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市青华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3月月考试卷一、判断题(8 分)1.(2025七下·苍南月考)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四季分明。【答案】错误【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赤道地区没有明确的季节划分。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导致该地区四季界限不明显,终年高温。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赤道地区的气候。赤道地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日温差大于年温差。最热月份和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差异仅为4℃左右,而一天之内的温差可达8℃左右。这种气温特点使得赤道地区四季界限不明显,日温度变化显著。2.(2025七下·苍南月考)“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答案】正确【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每到夏天,我国西北地区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40℃左右,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3.(2025七下·苍南月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但旱涝灾害频繁。【答案】正确【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水稻种植的主要有利条件,但由于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故旱涝灾害多发。故答案为:正确。【点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夏季的丰沛降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利于生长;而冬季的干燥气候则有利于农作物的休眠和积累养分 。然而,季风气候的变异性较大,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季风气候区易于发生旱涝等自然灾害 。4.(2025七下·苍南月考)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答案】错误【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北宋与西夏签订的协议是庆历和议,该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查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间签订的合议,北宋每年向辽进贡岁币。5.(2025七下·苍南月考)隋文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大运河是由隋炀帝主持修筑的,大运河修筑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该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满足隋炀帝游乐江南的需要。6.(2025七下·苍南月考)成吉思汗开创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设立10行省辖区,开创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行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7.(2025七下·苍南月考)唐朝的“开元盛世”出现在唐高宗统治时期。【答案】错误【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唐朝的“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故该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开元盛世。8.(2025七下·苍南月考)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答案】正确【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故该说法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市民文化,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二、选择题(40分)(2025七下·苍南月考)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的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2024年6月24日,火焰山风景区内巨型“金箍棒”温度计显示该区域地表温度最i高达到80℃。读“吐鲁番盆地位置示意图”和“当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完成下面小题。9.“金箍棒”显示最高温度 80℃可能测量于当天的( )A.正午12时 B.日出前 C.日出后 D.午后2时10.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温和湿润 D.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少【答案】9.D10.D【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吐鲁番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降雨稀少,大风频繁,因此被称为“火洲”、“风库”。9.一天当中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两小时左右,因此“金箍棒”显示最高温度 80℃可能测量于当天的午后2时,D正确。故答案为:D10.根据吐鲁番的气温和降水可以看出该地区夏季温度在30℃以上,降水在5毫米以下,夏季高温少雨,冬季的气温在0℃以下,降水稀少,可知该地区冬冷夏热,降水少,年温差很大,D正确。故答案为:D11.(2025七下·苍南月考)如图,甲地和乙地相比( )①乙地全年降水比较均匀②甲地降水最多的月份在7月③乙地光照更充足,外出要注意防晒④甲地冬季常暴雨倾盆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答案】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①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地全年降水均匀,甲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大,①正确;②甲地区的年降水量集中在7月份,②正确;③乙地区全年湿润,多阴雨天气,③错误;④甲地区冬季降水少,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多雨和少雨是相对的度量,通常根据降水量来判断。 在气候描述中,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月份称为“多雨”,而降水量在100mm以下的月份则称为“少雨” 。(2025七下·苍南月考)我国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了气象观察和记录活动,下图是小组成员制作的某月2~5日最低气温/℃的观察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4日的天气状况是( )A.晴 B.阴 C.多云 D.沙尘暴13.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昆明四季如春⑤明天大风降温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答案】12.C13.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点评】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12.根据4日的天气符号可知此时为多云天气,C正确。故答案为:C13.天气是短时大气状态,天气 描述的是短时间内(如几小时到几天)的大气状态,具有多变性;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明天大风降温 描述的是大气短时间的状态,为天气,①③⑤正确,②④描述的是气候。故答案为:C14.(2025七下·苍南月考)李华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选择题,他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假如他打电话向你求助,你应建议他选择( )A.“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B.唐朝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C.活字印刷术是由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D.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答案】D【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A:“蔡侯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故A项错误。B: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是在北宋时期,故B项错误。C: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故C项错误。D: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四大发明,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15.(2025七下·苍南月考)下图为宜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海外贸易的兴盛C.民族矛盾的加剧 D.国家政权的统【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信息“ 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 ”反映了契丹族和汉族之间文化的交融,故A项正确。