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唐山市光明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唐山市光明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河北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1. 学校开展“了解庙会”主题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逛庙会堪称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而春节期间的正定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年味十足。踏入正定庙会,入口处 甲 ,仿佛在热烈欢迎每一位前来赶庙会的人,让人一进入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喧嚣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瞬间将人包裹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街道两旁,摊位鳞次栉比,各种特色小吃琳(láng)满目,香气中满是家的味道,让人 乙 。瞧,那刚出炉的缸炉烧饼,黄澄澄的外皮泛着诱人光泽,咬上一口,“咔嚓”作响,酥脆得掉渣,麦香、芝麻香在鼻尖萦绕。不远处,热气腾腾的饸饹面摊前也围满了人,细长(jīn)道的面条浸在鲜美的卤里,再加上翠绿的香菜,每一口都爽滑喷香,让人回味无穷,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温暖了食客的心。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喧嚣( ) ②喷香( )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①(láng)( ) ②(jīn)( )
(3)在文段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写一个符合语境的成语。
甲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画线句很有表现力,请从感官角度进行赏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河北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散落着众多古村落,井陉的于家石头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走进村子,目之所及,房屋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垒砌,墙壁粗糙却满是岁月的痕迹。街道由石板铺就,蜿蜒曲折,桥梁也由石头搭建,质朴而坚固。漫步其间,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过去。如今,这些古村落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游客探寻河北历史文化的热门去处。
(1)小冀同学读到“井陉的于家石头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时,感觉句子有语病,小北同学表示不理解。请结合“典型”的意思,为小北同学解惑。
(2)请为于家石头村设计一个短视频文案,要求突出其特色,吸引游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第二部分(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下面是小冀同学梳理古诗文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助他补全内容。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人以生花妙笔记录感悟,那些藏在古诗文里的智慧,跨越时空,至今仍在生活中启迪着我们。如:要有磨炼自我之觉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有贤者之心——“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有报国之志——“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要有美好愿景——“但愿人长久,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有奉献精神——“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共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追,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4.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晓雾”展现出一幅奇幻壮丽的海天相接图,为全词奠定浪漫基调。
B. 《满江红》里“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描绘出京城秋景,以乐景衬哀情,凸显词人苦闷。
C. 两首词都巧用典故,《渔家傲》用“三山”表达理想,《满江红》借“四面楚歌”抒发国家破亡之痛。
D. 从语言风格看,两首词都婉约柔美,借景抒情,细腻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5.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6. 两首词都使用了一些独特的意象来表达情感。请从“鹏”“青衫”中任选一个,分析其在词中的作用。
(三)(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古有张芝①学书,池水尽墨。米南宫②少时,日临古帖,躬自临摹,虽严寒酷暑不废。尝曰:“古人得名迹③数行,终身习之,可名于世。”积三年乃成,人咸叹其精妙。今学者见异思迁,朝习《兰亭》暮摹《圣教》,欲速则不达,宜其书之不工也。
(选自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学书》)》
[乙]
昔有书生家贫,夜读无烛,乃囊萤映雪④。其友哂⑤之曰:“此小道耳,何足效?”对曰:“学贵有恒,不择时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踵⑥先贤遗风,岂可轻耶?”后举进士,为名臣。盖学问之道必自苦中来未有嬉戏而得者。
(选自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勤学》)
【注释】①张芝:东汉书法家。②米南官:宋代书画家米芾。③名迹:这里可理解为“著名书法真迹”。④囊萤映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典故。⑤晒:讥笑。⑥踵:继承,沿袭。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严寒酷暑不废 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名于世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日新,日日新 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盖学问之道必自苦中来未有嬉戏而得者。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三年乃成,人咸叹其精妙。
(2)此小道耳,何足效?
