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复习要点一 地球自转及影响典题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读昼与夜示意图及劳作景观图,完成(1)~(3)题。(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 )A.物影变化B.四季更替C.昼夜更替D.纬度差异(2)图中四地正迎来日出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3)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B.地球本身不发光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要点二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及地理意义二分二 至日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时间 3月21日 前后 6月21日 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 日前后太阳直 射纬线 赤道 北回 归线 赤道 南回 归线北半球昼 夜状况 昼夜 等长 昼长 夜短 昼夜 等长 昼短 夜长北极圈内昼夜状况 极昼 极夜所在季节 及该季节 包括的 月份(北 半球) 春季 3、4、5月 夏季 6、7、8月 秋季 9、10、 11月 冬季 12、1、 2月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典题2 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冷天数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儿梅花,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图示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九九消寒图。据此完成(1)~(2)题。(1)理论上,数九第一天,阳光直射(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每年不固定(2)九九消寒图晕染期间,我国( )A.昼短夜长,白昼越来越长B.昼短夜长,夜晚越来越长C.昼长夜短,白昼越来越长D.昼长夜短,夜晚越来越长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八字诀: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点北北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现象。点南南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现象。要点三 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1.形成原因2.五带概况名称 范围 特点热带 23.5°S~23.5°N 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北温带 23.5°N~ 66.5°N 无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较为明显南温带 23.5°S~ 66.5°S北寒带 66.5°N~90°N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南寒带 66.5°S~90°S典题3 一年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如图为地球五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划分五带的界线对应正确的是( )A.①——南回归线B.②——北回归线C.③——赤道D.④——本初子午线(2)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在戊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繁花遍地 B.黄沙漫天C.冰天雪地 D.绿树成荫综合练 提升素养 03 某地理小组在学习中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A.面对地球仪,自东向西拨动B.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C.从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拨动D.从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拨动2.该实验演示的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五带的划分 B.昼夜长短的变化C.四季的变化 D.昼夜更替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缓缓旋转地球仪180°,会发现图中甲点( )A.一直处于白天 B.一直处于黑夜C.由白天变成黑夜 D.由黑夜变成白天 下图为地球的昼与夜示意图,图中标注了某年元旦我国四地日出的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6题。4.元旦当天,四地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A.抚远 B.北京C.喀什 D.海马滩5.喀什和抚远的日出时间差异较大,是因为我国( )A.南北跨度大 B.东西跨度大C.濒临海洋 D.气候差异大6.元旦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A.极昼 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 D.昼夜等长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7~9题。7.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形状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8.2024年10月23日,我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霜降时节,榆林市昼夜长短情况大约是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昼)中的( )9.观察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判断北极圈内完全处于极昼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 城市中“智能化路灯”(如下图)能够根据当地昼夜长短变化自行调节路灯开关时间,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结合材料,完成10~12题。10.通常情况下,西安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11.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12.“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在该节气第一天时,西安“智能路灯”开启的时间是( )A.19:00 B.18:00C.19:30 D.18:3013. 跨学科主题学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节、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是有情有景有境的真实生活。青岛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以“二十四节气与我们”为主题,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1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据记载,三千年前,周公旦在今河南登封市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应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图1为河南登封观星台大型圭表,图2为圭表测量正午日影变化状况示意图。图2(1)古人观察正午时“表”影的长短,确定了二分二至日。一年中,正午“表”影最长至a线位置时,是 节气;正午“表”影最短至b线位置时,是 节气;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造成“表”影在一年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运动。 二十四节气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了秦汉年间,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2)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度,将整个轨道划分为24份,每一个节气相当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 度所达到的位置。一年之中,每两个节气之间相隔约 天,二十四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3)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据图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传统夏季包含的所有节气。中国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目录说明书”。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谢逸《点绛唇·金气秋分》(4)“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 (重要纬线),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即将迎来 (节气),渐渐风寒水凉。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为深入了解这一非遗文化,青岛的同学们绘制了二十四节气手工画,其中与本地冬至最可能相匹配的是 图,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 (6)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传承“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学生你可以怎么做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复习要点一 地球自转及影响典题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读昼与夜示意图及劳作景观图,完成(1)~(3)题。(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C)A.物影变化B.四季更替C.昼夜更替D.纬度差异(2)图中四地正迎来日出的是(A)A.① B.②C.③ D.④(3)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C)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B.