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中起跑线】第二部分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第二编 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PDF版 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赢在高中起跑线】第二部分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第二编 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PDF版 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部分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Ⅱ一小说阅读
课程要求
初中要求
高中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对记叙文整体感知,理解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
内容,把握主旨:品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表现手法。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
在作品中的作用;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
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
写作方法等做出评析;主动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
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
生活经验,拓展对作品的认识。
和人文精神。
知识链接
ZHISHILIANJIE
一、人物形象特点
景物
1.外在:身份、职业、地位、技能、相貌、遭遇、兴趣爱
①烘托人物心情。
好、行为习惯
(环境)
②衬托人物性格。
2.内在:品格、情感、精神。
烘托
二、人物形象作用

①突出另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线索。
对比衬托
②深化主题。
主要人物
②揭示主题。
形象
③引出其他人物。
四、“我”的作用
④串联故事情节。
1.叙述者:作为“有限视角”,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
①线索。
视角”的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
次要人物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
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
形象
③衬托主要人物。
④揭示主题。
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缺点是只能局限
三、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及其作用
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肖像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
2.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动作描写
特征。
3.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也是主要人物。
活动。
4.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
语言描写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和情感倾向。
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
五、主要人物作用
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1.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
①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

心理描写
②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
性格。
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2.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其
①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为
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
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②细腻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
3.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
细节描写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照应上下文的某个情节。
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
⑤表现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
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
⑥营造某种氛围。
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
⑦深化主题。
写作意图。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葫芦对…有共同的情感基础”,而是“‘一带一
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
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
共同的情感基础”。
3.答案:C
专题一正确使用成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
力。“一带一路”是特定称谓,其他三项表示强
轻松训练
调。故选C。
四、
答案:A
1.答案:①每况愈下②高枕无忧③善始善终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A.叹为观
2.答案:A
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B.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指示代词意义的分析理解
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也形
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但一个人对自己的要
容诗文词藻华丽;C.附庸风雅:指缺少文化修养
求”中的自己表示泛指,指任何人。A泛指,指代
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D.眼花缭
任何人。B特指,指代与班主任对话的对方。C
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结合
特指,指代句子中“他”。D特指,指代“成绩好的
空白横线前“汉字博大精深”和空白横线后的“文
学生”。
化瑰宝”可知,此处形容汉字让人感到赞美惊叹,
3.答案:B
“叹为观止”最符合语境。故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将句子衔接
和复位的能力。根据第一段“于是,底线便成了
1.答案:遏制束缚
人的一个极点”,再看括号前的句子“与底线相反
解析: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過制(èh):阻
的是极限”,可见“底线”和“极限”是两个相对的
碍,禁绝。束缚(shùfù):使受到拘束,限制;让停
概念,因此“极限”是“人生的另一个极点”最恰
在狭小范围内。
当。故选B。
2.答案:②①
五、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甲,“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
1.答案:①包罗万象(洋洋大观、丰富多彩)②秀外
境界”,指人的表现情况,故选②。乙,“花香鸟语
慧中(冰雪聪明、才思敏捷)③物极必反(盛极必
的境界”指花香鸟语的地方,故选①。
衰、世事无常)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成语的能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和标点。A.“品德”“节
力。第①处,前面的语境是“《红棱梦》中诗词数
制”分别为名词、动词;B.“社会准则”“最高境界”
量大,样式不胜枚举”,讲的是《红楼梦》一书中诗
“良好品德”都是偏正短语,类型相同;D.“懂节
词的数量、样式都非常多,需要填充的是修饰“内
制”“能节制”是并列的短语,中间短暂停顿,应用
容”非常丰富的成语,故可以填:丰富多彩或包罗
顿号;故选C。
万象、洋洋大观等成语。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
三、
富,花色繁多。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答案:①浑然天成(严丝合缝)②不谋而合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美好繁多。第②
③司空见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处后面的语境是“湘云不会是那个出口成章的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
族少女,宝玉只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不学无术
力。第①空,此处指葫芦上下两个球体是自然形
的轨绔子弟”是描述湘云、宝玉的特点,此处需要
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可填写“浑然天成”“严
找个成语修饰林黛玉的特点,稍微读过作品的都
丝合缝”等成语。第②空,语境指印度人民与中
知道林黛玉是个非常聪明,有才气的女子,故可
国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的认同是
以填:冰雪聪明或秀外慧中、才思敏捷等。冰雪
一样的,可选“不谋而合”。第③空,根据语意,此
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秀外慧中:指外表秀丽,
处可填写表达“很常见”意思的成语,填写“司空
内心聪明。才思敏捷:形容人的反应快,思雏灵
见惯”“屡见不鲜”等成语均可。另外,题千要求
活,脑子很聪明。第③处的语境是“诗社的兴亡
填写成语,要注意成语的特定内涵,不可随意编
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编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
词造词。
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2.答案: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
从而表现了他…的人生感悟”,该句是说诗社
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
有以小见大的作用,让作者曹雪芹悟出人生的兴
情感基础。
亡变化无常的规律等等,故此处可以填:世事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
常或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等成语。世事无常:万
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
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东西。
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位于主语的前面,“我国人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民”应放在“不仅”后面。二是主客体倒置,不是
盛极必衰:兴盛到极点必然衰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