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下列各选项是班级中几名男同学因青春期变化而带来的烦恼,其中最适合通过参加集
体活动缀解这些烦恼的是
A.小哲:班上男生都陆续长出喉结了,我却迟迟没有变化,.感觉格格不入
B.小宇:我的嗓音忽高忽低的,课上朗读课文时总被同学嘲笑像“唐老鸭'
C.小涛:我的身高最近增长太快,体有课跑步总是重心不稳,经常摔倒出丑
D.小轩:我小学时是辩论冠军,进入初中后害怕在公开场合发言,怕观点被否定
2.随着身体逐渐发有成熟,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愈加丰富。对于情绪和情感,
我们是
那么熟悉,有时却又送惑不解。关于情绪与情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情感是比情绪更为深刻、稳定的内心体验
②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晴雨表'
③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客观体验
④情感常件随着生理感受,并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等表现出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我国科学家近期成功实现全球首个双向自适应脑机接口临床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耐
盐碱稻”新品种在黄淮海等盐碱地区推广种植面积突破5000万亩。中学生在参加国际
青少年创新峰会时表示:“这些突破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
A.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B.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实力
C.在和他人交往中所获得的肯定和认同
D.我们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4.《礼记》有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下列诗
句最能体现这种“不可辱”的人格尊严的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在“青春与使命”主愿班会上,同学们深入学习习主席2025年新年贺词:“梦虽遇,
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
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班主任总结道:“作为手握历史接力
棒的新时代青年,践行自强不息精神,需要我们…”、下列选项能承接这一论述的是
①树立远大理想,做断时代的筑梦人
②吸苦奋斗,用汗水书写青春华幸
③付诸实际行动,定能实现人生目标
④在苦干实千中磨霸成长,砥砺前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古典名言历经岁月沉淀,往往以凝练的语言承载着深邃的智慧。下列对古典名言中蕴
含的道理,解读不正确的是
序号
古典名言
葱含道理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崇正义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讲仁爱

将相宁无种,本无富和穷。四海皆兄弟,世界应大同
求大同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重民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其著作《正蒙》系统阐述了“民胞物与”的哲学思想,将儒
家仁爱精神升华为爱一切人和物。这种通过经典文本传递理想信念、塑造民族精神品
格的方式,深刻体现了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散化思想
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8。下图是某校七年级(1)班主题班会的宜传海报。据此推测本次班会的主题是
程门立雪
桃园结义
徒木立信
岳母刺字
A,孝悌传家,廉耻立世
B.尊师重道,节俭养德
C.礼义立身,忠信铸魂
D.自强不息,慎独修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