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部分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第2讲1时间、位移和路程知识清单ZHISHIQINGDAN「初中物理知识储备高中物理新知学习门一、时间的测量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年(y)、天(d)、时(h)、2.时间间隔:指某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时分(min)、毫秒(ms)、微秒(μs)。换算关系是:1h=间轴上用线段表示。60 min;1 min=60 s;1 s=103 ms;1 ms=103 us.二、位置和位移2.测量工具1.坐标系测量时间间隔常用停表。(1)建立目的: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二、长度的测量(2)一维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1.长度测量的工具长度。(1)常用工具:刻度尺,包括各种直尺、卷尺、米2.位移和路程尺,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使用。(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精密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通(2)位移:常在机械加工进行的精密测量时使用①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2.认识刻度尺②定义: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要了解它的测量范围,3.矢量和标量也就是量程,和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线的距离,(1)矢量: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作矢量,它既有也就是分度值,它决定了测量的准确程度。对照大小,又有方向。下图写出刻度尺和三角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2)标量:像温度、路程这样的物理量叫作标量,尺的量程是0~8cm,分度值是1mm。它们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岁刻度绂三、直线运动的位移分度伯:lu布mmm厂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建立x轴,0rm2345678如图所示。f位e一甲程:0-8er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012x/m“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1,物体的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1、x2表示。“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2.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末位置与初位置的坐标之损、量程、分度值。差,即:△x=x2一x1。“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1)若△x为正,则位移的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2)若△x为负,则位移的方向指向x轴的负方向与被测边保持平行(即“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四、位移一时间图像“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着刻度线(与尺面垂直)。1.位置一时间图像:实质是位置一时间图像,选取“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位置坐标与(要估读且只能估读一位)。位移大小相等,位置一时间图像就成为位移一时“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间图像。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参考答案参芳答案第二部分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4.答案:AC解析:10:21指的是上车的时刻,故A正确;10:54指的是第1讲质点与参考系下车的时刻,故B错误;20.6km指的是出租车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即整个过程的路程为20.6km,位移大小达标训练不一定为20.6km,故C正确,D错误。1.答案:A5,答案:BCD解析: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自身大小和体形对运动轨迹解析:当乙开始运动时,根据图像可知,甲又向前移动了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在跳8m,所以两物体相距28m,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在0水、击剑和体操比赛中,运动员肢体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够~10s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B正确:在10s一25s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C、D错误。内,乙物体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并且乙物体在后,所以2.答案:B二者间距逐渐缩小,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两物体在10s解析:人和影子相对静止,所以取人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D正确。止的:取地面为参考系,人和影子都是运动的,故B正确。第3讲位移一时间图像位移3.答案:B和时间的测量解析: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球背面着陆达标训练的过程中,以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参考系,两者相对位置发1,答案:A生了变化,结合体是运动的,故A错误B正确:搭载嫦城解析: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得:六号的运载火箭在开始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运载火箭为参考系,两者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嫦城六号是静止甲车滤度为g号=2。兰m/s=0.4m的,故C错误:嫦城六号从地球飞往月球的过程中,嫦城六号大小形状可以忽略,能被看作质点,故D错误乙车速度为吃=名=6m/s=0.6m/s,4.答案:CD(1)若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则根据题意可知,经过时间t,解析:甲、乙匀速下降,v乙甲、乙相距10米有两种情况:错误;甲,丙匀速下降,且v两>V甲,甲看丙是匀速下降的,①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则B错误: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乙看甲匀速上升;甲匀v甲t十U乙t=x0一x东:速下降,丙匀速上升,甲看丙匀速上升;甲匀速下降,楼房静止,甲看楼房匀速上升,C正确:甲匀速下降,丙和楼房代入数据解祥1=0二x本=20-10都静止,甲看楼房都匀速上升;甲、乙匀遮下降,乙>甲,2甲十0z0.4+0.68=108:②甲、乙两车相過后相距10m,则v甲t十v元t=x0十x末,乙看甲匀速上升,D正确5.答案:BC代入数据解得1=0十x来=20+10甲十0z0.4+0.68=308,解析:已知甲、乙两人分别以不变的速率朝着车厢的前、即t可能是10s,也可能是30s;后壁移动,经过一段时间,甲到达车厢前壁的同时,乙刚(2)若甲车在乙车前方20m处,两车同向而行且乙车追好到达车厢后壁,说明以车厢为参考系,甲、乙两人的速甲车,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10米有两种情况: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题图可知,甲向前,其相对①乙车未追上甲车相距10m,则v乙t一u甲t=x0一x末,车厢速度方向向东,己向后,其相对车厢速度方向向西,因此,甲、乙两人相对地面移动的速率不相等,但相对车代入数据解得1=0一c末=20-102:一0甲0.6-0.48=50s:厢移动的速率相等,故A错误,B正确:车速向东,甲相对②乙车追上甲车后相距10m,即乙车在甲车前方10m于车厢的速度方向也向东,则甲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处,则乙一v甲1=x0十x术,一定向东,站在地面不动的人观察到甲一定向东移动,故C正确:车速向东,乙相对于车厢的速度方向向西,由于代入数据解得=x0十x末=20十10v七一V甲0.6-0.48=150s,不知道两个速度的大小关系,则乙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即t可能是50s,也可能是150s:向可能向东,可能向西,还可能静止不动,因此,站在地面因此,t可能是10s,30s、50s、150s,不可能为20s,故A不动的人观察到乙可能向西移动,可能向东移动,可能静错误,B、C、D正确。止不动,故D错误。2.答案:C第2讲时间、位移和路程解析:根据心电图可知,相邻心跳的时间间隔为达标训练25×1×10-3min=1.答案:C1.560min,则此人的心率约为60次/分解析:若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不钟,故C正确。是位移就是路程,位移有方向,故A错误;几个物体具有3.答案:D相同的位移,但路线可能不同,所以路程也不同,故B错解析:由乙图可知,脉冲第一次被运动的物体反射时,物误;几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只要初末位置相同即可,故C正确: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初体距离B的距离=w·号-,故A错误:脉冲第二末位置可能重合,位移可能为零,故D错误次被运动的物体反射时,物体距离B的距离x2=0·2.答案:C解析:“19点35分”和“第34分钟”指的是一个时间点,表示2-△0_og一△,故B错误:若x2>x1说明小盒子22时刻:“90分钟”指比赛进行的总时间,表示时间,故C正确。B与物体的距离在增加,则物体在远离超声波发射器。3.答案:A故C错误;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一x1时,所用解析:由题图可知,悬在桌外的蝇长为OB=(1.5一1.2)mt11=0.3m,所以以桌边上的一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时间为t-2二△。+△o一7=2(t2一11十△10),物体的2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则绳的最低端B的坐标为x=0.3mA正确。平均速度为0=2一1=2(x2-x1)t2-t1+△t,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高物理衔接第02讲 时间、位移和路程.pdf 物理答案_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