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贺进镇翟家庄中学、沙名中学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贺进镇翟家庄中学、沙名中学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组织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主题学习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十年前,硝烟散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如破晓曙光,为人类文明进程 甲 (雕刻/镌刻)下永恒的丰碑。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zhèn hàn)人心。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通过电波,(jī dàng)着亿万国人的心。无数战士 ① 告别亲人,奔赴战场,背井离乡, ② 他们心怀家国,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赢得了14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们的呐喊,穿越历史的长空,至今仍振聋发聩。他们用生命捍卫和平长空,让我们能在安宁中生活。如今,我们不能忘却历史的伤痛,要从先辈的光荣事迹和伟大精神中 乙 (汲取/获取)力量,守护和平,开创未来。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hèn hàn)___________ ②(jī dàng)___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奔赴战场(fù) 振聋发聩(kuì) B. 奔赴战场(fù) 振聋发聩(guì)
C. 奔赴战场(fū) 振聋发聩(guì) D. 奔赴战场(fū) 振聋发聩(kuì)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 也 B. 之所以 是因为
C. 不仅 而且 D. 一方面 另一方面
(5)请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
2. 下面是“恒”字的演变图,请你观察后补全对话。
小北:老师,我发现“恒”字的甲骨文与其他字体差别比较大,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诗经·小雅·天保》中有一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我们可以发现甲骨文“恒”字中,上下两横表示天地,中间一弯明月,一般认为是“①______________”。实际上,月有阴晴圆缺,朔望盈亏,是变化的;周而复始,又是永久的,变寓于不变之中,这是“恒”字的最初含义。
小语:老师,我发现隶书和楷书的“恒”字从“日”,其实从“日”与从“月”同理相通,都代表了②______________
的意思。
小河:老师,我看到从金文的“恒”字开始增加了“心”符,注入心理活动,所以用来表示③______________
的意思。
老师:没错,另外《说文解字》:“恒,常也。”这里的“恒”还有④______________的意思,这是引申意义。
小文:老师,那么“永恒的丰碑”中“恒”就应该是⑤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②④中选一个)的意思。
第二部分(3~19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学校开展“文化传承与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请你补全以下倡议书中的内容。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历史长河里永不干涸的源泉。在探寻与传承文化的漫漫长路上,经典诗文宛如熠熠星辰,为我们指引方向。“①_______?悠悠。②_______”,文化在岁月的沧桑变化中延续,留存着无数动人篇章。“③_______,一览众山小”,当我们深入钻研文化,便能站在更高处,洞悉其博大精深,传承之心愈发炽热。“何当共剪西窗烛,④______”,文化蕴含的真挚情感,历经时光打磨,依旧能直击人心。“⑤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文化传承似自然更替,不断吐故纳新。“天时不如地利,⑥______”,传承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万众一心,让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二)(共6分)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 两首诗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白日西斜之景烘托离京的愁绪;《送元二使安西》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以乐景衬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是千古名句,请任选一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宋史·包拯传》)
[乙]
王忳,字少林,广汉新都人也。忳尝诣京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③而视之。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阳,而被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未及问姓名而绝。忳即鬻金一斤,营其殡葬,余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①第:只管,只。②鬻(yù):卖。③愍(mǐn):怜悯,哀伤。
6. 下列对甲乙两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中的“寻”是“随即,不久”的意思,与“寻病终”(《桃花源记》)中的“寻”意思相同。
B. “忳尝诣京师”中的“尝”是“曾经”的意思,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中的“尝”意思不同。
C. “徙”有“迁移”“调动(官职)”“谪戍,流放”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徙知端州”中的“徙”是“调动(官职)”的意思。
D. “被”有“被子”“遍及”“蒙受,遭受”“加上”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而被病”中的“被”是“蒙受,遭受”的意思。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余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
