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手势礼仪,譬如哪吒的抱拳礼、敖丙的拱手礼、鹿童鹤童的作揖礼……随着电影的热映,这些传统礼仪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传统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具象实践。它们包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地、人伦、社会法则的敬畏和尊重,更展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尊重他人的美好品质。传统礼仪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并由此衍生出如“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为政以德”等道德要求,从不同层面强调了礼仪对于规范人们行为、帮助个体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理想人格的重要性。在促进人际和谐、维护社会秩序和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传统礼仪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社会尚礼、制礼,并在全社会推行礼教、礼治,将礼仪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礼尚往来、以礼待人的社会风尚。人们在学礼、遵礼的过程中传承了民族文化基因,增强了对中华文明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传统礼仪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历经五千年赓续发展,始终承载着协调人伦关系、规范社会秩序、形塑文明认同的重要功能。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礼仪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形成了兼具历史深度与时代张力的新形态。这一新形态既非对传统礼制的简单复刻,亦非对异域文明的全盘移植,而是立足中华文化主体,在文明对话与时代变革中形成的礼仪体系。从“云端祭祀”到“太空拜年”,从“碳中和婚礼”到“数据伦理准则”,礼仪文化正在重构人类与技术、自然、虚拟世界的相处之道,形成数字化、生态化交织的新语境,重构时代变革中的生活范式。借助科技的发展,礼仪文化在形态上更加异彩纷呈,无论是礼器造型、仪式设计、聚会范式,还是人的姿态语言、服饰搭配,都以美的形式,将传统与现代、“礼”意与技术、观念与实践进行意象表达,或精美绝伦,或轻松活泼,或恢宏大气,或庄严肃穆,以仪式融入审美内蕴,寻求“礼序”与“乐和”相统一,从而观照“和而不同”“以礼化人”“知行合一”的人文情怀,礼仪承载的价值更显丰盈、表现形态日趋完善,成为当代社会美、生活美、科技美的独特形态。礼仪文化新形态的建构,不能是书斋中的理论推演,而应是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需求的实践创造。一方面,创新礼仪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创作影视剧、书籍等与之相关的文艺作品,提高公众对礼仪文化“新”的观念形态、生活形态和审美形态的认知与认同。另一方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多面的礼仪教育模式,使人们在礼仪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和审美观。此外,建立健全发展中华礼仪文化的相关规范,以社区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自律规范等形式,进一步使礼仪文化落到实处。(蒋璟萍 曹淑蓉《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礼仪文化》)材料二:艺术是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载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国人向来重视艺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爱国情怀,都深深地积淀在传统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调中。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和演绎,传统音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礼乐传统,传递的是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千年信条。从仰韶文化时期陶盆上手拉手的舞者,到今天藏羌民族载歌载舞的锅庄,我们看到的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从敦煌壁画上反弹琵琶的飞天,到浔阳江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再到今天少年宫的舞台上,孩子们用数十面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古老旋律的召唤。不同的艺术形式,叙述着中华民族厚重宏大的故事,也承载着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诸为人民美好生活注入诗性美。美不仅是一种样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渗透于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车载音响里欢快的音乐,到街心广场的当代装置艺术作品,再到充满设计感的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因为无处不在的人文之美而变得温馨动人。有音乐的生活、诗意的生活,便是美好生活的模样。小树林里悠扬的小提琴乐曲,还有临水长廊里,票友们有板有眼的演唱和阵阵喝彩,都使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只有渗透于大众生活中的艺术,才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艺术。