B:海外贸易的兴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民族矛盾的加剧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D:国家政权的统一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辽宋夏金是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交融,辽和北宋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16.(2025七下·苍南月考)下图是张敏同学优势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A.诸侯争霸 B.独尊儒术 C.闭关锁国 D.重文轻武【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诸侯争霸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B:独尊儒术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C:闭关锁国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可知,反映的是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北宋的社会政策,北宋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局面,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政策。17.(2025七下·苍南月考)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大影响是( )A.中央集权加强 B.宦官专权严重C.节度使的擅权 D.国势由盛转衰【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安史之乱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B:宦官专权严重与安史之乱无关,故B项错误。C:节度使的擅权在安史之乱之前就存在,故C项错误。D: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国势由盛转衰,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的唐玄宗统治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18.(2025七下·苍南月考)学习唐朝历史后,某校七年级(1)班编排了下面的历史剧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游人欣赏赵州桥的美景 B.妇女们骑马出游和射箭C.商人在夜市买到唐三彩 D.人们欣赏异域风情舞蹈【答案】C【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赵州桥是隋朝时期修建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妇女们骑马出游和射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夜市在北宋才开始出现,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往频繁,人们欣赏异域风情舞蹈,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唐代社会,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对外交流频繁,但此时商业活动还是受到严格限制。19.(2025七下·苍南月考)下图反映出五代十国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开放与繁荣 B.政权更迭与分立C.国家的基本统一 D.中外交流较频繁【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A:社会开放与繁荣指的是唐代,故A项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与分立,故B项正确。C:五代十国是分裂和动荡时期,而不是国家的基本统一,故C项错误。D:中外交流较频繁指的是唐代,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政权动荡、分裂时期,不是统一时期。20.(2025七下·苍南月考)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C.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D.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答案】A【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信息“ 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说明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故A项正确。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C: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D: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社会风气,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开放,社会风气兼容并包。21.(2025七下·苍南月考)伴随着天竺佛学的传入,唐代出现了研究天竺历法的家族或学派:迦叶氏、瞿县氏、拘摩罗氏。他们在华期间,传授天文历法知识,僧一行编撰的《大衍历》、李淳风修订的《麟德历》都曾受其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A.中华文化对周边具有辐射力 B.佛教传播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佛教适应社会,日趋中国化 D.文化交流交融促进科技进步【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A:材料反映的是佛教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故A项错误。B:佛教传播冲击儒学正统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材料与佛教适应社会,日趋中国化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 他们在华期间,传授天文历法知识,僧一行编撰的《大衍历》、李淳风修订的《麟德历》都曾受其影响 ”说明文化交流交融促进科技进步,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唐代文化,唐朝文化科技受到佛教影响,文化交流交融促进科技进步。22.(2025七下·苍南月考)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早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C.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答案】A【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可知“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早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可知,宋朝习俗沿传至今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故A项正确。B: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C: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宋代时期的节日习俗沿传至今,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23.(2025七下·苍南月考)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繁荣②国家统一、强大③文化生活丰富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①宋朝社会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故①正确。②北宋与辽、西夏相对立,南宋与金、西夏相对立,北宋积贫积弱,故②错误。③宋代文化生活丰富,宋词、宋元话本小说,宋代风俗画,故③正确。④宋代商品经济繁荣,都市生活繁荣热闹,故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社会,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繁荣,但是积贫积弱。24.(2025七下·苍南月考)为有效治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设置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管辖,如辽宁由辽阳行省管理、西域由北庭都元帅府管辖。综上所述,元朝疆域管理的特点是( )A.山河形便 B.因地制宜 C.沿袭宋代 D.民族自治【答案】B【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A:山河形便是秦朝郡县制划分原则,故A项错误。B:根据材料“ 元朝统治者设置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管辖,如辽宁由辽阳行省管理、西域由北庭都元帅府管辖 ”可知,元朝管理疆域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故B项正确。C: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并不是沿袭宋代,故C项错误。D:民族自治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元代管理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25.(2025七下·苍南月考)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②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初期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思想。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的是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精神。