8. 包拯让牛主人“杀而鬻之”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9. 请分别从包拯和王忳的角度,谈谈他们在面对诱惑时是如何选择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河北历史文化地标,请仔细阅读下面资料,探寻河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
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作
①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与处理政务之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②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水乡的温婉、北方草原的雄浑以及西北大漠的粗犷。宫殿区舌朴典椎,采用中辅对称布局,彰显皇家威严。如澹泊敬诚殿,全部用珍贵的楠木建成,散发着清出的香气,殿内陈设古朴庄重。苑景区则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山峦起伏、湖泊澄澈、平原广袤。其中,仿照江苏镇江金山寺建造的金山亭,屹立于湖畔,登亭可俯瞰湖光山色;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而建的烟雨楼,在细雨朦胧时,尽显江南水乡的朦胧之美。此外,避暑山庄周边的外八庙,如普陀宗乘之庙,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融合了藏传佛教建筑特色,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资料二
定州开元寺塔:千年的历史守望者
①定州开元寺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北城区,又名“料敌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它始建于北宋成平四年(1001年),历时55年建成。
②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共11层,高83.7米。塔身造型挺拔秀丽,每层均有门窗、斗拱和塔檐。塔内有螺旋式楼梯,可拾级而上,每层的回廊宽敞明亮,能凭栏远眺。塔身上的砖雕精美绝伦,有佛像、飞天、花卉等图案,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生动地展现了北宋时期的雕刻艺术水平。作为宋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开元寺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还因在军事上具有瞭望敌情的作用,承载着重要的历史记忆,见证了定州乃至河北地区的历史变迁。
资料三
广府古城:水上的历史明珠
①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旱地水城。其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
②古城城墙保存较为完整,周长4.5公里,高12米,宽8米,城门楼巍峨壮观。城墙外环绕着宽阔的护城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城内建筑大多为明清风格,古街古巷纵横交错,青石板路蜿蜒其间。如东大街上的杨露禅故居,是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建筑古朴典雅,展示了太极拳文化的深厚底蕴。广府古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杨式、武式太极拳均发源于此,如今太极拳已成为广府古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每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学习和体验。
10.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三处历史文化地标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11. 资料三“城内建筑大多为明清风格”中,“大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2. 以下是四幅古建筑图片,根据上述资料内容,与定州开元寺塔对应的图片应该是___________。
(二)(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墨香润街头,九年守初心
①在河北省邯郸市的街头一角,有一方小小的“书法天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戴着一副眼镜,手持粉笔,挺拔地站在一块悬挂于电线杆上的黑板前。这位老人,便是坚守九年免费教书法的李贵江。
一 墨韵初绽,地书启教途
②李贵江与书法的缘分,在退休后迎来绽放。彼时,孩子正值高中关键期,他开启陪读生活。闲暇之余,他购入纸笔,沉浸于书法练习。从横竖撇捺的基础笔画开始,一笔一划,倾注心血。几年下来,宣纸之上已满是他的墨痕。家中的那方天地已难满足他对书法的热爱,他便走向附近的小广场,开启地书之旅。广场的地砖平坦开阔,成了他的天然宣纸。
③“在小广场练练地书,就是拿支毛笔在地上写一写,那个地板砖挺好的。”老人回忆起往昔,眼中满是光芒。他手中毛笔舞动,墨汁在地面晕染,笔锋游走间,一个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引得路人驻足围观赞叹。这声声夸赞,如同点点星火,点燃了他潜藏的教学热情。
④2015年深秋,机遇悄然降临。几位家长被他的书法造诣折服,带着孩子来拜师,李贵江欣然应允。然而,那年冬天寒风凛冽,户外教学被迫中断数月。冰雪终会消融,2016年春天,几个孩子的电话如春日暖阳,温暖了他的心。“从2016年3月份开始,我就在电线杆上绑了一个铁钩,在那儿挂了个小黑板,就开始教他们了。”自此,街头书法课堂雏形初现,一段延续九年的教学传奇,正式拉开帷幕。
⑤起初,学生不过寥寥数人,可随着时间推移,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而来。有背着书包的学龄孩童,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已过而立、不惑之年的成年人,因对书法的热爱跨越年龄界限,汇聚于此。学生数量从最初的十几个,迅速增长到几百个,截至如今,已有2000多名学子在这片街头课堂,沾染墨香,领略书法之美。
⑥田雨,这位住在附近的居民,见证了李贵江多年的坚守。“孩子本来对上课外班没太大的兴趣,但是李老师这个班因办在广场上,很多孩子在那儿学,特别有气氛,所以孩子对这个事不抵触,非常愿意去。”她笑着说,“自家7岁的孩子,在这儿学习几个月后,书法水平肉眼可见地提升,这都多亏了李老师的悉心教导!”
