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5讲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内容导航——预习三步曲第一步:学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练考点 强知识:3大核心考点精准练第二步:记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第三步:测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2)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2.北伐胜利进军(1)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后,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 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一鼓作气将国 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3)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4)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3.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另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政府。(2)1928年底, 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知识点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队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2)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军。3.工农武装割据(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坚持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 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3)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知识点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1.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1)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当时,毛泽东已被剥夺军队领导权。中共临 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①等人,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搬用正规的阵地战经验,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 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红军长征的胜利(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2)1936年 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在极其险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 勇顽强,无坚不摧, 一往无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播下了 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材料研读(P79】黄埔军校门口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 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你如何理解这幅对联的内容?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直截了当地与功利主义划清界限,强调军校并非传统官僚的晋升阶梯。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将革命军人与普通人的生命观区别开来,此句警示学员必须做好为理想牺牲的准备。【想一想(P80)】说说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在工农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员群众支持北伐,增强了革命力量。北伐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顺应了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愿望,赢得了广泛支持。国民革命军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为北伐提供了后勤保障和情报支持。北洋军阀各派系(如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之间矛盾重重,难以联合抵抗北伐军。北伐军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击败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课后活动(P82)】结合本课所学,说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推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工农运动,支援北伐战争。参与军事斗争,增强北伐军战斗力。黄埔军校的贡献: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革命军事人才。叶挺独立团:中共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铁军”)在北伐中屡建奇功,如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共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政治领导、组织动员、军事斗争、思想宣传等重要作用,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和中共自身经验不足,革命最终失败。然而,中共在革命中积累了经验,为后来的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奠定了基础。【想一想(P85)】毛泽东为什么要把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主要是基于国民革命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国情的现实分析。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导致中共在城市的力量遭受重创。南昌起义(1927.8)、秋收起义(1927.9)、广州起义(1927.12),但均因敌强我弱而失败,证明单纯依靠城市暴动难以成功。敌人力量集中在城市,农村敌人统治薄弱:偏远农村(如井冈山地区)敌人力量分散,农民受压迫深,革命热情高,适合建立根据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实践,秋收起义受挫后转向农村,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基于失败教训、国情分析和成功实践,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最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课后活动(P88】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材料研读(P93)】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远征:红军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跨越11个省,翻越雪山草地,突破国民党重重围堵,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军事奇迹。长征是“宣言书”, 向世界宣告红军的英雄气概:长征打破了国民党“剿灭红军”的妄想,证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传播革命思想:红军沿途宣传抗日救国和土地革命,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和阶级觉悟。扩大党的影响力:长征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传播到更广阔地区,为日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基础。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从30万人锐减到3万人,但保留了党的骨干(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成为革命的火种。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启革命新局面: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课后活动(P93】结合本课所学,说说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长征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军事围堵、恶劣自然环境和内部危机三个方面。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红军实施“追剿”和“堵截”,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地方军阀的阻挠。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缺衣少粮,疾病肆虐。党内的危机与挑战,“左”倾错误导致初期严重损失。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是空前的,但红军以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智慧和人民的支持战胜了一切困难。长征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更锤炼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考点一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阐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思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D项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但不是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这就是后来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而不是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2.孙中山常说:”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领导了北伐战争 B.开启了国共合作C.建立了黄埔军校 D.成立了国民政府【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题干中孙中山的话说明他认识到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性,1924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就是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领导了北伐战争不符合史实,北伐前孙中山已经去世,排除A项;开启了国共合作与材料“革命军的奋斗”不符,排除B项;成立了国民政府是指建立了政权,不是建立革命军,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3.