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5月冲刺考政治(A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徐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3第七课至第九课;必修4第一课至第二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下列对法治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②法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③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④法治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营主体的生命之“氧”。江苏盐城检察机关始终保持对涉企犯罪高压态势,2024年共依法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568人,起诉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利用职务便利犯罪42人,有效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这表明①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②充分发扬民主有利于履行专政职能③检察机关能履行维护国家稳定职能④专政职能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当前,社会在持续进步中既带来了诸多机遇,也伴随着一些挑战,使得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日益凸显。我国在立法过程中,积极汲取“德法相济、礼法合治”的古老智慧,将“诚信友善”“敬业奉献”“和谐共生”等传统美德融人现代法律体系,旨在通过法律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强化道德自觉。这一做法①依靠舆论的约束力和道德的力量保证人们对法律的遵守②强化法律的道德内涵,有助于提升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③将传统美德融入法律,从而使法律具备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高一5月冲刺考·政治(A卷)第1页(共6页)】25-X-709A④以法律承载道德理念,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下列对依法治国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依法治国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行政,执法机关中最重要的主体政府严格执法②依法治国必须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但不包括管理经济文化事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我国发展新形势,加快涉外领域立法步伐,相继制定、修改了一批重要的涉外法律和法律中的涉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等,填补了涉外领域相关立法空白。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①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这要求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必须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②坚持依宪治国,促进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法治化、规范化③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为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依据④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深圳市某区从补办身份证件,到变更营业执照,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从就业帮助,到企业融资贷款指导,再到法律援助、纠纷仲裁,越来越多的便民利企服务,在市民中心得以一站式提供。该区的做法有利于①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全面推进政府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③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诉求,提升便民服务水平④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人人学法用法,社会和谐稳定。”某市积极开展“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社区中开设“普法小剧场”十“云相约·法相伴”法治直播间,以“普法小剧场”预热“法治直播间”,以“民生小故事”讲透“法治大道理”,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如今,这些社区已成为法治宣传【高一5月冲刺考·政治(A卷)第2页(共6页)】25-X-709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