二 九年坚守,热忱永不息
⑦街头巷尾,李贵江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日,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迎着晨曦或暮色,穿梭在城市道路间。车上满载着他的教学“装备”——折叠黑板、教学用书、折叠小桌子,每一样都承载着他对教学的热忱。
⑧抵达教学点,他手脚麻利地将黑板用铁丝稳稳悬挂于电线杆前,粉笔擦和书本整齐排列在折叠桌上,电动三轮车在旁静静守候,仿佛忠诚的卫士。一切准备就绪,他便静候学生们的到来。
⑨考虑到学生们的时间安排,李贵江精心规划课程。一天两节课:早上9点到10点半,晚上7点50分到9点半。他每次都会提前半个小时抵达现场,或独自练习书法,或检查教学用具,确保教学万无一失。
⑩上课时,他手持粉笔,目光坚定而温和。他声如洪钟,将软笔书法的精髓“点、横、撇、竖、捺、折、钩、提”细细剖析,结合一百八十九个偏旁部首,以米字格为标尺,精准示范每一笔画的起止位置。他边说边写,粉笔在黑板上摩挲,发出沙沙声响,似是流淌的乐章。
田雨作为家长,常来课堂观摩。她感慨道:“传统课堂跟这里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你可以感觉到坐在下边儿学的孩子都是真心想学的,而且愿意学的。”她家孩子如今主动要求上课,便是最好的证明。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李贵江的教学热情却丝毫不减。暑假期间,白天上课地点转移至边上的小树林。清晨九点,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光影斑驳,学生们带着小板凳围坐一圈,李贵江置身其中,手持粉笔,耐心指导。旁边围栏外,车水马龙依旧,而这片小树林内,墨香四溢,知识在传递,热爱在蔓延。
每次下课,李贵江总会等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才收拾黑板和桌子。他轻轻擦拭黑板,将书本用具一一归位,然后推着三轮车,缓缓融入夜色或晨曦之中。田雨曾目睹这一幕,不禁动容:“看着老爷子推着三轮车,车上装着黑板,装着他所有的用具,真的是很感动。我知道一件事坚持八九年不容易,而且占用这么大量的时间真的是很难得的。”
三 紧跟潮流,墨香传万里
岁月染白了李贵江的头发,却未曾冷却他那颗紧跟时代的心。年届七旬的他,玩转网络,开辟出书法教学新阵地。
他手握智能手机,熟练操作各类社交软件,创建了两个微信群,时时在群内发布上课通知:“天阴得沉,八点有小雨,向后推迟一小时,十点上课。”遇到家长询问上课地点和时间,他总是第一时间耐心回复,线上交流频繁且融洽。
短视频账号更是他的展示窗口,他不时更新作品,分享书法心得。冬日寒风凛冽,露天教学难以为继,他便开启网络直播。镜头前,他将稿纸平铺桌上,手握毛笔,一边书写,一边悉心指导:“一定要记住,轻轻地下笔。”声音透过屏幕,传至大江南北。自2021年起,他已直播一百多场课,学生遍布哈尔滨、广州、佛山、深圳等地,真正让墨香飘溢万里。
赵丽,一位通过短视频结识李贵江的家长。她满怀感激地说:“从抖音上看到的,觉得老师写的字不错,就想来参加。”观察两天后,她对李贵江的教学水平赞不绝口,毅然将孩子送来学习。
面对如潮赞誉与关注,李贵江淡然处之。他目光平和,缓缓说道:“现在都融入到我的生活里边去了,要是哪一天不写字儿,不跟孩子们打个交道,就好像没吃饭一样。”在他心中,这九年的坚守,无关名利,只是源于对书法的热爱,对孩子们的关怀,是兴趣与回报社会的完美融合。
田雨也不禁感叹:“李老师把他的兴趣跟回报社会这件事儿联系起来了,如果说没有兴趣,老爷子也坚持不了。”
九年时光,李贵江用手中粉笔,书写着对书法传承的执着;用无私奉献,点亮孩子们心中的书法之光;用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宽书法传播之路。他站在街头巷尾,立于时代潮头,以一人之力,让古老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人们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温暖风景。
(作者系上游新闻记者汪璟璟、李杜鹃,有改动)
13. 阅读文章,首先要关注标题,说说选文标题“墨香润街头,九年守初心”有什么含义?
14. 李贵江书法教学经历了多个阶段,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 时间 具体情况
萌芽期 退休后—2015年 退休后开启陪读生活,闲暇时练习书法,后在小广场练地书,因路人夸赞萌生教学热情
发展期 2015年—2016年 ①_________________
成熟期 2016年—至今 已有2000多名学子在街头课堂学习,他每天精心规划课程,准时教学
拓展期 2021年—至今 ②_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多处引用了家长的话,如田雨和赵丽的言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6. 结尾段连用三个“用……”句式,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17. “汇聚凡人微光,致敬无私大爱”,“书法爷爷”李贵江当选2024“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贵江为什么能当选?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
1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在身体残疾后选择坚持文学创作,《简·爱》中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选择毅然离开。请结合资料卡,从这两个情节出发,分析他们做出这些选择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生观?