如图展示了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的情景。他们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南昌 B.井冈山 C.会宁 D.延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分军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B项正确;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A项;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排除C项;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排除D项。故选B项。4.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是因为南昌起义( )A.打出来“工农革命军”的旗帜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B项正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排除A项;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C项;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八七会议上,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5.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时间轴,其中②处(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B.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彻底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答案】B【解析】据题干时间轴“1935年1月”和所学可知,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正确;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排除A项;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的四渡赤水彻底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排除C项;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据图可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A.中央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受挫后开始长征B.长征开始之前,红四方面军主要活动在广东地区C.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更加合理D.红二方面军经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到达会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说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更加合理,C项正确;中央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受挫后开始长征,与示意图无关,排除A项;长征开始之前,红四方面军主要活动在广西、四川地区活动,排除B项;中央红军经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到达会宁,排除D项。故选C项。知识导图记忆知识目标复核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黄埔军校创办的概况及意义北伐战争的经过及意义南昌起义的概况及意义秋收起义的概况及意义长征的概况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1.孙中山常说:”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领导了北伐战争 B.开启了国共合作C.建立了黄埔军校 D.成立了国民政府【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题干中孙中山的话说明他认识到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性,1924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就是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领导了北伐战争不符合史实,北伐前孙中山已经去世,排除A项;开启了国共合作与材料“革命军的奋斗”不符,排除B项;成立了国民政府是指建立了政权,不是建立革命军,排除D项。故选C项。2.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蒋介石被《时代》周刊关注是因为( )A.他组建国民党,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B.他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C.他领导了辛亥革命D.他指挥军队全力“围剿”工农红军【答案】B【解析】据题干“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4日,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当时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立场和态度,对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有重大影响,所以蒋介石被《时代》周刊关注,B项正确;组建国民党,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人物是孙中山,排除A项;领导了辛亥革命的是孙中山,排除C项;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排除D项。故选B项。3.明确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是培育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A.民国十四年 B.民国十五年 C.民国十六年 D.民国十七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为: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2+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1927-1912+1=16 ,即民国十六年,C项正确;民国十四年是 1912+14-1=1925 年,南京国民政府还未成立,排除A项;民国十五年是1912+15-1=1926 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也未成立,排除B项;民国十七年是1912+17-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立一年多,排除D项。故选C项。4.周恩来说:“南昌起义失败了,我有责任,没有想到要和农民运动相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还是搞以城市为中心。当时也是没有经验……”周恩来的话说明南昌起义( )A.带来的教训是城市暴动在中国不符合国情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是工农武装割据局而形成的开端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南昌起义失败了……没有想到要和农民运动相结合……还是搞以城市为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照搬苏联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国情,A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但这与题干城市暴动不符合国情不符,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工农武装割据局而形成的开端,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A项。5.“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了武昌起义 B.领导了南昌起义C.发动了秋收起义 D.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答案】D【解析】通过题题干材料中的“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在进中心城市受阻后,他正确分析了革命形势后,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岀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D项正确;孙中山和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动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排除A项;周恩来和贺龙等领导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B项;毛泽东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依然借鉴苏联中心城市战略,但是不符合中国国情,以失败告终,排除C项。故选D项。6.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这一论述意在阐述( )A.工农武装割据符合中国的国情 B.井冈山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论述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也就是在敌人力量统治较为薄弱的地区建立根据地,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并非要说明井冈山的地形,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开辟农村革命根军地而非坚持城市中心道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军队建设的内容,且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是三湾改编,排除D项。故选A项。7.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做出决定,如图,这些决定反映了(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A.调整红军的领导集体 B.解决了军事上的错误C.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 D.分析红军目前的困难【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遵义会议做出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可知,会议通过选举毛泽东为常委、调整常委分工等,直接体现了对红军领导集体的调整与重组,A项正确;虽然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军事错误,但题干未提及其具体纠正措施,排除B项;“战略转移”是长征的背景,与题干中的领导调整无关,排除C项;题干的三项决定聚焦于领导层调整和决议起草,并未体现“分析困难”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8.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下而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用来充饥的半截皮带A.近代科技的发展 B.南昌起义的爆发C.长征路上的艰苦 D.