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唐朝、南宋的史实,要求掌握赤壁之战、开元盛世、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以及南宋抗元将领文天祥。26.(2025七下·苍南月考)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A.转运使 B.刺史 C.通判 D.节度使【答案】C【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转运使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故A项错误。B:刺史是西汉时期设置对地方郡国官员以及地方豪强进行巡视监察的官员,故B项错误。C:通判是宋代设置,分割知州权力的官员,故C项正确。D:节度使是唐代在地方藩镇设置的武将,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制度,北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后来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27.(2025七下·苍南月考)中国地势北高南低,为使运河水能由南向北流淌,方便盐船、漕船运输,同时又要控制水流缓急、考虑汛期水位,古人探索出截直使曲、筑堰挡水、复闸提升等办法。材料旨在强调运河的开通(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B.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联系C.实现了南粮北运的壮举 D.开凿大运河, 贯通南北【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B:题干强调的是古人解决运河水流等问题的方法,没有直接体现运河开通对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故B项错误。C:题干没有明确围绕南粮北运展开,而是突出古人解决运河相关难题的智慧,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信息“ 中国地势北高南低,为使运河水能由南向北流淌,方便盐船、漕船运输,同时又要控制水流缓急、考虑汛期水位,古人探索出截直使曲、筑堰挡水、复闸提升等办法 ”强调隋朝开凿大运河, 贯通南北的积极作用,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大运河的开凿,隋代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28.(2025七下·苍南月考)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之后隋文帝于 589年(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A:唐朝建立之后,定都长安,发展经济,故A项错误。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信息“ 我为百姓父母,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可知,隋文帝在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推动社会发展,故C项正确。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材料隋朝的统一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三、综合题(52)29.(2025七下·苍南月考)【案例分析】薄荷四国是由新兴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 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土耳其四国,它们都是具备较快增长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下图示意薄荷四国位置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薄荷四国中,墨西哥位于 (东/西)半球: 跨越南半球和北半球: 横跨亚洲与欧洲:尼日利亚全部位于五带中的 。(2)结合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和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右图),该国的气温年变化 (大/小), 降水 (丰富/稀少),气候类型为 。(3)结合气候特点,如果春节期间前往该国应准备的物品有 (写出2种),并说明理由 。【答案】(1)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热带(2)小;丰富;热带雨林气候(3)雨伞;当地降水丰富【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薄荷四国是由新兴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 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土耳其四国,墨西哥大部分在90°W-110°W之间,属于西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横跨南北半球的是印度尼西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横跨亚洲和欧洲的国家是土耳其。尼日利亚位于23.5°S-23.5°N之间,属于热带地区。(2) 结合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和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右图),该国的气温年变化小,常年高温,保持在20℃-30℃之间,降水每个月基本在2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3)如果春节期间去印度尼西亚,此时降水多,气温高可以准备短袖和雨伞等。【点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所围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至160°E之间为东半球;160°E以西至20°W之间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的纬度均为北纬,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均为南纬,属于南半球。30.(2025七下·苍南月考)观察部分城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北京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2)比较莫斯科和罗马两地的气候差异。【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①罗马冬季气温比莫斯科高,气温年较差比伯明翰小。 ②罗马夏季降水较少,莫斯科雨热同期。【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夏季的气温在20多摄氏度,降水在200毫米左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的气温在0℃以下,降水在20毫米以下,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2)根据罗马和莫斯科的 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可知莫斯科的平均气温比罗马低,莫斯科冬季寒冷,罗马冬季温和,从降水来看,罗马的降水冬季多于夏季,莫斯科的降水夏季多于冬季。【点评】气候要素是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力等)的多年统计结果,其中 气温 和 降水 被普遍视为最核心的两大要素。它们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长期气候特征,并影响生态、农业及人类活动。31.(2025七下·苍南月考)图片和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图片和文字就是在聆听历史。材料一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 第二种是战争中, 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 以致于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 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1)洛阳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要选用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题目或主题。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第二种东西是中国的哪项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有何影响 此项技术是中国哪个朝代发明的 又在哪个朝代广泛应用于战争呢 (3)通过对上述材料中科技发明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答案】(1)主题:中国的印刷技术。 说明:我国印刷水平的提高。(2)发明:火药。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朝代:唐朝。朝代:宋元时期。(3)认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三幅图片都反映了中国的印刷技术,从隋唐雕版印刷到北宋泥活字印刷说明我国印刷水平的提高。(2)材料二第二种是战争中,因此指的是火药,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火药是唐朝发明的,在宋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3)两则材料反映了火药、指南针以及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四大发明,其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2.(2025七下·苍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玄奘西行的目的地。(2)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天竺。