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组成。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也叫________。
电信号
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电信号 _______ ______
电信号
化学信号
复习提问
激素调节
由______ 器官(或细胞)分泌的________通过____作用于特定的__器官或__细胞的一种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机制是 。
内分泌


反馈调节
化学物质
体液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
1.既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
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情境体验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
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等与激素调节有关。
讨论:
1.体液调节
(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主要内容:激素调节。
(3)其他化学物质: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
细胞代谢加快,产生较多CO2
血液中
的CO2
含量升高
呼吸
中枢
呼吸
运动
加强
排除较
多CO2
维持体内
CO2含量的
相对稳定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4)范围
①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调节类型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地位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 起调控和主导作用 体液调节影响神经调节
作用途径
信号分子
反应速度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的受体(糖蛋白)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体液运输
神经递质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
迅速
较缓慢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短暂
比较长
实例1:体温的调节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主要的散热器官: .
散热方式: 、对流、
、蒸发
主要来源:代谢产热
安静状态:肝、脑等
运动状态: .
2.体温调节过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1)感受器: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分布有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 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骨骼肌
皮肤
传导
辐射
二、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
(2)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局部
体温
低于
正常
体温
冷觉
感受器
体温调
节中枢
(下丘脑)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释放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体温正常
增加产热
减少
散热
(主动)
神经-体液调节: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
体温调节过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而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
炎热
局部
体温
高于
正常
体温
热觉
感受器
体温调
节中枢
(下丘脑)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血流量增多
汗液分泌增加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体温正常
(3)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过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人体体温调节有一定的限度。长期处于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稳态会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皮肤冷觉
感受器
皮肤血管
收缩
汗腺分泌
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增加产热
(主动)
减少
散热
炎热
皮肤热觉
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血流量增多
汗液分泌增多
传入
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增加散热
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
TR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垂体
TSH
体温调节模型(调节产热和散热)
协同作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均为非条件反射
小结:
调节方式:
体温调节中枢:
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部位:
体温调节中的反射: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
神经-体液调节
背诵
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2.Na+的来源和去路
(1)来源: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2)去向:主要经肾脏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1.水的来源和去路







排出(主要)
肺通过呼气排出
排汗
排便
(主要)
中的水
产生的水
饮水
食物
代谢
肾脏
皮肤
大肠
3.水盐平衡调节
Na+浓度,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1)渗透压调节包括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肾完成的。
(2)相关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膀胱

输尿管
集合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3)过程: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
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刺激
下丘脑
垂体
释放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
尿量
减少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
(-)
(-)
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分泌激素)
(4)下丘脑的作用:
神经—体液调节
产生、分泌部位: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靶器官:肾脏(肾小管、集合管)
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5)抗利尿激素
4.血钠的调节
产生、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
靶器官:肾脏(肾小管、集合管)
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吸收。
醛固酮:
神经—体液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对维持稳态起重要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体每昼夜有35~50g的代谢废物必须随500毫升以上尿液排出体外。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因此人每天都要保证一定量的饮水。
剧烈运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都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
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还能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
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模型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释放
尿量
(+)
主动饮水
垂体后叶
下 丘 脑
抗利尿激素
产生渴觉
大脑皮层
(+)
(+)
(+)
(+)
(+)
(-)
饮水过多、盐分丢失过多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
(-)
(-)
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大脑皮层
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
小结:
调节方式:
水盐调节中枢:
渴觉的形成部位:
水盐调节中的反射:
相关激素:
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
背诵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在恐惧、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人和高等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
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
不 同 点 来源
化学本质 多种多样
作用部位
发挥作用 后去路
相同点 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除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或植物的筛管细胞)
突触小体
蛋白质、多肽、
固醇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特定的靶细胞、
靶器官
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
作用后
迅速失活
作用后可保持活性
作用后失活、被突触前膜
回收或转移到其他地方
1.都有生物活性;2.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3.都不提供能量;4. 都不组成细胞结构
突触后膜
1.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大声呼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此时检测血液会发生,发现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升高
C.人由于紧张会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
D.参与该过程神经调节的高级纯净中枢由大脑皮层、小脑、脊髓等
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增加
A
D
课堂练习
3.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严重脱水,血钾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
B.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降低
4.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C
B
二、非选择题
1. 当你突然遇到一只大狗或一条蛇时,会感到毛骨悚然,甚至打寒颤、出冷汗。在上述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它使你的呼吸变得_______,心脏跳动_______,支气管_______ 。同时,你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将______,肝细胞中_________ 转化为葡萄糖加剧。因为皮肤毛细血管______,所以你吓得脸色苍白;打寒颤使产热 _______,同时汗腺分泌_______,为散热做准备。这一幕的细节储存进了__________ 里的某个区域,成为经验的一部分。
交感神经
加快
加快
扩张
下降
肝糖原
收缩
增加
加强
大脑皮层
2. 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右表。
(1 ) 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哪里?为什么?
【答案】甲发生病变部位可能是下丘脑,TRH是下丘脑分泌的,当注射适量的TRH后,垂体分泌的TSH水平恢复至接近正常,表明垂体是正常的。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因为适量注射TRH后,垂体分泌的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
(2) 给小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 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请你设计一实验,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对于观点1,要排除内源甲状腺激素的干扰
对于观点2,要排除内源TSH的干扰
——切除甲状腺
——切除垂体
自变量分析:是TSH还是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甲组自变量操纵:切除甲状腺,注射TSH
分2组,编号甲乙
乙组自变量操纵:切除垂体,注射甲状腺激素
预测因变量
若观点1正确,甲组TRH减少,乙组TRH不减少;
若观点2正确,甲组TRH不减少,乙组TRH减少;
① 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
② 甲组小鼠,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TSH,测定TRH分泌量。
乙组小鼠,摘除垂体,适量注射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
③结果分析,
如果仅是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则表明垂体分泌的TSH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作用。如果仅是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如果甲、乙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表明TSH和甲状腺激素对TRH的分泌均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2) 给小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 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请你设计一实验,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