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水自然,精神突围——《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教材分析】第七单元是部编本教材中唯一一个散文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主题是“自然情怀”。本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其中前三篇是现当代散文,后两篇是古典散文《赤壁赋》《登泰山记》,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两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之前都接触过写景抒情散文,因此具备初步鉴赏的能力,但是第七单元的课文,相比初中,难度提升,尤其是在思想上以及对人生、社会的体会上更有深度,因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赏析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景物的特点,感受写景文字之美。2.研读文本,理解景物描写中折射的情感审美体验,感悟文人突破精神困境的途径,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中折射的情感审美体验,感悟文人突破精神困境的途径,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导入:游览胜迹,总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思;登山临水,总能获得灵魂的栖息和心灵的远游。那些在此基础上凝结而成的精神超越的篇章也组成了中国文学灿烂的一页。今天让我们走进《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来感受山水自然,精神突围。活动一:细览一江水月,感受漫川风雪任务1、梳理作者的“游踪”,更好地感受景物之美《赤壁赋》 《登泰山记》何人 苏子与客 姚鼐与挚友(时任泰安知府的朱孝纯子颖)何事 元丰五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何故 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道经泰安何地 黄州赤壁矶 泰山何景 月光下的江面及联想的历史人物 泰山的日落与日出到壮美及人文景观任务2.结合游踪,试从文中找出重点语句并概括景物的各自特点。《赤壁赋》 赤壁之水月 历史之水月 哲理之水月重点语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 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 不知其所止;飘飘 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逝者如斯,而未尝 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瞬;自其不变者而 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 江上之清风,山间 之明月……造物者 之无尽臧也,吾与 子之所共适。各自特点 幽美、清爽、静谧、 澄明、开阔 江山雄浑开阔壮美,永恒,万古长存,静静看着古今代谢 “变与不变”“取 与不取”的辩证哲理《登泰山记》 《登泰山经过》 观日出景象 沿途自然与人文景观重点语句 ①从京城到泰安: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 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 于泰安。 ②登山的过程:是月丁未,与知府朱 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 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登山路线:中谷,道少半→越中岭 →复循西谷→山巅。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 几不可登。”(攀登之艰难) ③登上泰山后(峰顶的风景)“泰山 夕照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 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 山居雾若带然 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日将出: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正出: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壮观、气势磅礴】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的群山,都是弯 腰俯首,显得矮小。】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 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各自特点 旅程漫长,登山艰险,泰山山势高峻。 天门险峻。 登上山顶后所见的雄浑开阔,色彩鲜 明,气势雄浑。壮美,令人心旷神怡 烘托泰山的高峻 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气势磅礴。 以日观亭为参照,介绍了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的方位,然后写所见都是“唐显庆以来”的石刻,再古老的已经模糊或缺失,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根据表格梳理课文中记叙和描写的部分,描述景物描写,找出各自的特点,然后稍作讨论,明确表格答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希望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写景内容,对写景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和鉴赏,分析两篇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表格是希望学生在梳理文章内容时有个抓手,也想通过这个过程检测前面单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 3:学校拟开展文化研学活动,通过调查,“秋夜游赤壁”和“雪中登泰山”两条路线受到同学们的青睐,现在你作为其中一个线路的金牌导游,通过创作导游词,进行推广宣传活动,扩大研学队伍,开启山水之旅。