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解密花语《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培养诗歌鉴赏能力。2、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3、解读“本诗抒发的是谁的情感 ”核心问题。4、价值目标:体会主人公深沉而忧伤的思想情怀,树立积极的爱情观与人生观。诗词导入李商隐【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一)、《古诗十九首》产生和正变内容:东汉末年,战争不断、政治混乱、世家门阀···文人士大夫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转而投向文学的创作。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价值:乐府古诗文人化:在语言和形式上更加追求文学性,例如运用典故、写作手法。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通过另外的形式实现个人的价值,将自己的生命追求不仅仅是传统性的修齐治平,而且还有在文学方面。(一)、《古诗十九首》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词,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清·沈德潜《说诗啐语》清和平远,不必奇僻之思,惊险之句,而汉京诸古诗皆在其下。五言中方员之至。 --清·沈德潜《古诗源》(一)、《古诗十九首》(二)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问题:1、谁在“涉江采芙蓉”,为何采芙蓉?2、谁在“还顾望旧乡”?原文细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三)、探究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1、采芙蓉者为女子问:从哪里看得出来,采芙蓉者为女子?她为何要采芙蓉?“所思在远道”,男子在外。女子采芙蓉是为了送给远在异乡的心上人。“远道”在两汉时期是对远行人的代称。(三)、探究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问:兰泽如此多的芳草,为何要送芙蓉?依据:(1)“芙蓉”与“夫容”谐音,“莲”与“怜”谐音,怜子”即爱慕心上人, 表达的也是)《读曲歌》“藕”与“偶”谐音“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爱人之间的心心相印。 :有着思念心上人的寓意。“采芙蓉”采莲喻男女情爱的诗歌俯拾即是,大多描写的是年轻女子借采(2) 莲表达情愫。南朝民歌《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三)、探究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还顾望旧乡”者为谁呢?是男子,这个男子是女子看到的,还是想象的?结合诗歌:多情的女子欢喜地采着莲花,但转而一想,我送给谁呢?思念的人啊,你是否独在异乡,回望着我的方向呢,你是否也在怅惘着回家的漫漫长路呢?还顾望旧乡者为女子的此诗从主题上可理解为闺怨诗。(三)、探究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采莲者为男子(山迢迢,水长长,我在这头,你在路的那头)男子身在异乡,看到“兰泽多芳草”,竟然起了鲜花赠心上人的念头。4.“兰泽如此多的芳草”,男子为何独独选择采芙蓉?(1)、女子经常被形容成“出水芙蓉”般的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诗句。芳草也可代指女子。(2)、“芙蓉”谐音“妇容”那么多的芳草,男子唯一钟情的只有那“出水芙蓉”般的心上人,这种情感不就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情有独钟吗?有了这种对“妇容”的忠情,才有隔着千山万水对家乡本诗从——如此理解起来,才有与心上人分隔两地的撕心裂肺的哀痛。绵绵不尽的思念, 主题上来划分,可归为“游子诗”(三)、探究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归纳:把镜头首先定位到后部分的“还顾望旧乡”,会有一种奇妙的发现。男子在忧郁地望着家乡的方向,想到了远方的那个她在采着芙蓉,在思念着自己。这么一理解,我们发现这首诗真的耐人寻味呢。(四)齐读本诗,要求读出情感。(五)、发挥想象,根据诗歌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要求:1、 想象合理2、 突出人物形象(外貌、神态、动作、细节等等)3、 语言生动,感情充沛(置身诗境)4、 注意画面的层次性(一定的写作顺序)(六)、归纳本诗的艺术手法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对写明确:诗歌前半部分实写女子在采莲的过程中想起了在外的心上人,后半部分虚写男子思归。架起这座感情桥梁的为“芙蓉”。诗歌运用了对写手法。主客移位,也称“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即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自己,而从对方落笔,选择巧妙的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愈有意味。运用主客移位最典型的诗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高适《除夜作》、杜甫《月夜》、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等。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有人又称之为“妙设悬想、营造虚境”“隔空悬想”等。今人多称之为联想想象、侧面描写、虚写的写作技巧。对写:(七)、结合课外诗歌理解对面写法的写作技巧与效果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效果: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种表现形式常常使诗歌含蓄委婉,耐人咀嚼,富有余味富有意境。总结:学习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不仅知道传统的中国人会借莲来表达思念这种浪漫方式,更知道如何借对面写法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推荐洛夫“众荷喧哗”,写得细腻,生动。示例:采莲女子动作的轻盈优美与采莲场景能够和谐成画,“江花玉面两相似”,女子姣好的面容与莲花粉嫩的花盘交相辉映,莲花摇曳生姿与采莲女的窈窕身姿相映衬,显得别有风韵。课后活动:请同学们或就其执着追求人生价值而不得,或就其同心而离居的爱情现实,或就其面对乱世造成的苦难,写一句话赠与他(她),或劝慰,或激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