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课件(共6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课件(共6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逻辑的力量
目录CONTENT
01
思维的基本规律
02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03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04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逻辑的含义
1. 规律、事理。
2. 道理、理论。
3. 思维的规律。
4. 推理和论证的本领。
5. 指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
逻辑的基本概念
命题:判断性语句。
推理:将一组命题结合起来的过程。
论证:用某些理由支持某一结论的思维方法。
1.鲸鱼是一种哺乳动物。
2.请你快一点。
3.哦,我的天啊!
4.你知道如何下象棋吗?
命题的特征:断言
陈述句为主
思考:下列哪句话属于命题?
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
推 理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论 证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思维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
不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
“任何真实的事物,必定在任何方面与它自身一致。”——亚里士多德
同一律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词和语句应当保持意义的确定性和同一性。也就是说,在一段话中,在一篇文章中,表述者总得使用一串语词,每一个语词都表达一定的概念。
同一律就是要求每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与所指称的对象要有确定性,要前后保持同一,不要出现一个语词一会儿具有这个含义,一会儿具有另一种含义,一会儿指称这个对象,一会儿指称那个对象。
概念:通过揭示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内涵:反映事物的特性或本质。外延:反映概念中一个个、一类类事物。
①古希腊智者欧谛德谟面对一些人批评他说谎时,他回答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能说谎。”
请用运用同一律来判断下列情况
不存在的东西 : 前者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
后者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不矛盾律
“同一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或者容许有其他类似的相反两端。”
——亚里士多德
不矛盾律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思维对象,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不能既断定它是什么,又断定它不是什么,即不能说:“A是B”,又说“A不是B”。
不矛盾律告诉我们在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中,注意思想的前后一致性,不要产生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卖)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请用运用不矛盾律来判断下列情况
排中律
“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莱布尼茨
排中律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如果作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那么可以肯定其中必有一真。
排中律只在互相矛盾的语句中起作用,而不在互相反对的语句中起作用。
(矛盾关系:男女)(反对关系:黑白,还有灰)
A
B
A
B
违反排中律,就要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请用运用排中律来判断下列情况
甲和乙是两个矛盾的说法,根据排中律,两个互为矛盾的说法必有一真,由此入手判断。
充足理由律
“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莱布尼茨
充足理由律
在一个论证过程,必须找出充足的理由,以推出一个真实的结论。
充足理由要求理由真实(即理由本身是经过严格证明了的)和推理形式正确。
要点:
(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
(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
(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
请用运用充足理由律来判断下列情况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我们使用 “谬误”一词,往往是指那些虛假的命题。一个语句如果不符合实际,我们就说这向话是虛假的,荒谬的,是一种谬误。例如,谁要说2x2=5,数学老师-定要断定这是荒谬的,是一种谬误。但是,逻辑上所讲的逻误,不是指语句的虚假性,而是指一种错误的论证,这种论证表面上按照逻辑的形式与规则进行推理,实际上却
违反了逻辑的规律和规则。
分析书本P93页例子
小组合作: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皆称善焉。(《吕氏春秋 去私》)
——对同一律的维护
平公:谁能当县令——解狐是你的仇人
祁黄羊:解狐可以——解狐虽然是仇人,但是可以胜任县令之职。
运用有效的
推理形式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一般来说,推理中前提和结论都以判断的形式出现,因此,推理又可以看作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
前提:因为、由于、假设、鉴于……
结论:因此、所以、于是、由此可见……
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來看,推理分两大类。第一类推理称作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结论涉及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从一般到个别,必然性推理);
第二类推理称作“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结论涉及的范围超出了前提(从个别到一般,或然性推理)
将一个推理去掉具体内容后保留下来的结构框架。
推理形式
三段论
充分条件推理
必要条件推理
演 绎 推 理
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结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
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
水银是金属
所以水银是导电体
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叫中项(M)
在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S)
在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P)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以S是P
P
M
S
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者谓项就是周延的。三段论中,中项M要求至少周延一次。
S
P
M
三段论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P
M
P
S
S
M
S
P
M
S
P
M
S
P
M
全称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
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周延的
一切鸡蛋是圆的
海螺是圆的
所以海螺是鸡蛋
所有P是M
所有S是M
所以S是P
全称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
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周延的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以S是P
推理形式正确
但概念不符合同一律
充分条件推理
如果天上下雨,那么地上会湿
天上下雨
地上会湿
如果p,那么q
P
q
如果天上下雨,那么地上会湿
地上不湿
天上不下雨
如果p,那么q
非q
非p
充分条件推理: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否定前件
关系词:如果……那么;只要……就;因为……所以
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者结论。
必要条件推理
只有通过考试,才会被录取
现在被录取了
通过考试了
只有p,才 q
q
p
只有通过考试,才会被录取
不通过考试
不会被录取
只有p,才 q
非P
非q
必要条件推理: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否定后件
关系词:只有……才,除非……不
排除法
1.注意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否则容易犯“假二择一”的错误。
