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任务一:感悟美好品质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的一个粗瓷大碗,一个普普通通的碗为什么会被收藏在博物馆呢?它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今天, 请小记者们辗转阵地,聆听赵一曼的故 事……一个粗大瓷碗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赵一曼侦察zhēn瓷碗赵一曼cízhàolián搪瓷缸huán归还zào灶台dùn一顿饭学认字抗日kàng结束sùzān沾湿jīn不禁guō铁锅联合gāng面对敌人的挑衅,我军战士进行了强有力的还(huán hái)击。这件事情还(huán hái)没有做完。多音字我会读还háihuán还有还早归还还书√√小明在阅览室看到了好朋友小刚,情不自禁(jīn jìn)地喊了小刚的名字,小刚听到后,赶紧对着小明做了一个禁(jīn jìn)止说话的手势。多音字我会读禁jīnjìn不禁情不自禁禁止禁令√√默读课文,说说围绕“碗”写了什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人民革命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通讯员送碗赵一曼收到碗默读课文,说说围绕“碗”写了什么?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通讯员用碗盛饭默读课文,说说围绕“碗”写了什么?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赵一曼倒碗里的饭赵一曼丢碗自读提示: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人民革命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转折基调这一段话用来引出下文品读故事,寻找感动时刻品读故事,寻找感动时刻活动三关心爱护战士默读课文,说说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语言描写关爱战士以身作则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侧面表现英勇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开饭了……心理描写背景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生活条件差同甘共苦关心伤病员动作描写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同甘共苦神态描写敬佩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我跑进家门,打开冰箱,拿出雪糕,大口地吃了起来。用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齐读课文第9-11自然段,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着急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这个粗瓷大碗是东北抗日联军团政治委员赵一曼烈士生前曾经使用过的,它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它记述着在艰苦的革命时期,赵一曼以身作则、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崇高精神,也向我们无言地叙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赵一曼用过的这个粗瓷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拓展延伸,查找资料拓展延伸,查找资料活动四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一个粗瓷大碗【教学目标】1.认识“瓷、赵”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禁”。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重点)3.能查找资料,了解赵一曼的事迹。4.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大单元情境、出示大单元情境任务1.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的一个粗瓷大碗,一个普普通通的碗为什么会被收藏在博物馆呢?它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请小记者们辗转阵地,聆听赵一曼的故事……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活动一:借助资料,了解人物1.一个“粗瓷大碗”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用过的物品。这个碗虽然普通,但背后的故事却非常感人。它凝聚着一位革命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2.引导学生了解“赵一曼烈士”,出示相关资料。活动二:基础闯关,整体感知1.认识字词。2.默读课文:课文围绕“粗瓷大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学生交流阅读收获。4.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故事脉络: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收到粗瓷大碗→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把粗瓷大碗当作七班的菜盆。活动三:品读故事,寻找感动时刻1.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提醒一些关键的词句:比如,“仅仅……但是……”表示转折关系,说明这个粗瓷大碗不普通;本段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个碗会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因此第1自然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2.交流故事的感人之处。(1)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教师相机点拨。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预设1: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引导学生围绕“早就”体会赵一曼关心爱护战士的品质。预设2:出示第3、4自然段: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要求:①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②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赵一曼及通讯员的语言描写,体会赵一曼关爱战士、以身作则的品质,体会战士们的英勇。教师提示:这也说明了粗瓷大碗的来历。预设:通讯员给赵一曼盛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让学生感动。开饭了(3)预设3:出示第5自然段: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引导学生从对通讯员的心理描写,了解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4)预设4:出示句子“那些日子非常艰苦……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引导学生围绕“艰苦”“几个月”“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了解当时生活条件差;从“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体会赵一曼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从“得留给伤病员吃”体会大家对伤病员的关心。(5)预设5出示第7、8自然段: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引导学生围绕第7自然段“端”“走”“倒”“盛”等描写赵一曼动作的词语,体会赵一曼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结合第8自然段炊事员老李“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这一神态描写,体会他对赵一曼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仿照第7自然段,用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预设:我跑进家门,打开冰箱,拿出雪糕,大口地吃了起来。3.请学生齐读课文第9-11自然段,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出示第9-11自然段。引导学生从第9自然段对小通讯员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小通讯员的着急。提问: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成了七班的菜盆)引导学生关注第10自然段: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提问: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联系课文第11自然段我们知道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这也表现了她的豁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总结提问:赵一曼用过的这个粗瓷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这个粗瓷大碗是东北抗日联军团政治委员赵一曼烈士生前曾经使用过的,它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它记述着在艰苦的革命时期,赵一曼以身作则、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崇高精神,也向我们无言地叙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活动四:拓展延伸,查找资料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设计】8.27《一个粗瓷大碗》.docx 【教学课件】8.27《一个粗瓷大碗》.pptx 赵一曼写给宁儿的信.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