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拟行路难(其四)鲍照(南朝)春日忆李白杜 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鲍照开篇引题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把握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目标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即所谓的“九品中正制”,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鲍照正是众多寒士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平与愤慨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并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出身寒门鲍照身上,他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这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写诗背景解题拟行路难·其四模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书写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此为第四首。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用泄水的自然现象作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人的出生就像水一样依照高低不同流向各方。人的命运也由家庭门第,高低贵贱而决定。起兴、比喻手法引出人各有天命倾、倒全诗解读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诗人为什么愁?愁的是门第决定人生的不公声称不要自怨自唉怎么能全诗解读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诗人是如何解愁?自我宽慰1、借酒消愁2、悲歌断愁行路难无奈之中举起酒杯自我宽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愁苦与悲愤在此刻体现,含蓄不露,蕴藉(jie)深厚渴望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却无法借酒浇除胸中郁积的块垒。透露出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全诗解读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下句“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与下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比中表现出诗人之痛苦愁闷,精神上的矛盾与煎熬,借酒消愁悲歌消愁,不言者三角度体现出愁苦未消,却更添愁。诗人的愁情消除了吗?不为哀乐所动没有感触徘徊不前全诗解读愁本诗的诗眼叹愁消愁断愁言愁为何是愁悲歌一曲诉愁肠知命认命抗命认命文章结构认命不认命认命平静恬淡——开始自我宽慰——发展愁苦悲愤——转折抗争——高潮无奈——低谷命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愁的逐渐流露诗歌“情志”通过刻画诗人满怀郁结,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的自我形象,抒发了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愤慨。小结比较阅读思想内容 情感 语言风格鲍照李白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抒悲愤抒悲愤明豪情展自信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原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比较阅读感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