2.注意前提中列出的可能,彼此之间是否相容。
二难推理
如果p,那么r
如果q,那么r
p或者q
总之r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______,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______;
如果③______,那么④______,⑤______。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⑥___。
类比推理
简单枚举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行医者治疗别人的疾病,一定要知道病从哪里生起,于是能治。
治乱者把治天下作为自己事业的,一定要知道乱从哪里生起,于是能治
类比推理是通过比较,知道两种事物某些属性相同,推出它们在另外一种属性上也相同。
逻辑上的类比寻求事物之间某些内在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性,以推出某些原来没有认识的新认识、论证某种新观点。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由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进而断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这就是论证。论证由论点、论据通过论证方式组成。
论证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推理只断定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关系或者有或然关系;并不一定要求前提的真实性。
论证则要求论据的真实性,由此保障论点的真实性。
论证的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的论点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而论证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
论证
1.论题
2.论点
3.论据
4.论证方式
5.隐含的前提或假设
论证的基本要素
围 绕
明 确
准 确
多 样
正确
1.补充隐含前提,保证论证可靠
前提:没有身份证的人不能将书从图书馆借走。
结论:小张不能从图书馆借书。
隐含前提:小张没带身份证。
1.补充隐含前提,保证论证可靠
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竞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
隐含前提2: 狗叫了会惊醒草料棚看马房的人
隐含前提1: 不熟悉的人牵走马,狗会吠叫
第一,事实性隐含前提。
1.蚯蚓在湿润的地面上每分钟可以爬30厘米,可见蚯蚓比人的步行速度慢很多。
2.雨燕每小时飞行可达一百一十千米,可见雨燕比动车的速度还要快。
第二,价值性隐含前提
1.媒体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些负面事件应减少报道,我们应该正面引导社会风气,弘扬正气以鼓舞士气。
沙滩上,很多被潮水卷上来的海星暴晒在阳光下。 一个青年沿着海岸,把一只只海星抛向大海。“海岸那么长,海星这么多,你这么做有什么用呢?”旁观者说。“对,但对这只有用!”青年说着,把手里的海星远远抛回大海。
分析两人对话中的隐含前提
1.补充隐含前提,保证论证可靠
如果隐含前提为假,整个论证的效力就降低,结论的可接受性也受到影响。
隐含前提可能具有争辩性,可能有澘在的欺骗性。我们要恢复隐含前提,重构论证过程,以检验论证的可靠性。
养成关注隐含前提的思维习惯,既有助于在论证有效性分析中寻找到对方的逻辑漏洞,也有助于在我们写作议论文时主动检查自己的论证是否经得起对方的质疑。
2. 运用间接论证,增强论辩力量
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自己去拿,
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
所以,只有自己去拿。
——《拿来主义》
排除法
概念:不断否定各种错误观点,从而证明某论点的正确性。
2.运用间接论证,增强论辩力量
概念: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论点。
通过反论题的虚假确立论题的真实性。
反证法
例: 南朝梁的人写的一定是古体诗。
例:《祝福》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鲁迅的《祝福》中,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如果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反证法
2.运用间接论证,增强论辩力量
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证明这一观点的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文。
归谬法的逻辑根据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形式是: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归谬法
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我们今天还使用它,会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去。果真如此,那我们今天所说的话,大多来自古代社会,山水草木、日月风雨且不必说,就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史为鉴”等也来自古代社会,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这些人的逻辑,这类语言也不能说了,那我们今天只好做半个哑巴了。
归谬法
推断出与实际不符或与已知真理相悖的假命题
推断出两个自相矛盾的命题
推断与其依赖的假定相矛盾
归谬法
反证法是为了证明命题的 真,归谬法是为了证明命题的 假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退步落后)的病根。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归谬法的论证效果
1、诙谐而辛辣
2、荒诞而理智
3. 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我们表达观点,不只是说给那些赞同我们观点的人听,还要说给对话者、质疑者和批判者听,后者才是我们要说服的对象,是我们写作中的“虛拟论敌”。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
通过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论据,从而让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
你的优势
你的观点
你的劣势
论敌的优势
论敌的观点
论敌的劣势
好好学习,成绩就能取得进步。
1.好好学习,只是停留于行动会有进步吗?
2.好好学习,只是短短一个月或者一个小时……?
3.分数上没有呈现出来就不是进步了吗?
4.好好学习的好,仅仅是态度上的认真吗 ?
虚拟
论敌
修正观点:加入内涵阐述、范围限定、条件限定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洵加入虚拟论敌,补充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使得观点更不容置疑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实“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主要和首先的人物,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实“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主要和首先的人物,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
要批驳的观点:有些同志喜欢写长而空的文章
理由1: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理由2:长而空的文章,群众读不下去
理由3:斯大林的战时演说只有我们社论那么短
对方反驳你的观点:既然写长不好,那写短一点
我的应对:短而空也不好
对方反驳你的观点:《资本论》很长,我们也在读
我的应对 :要看情形办事,反对的事言之无物的八股调,而非所有东西以短为好。
我的观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必须停止。
观点: 兼听则明
概念:兼听
虚拟论敌1:齐王——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
虚拟论敌2:唐太宗——魏徵
兼听一定是范围广吗?
不兼听一定暗吗?
兼听不是范围意义上的广/兼听的目的在于听到不同的声音来帮助正确做出判断
虚拟论敌3:齐王——唐太宗
“兼听则明”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呢?
根据(数据):论证的事实论据、理由。
结论:要被证明的陈述、主题、观点。
保证:用来连接证据和结论之间的普遍性原则、规律等,常常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或者是隐含假设。
支撑:用来支持上面的保证(大前提)的陈述、理由,它不是直接支持结论,而是支持保证,表明这些原则或关系为真。
辩驳:对已知的反例、例外的考虑、反驳和说明。
限定:对保证、结论的范围和强度进行限定的修饰词,有对反例的考虑,从而对结论进行限定。
博物馆着火了,是选择救名画,还是救一只鲜活的小猫?
正方观点: 选择救画
反方观点: 选择救猫
选择你要批驳的观点,先梳理你要批驳观点所持的理由
逐条驳斥以上理由。
对方的反驳及理由
我的应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