国共两党的合作【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用来充饥的半截皮带”可知,红军长征期间穿着草鞋、用皮带充饥,反映了当时长征路上的艰苦,C项正确;近代科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图示实物不符,排除A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与图示实物不符,排除B项;图示文物见证了长征期间的艰苦,处于第一次国共分裂时期,因此国共两党的合作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9.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下列长征顺序正确的是( )A.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B.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C.巧渡金沙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D.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A项正确;四渡赤水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排除B项;巧渡金沙江发生在四渡赤水之后,排除C项;飞夺泸定桥发生在巧渡金沙江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0.长征期间,红军在四川地区留下了很多标语,如“参加红军的分好田”“坚决反帝抗日”“婚姻自由”“红军是穷人的救星”等。这些标语( )A.体现了军事战斗激烈 B.纠正了“左”的错误C.有利于宣传革命主张 D.宣告共产党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标语“参加红军的分好田”“坚决反帝抗日”“婚姻自由”“红军是穷人的救星”可知明确传达了红军的政治目标和主张,如土地革命、抗日救国等,显然是为了宣传和争取群众支持,扩大革命影响,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红军的政治主张和宣传内容,非军事战斗的激烈程度,排除A项;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不是这些标语,排除BD项。故选C项。二、综合题11.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看电影】(1)图一与今天的一个节日有关,请写出这一节日名称。(2)从图一到图二,中国革命的道路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读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 长征》(3)写出长征的起止年代和“三军”会师的地点。【品材料】“(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美国作家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4)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征途中的一曲凯歌。依据材料,写出“长征凯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次会议。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5)红军长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案】(1)名称:八一建军节。(2)重大转折: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3)起止年代: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地点:甘肃会宁。(4)会议:遵义会议。原因: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5)精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等的精神。【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南昌起义”并结合所学南昌起义的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贺龙、朱德。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因此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八一建军节。(2)重大转折:根据材料图二“秋收起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 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 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故重大转折: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3)起止年代、地点:结合所学长征的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故起止年代: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地点:甘肃会宁。(4)会议、原因: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和长征的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 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 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会议:遵义会议。原因: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5)精神:结合所学长征的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其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5讲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内容导航——预习三步曲第一步:学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练考点 强知识:3大核心考点精准练第二步:记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第三步:测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 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 ,,国民革命由此开始。(2)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作了准备。2. 北伐胜利进军(1)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后,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 。(2)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连克 , 一鼓作气将国 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3)北伐军 ,震动全国。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4)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各地 ,蓬勃发展,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3.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另立 ,的国民政府。(2) , 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知识点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 南昌起义(1) ,人领导革命军队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2)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 ,的开端。2.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军。3. 工农武装割据(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坚持游击战争,创造了“ ,”的局面。(2)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 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 ,,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3)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知识点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1. 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1)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当时,毛泽东已被剥夺军队领导权。中共临 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①等人,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搬用正规的阵地战经验, 。(2)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2. 遵义会议(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 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 ,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 。3. 红军长征的胜利(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2)1936年 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3)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在极其险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红军长征播下了 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材料研读(P79】黄埔军校门口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 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你如何理解这幅对联的内容?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直截了当地与功利主义划清界限,强调军校并非传统官僚的晋升阶梯。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将革命军人与普通人的生命观区别开来,此句警示学员必须做好为理想牺牲的准备。【想一想(P80)】说说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在工农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员群众支持北伐,增强了革命力量。北伐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顺应了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愿望,赢得了广泛支持。国民革命军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为北伐提供了后勤保障和情报支持。北洋军阀各派系(如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之间矛盾重重,难以联合抵抗北伐军。北伐军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击败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课后活动(P82)】结合本课所学,说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推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工农运动,支援北伐战争。