10.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甲乙两文中古人的学习经历给了你哪些有关学习与应对困难的启示?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和自身实际说一说。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沙漠中的“水塔”——梭梭树
①在广袤无垠的沙漠地区,黄沙漫天,水资源极度匮乏,酷热与干旱是这里的常态,绝大多数生命难以在此立足。然而,梭梭树却宛如一位坚毅的勇士,顽强地扎根于这片不毛之地,还赢得了沙漠中的“水塔”这一美誉。
②梭梭树有着令人惊叹的根系系统。它的主根粗壮且坚韧,如同一条深入地底的探测仪,能毫不犹豫地朝着地下十几米的深处延伸,去探寻那珍贵的水源。而它的侧根,则像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向四面八方肆意延展,长度可达十几米甚至更长。凭借这样发达的根系,梭梭树就像拥有了无数只吸管,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地下深处的水分,满足自身生长所需。
③为了在干旱环境中生存,梭梭树的叶子退化成了鳞片状,极大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件节水防护服。它的树皮呈现出灰白色,这可不是随意的色彩,而是经过漫长进化的智慧结晶。在阳光强烈的沙漠中,灰白色的树皮能够高效地反射阳光,降低自身温度,从而保存来之不易的水分。
④梭梭树的价值远不止于自身生存。它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宛如沙漠中的卫士,牢牢地固定着沙丘,让风沙不再肆意横行,减缓了沙漠化的进程。据统计,在一片种植了梭梭树的区域,风沙侵蚀程度降低了约40%。不仅如此,梭梭树还与肉苁蓉共生,一木一草相互依存,共同为荒漠生态增添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给这片死寂的沙漠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节选自《中国绿色时报》2024-05-10,作者:林悦)
材料二:
沙漠中的“游泳健将”——砂鱼蜥
①在酷热干旱、看似毫无生机的沙漠,实则隐藏着许多奇妙的生命,砂鱼蜥便是其中独特的一员,堪称沙漠里的“游泳健将”。
②砂鱼蜥体型小巧,身体细长,通常在15~25厘米左右,周身覆盖着一层细小且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可不简单,它们紧密排列,如同一件坚固的铠甲,不仅能有效抵御沙漠中尖锐沙砾的刮擦,还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最大程度减少水分散失,让砂鱼蜥能在干燥的环境中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而且,当砂鱼蜥在沙中行动时,这些鳞片还能起到类似船桨划水的作用,为它的“游动”提供必要的助力。
③砂鱼蜥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在松软的沙地里,它并非像多数动物那样行走,而是以一种极具韵律感的波浪形扭动身体。这种独特的运动姿态,恰似鱼儿在水中灵动穿梭,因此它能够在沙中快速前行,速度可达每秒1米左右。凭借这一特殊技能,砂鱼蜥在沙漠中如履平地,无论是追捕猎物,还是逃避天敌,都能应对自如。
④当危险来临,砂鱼蜥的反应速度令人惊叹。短短几秒钟内,它便能迅速潜入沙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利用自己小巧的身形和灵活的身体,巧妙地钻进沙层深处,让天敌望沙兴叹。而当夜幕降临,沙漠温度降低,砂鱼蜥又会从藏身之处钻出,开始夜间的觅食活动。它主要以沙漠中的小型昆虫和节肢动物为食,依靠敏锐的感官和灵活的行动,在黑暗中寻找生机。
(选自“中国科普网”2024-07-15)
11. 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梭梭树能降低风沙的侵蚀程度,对生态有重要意义。
B. 砂鱼蜥通过鳞片保水、波浪形运动等方式适应环境。
C. 梭梭树的树皮是灰白色,主要功能是抵御风沙侵蚀。
D. 沙漠的夜晚温度降低,是砂鱼蜥捕食猎物的好时机。
12. 结合材料一和下面的图片,概括梭梭树能在沙漠顽强生存的原因。
13. 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砂鱼蜥独特的运动方式对其生存的意义。
14. 学校开展“沙漠生态”主题活动,拟从上面材料中的两种生物中选一种作为“宣传大使”。你认为选谁更合适?请结合材料内容阐述理由。
(二)(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姥姥家的小院
①“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悠扬的歌声传入耳畔,恰在此时,得知同村的一位长辈的姥姥离世,她满脸忧伤的模样,让我也不禁想起了我的姥姥,想起了姥姥家的小院,那是我童年的港湾。
②姥姥家住在太行东麓沙河中部丘陵区的一个偏僻小村。姥爷年轻时有文化,身材高大,一表人才,曾在顺德府城里做药房伙计,拉药橱、配药,后来回村当了赤脚医生。姥爷姥姥育有五个孩子,分别是我母亲、小姨和三个舅舅。
