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起玩泥巴 课件(共17张PPT 内嵌视频)+教案(表格式) 人美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一起玩泥巴 课件(共17张PPT 内嵌视频)+教案(表格式) 人美版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普普通通的泥巴经过创造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同学们,你们也想尝试一下吗?
泥巴
视频中的人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玩泥巴
玩泥巴
一起
一起
人美版一年级下册
认识泥巴
河边
农田
黄土高原
这是我的家乡黄土高原,这里到处都是厚实的黄土。层层叠叠、绵延千里。
哪里有泥巴的身影呢?
有泥土和水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
泥巴特点
泥巴初印象 闻一闻
看一看
摸一摸
捏一捏
闻一闻
泥巴是什么味道的?
看一看
泥巴是什么颜色的?
捏一捏
泥巴发生了什么?
摸一摸
泥巴有什么质感?
土腥味
红褐色、黑色、黄色
颜色多样
质地柔软凉凉的
可塑性强
欣赏泥塑
猜猜我们都是何方神圣?
河姆渡遗址的陶猪
邓家湾遗址的陶动物
欣赏泥塑
人面鱼纹彩陶盆
涡纹彩陶罐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我的本事,把我塑造成了各种艺术雕塑、生活用品。
我来自新石器时期,约有6000年的历史了。
舞蹈纹彩陶盆
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我是如何从泥巴变成现在这副摸样的?
泥塑过程
经过高温烧制后,泥土可以变成既不怕水又坚硬的陶器。
为什么可以屹立千年?
炼泥
揉泥
捏泥
晾晒
烧制
泥塑发展
比一比,随着时代发展,泥塑产生了什么变化?
单一
丰富
随意
严谨
简单
复杂
泥塑从最初的随意捏造,逐步发展成为严谨规范的工艺,得以塑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形象。你想体验泥塑创作吗?
泥塑技法
粽子
大饼
汤圆
饺子
面条





教师示范
作品欣赏
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作品?
创意实践
用你喜欢的泥塑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泥塑作品!
1.造型生动形象
2.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
课外拓展
人类社会可以离开土壤吗?土壤有什么作用?
谢谢大家 再见!教学设计
版本 人美版 授课班级 一(1) 授课教师
单元 名称 《一起玩泥巴》 课题 《一起玩泥巴》 课时 1
教材 分析 《一起玩泥巴》是一年级美术课程中充满趣味与探索性一课。教材以亲近泥土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感知体验环节,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泥的特性,并回忆、探索泥塑方法,为创作奠定基础。
学情 分析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动手欲旺盛,对直观可操作性的活动充满热情,但手部精细动作与空间想象力尚在发展中。在“一起玩泥巴”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参与塑形过程,但部分学生可能因缺乏经验,难以独立完成复杂造型。同时,该年龄段学生合作意识初步形成,小组创作时需引导合理分工,避免因意见分歧产生矛盾,此外,学生对传统泥塑文化了解有限,活动中可结合文化讲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与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 理念 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
学习 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触摸、闻等方式,感受泥的色彩、质感、硬度等特性,发现泥材的自然美。欣赏古代泥制艺术作品。 2. 艺术表现:学会并熟练运用搓、揉、捏、压、刻等基本泥塑方法,创作一个简单的泥塑作品,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用泥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形象。 4.文化理解:了解泥在人类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泥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拓宽文化视野。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泥的特性,掌握搓、揉、捏、压、刻等基本泥塑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泥塑作品。 难点:启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在作品中展现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泥的干裂、造型不稳固等,确保作品的质量。
教学方 法与策略 讲授法 、问答法、探究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资 源与工具 ppt、课本、板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一)视频导入。 【课件出示】 泥塑《西游记》片段 教师:这个西游记片段跟我们在电视上看的一样吗?视频中的人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普通的泥巴经过创造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引出课题——《一起玩泥巴》 观看视频:这个片段里的东西都是用泥巴做成的。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二、新授 1. 认识泥巴 师:想一想,泥巴都喜欢躲在哪些地方? 总结:泥巴最喜欢土和水,所以经常会在有土又有水的地方看到泥巴的身影。 (出示黄土高原图片) 教师:这个地方你认识吗? 这里是泥巴的栖息地,黄土高原,这里到处都是厚实的黄土。层层叠叠、绵延千里。 2. 泥巴特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感官去感受泥巴。可以通过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泥巴都有什么特点。 进一步感知泥的味道、色彩、质感等并进行小结。 联系生活经验,建立泥巴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为后续感知泥巴特性进行铺垫。
三、艺术欣赏 1. 陶动物(出示图片) 教师:猜一猜他们都是什么动物? 总结: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根据泥土的可塑性,把泥土塑造成很多可爱质朴的动物形状。 2.泥塑工艺品(出示图片) 教师:大胆猜一猜,这三个泥土工艺品都是用来干什么的? 总结: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泥土的本事,把泥土塑造成了各种艺术雕塑、生活用品,甚至是乐器。 3.兵马俑(出示图片) 教师:这些也是用泥巴做成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罕见的大规模陶土雕刻奇迹,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教师:让我们听听这个将军俑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播放音频) 谁知道他们是怎么从泥巴变成这些穿着铠甲的战士的呢? 教师:为什么泥土这么软,但是这些兵马俑却可以屹立千年而不倒呢? 总结:当泥土经过高温烧制后,他们就可以变成既不怕水又坚硬的陶器了,这也是这些泥塑工艺品能长久保持的重要原因。 4. 比一比(出示不同时期的泥土工艺品) 教师:你来比一比,随着时代发展,泥塑产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泥塑从最初的随意捏造,逐步发展成为严谨规范的工艺,得以塑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生活动:这是用泥土制作的小动物,有小猪、小猴子…… 学生进行思考并猜测。 学生认真观看兵马俑制作过程。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通过具象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泥塑应用场景的认知。 引导纵向的历史对比,理解泥塑工艺的发展脉络,提升审美认知维度。
四、回忆旧知 回忆旧知 小组讨论回忆上学期巧做花点心采用的泥塑技法(并进行连线) 小组讨论,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泥塑技法:揉、压、捏、搓、刻 通过温故知新,衔接已有技能,降低新授难度,为实践环节做铺垫。
五、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并讲解制作步骤(播放微课)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制作过程。 通过直观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流程。
六、实践展评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泥巴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举办泥巴作品展览会。 学生自评、互评。 师总结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和安全。 通过实践巩固技法,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展评环节提升表达能力与审美判断力,激发创作成就感。
七、小结拓展 泥巴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也是我们生活的保障。除了泥巴,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材料,希望大家课后可以去寻找去发现,尝试用它们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学生认真倾听。 延伸课堂主题,强化艺术源于自然的理念。
板书 设计 一起玩泥巴 制作:生活用具、艺术作品 方法:揉、压、捏、搓、刻
作业 设计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泥巴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