参与军事斗争,增强北伐军战斗力。黄埔军校的贡献: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革命军事人才。叶挺独立团:中共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铁军”)在北伐中屡建奇功,如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共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政治领导、组织动员、军事斗争、思想宣传等重要作用,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和中共自身经验不足,革命最终失败。然而,中共在革命中积累了经验,为后来的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奠定了基础。【想一想(P85)】毛泽东为什么要把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主要是基于国民革命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国情的现实分析。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导致中共在城市的力量遭受重创。南昌起义(1927.8)、秋收起义(1927.9)、广州起义(1927.12),但均因敌强我弱而失败,证明单纯依靠城市暴动难以成功。敌人力量集中在城市,农村敌人统治薄弱:偏远农村(如井冈山地区)敌人力量分散,农民受压迫深,革命热情高,适合建立根据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实践,秋收起义受挫后转向农村,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基于失败教训、国情分析和成功实践,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最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课后活动(P88】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材料研读(P93)】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远征:红军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跨越11个省,翻越雪山草地,突破国民党重重围堵,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军事奇迹。长征是“宣言书”, 向世界宣告红军的英雄气概:长征打破了国民党“剿灭红军”的妄想,证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传播革命思想:红军沿途宣传抗日救国和土地革命,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和阶级觉悟。扩大党的影响力:长征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传播到更广阔地区,为日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基础。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从30万人锐减到3万人,但保留了党的骨干(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成为革命的火种。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启革命新局面: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课后活动(P93】结合本课所学,说说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长征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军事围堵、恶劣自然环境和内部危机三个方面。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红军实施“追剿”和“堵截”,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地方军阀的阻挠。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缺衣少粮,疾病肆虐。党内的危机与挑战,“左”倾错误导致初期严重损失。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是空前的,但红军以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智慧和人民的支持战胜了一切困难。长征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更锤炼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考点一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孙中山常说:”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领导了北伐战争 B.开启了国共合作C.建立了黄埔军校 D.成立了国民政府考点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3.如图展示了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的情景。他们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南昌 B.井冈山 C.会宁 D.延安4.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是因为南昌起义( )A.打出来“工农革命军”的旗帜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考点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5.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时间轴,其中②处(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B.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彻底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据图可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A.中央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受挫后开始长征B.长征开始之前,红四方面军主要活动在广东地区C.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更加合理D.红二方面军经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到达会宁知识导图记忆知识目标复核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黄埔军校创办的概况及意义北伐战争的经过及意义南昌起义的概况及意义秋收起义的概况及意义长征的概况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1.孙中山常说:”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领导了北伐战争 B.开启了国共合作C.建立了黄埔军校 D.成立了国民政府2.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蒋介石被《时代》周刊关注是因为( )A.他组建国民党,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B.他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C.他领导了辛亥革命D.他指挥军队全力“围剿”工农红军3.明确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是培育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A.民国十四年 B.民国十五年 C.民国十六年 D.民国十七年4.周恩来说:“南昌起义失败了,我有责任,没有想到要和农民运动相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还是搞以城市为中心。当时也是没有经验……”周恩来的话说明南昌起义( )A.带来的教训是城市暴动在中国不符合国情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是工农武装割据局而形成的开端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了武昌起义 B.领导了南昌起义C.发动了秋收起义 D.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6.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这一论述意在阐述( )A.工农武装割据符合中国的国情 B.井冈山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7.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做出决定,如图,这些决定反映了(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A.调整红军的领导集体 B.解决了军事上的错误C.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 D.分析红军目前的困难8.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下而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用来充饥的半截皮带A.近代科技的发展 B.南昌起义的爆发C.长征路上的艰苦 D.国共两党的合作9.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下列长征顺序正确的是( )A.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B.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C.巧渡金沙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D.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10.长征期间,红军在四川地区留下了很多标语,如“参加红军的分好田”“坚决反帝抗日”“婚姻自由”“红军是穷人的救星”等。这些标语( )A.体现了军事战斗激烈 B.纠正了“左”的错误C.有利于宣传革命主张 D.宣告共产党走向成熟二、综合题11.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看电影】(1)图一与今天的一个节日有关,请写出这一节日名称。(2)从图一到图二,中国革命的道路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读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 长征》(3)写出长征的起止年代和“三军”会师的地点。【品材料】“(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美国作家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4)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征途中的一曲凯歌。依据材料,写出“长征凯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次会议。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5)红军长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5讲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原卷版).docx 第05讲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