(2)观点: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论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 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唐朝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佛教发源地天竺即印度。(2)图一是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图二是中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图三是唐代玄奘西行取经,由此可以提炼主题: 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可以结合唐朝历史进行论述,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 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点评】本题考查唐代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要求掌握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民族融合,鉴真东渡日本以及玄奘西行取经促进中外关系的发展。33.(2025七下·苍南月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不少边疆地区,在历史上首次处于元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元朝分别在这些地区设置了各种名称的行政机构,如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等。这些机构的官员中,有的是元朝政府派遣定期迁转的官员,更多则是当地民族的首领,由元朝政府加以任命边疆地区普遍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土官的任命,加强了这些地区对中央的向心力, 以及它们与中原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联系。——摘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元》,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7 年版(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民族交往的哪些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两幅图片相关的史事对中华民族的进一步交融所起的共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元朝时“不少边疆地区,在历史上首次处于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加以佐证。【答案】(1)方式:和亲,会盟。共同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唐与吐蕃经济文化 交流,促进民族交融。(2)①东南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 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②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军 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1)图一《步辇图》反映的是和亲,唐蕃会盟反映的是会盟,共同作用是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唐与吐蕃经济文化 交流,促进民族交融。(2)根据材料二“ 不少边疆地区,在历史上首次处于元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制度, ①东南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 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②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军 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点评】本题考查唐代与元朝的民族关系,唐代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和亲、会盟,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因地制宜的管理制度。1 / 1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市青华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3月月考试卷一、判断题(8 分)1.(2025七下·苍南月考)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四季分明。2.(2025七下·苍南月考)“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3.(2025七下·苍南月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但旱涝灾害频繁。4.(2025七下·苍南月考)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5.(2025七下·苍南月考)隋文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南北经济交流。6.(2025七下·苍南月考)成吉思汗开创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2025七下·苍南月考)唐朝的“开元盛世”出现在唐高宗统治时期。8.(2025七下·苍南月考)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二、选择题(40分)(2025七下·苍南月考)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的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2024年6月24日,火焰山风景区内巨型“金箍棒”温度计显示该区域地表温度最i高达到80℃。读“吐鲁番盆地位置示意图”和“当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完成下面小题。9.“金箍棒”显示最高温度 80℃可能测量于当天的( )A.正午12时 B.日出前 C.日出后 D.午后2时10.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温和湿润 D.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少11.(2025七下·苍南月考)如图,甲地和乙地相比( )①乙地全年降水比较均匀②甲地降水最多的月份在7月③乙地光照更充足,外出要注意防晒④甲地冬季常暴雨倾盆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2025七下·苍南月考)我国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了气象观察和记录活动,下图是小组成员制作的某月2~5日最低气温/℃的观察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4日的天气状况是( )A.晴 B.阴 C.多云 D.沙尘暴13.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昆明四季如春⑤明天大风降温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14.(2025七下·苍南月考)李华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选择题,他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假如他打电话向你求助,你应建议他选择( )A.“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B.唐朝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C.活字印刷术是由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D.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15.(2025七下·苍南月考)下图为宜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海外贸易的兴盛C.民族矛盾的加剧 D.国家政权的统16.(2025七下·苍南月考)下图是张敏同学优势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A.诸侯争霸 B.独尊儒术 C.闭关锁国 D.重文轻武17.(2025七下·苍南月考)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大影响是( )A.中央集权加强 B.宦官专权严重C.节度使的擅权 D.国势由盛转衰18.(2025七下·苍南月考)学习唐朝历史后,某校七年级(1)班编排了下面的历史剧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游人欣赏赵州桥的美景 B.妇女们骑马出游和射箭C.商人在夜市买到唐三彩 D.人们欣赏异域风情舞蹈19.(2025七下·苍南月考)下图反映出五代十国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开放与繁荣 B.政权更迭与分立C.国家的基本统一 D.中外交流较频繁20.(2025七下·苍南月考)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C.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D.少数民族文化先进21.(2025七下·苍南月考)伴随着天竺佛学的传入,唐代出现了研究天竺历法的家族或学派:迦叶氏、瞿县氏、拘摩罗氏。他们在华期间,传授天文历法知识,僧一行编撰的《大衍历》、李淳风修订的《麟德历》都曾受其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A.中华文化对周边具有辐射力 B.佛教传播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佛教适应社会,日趋中国化 D.文化交流交融促进科技进步22.