺小”错误,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 与绝望,而是源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A3. 有人说《春江花月夜》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慨叹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 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答案: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 是,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 命,表现了诗人对短暂的人生的热爱与肯定,抒发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解析:题干明确了不是表达的“面对永恒的自然,慨叹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那只 能是“乐观积极”的情怀,作答时要抓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进行 表述,强调人生的积极意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 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 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 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抒发的是一种乐观向 上的情感。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