地球本身不发光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要点二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及地理意义二分二 至日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时间 3月21日 前后 6月21日 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 日前后太阳直 射纬线 赤道 北回 归线 赤道 南回 归线北半球昼 夜状况 昼夜 等长 昼长 夜短 昼夜 等长 昼短 夜长北极圈内昼夜状况 极昼 极夜所在季节 及该季节 包括的 月份(北 半球) 春季 3、4、5月 夏季 6、7、8月 秋季 9、10、 11月 冬季 12、1、 2月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典题2 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冷天数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儿梅花,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图示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九九消寒图。据此完成(1)~(2)题。(1)理论上,数九第一天,阳光直射(C)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每年不固定(2)九九消寒图晕染期间,我国(A)A.昼短夜长,白昼越来越长B.昼短夜长,夜晚越来越长C.昼长夜短,白昼越来越长D.昼长夜短,夜晚越来越长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八字诀: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点北北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现象。点南南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现象。要点三 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1.形成原因2.五带概况名称 范围 特点热带 23.5°S~23.5°N 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北温带 23.5°N~ 66.5°N 无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较为明显南温带 23.5°S~ 66.5°S北寒带 66.5°N~90°N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南寒带 66.5°S~90°S典题3 一年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如图为地球五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划分五带的界线对应正确的是(B)A.①——南回归线B.②——北回归线C.③——赤道D.④——本初子午线(2)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A.甲 B.乙 C.丙 D.丁(3)在戊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是(C)A.繁花遍地 B.黄沙漫天C.冰天雪地 D.绿树成荫综合练 提升素养 03 某地理小组在学习中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B)A.面对地球仪,自东向西拨动B.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C.从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拨动D.从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拨动2.该实验演示的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D)A.五带的划分 B.昼夜长短的变化C.四季的变化 D.昼夜更替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缓缓旋转地球仪180°,会发现图中甲点(C)A.一直处于白天 B.一直处于黑夜C.由白天变成黑夜 D.由黑夜变成白天 下图为地球的昼与夜示意图,图中标注了某年元旦我国四地日出的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6题。4.元旦当天,四地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D)A.抚远 B.北京C.喀什 D.海马滩5.喀什和抚远的日出时间差异较大,是因为我国(B)A.南北跨度大 B.东西跨度大C.濒临海洋 D.气候差异大6.元旦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C)A.极昼 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 D.昼夜等长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7~9题。7.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形状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8.2024年10月23日,我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霜降时节,榆林市昼夜长短情况大约是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昼)中的(D)9.观察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判断北极圈内完全处于极昼的节气是(B)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 城市中“智能化路灯”(如下图)能够根据当地昼夜长短变化自行调节路灯开关时间,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结合材料,完成10~12题。10.通常情况下,西安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是(D)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11.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12.“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在该节气第一天时,西安“智能路灯”开启的时间是(B)A.19:00 B.18:00C.19:30 D.18:3013. 跨学科主题学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节、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是有情有景有境的真实生活。青岛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以“二十四节气与我们”为主题,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1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据记载,三千年前,周公旦在今河南登封市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应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图1为河南登封观星台大型圭表,图2为圭表测量正午日影变化状况示意图。图2(1)古人观察正午时“表”影的长短,确定了二分二至日。一年中,正午“表”影最长至a线位置时,是 冬至 节气;正午“表”影最短至b线位置时,是 夏至 节气;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造成“表”影在一年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公转 运动。 二十四节气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了秦汉年间,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2)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度,将整个轨道划分为24份,每一个节气相当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 15 度所达到的位置。一年之中,每两个节气之间相隔约 15 天,二十四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3)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据图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传统夏季包含的所有节气。参考答案: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中国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目录说明书”。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谢逸《点绛唇·金气秋分》(4)“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 赤道 (重要纬线),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平分 。“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即将迎来 寒露 (节气),渐渐风寒水凉。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为深入了解这一非遗文化,青岛的同学们绘制了二十四节气手工画,其中与本地冬至最可能相匹配的是 丁 图,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青岛位于北方地区,冬至时节天寒地冻,到处冰天雪地 。 (6)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传承“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学生你可以怎么做 参考答案:积极学习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分享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故事;组织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或者讨论小组,激发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鼓励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复习 - 学生版.docx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复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