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导入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铁马冰河入梦来书 愤陆 游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逢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一生都在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一直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作者生平年少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行书。陆游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虽然出身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但是他的父亲陆宰是有名的爱国志士。被罢官后去了东阳投靠当时的民间抗金团体,陆游6岁到9岁便是在山寨度过,这三年草寇生涯,陆游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凄婉的爱情:君埋地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19岁,陆游迎娶表妹唐琬为妻。娶唐琬之前,陆游是出了名的书痴,12岁时就成了众人口中的神童,半步都不愿离开书斋。娶唐琬之后,陆游的心里眼里都是唐琬。然婚后三年,陆母以陆游沉迷,不思进取,以唐琬不能生育为由,让陆游休了唐琬。陆游不忍,百般无奈,只得又买了宅子,偷偷将唐琬安顿,可不久,就有人告密,陆游无法,忍痛休了唐琬。七年以后,二人再次相遇于沈园,唐琬已经改嫁,她与丈夫赵士程同游沈园。《钗头凤》短暂的军旅生活48岁这一年,陆游终于来到南郑抗金前线,这是陆游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一段时期,这是他期待了一辈子梦想落地的地方,他终于来到边关,匹马戍梁州。在南郑不久,王炎被撤回,陆游也被撤回四川,细雨骑驴入剑门,战马出征的梦想就此破灭。陆游在川、陕生活的9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诗歌创作收获最多的时期。这就是陆游把自己的全部诗歌编为《剑南诗稿》、把自己的文章编为《渭南文集》的原因。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陆游sàishuāi bìnzǎinǎ朗读诗歌 读出节奏、读出情绪书:书写愤:愤怒、愤懑抒发心中的愤懑、不满之情。解题1、所“书”何事?2、所“愤”何情?3、如何抒“愤”?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任务活动一:细读诗歌,思考诗歌“书”了什么内容?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世事,指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艰,难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当年想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以身许国的气概如山岳般雄伟。“书”何?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紧张的战争氛围)(水 陆)险要的军事据点恶劣的战争环境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大败金兵,失而复得颔联:“书”何?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颈联: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南史·檀道济传》载,南北朝时,宋国大将檀道济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军事家。他曾跟随宋武帝刘裕伐秦国,跟随宋文帝刘义隆伐魏国,屡建奇功,威名极重。宋文帝见檀道济威信日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掌管兵权,便对他怀疑起来。加上朝中一些大臣的挑拨,宋文帝起了除掉檀道济的心思。后以图谋造反的罪名杀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书”何?问题:诗人为何要写《出师表》的事迹?尾联:诗人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对诸葛亮的敬仰;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雄心抱负、建功立业;像诸葛亮一样的贤人在这里不能得到重用,表现无奈、愤慨之情。“书”何?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壮年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 如今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内心敬仰诸葛、渴求建功之愿。所“书”何事?《书愤》56字,无一“愤”字,句句皆愤,愤懑之情。请结合陆游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诗句中的“愤”。任务活动二:细读诗歌,理解所“愤”何情。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世事,指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艰,难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当年想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以身许国的气概如山岳般雄伟。“愤”何?愤:报国无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壮志未酬、无路请缨,沉痛之极。“已”——早年豪气如山,如今两鬓斑白。祖国山河破碎,自己却是蹉跎岁月、年华空老,悲凉之至。“愤”何?愤:壮志难酬,年华空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谁堪”——无人堪,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英雄豪杰。暗示朝堂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愤”何?愤:收复无望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 陆游愤的根源: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愤”何?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 陆游任务活动三思考:诗人是如何来抒“愤”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①早年与现在对比,昔日的豪气壮举和今日的年迈衰颓的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②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理想“塞上长城”与现实“镜中衰鬓”对比。③政治对比,诸葛亮的矢志北伐、积极进取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对比如何抒“愤”?虚实结合如何抒“愤”?“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这里化用了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这里运用了诸葛亮的典故。《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陆游想发扬的精神;“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陆游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心愿;“亲贤臣,远小人”是陆游想告诫统治者的。用典。(点明手法)借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分析典故内容)表明诗人年少时以捍卫国家、扬威边疆的雄心壮志,但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用典意图)如何抒“愤”?借用《出师表》的典故,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出师表》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分析典故内容)诗人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用典意图)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问题:该联语言有何特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楼船、铁马)紧张的战争氛围(夜雪、秋风)酷烈的战争坏境(瓜洲渡、大散关)险要的军事据点展现出一幅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如何抒“愤”?列锦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 陆游总结:比喻列锦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借史喻今对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问题:该联语言有何特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如何抒“愤”?运用列锦的修辞手法,六个名词的叠加,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展示了声势宏大、勇猛进攻的抗敌场面。列锦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早年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这愤的背后是浓浓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的热忱正是我们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的能量。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在我们的心中播撒一粒爱国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开出璀璨的爱国之花。迁移应用,纸笔传精神陆游即将迎来900周年诞辰,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诵读陆游诗词,厚植家国情怀”的研讨会。读以下材料,结合陆游诗词,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说说“陆游的精神价值”。①宋孝宗眼中的陆游:宋孝宗对陆游的训喻:“严陵,山水圣地,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宋史》本传)②梁启超眼中的陆游: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③钱钟书眼中的陆游: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纸笔传精神鲁迅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在南宋天子眼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亘古男儿”陆游,其实不过是吟风弄月浅吟低唱的一介文人。他在诗中大声疾呼,愤自己“塞上长城空自许”,满腔热血付东流。诗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哀叹是时代的哀叹。直至生命走向终点,他深沉的爱国热情都不曾改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的身影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会永存,也依然会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课后作业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方面有哪些不同?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激愤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知识卡片:列锦“列锦”又称“列词”,是一种修辞格,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具有凝炼美和意境美。白描是一种描写手法。以简洁的文字,直接勾勒形象,不注重修辞,强调客观性。主要表现事物的特征,使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 陆游“愤”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