(2025七下·苍南月考)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早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C.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23.(2025七下·苍南月考)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繁荣②国家统一、强大③文化生活丰富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4.(2025七下·苍南月考)为有效治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设置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管辖,如辽宁由辽阳行省管理、西域由北庭都元帅府管辖。综上所述,元朝疆域管理的特点是( )A.山河形便 B.因地制宜 C.沿袭宋代 D.民族自治25.(2025七下·苍南月考)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26.(2025七下·苍南月考)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A.转运使 B.刺史 C.通判 D.节度使27.(2025七下·苍南月考)中国地势北高南低,为使运河水能由南向北流淌,方便盐船、漕船运输,同时又要控制水流缓急、考虑汛期水位,古人探索出截直使曲、筑堰挡水、复闸提升等办法。材料旨在强调运河的开通(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B.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联系C.实现了南粮北运的壮举 D.开凿大运河, 贯通南北28.(2025七下·苍南月考)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之后隋文帝于 589年(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三、综合题(52)29.(2025七下·苍南月考)【案例分析】薄荷四国是由新兴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 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土耳其四国,它们都是具备较快增长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下图示意薄荷四国位置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薄荷四国中,墨西哥位于 (东/西)半球: 跨越南半球和北半球: 横跨亚洲与欧洲:尼日利亚全部位于五带中的 。(2)结合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和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右图),该国的气温年变化 (大/小), 降水 (丰富/稀少),气候类型为 。(3)结合气候特点,如果春节期间前往该国应准备的物品有 (写出2种),并说明理由 。30.(2025七下·苍南月考)观察部分城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北京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2)比较莫斯科和罗马两地的气候差异。31.(2025七下·苍南月考)图片和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图片和文字就是在聆听历史。材料一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 第二种是战争中, 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 以致于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 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1)洛阳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要选用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题目或主题。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第二种东西是中国的哪项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有何影响 此项技术是中国哪个朝代发明的 又在哪个朝代广泛应用于战争呢 (3)通过对上述材料中科技发明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32.(2025七下·苍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玄奘西行的目的地。(2)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33.(2025七下·苍南月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不少边疆地区,在历史上首次处于元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元朝分别在这些地区设置了各种名称的行政机构,如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等。这些机构的官员中,有的是元朝政府派遣定期迁转的官员,更多则是当地民族的首领,由元朝政府加以任命边疆地区普遍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土官的任命,加强了这些地区对中央的向心力, 以及它们与中原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联系。——摘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元》,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7 年版(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民族交往的哪些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两幅图片相关的史事对中华民族的进一步交融所起的共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元朝时“不少边疆地区,在历史上首次处于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加以佐证。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赤道地区没有明确的季节划分。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导致该地区四季界限不明显,终年高温。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赤道地区的气候。赤道地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日温差大于年温差。最热月份和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差异仅为4℃左右,而一天之内的温差可达8℃左右。这种气温特点使得赤道地区四季界限不明显,日温度变化显著。2.【答案】正确【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每到夏天,我国西北地区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40℃左右,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3.【答案】正确【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水稻种植的主要有利条件,但由于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故旱涝灾害多发。故答案为:正确。【点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夏季的丰沛降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利于生长;而冬季的干燥气候则有利于农作物的休眠和积累养分 。然而,季风气候的变异性较大,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季风气候区易于发生旱涝等自然灾害 。4.【答案】错误【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北宋与西夏签订的协议是庆历和议,该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查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间签订的合议,北宋每年向辽进贡岁币。5.【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大运河是由隋炀帝主持修筑的,大运河修筑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该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满足隋炀帝游乐江南的需要。6.【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设立10行省辖区,开创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行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7.【答案】错误【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唐朝的“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故该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开元盛世。8.【答案】正确【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故该说法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市民文化,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答案】9.D10.D【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吐鲁番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降雨稀少,大风频繁,因此被称为“火洲”、“风库”。9.