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物理衔接第01讲 质点与参考系 (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高物理衔接第01讲 质点与参考系 (PDF版)

资源简介

第二部分)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第1讲质点与参考系
知识清单
ZHISHIQINGDAN
[初中物理知识储备]
2.选取原则: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
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
任意选择。
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通常情况下,在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都以
2.物质和物体: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组成;物体是物
地面作为参考系。
质的聚集状态。
3.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
3.参照物的概念
运动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选定
初高中物理衔接点
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被选择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1.高中物理的参考系可以简单的看成初中物理学
(2)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习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用不同参考系来
参照物。这也说明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描述存在差异。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就要确
4.参照物的选择
定参考系。另外,用不同参考系,分析物体的运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
动难易不同,要体会到,参考系选取得当,可以使
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物体本身不能作参照物
描述的运动变得简洁,易于研究。高中学生要进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有两个步骤,一看选
一步体会到运动的相对性及参考系选取对描述
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
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位置变化了,是运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本节的难点这也是步
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入高中的学生第一次用理想化模型的观点来思考
(2)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具备的基本核心素养。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质点概念的建立就是学生在高中第一次经历针对
生活中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往往不说明。
实际问题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思维
(4)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方式,是物理学法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结论一般不同。
4,质点概念比较抽象,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
「高中物理新知学习
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同学们可以通
一、质点
过实例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
归纳结论,辨析应用,逐步理解质点的概念并掌握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
判断物体是否可视为质点的条件。例如:雄鹰飞翔
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时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完全相同,因此描述它的运动
十分复杂,但如果我们只关注它的整体移动情况,
二、参考系
比如研究一段时间内雄鹰从哪里移动到了哪里,就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作为参考,假
定不动的物体叫作参考系。
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来研究。参考答案
参芳答案
第二部分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4.答案:AC
解析:10:21指的是上车的时刻,故A正确;10:54指的是
第1讲
质点与参考系
下车的时刻,故B错误;20.6km指的是出租车运动轨迹
的长度,是路程,即整个过程的路程为20.6km,位移大小
达标训练
不一定为20.6km,故C正确,D错误。
1.答案:A
5,答案:BCD
解析: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自身大小和体形对运动轨迹
解析:当乙开始运动时,根据图像可知,甲又向前移动了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在跳
8m,所以两物体相距28m,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在0
水、击剑和体操比赛中,运动员肢体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够
~10s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B正确:在10s一25s
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C、D错误。
内,乙物体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并且乙物体在后,所以
2.答案:B
二者间距逐渐缩小,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两物体在10s
解析:人和影子相对静止,所以取人为参考系,影子是静
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D正确。
止的:取地面为参考系,人和影子都是运动的,故B正确。
第3讲
位移一时间图像位移
3.答案:B
和时间的测量
解析: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球背面着陆
达标训练
的过程中,以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参考系,两者相对位置发
1,答案:A
生了变化,结合体是运动的,故A错误B正确:搭载嫦城
解析: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得:
六号的运载火箭在开始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运载火箭
为参考系,两者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嫦城六号是静止
甲车滤度为g号=2。兰m/s=0.4m
的,故C错误:嫦城六号从地球飞往月球的过程中,嫦城
六号大小形状可以忽略,能被看作质点,故D错误
乙车速度为吃=名=
6
m/s=0.6m/s,
4.答案:CD
(1)若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则根据题意可知,经过时间t,
解析:甲、乙匀速下降,v乙甲、乙相距10米有两种情况:
错误;甲,丙匀速下降,且v两>V甲,甲看丙是匀速下降的,
①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则
B错误: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乙看甲匀速上升;甲匀
v甲t十U乙t=x0一x东:
速下降,丙匀速上升,甲看丙匀速上升;甲匀速下降,楼房
静止,甲看楼房匀速上升,C正确:甲匀速下降,丙和楼房
代入数据解祥1=0二x本=20-10
都静止,甲看楼房都匀速上升;甲、乙匀遮下降,乙>甲,
2甲十0z0.4+0.68=108:
②甲、乙两车相過后相距10m,则v甲t十v元t=x0十x末,
乙看甲匀速上升,D正确
5.答案:BC
代入数据解得1=0十x来=20+10
甲十0z0.4+0.68=308,
解析:已知甲、乙两人分别以不变的速率朝着车厢的前、
即t可能是10s,也可能是30s;
后壁移动,经过一段时间,甲到达车厢前壁的同时,乙刚
(2)若甲车在乙车前方20m处,两车同向而行且乙车追
好到达车厢后壁,说明以车厢为参考系,甲、乙两人的速
甲车,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10米有两种情况:
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题图可知,甲向前,其相对
①乙车未追上甲车相距10m,则v乙t一u甲t=x0一x末,
车厢速度方向向东,己向后,其相对车厢速度方向向西,
因此,甲、乙两人相对地面移动的速率不相等,但相对车
代入数据解得1=0一c末=20-10
2:一0甲0.6-0.48=50s:
厢移动的速率相等,故A错误,B正确:车速向东,甲相对
②乙车追上甲车后相距10m,即乙车在甲车前方10m
于车厢的速度方向也向东,则甲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
处,则乙一v甲1=x0十x术,
一定向东,站在地面不动的人观察到甲一定向东移动,故
C正确:车速向东,乙相对于车厢的速度方向向西,由于
代入数据解得=
x0十x末=20十10
v七一V甲
0.6-0.48=150s,
不知道两个速度的大小关系,则乙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
即t可能是50s,也可能是150s:
向可能向东,可能向西,还可能静止不动,因此,站在地面
因此,t可能是10s,30s、50s、150s,不可能为20s,故A
不动的人观察到乙可能向西移动,可能向东移动,可能静
错误,B、C、D正确。
止不动,故D错误。
2.答案:C
第2讲时间、位移和路程
解析:根据心电图可知,相邻心跳的时间间隔为
达标训练
25×1×10-3
min=
1.答案:C
1.5
60min,则此人的心率约为60次/分
解析:若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不
钟,故C正确。
是位移就是路程,位移有方向,故A错误;几个物体具有
3.答案:D
相同的位移,但路线可能不同,所以路程也不同,故B错
解析:由乙图可知,脉冲第一次被运动的物体反射时,物
误;几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只要初
末位置相同即可,故C正确: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初
体距离B的距离=w·号-,故A错误:脉冲第二
末位置可能重合,位移可能为零,故D错误
次被运动的物体反射时,物体距离B的距离x2=0·
2.答案:C
解析:“19点35分”和“第34分钟”指的是一个时间点,表示
2-△0_og一△,故B错误:若x2>x1说明小盒子
2
2
时刻:“90分钟”指比赛进行的总时间,表示时间,故C正确。
B与物体的距离在增加,则物体在远离超声波发射器。
3.答案:A
故C错误;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一x1时,所用
解析:由题图可知,悬在桌外的蝇长为OB=(1.5一1.2)m
t11
=0.3m,所以以桌边上的一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
时间为t-2二△。+△o一7=2(t2一11十△10),物体的
2
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则绳的最低端B的坐标为x=0.3m
A正确。
平均速度为0=2一1=2(x2-x1)
t2-t1+△t
,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