附导游词写作提示:1.称呼得体,导游自我介绍,介绍行程及目的地。2.突出景观特色,可从景物选取,景物特点、氛围、意境等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层次分明。3.语言生动形象,叙述表达清晰有条理。请苏派、姚派的金牌导游分享导游词,推介最动人的一处风景,与君共享。活动过程:两个学生分别代表苏派和姚派做介绍,然后请一名同学根据评价量表得分评价。活动二:审美山水文化,实现精神突围请两派研学团的同学们再次细读文本,探寻山水背后的情感世界,感悟文人突破自己精神困境的途径,明确山水画卷亦是文化之旅。任务一:结合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两位作者当时的“精神困境”?学生结合之前学习时了解的写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所处的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古代文人常常在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失魂落魄之时,将情感寄托在自然山水之上,经过大自然的洗涤,文人们心灵得以净化,最终从精神上实现自我超越。任务二:二人同为失意之人,他们是如何实现精神突围的?(小组合作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推荐小组最佳发言人交流分享。)学生畅所欲言,说完姚鼐的境遇以及实现了精神突围之后,教师补充姚鼐的自己话以及周中明评价姚鼐的话,支撑学生观点。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否则,不如“从容进退,庶(或许)免耻辱之在咎已尔”。“最耐人寻味的是他的《登泰山记》。人们往往只把它看作优美的山水游记……其实,此文不只是‘写出泰山的雄伟壮丽’,更重要的是写出作者姚鼐摆脱官场羁绊、回归大自然、获得个性自由的欢悦性情。”“其在对景物绘声绘色的描写之中,实寄寓着辞官之后的万千感慨。其中既有摆脱官场羁绊,回归大自然之后的愉悦之情;又有以对大自然如诗如画般美景的热烈歌颂,来反衬其对官场丑恶的愤绝和鄙弃……可见寓有‘隐君子之高风’和‘幽怀远韵’,才是《登泰山记》的真正内涵和底蕴。”——周中明先生在《姚鼐研究》任务三:了解游赤壁之后的苏轼和登泰山之后的姚鼐,更深层次地理解精神突围。游赤壁之后的苏轼:元丰八年 司马光复相,苏轼升任朝奉郎知登州。四个月后,还朝任礼部郎中。再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 政见不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整治西湖,修苏堤。元祐六年 受人攻击,调知颍州。整治颍州水利,修筑堤坝。元祐七年 调知扬州,关心百姓,请求朝廷暂时停止催欠。元祐八年 君臣不睦,调知定州,肃贪倡廉。绍圣元年 新党执政,被贬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绍圣四年 再贬琼州别驾,儋州安置。元符三年 赦复为朝奉郎。北归回朝任职。途中病逝常州。教师总结:苏轼在儒道融合的人生中采取滚太极的方式,在不断重复“升官——贬官”“得意——失意”“进取——超脱”的状态下前行。但无论何时,他都能保持自己的乐观与豁达,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精神突围。登泰山后的姚鼐: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三年 主持扬州梅花书院。乾隆四十五年至乾隆五十二年 主持安庆敬敷书院。乾隆五十三年至乾隆五十四年 主持徽州紫阳书院。乾隆五十五年至嘉庆五年 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六年至嘉庆十年 主持安庆敬敷书院。嘉庆十年至嘉庆二十年 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二十年 卒于江宁钟山书院。教师总结:姚鼐回乡之后教学著书,学生满天下,后世闻名的有二十余人。研究领域广阔,涉及文学、哲学、史学、诗学、文章学、书法史等多方面。可以说在其他领域成果显著,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精神突围。活动二总结(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层次感悟作者的情感的升华。活动三:尺素跨千年 隔空寄情思有人说, 古代文人“困境”的根源,是儒家“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寄情自然,转变思考角度,却是道家思想的体现。研学团队去过两处景点后,感觉苏轼和姚鼐都深谙其中的道理,你作为研学团的代表,请以“苏轼(姚鼐),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不少于 200 字的心灵感悟,以志此行。学生佳作展示。设计意图此活动让学生从书中走向生活,学以致用,以对话的形式和作者交流,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结语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承载着精神家园。正如赤壁之于苏轼,泰山之于姚鼐,他们从自我的桃花源中或得到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或得到生存的智慧与勇气,最终完成精神的突围。拓展作业作业:赤壁和泰山分别带给了苏轼和姚鼐精神上的突围,在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一处圣地,也曾让你获得精神上的启迪,请你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