一天当中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两小时左右,因此“金箍棒”显示最高温度 80℃可能测量于当天的午后2时,D正确。故答案为:D10.根据吐鲁番的气温和降水可以看出该地区夏季温度在30℃以上,降水在5毫米以下,夏季高温少雨,冬季的气温在0℃以下,降水稀少,可知该地区冬冷夏热,降水少,年温差很大,D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①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地全年降水均匀,甲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大,①正确;②甲地区的年降水量集中在7月份,②正确;③乙地区全年湿润,多阴雨天气,③错误;④甲地区冬季降水少,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多雨和少雨是相对的度量,通常根据降水量来判断。 在气候描述中,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月份称为“多雨”,而降水量在100mm以下的月份则称为“少雨” 。【答案】12.C13.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点评】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12.根据4日的天气符号可知此时为多云天气,C正确。故答案为:C13.天气是短时大气状态,天气 描述的是短时间内(如几小时到几天)的大气状态,具有多变性;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明天大风降温 描述的是大气短时间的状态,为天气,①③⑤正确,②④描述的是气候。故答案为:C14.【答案】D【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A:“蔡侯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故A项错误。B: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是在北宋时期,故B项错误。C: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故C项错误。D: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四大发明,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15.【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信息“ 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 ”反映了契丹族和汉族之间文化的交融,故A项正确。B:海外贸易的兴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民族矛盾的加剧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D:国家政权的统一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辽宋夏金是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交融,辽和北宋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16.【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诸侯争霸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B:独尊儒术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C:闭关锁国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可知,反映的是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北宋的社会政策,北宋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局面,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政策。17.【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安史之乱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B:宦官专权严重与安史之乱无关,故B项错误。C:节度使的擅权在安史之乱之前就存在,故C项错误。D: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国势由盛转衰,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的唐玄宗统治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18.【答案】C【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赵州桥是隋朝时期修建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妇女们骑马出游和射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夜市在北宋才开始出现,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往频繁,人们欣赏异域风情舞蹈,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唐代社会,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对外交流频繁,但此时商业活动还是受到严格限制。19.【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A:社会开放与繁荣指的是唐代,故A项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与分立,故B项正确。C:五代十国是分裂和动荡时期,而不是国家的基本统一,故C项错误。D:中外交流较频繁指的是唐代,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政权动荡、分裂时期,不是统一时期。20.【答案】A【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信息“ 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说明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故A项正确。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C: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D: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社会风气,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开放,社会风气兼容并包。21.【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A:材料反映的是佛教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故A项错误。B:佛教传播冲击儒学正统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材料与佛教适应社会,日趋中国化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 他们在华期间,传授天文历法知识,僧一行编撰的《大衍历》、李淳风修订的《麟德历》都曾受其影响 ”说明文化交流交融促进科技进步,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唐代文化,唐朝文化科技受到佛教影响,文化交流交融促进科技进步。22.【答案】A【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可知“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早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可知,宋朝习俗沿传至今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故A项正确。B: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C: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宋代时期的节日习俗沿传至今,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23.【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①宋朝社会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故①正确。②北宋与辽、西夏相对立,南宋与金、西夏相对立,北宋积贫积弱,故②错误。③宋代文化生活丰富,宋词、宋元话本小说,宋代风俗画,故③正确。④宋代商品经济繁荣,都市生活繁荣热闹,故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社会,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繁荣,但是积贫积弱。24.【答案】B【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A:山河形便是秦朝郡县制划分原则,故A项错误。B:根据材料“ 元朝统治者设置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管辖,如辽宁由辽阳行省管理、西域由北庭都元帅府管辖 ”可知,元朝管理疆域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故B项正确。C: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并不是沿袭宋代,故C项错误。D:民族自治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元代管理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25.【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②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初期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思想。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的是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精神。