③姥姥家的房子是瓦房,正北方有五间正房,中间是两间厅堂,西头有土炕,再往里有个小门,是一间内室,东头一间是粮仓,仓顶有小窗户。东屋北头有棵石榴树,两股树枝弯曲着交叉向上生长,碗口般粗细,结出的石榴又甜又大,十分诱人。院子东南角落有一棵葡萄树和一棵香椿树。小时候调皮的我们,总是满心期待着它们早日结果,上树摘石榴、摘葡萄。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子上房摘石榴,表兄一脚踩在房顶中间,突然就不见了人影,我们被吓了一跳,只见房顶出现一个大窟窿,原来他漏下去了。随后表兄从院里走出来,我们相视大笑,真是有惊无险。夏天,我们在房顶纳凉,摇着蒲扇听长辈们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冬天就不好过了,尤其是下雪后,除了打雪仗和堆雪人,我们小孩子最怕的就是扫雪。大人们拿着木锨、扫帚上房,我们小孩子也得上去帮忙,小手冻得通红,雪也铲不动。
④姥爷做赤脚医生时,总是背着一只长方形药箱,红色的箱子稍显褪色,一边中间印着红“十”字,翻开盖子,里面是三层盒子,能装注射器、药水、听诊器等。睡梦中,我常听到有村民拍门,喊姥爷出诊,姥爷从不耽搁,起身开门问明情况,拿起药箱就走。村民们都夸赞姥爷,只要听到有人生病,即刻出诊,救了无数人的疾苦。姥爷的药箱我们几个孩子一般不动,但姥爷住的北屋厅堂正中开方子时收钱的大桌子却是我们的乐园。我们经常去开抽屉,偷吃人丹、洋枣和甜药,还总能发现一分、二分的硬币。姥姥瞅见后,会绷着脸说:“别动,有用!”可她眼里却满是笑意,看着我们拿走硬币去换冰棍。1984年,姥姥病故,临终前,全家人都在。她已不能言语,用手指着北墙边的衣柜,旁人都不解其意,姥爷却明白,径直从衣柜内掏出一个塑料包,姥姥点头,示意大舅家表兄上前,颤抖着用手打开,原来是小半袋硬币,一分、二分的,她是要把这些留给孙子孙女买冰棍。
⑤20世纪80年代,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个舅舅和我家一起合作劳动。姥爷把院子过道边的东房腾出来,全家出钱买了匹骡子,用作脚力。那匹骡子高大温顺,黑毛油光发亮,能听得懂人话,我们骑上它也不害怕,它也不会惊跑,我们都爱牵着它出去溜达。
⑥有一天,姥爷在家门外街上和邻居说话,邻居突然说:“你家冒烟了。”姥爷一看,赶忙往家跑,大家也跟着跑进院里,原来是北屋冒烟着火了。姥爷拿起一条毛巾,捂住口鼻就进了北屋,邻居也提着桶帮忙灭火。姥爷出来时,袖口还燃着火,脸上全是黑灰,可手里却紧紧提着一个布包,里面是一些钱币和姥姥留给他的信物。
⑦还有一回,我和姥爷在院内,发现西屋门框上有条大蛇,姥爷说家里的蛇不能打,用竹竿挑到村外地里。
⑧时光匆匆,物是人非,老一辈逐渐老去,只留下空荡荡的房屋,日渐破败。那几棵树早已枯萎,房顶上的草也轮回了几茬,村内的老房舍大部分已倒塌,可姥姥家的这栋瓦房还在倔强地矗立着。后来,整个村庄搬迁至西部3里处,老村房都成了危房,而后全部被拆除。
⑨姥姥家的往事,就像一部老电影,每一帧都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些人、那些事,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也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
(原文有删改。作者:李英华)
15. 在姥姥家的小院、发生了哪些让作者感到“惊险”的事件?请简要概括。
16. 文章开头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
17. 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姥爷做赤脚医生时,总是背着一只长方形药箱,红色的箱子稍显褪色,一边中间印着红“十”字,翻开盖子,里面是三层盒子,能装注射器、药水、听诊器等。(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姥姥瞅见后,会绷着脸说:“别动,有用!”可她眼里却满是笑意,看着我们拿走硬币去换冰棍。(为什么姥姥绷着脸眼里却是笑意?体现了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
18.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回忆姥姥家小院的多重情感。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9.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整理《西游记》取经路线时,混淆了部分地点顺序,如图示:
材料二:
某同学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2册的第72页读到毛泽东对自己的评价:“在我身上有些虎气”“也有些猴气”。我们可以将“虎气”理解为:决断力、斗争精神、魄力等。
(1)请将材料一中地点按原著顺序排列(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气”形容毛泽东的哪种特质?请举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事例加以印证。
20. 《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过程和《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革命历程都充满艰辛,它们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显眼包”指在人群中通过夸张、幽默等方式展现自我、引人注目的人。《2024青少年行为观察报告》显示:62%初中生认为身边有幽默可爱的“显眼包”同学。钱锺书《围城》中也说:“孔雀开屏的时候,也要看看是在花丛还是厨房。”
在我们周围,班会上突然冒出的搞怪发言,运动会上自告奋勇的夸张造型,自习课时冷不丁的模仿秀……那些总在人群中“闪闪发光”的显眼包,有人觉得他们充满活力,有人觉得他们不够稳重。当个性表达遇见场合分寸,当幽默细胞碰撞集体规则,你会如何理解这些特别的“发光体”?