资料卡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19. 下面三部名著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精神力量。请任选其中两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谈谈它们给予你面对生活困难时的启示。(要求:不少于70字)
《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简·爱》
第三部分(20题50分)
2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是一场艰难的蜕变,我们都曾被黑暗的茧束缚。这茧,是繁重的学业,相处的隔阂,无人倾听的孤独,对未来的迷茫,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徘徊时的无措……但总有一个瞬间,所有的坚持化作破茧的力量。那一刻,暖阳驱散阴霾,无比的轻松与自豪,让我们明白汗水与泪水都是成长的勋章。
请以“破茧的那一刻”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组织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主题学习活动。
【1题答案】
【答案】(1) ①. 震撼 ②. 激荡 (2)A
(3) ①. 镌刻 ②. 汲取 (4)B
(5)、
【2题答案】
【答案】 ①. 月亮悬于天地之间 ②. 永久,持久 ③. 恒心 ④. 经常 ⑤. ②
第二部分(3~19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题答案】
【答案】 ① 千古兴亡多少事 ②. 不尽长江滚滚流 ③. 会当凌绝顶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地利不如人和
(二)(共6分)
【4~5题答案】
【答案】4. ①. 借景抒情 ②. 浩荡离愁白日斜 ③. 借描绘清新雨后景色为送别营造氛围
5. 示例一:选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自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虽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无私奉献精神。
示例二:选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没有直接写离别之苦,而是通过劝酒这一行为,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牵挂以及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共13分)
【6~9题答案】
【答案】6. B 7. (1)以前的太守趁着进贡的机会,大都敛取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
(2)剩余的黄金都放在棺材下面,(这件事)没有人知道。
8. 目的:引出割牛舌的人,让其自投罗网。
依据:包拯深知割牛舌者的心理,他料定割牛舌者与牛主人有矛盾,且知道私杀耕牛违法,割牛舌者看到牛主人杀牛后,为了陷害牛主人,必然会前来告发。
9. 包拯面对端砚这一珍贵物品的诱惑,坚决抵制,只取应得的部分,不额外索取,用于贿赂权贵以谋取私利。王面对书生的遗金,没有丝毫贪念,全部按照书生的遗愿处理。启示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为利益所动、保持清正廉洁、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8分)
【10~12题答案】
【答案】10. 承德避暑山庄:皇帝避暑与理政处。定州开元寺塔:佛教文化象征,兼具军事瞭望功能。广府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太极拳发源地。
11. 不能删去。“大多”表示大部分,说明城内建筑大部分是明清风格,但并非全部。如果删去,就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2. 甲
(二)(共15分)
【13~17题答案】
【答案】13. “墨香润街头”指李贵江在街头免费教书法,让书法的墨香在街头传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九年守初心”指李贵江九年来一直坚守着免费教书法的初心,不图名利,只为传承书法艺术、关爱孩子、回报社会。标题高度概括了李贵江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14. ①. 2015年深秋,几位家长带孩子拜师,冬天因寒冷中断教学,2016年春天街头书法课堂雏形初现 ②. 已直播一百多场课,学生遍布多地
15. ①从侧面烘托出李贵江教学效果好、教学态度认真负责;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通过家长的真实感受和评价,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李贵江教学的影响力。
16. 运用排比,使文章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对全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现李贵江的事迹,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丰满;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对李贵江的赞美与敬意。
17. ①他用9年时间义务教学书法,带出2000多名学生,无私奉献,为书法传承做出了贡献;②他精心规划课程。认真教学,对学生关怀备至,展现了对教育的热爱和负责;③他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网络开辟书法教学新阵地,让更多人受益;④他的行为彰显了对书法的热爱,以及对社会、对孩子们的关怀,传递了正能量。(答出3点即可)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
【18题答案】