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唐朝、南宋的史实,要求掌握赤壁之战、开元盛世、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以及南宋抗元将领文天祥。26.【答案】C【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A:转运使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故A项错误。B:刺史是西汉时期设置对地方郡国官员以及地方豪强进行巡视监察的官员,故B项错误。C:通判是宋代设置,分割知州权力的官员,故C项正确。D:节度使是唐代在地方藩镇设置的武将,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制度,北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后来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27.【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B:题干强调的是古人解决运河水流等问题的方法,没有直接体现运河开通对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故B项错误。C:题干没有明确围绕南粮北运展开,而是突出古人解决运河相关难题的智慧,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信息“ 中国地势北高南低,为使运河水能由南向北流淌,方便盐船、漕船运输,同时又要控制水流缓急、考虑汛期水位,古人探索出截直使曲、筑堰挡水、复闸提升等办法 ”强调隋朝开凿大运河, 贯通南北的积极作用,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大运河的开凿,隋代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28.【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A:唐朝建立之后,定都长安,发展经济,故A项错误。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信息“ 我为百姓父母,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可知,隋文帝在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推动社会发展,故C项正确。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材料隋朝的统一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9.【答案】(1)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热带(2)小;丰富;热带雨林气候(3)雨伞;当地降水丰富【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薄荷四国是由新兴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 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土耳其四国,墨西哥大部分在90°W-110°W之间,属于西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横跨南北半球的是印度尼西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横跨亚洲和欧洲的国家是土耳其。尼日利亚位于23.5°S-23.5°N之间,属于热带地区。(2) 结合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和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右图),该国的气温年变化小,常年高温,保持在20℃-30℃之间,降水每个月基本在2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3)如果春节期间去印度尼西亚,此时降水多,气温高可以准备短袖和雨伞等。【点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所围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至160°E之间为东半球;160°E以西至20°W之间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的纬度均为北纬,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均为南纬,属于南半球。30.【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①罗马冬季气温比莫斯科高,气温年较差比伯明翰小。 ②罗马夏季降水较少,莫斯科雨热同期。【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夏季的气温在20多摄氏度,降水在200毫米左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的气温在0℃以下,降水在20毫米以下,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2)根据罗马和莫斯科的 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可知莫斯科的平均气温比罗马低,莫斯科冬季寒冷,罗马冬季温和,从降水来看,罗马的降水冬季多于夏季,莫斯科的降水夏季多于冬季。【点评】气候要素是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力等)的多年统计结果,其中 气温 和 降水 被普遍视为最核心的两大要素。它们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长期气候特征,并影响生态、农业及人类活动。31.【答案】(1)主题:中国的印刷技术。 说明:我国印刷水平的提高。(2)发明:火药。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朝代:唐朝。朝代:宋元时期。(3)认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三幅图片都反映了中国的印刷技术,从隋唐雕版印刷到北宋泥活字印刷说明我国印刷水平的提高。(2)材料二第二种是战争中,因此指的是火药,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火药是唐朝发明的,在宋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3)两则材料反映了火药、指南针以及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四大发明,其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2.【答案】(1)天竺。(2)观点: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论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 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唐朝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佛教发源地天竺即印度。(2)图一是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图二是中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图三是唐代玄奘西行取经,由此可以提炼主题: 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可以结合唐朝历史进行论述,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 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点评】本题考查唐代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要求掌握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民族融合,鉴真东渡日本以及玄奘西行取经促进中外关系的发展。33.【答案】(1)方式:和亲,会盟。共同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唐与吐蕃经济文化 交流,促进民族交融。(2)①东南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 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②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军 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1)图一《步辇图》反映的是和亲,唐蕃会盟反映的是会盟,共同作用是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唐与吐蕃经济文化 交流,促进民族交融。(2)根据材料二“ 不少边疆地区,在历史上首次处于元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制度, ①东南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 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②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军 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点评】本题考查唐代与元朝的民族关系,唐代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和亲、会盟,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因地制宜的管理制度。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市青华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3月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市青华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3月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