请以“显眼包”为话题,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5河北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1题答案】
【答案】(1) ①. xiāo ②. pèn
(2) ①. 琅 ②. 筋
(3) ①. 示例:张灯结彩 ②. 垂涎欲滴
(4)示例:从视觉角度,形象地写出了刚出炉的缸炉烧饼金黄发亮的外观,引发读者对其美味的联想;从听觉角度,通过“咔嚓”声,生动地表现出烧饼的酥脆;从触觉和嗅觉角度,让读者具体感受烧饼的质地和香味。多种感官角度的描写,使缸炉烧饼的美味更具体可感,也突出了庙会美食的诱人,表达了对庙会美食的喜爱之情。
【2题答案】
【答案】(1)示例:“典型”在文段中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和“代表”语义重复,应删去句中的“典型”或“代表”。
(2)示例一:走进于家石头村,仿佛踏入石头的童话世界。石屋、石街、石桥,每一处都布满岁月的痕迹,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等你探寻。
示例二:于家石头村,岁月雕琢的石头诗篇。这里石巷蜿蜒,石屋静立。于家石头村用独特的“石语”,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光的约会。
示例三:于家石头村,是遗落在河北这片土地上的石头珍宝。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历史的记忆,古朴而厚重,等你来唤醒。
第二部分(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题答案】
【答案】 ①. 必先苦其心志 ②. 劳其筋骨 ③. 贤者能勿丧耳 ④.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 千里共婵娟 ⑥.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共6分)
【4~6题答案】
【答案】4. D 5. 刻画了词人苦闷彷徨、怀才不遇的形象。
6. 示例一:意象“鹏”,“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典故,以大鹏展翅高飞的形象象征词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冲破现实束缚的决心,使词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示例二:意象“青衫”,“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典故,借泪水打湿衣襟的细节,表达词人知音难觅的孤独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
(三)(共13分)
【7~10题答案】
【答案】7. ①. 即使 ②. 出名,有名 ③. 如果
8. 盖学问之道/必自苦中来/未有嬉戏而得者。
9. (1)(米芾)苦练三年才有所成,人们都赞叹他的书法精妙。
(2)这都是小伎俩罢了,有什么值得效仿的?
