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题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一、(16分)阅读文字,回答1-5题。端午时节,长清湖畔雾霭轻笼,朦胧中似藏着千年文化的深邃。湖畔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正在演y】。身着绚丽华服的舞者轻歌曼舞,身姿婀娜,配合着振聋发聩的鼓点,将端午民俗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游人驻足,目眩神迷。沿湖而行,苍劲的古树静静伫立,仿佛在默默miǎ怀先贤。川流不息的人群或徘徊于民俗展区,或驻足观看非遗技艺,传统与现代在此时相辅相成。香囊制作、龙舟模型展示等活动,虽然承载着端午文化传统,也彰显着长清深厚的文化底蕴。龙舟湖面上飞驰,划出激情与活力:歌舞广场绽放,舞出魅力与风采。这场端午盛会,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长清文化魅力的生动诠释,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切感受到历史与当下交融的独特韵味。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3分)A.ǎiB.绎C.jlnD.缅2.文中加点的成语,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的是()(3分)A.轻歌受舞B.振聋发聩C.目眩神迷D.川流不息3.文中划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承载着端午文化传统,但是彰显着长清深厚的文化底蕴。绿B.不仅承载着端午文化传统,更彰显着长清深厚的文化底蕴。C.不仅承载着端午文化传统,反而彰显着长清深厚的文化底蕴。D.因为承载着端午文化传统,所以彰显着长清深厚的文化底蕴。4.学校拟开展“我们的端午·薪火相传”主题文化周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并主动传承端午节文化。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要求:紧扣“文化传承”与“青少年责任”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等),简洁响亮,不超过20字。(3分)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5.请根据文段语境,补充完整。(4分)龙舟湖面上飞驰,划出激情与活力:歌舞广场绽放,舞出魅力与风采。二、(3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一11题。(共21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虚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线【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右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⑦向若③而叹曰:“野语 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节选自《庄子秋水》)侧【注释】①河伯:河神。②望洋:仰望的样子。③若:海神。④野语:俗语。6.下列关于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中的“怒”与“一怒而诸侯惧”中的“怒”意思相同,都有“发怒”的意思。不B.“是鸟也”中的‘“是”有“这个,这只”的意思,与“斯是陋室”中的“是”意思不同。要C.“不辩牛马”中的“辩”是通假字,通“辨”,辨别。D。“顺流而东行”中的“东”与“潭西南而望”中的“西南”用法一致。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A.“其正色邪”与“其真无马耶”中的“其”意义和用法不同。B.“去以六月息者也”与“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C.“化而为鸟”与“东面而视”中的“而”意义和用法不同。题1D.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8.下面对【甲】【乙】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以奇特想象塑造鲲鹏形象,【乙】文借河伯经历展开叙述,两文都体现了庄子散文擅长虚构故事、寄寓哲理的特点。B.【甲】文章描绘了一幅鲲化为鹏,鹏扶摇直上,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座C.【乙】文开头写黄河壮阔,衬托后文北海辽阔,同时也为河伯的“自喜”与“叹”做(考生铺垫。D.【乙】文通过河伯“见秋水”“观北海”,塑造了河伯见识短浅、骄傲自满的形象。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