【答案】示例:保尔身体残疾仍坚持文学创作,体现他即便身体垮了,也要用文字战斗,绝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观;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决然离去,体现她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的人生观。
【19题答案】
【答案】示例:读《骆驼祥子》,看到祥子在黑暗社会中逐渐沉沦,警示我面对困难不能轻易放弃抗争。《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勇于探索挑战,启示我们面对困境要积极调整自己,不畏惧未知,不被困难左右。《简·爱》中,简·爱面对不公勇敢抗争,追求平等,教会我在困难面前要坚守自我,积极争取平等与尊严,勇敢突破困境。(任选两部即可)
第三部分(20题50分)
【20题答案】
【答案】例文一:
成长的破茧
那个暑假,我的心情被即将转学的消息搅得七上八下。告别熟悉的街道、朋友,奔赴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不安如同藤蔓,在心底肆意攀爬。
开学第一天,我硬着头皮迈进新班级。刹那间,几十双陌生眼睛如探照灯般齐刷刷扫来,我浑身一僵,手脚瞬间没了安放处,像个被定格的木偶,好不容易才跌跌撞撞挪到座位上。四周的热烈讨论声,此刻却像隔了层玻璃,明明近在咫尺,却又遥远得如同来自另一个世界。自那以后,上学便是我的“酷刑”时刻。就连同学们三两成群,一波接着一波的笑声,都像一把把小锤子,重重敲在我的心坎上。每次鼓起勇气想开口时,喉咙却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孤独感如汹涌潮水,将我彻底吞没。夜晚,我躺在床上,望着黑漆漆的天花板,泪水悄无声息地滑落……
我就这样一天天在孤独中煎熬着,直到那堂历史课,转机悄然降临。老师布置了小组作业,要制作古代文明手抄报。当听到自己被分到其中一个小组时,心里既涌起一丝期待,又夹杂着忐忑不安。围坐讨论时,气氛热烈得要炸开。而我,只是偶尔小声附和几句,手中的笔机械地在纸上划动,记录着只言片语。这时,组长转过身,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对我说:“你字这么好看,书写部分就交给你啦,肯定能让手抄报增色不少!”我惊讶地抬起头,迎上大家真诚信任的目光,犹豫片刻,用力点了点头。
讨论排版时,我紧张得手心出汗,结结巴巴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同学们不仅耐心倾听,还热情地给出回应,那一句句友善的话语,融化了我心中的坚冰,一丝温暖悄然在心底蔓延。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进来,给教室披上一层金色簿纱。大家围坐在一起,我一笔一划认真书写,每一个字都倾注着我的心血。阳光映照下,同学们眼神里满是鼓励。大家专注而朝气的脸庞,让我真切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凝聚力。
当我们高高举起完成的手抄报,教室里掌声雷动。看着同学们灿烂的笑容,迎着他们赞许的目光,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孤独感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温暖与归属感,我终于冲破了孤独的束缚。原来,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敞开心扉,就能迎来驱散阴霾的暖阳,收获温暖与友谊,实现成长的破茧。
例文二:
破茧成蝶,向阳而生
在生命的长河中,成长宛如一场漫长的修行,而破茧的那一刻,便是修行中最璀璨的瞬间。
那是一个初夏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操场上,金色的光芒与我心中的迷茫交织在一起。我站在起跑线上,望着前方那似乎遥不可及的终点,心中满是忐忑。体育中考的800米测试,对我来说,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山。每一次训练,那沉重的双腿仿佛灌了铅,每一次奔跑,呼吸都像是在撕扯着肺腑。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我真的能做到吗?
然而,当发令枪响的那一刻,我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迈出了第一步。起初,我还能跟上队伍,但很快,双腿就开始不听使唤,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超过了我,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沮丧。难道就这么放弃吗?我扪心自问:一步都没办法迈动了吗?不,我不能放弃!我咬紧牙关,调整呼吸,努力让自己的步伐保持稳定。我告诉自己,每一步都是在向黑暗的茧发起挑战,每一次呼吸都是在为破茧积蓄力量。我开始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在体内涌动,它驱散了我心中的恐惧与迷茫,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终于,我看到了终点线。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为我让路,阳光也变得格外耀眼。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冲向终点,当我的脚尖跨过那条线时,我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那是胜利的鼓点,是破茧而出的呐喊。我瘫坐在地上,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豪。我知道,我不仅跨越了800米的距离,更跨越了自己内心的那道坎。
破茧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它让我明白,那些曾经束缚我们的茧,其实是我们成长的助力。当我们用坚持和勇气去面对它时,它便会化作我们生命中最美的勋章。从此,我不再畏惧黑暗,不再害怕挑战,因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在破茧的那一刻,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