10. 启示示例:①学习要持之以恒,如甲文中的张芝、米带坚持练习书法,乙文中的书生坚持苦读,皆终有所成;②要克服环境困难,积极创造学习条件,如乙文中的书生囊萤映雪(学习不择环境,“不择时地”);③学习要专注,不能见异思迁,如甲文中“今学者”的反面例子。
结合实际示例:如我在学习数学时曾遇难题想放弃,受启发后制订学习计划并坚持,专注于薄弱环节,还利用课余时间请教老师、同学,最终数学成绩取得进步。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9分)
【11~14题答案】
【答案】11. C 12. ①梭梭树的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②梭梭树的叶子退化成鳞片状,减少水分蒸发,节水机制完善。
13. 砂鱼蜥独特的波浪形扭动运动方式,使其能在沙漠的松软环境里轻松穿梭、快速前行,便于它追捕猎物、获取食物,遇到天敌时能迅速躲避,保障自身安全,大大增强了它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
14. 示例一:选梭梭树更合适。它具有防风固沙生态价值(降低风沙侵蚀约40%),且与肉苁蓉形成共生关系,能改善沙漠环境。
示例二:选砂鱼蜥更合适。其独特的生存智慧(沙泳能力、躲避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能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二)(共15分)
【15~18题答案】
【答案】15. 表兄踩塌房顶掉进屋内;北屋意外失火,姥爷冒险抢救布包;西屋门框上发现大蛇。
16. 引出对姥姥家小院的回忆,增强画面感;引用歌词,激发读者的共鸣和阅读兴趣;营造温馨怀旧的情感氛围,奠定全文怀旧、温暖的感情基调。
17. (1)示例:精准使用“长方形”“红色”“褪色”“红‘十’字”等词语,具体描绘药箱的外形特征,突出其专业性和年代感,既体现了姥爷作为赤脚医生的身份,又暗含了其长期坚守的奉献精神。
(2)姥姥绷着脸是假装严厉,阻止孩子乱动东西;眼里有笑意是因为她看到孩子们开心,内心充满慈爱。体现了姥姥是一个表面严厉,实则内心温柔、慈爱,十分疼爱孩子的人。
18. 表面上是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祖辈亲情的怀念、感恩;更深层面上,回忆姥姥家的小院反映了农村的发展变化,表达出作者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缅怀以及对时代变迁的复杂感受。
三、整本书阅读
【19~20题答案】
【答案】19. (1)②③①④⑤
(2)示例:“果断”的特质。比如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果断放弃攻打长沙计划,转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20. 示例:①两个团队都展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取经团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放弃,红军长征克服物资匮乏、敌人围追堵截等困难,坚持革命理想。②两个团队都展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唐僧师徒分工合作,红军将士团结互助完成革命目标。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1题答案】
【答案】例文:
舞台上的星光与台下的月光
礼堂的顶灯将幕布染成暖金色时,我攥着演讲稿的手指已经沁出汗。后排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笑,不用回头也知道,是陈阳又在捣鬼——他把校服外套反穿,胸前别着五六个亮闪闪的卡通徽章,正对着前排女生做斗鸡眼。
“下一位,初三(2)班陈阳。”主持人话音未落,礼堂里就响起零星的口哨声。我看着他迈着夸张的企鹅步走上台,皮鞋跟重重叩击台阶,发出“哒哒”的声响。当他掀开话筒防尘罩时,指尖还故意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像极了魔术师的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今天最不严肃的演讲者。”他突然扯下反穿的外套,露出印着“社牛本牛”字样的文化衫,“但接下来要说的事,比班主任没收手机还要严肃。”礼堂里的笑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被这个转折勾住了注意力。他说起去年冬天,我们班的自闭症转学生小棠,是如何在他每天变魔术般的课间表演中,第一次露出笑容;讲起运动会时,他设计的班级入场式如何让全校记住了我们这群“不按常理出牌”的少年。那些原本被视作胡闹的举动,此刻化作温柔的星光,照亮了礼堂的每个角落。
掌声雷动时,我忽然想起上周班会课。当时陈阳突然模仿教导主任训话的腔调,逗得全班前仰后合,却让正在分享学习经验的班长红了眼眶。那时的他,像一束刺目的强光,灼伤了他人的尊严。而今天的他,终于学会了在合适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散场时,我看见他换回了规规矩矩的校服,徽章整整齐齐别在口袋上方。“其实我妈总说我像窜天猴,”他晃了晃手里的奖状,“但窜天猴也要找准发射时间,对吧?”月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他身上,褪去了夸张的外壳,这个总爱成为焦点的少年,原来也藏着细腻的月光。
后来我常想,生活本就是由无数个大小舞台组成。有人偏爱做观众,有人渴望聚光灯,但真正的智慧,是懂得何时化身璀璨星光,照亮他人;何时敛去锋芒,做温柔的月光,守护身边的美好。就像陈阳,当他将“显眼”的热情注入有意义的时刻,那些曾被误解的张扬,终会成为青春最动人的注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