艺术是人文精神的塑造者。孔子授“六艺”,就十分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诗画江南,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琴声之幽,曲调之美,无不体现了这方水土的灵秀和人民的聪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重,让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融合共生、互促互进,构成了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独特叙事,“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商业”等“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样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文化艺术回归人民大众,将凝聚起万众一心、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而艺术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青春永驻。(摘编自李向民《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人民大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礼仪在交际过程中展现出追求和谐、尊重他人的美好品质,因此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实践。B.传统礼仪不仅在维护社会秩序、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C.在新时代背景下,礼仪文化正在重构时代变革中的生活范式,不是对传统礼仪的简单复制。D.文化艺术的发展,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就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很多手势礼仪得到了广泛传播,提高了公众对审美形态的认知与认同。B.传承和发展礼仪文化,关键在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多面的礼仪教育模式,使礼仪文化落到实处。C.音乐、舞蹈、绘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叙述着中华民族厚重宏大的故事,也承载着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D.文化艺术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具有长久的生命活力。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对材料二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与阐释的一项是( )A.同学们学习完戏剧《雷雨》《哈姆莱特》,脑海中浮现出不同的悲情画面。B.小提琴曲《梁祝》传播着音律人文之美,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C.《歌唱祖国》的旋律总能让人心潮澎湃,令国人自豪于身处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D.不论城市路灯下、乡镇的街头里巷,还是乡村田间路口,总能看到优美欢快的广场舞。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特点。5.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一文中指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在黄昏里江锦灵又一次等在黄昏里。夕阳下,她的剪影,一剪一剪地咬向我。暮色,一袭一袭地吞噬她。我先声夺人地发出“婆婆、婆婆”的呼唤。“我的命啊回来了”才姗姗来迟地反馈,简直从那苍颜白发中拧出,还要夸张地在空气里甩上一甩。就此,我的周身,被这十余个汉字仅一个回合的对白倏地点亮,犹如接通电源的暗旧老宅。并没像影视剧里煽情的拥抱场景那般,祖母只打我眼前经过,用手薅了薅我的脑勺、肩背或手臂,不思歇息,直接穿堂屋、进内间。不一会儿,又出内间、穿堂屋,拎出好几个塑料袋,里头分别装有绿豆、黄豆、豇豆。每次回到老家,半推半就奉行“拿来主义”,蔬菜、鸡蛋、花生、豆子、油,凡是能拿的都拿上,祖母也陪着乐意。当我拎着大包小袋离开时,祖母总仪式般地站在屋檐下目送,也未必为了送我,可能消化刚才难得的相处时光,既满心欣慰又满脸喟叹,直到看不清我的身影。我仍可看清她,仿佛还能看清她脸上的皱纹。不知何时起,祖母渐渐长成一截幽独的老丝瓜。像一位生活在战场的老兵,固执、独立、顽强地与柴米油盐对峙,单挑,或以一抵十。一个人驻守老家,守着一幢老房子,守着菜园,守着菜园周边的竹林,守着一笼鸡、几只鸭,还有几只淘气的猫,其中有一只还是从流浪猫队伍里收编来的……守着屋内屋外大而空的寂寞。老人害怕寂寞,也不得不学会拥抱与打发寂寞。祖母算一位处于寂寞却能使出浑身解数从寂寞里开花或长草的老人。父亲不时地播报祖母近况,包括如何与寂寞共舞。别无他法,要么劳动,变着花样地劳动;要么唠叨,循环往复地唠叨。祖母已是“90后”,仍然侍弄一块不大不小的油菜地。原本还要种花生,被姑妈、伯父和父亲联合劝阻。早几年,祖母还垦荒,总说撂下荒地怪可惜的,迟早会遭天谴。如今身子骨更脆更僵,加上晚辈的极力反对,只能勉强折腾一小块沃地,挠挠手心的痒痒,解解心底的馋。相比寂寞,祖母更怕闲。闲,就像放大镜,会把寂寞放大数倍;另外,一闲下来,对死亡的感知就会鲜明而具体。有时好好的,祖母冷不丁说着村里某个老头子前些日子过了,某个老婆子成了瘫子,全家大小都不愿服侍,可怜兮兮的。黄昏离黑夜仅一线之隔,这是现实又强悍的存在,我唯有沉默以对。经不住闲的她,要么手上握锄头,要么肩上扛扁担,除非被病痛死死摁在床上。而今祖母主营的,仅剩给我们特供蔬果的菜地。无论世间变得多么繁复与现代,她老人家坚持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典式生活,其实谈不上坚持,只是习惯而已,其实也未必习惯,无可奈何罢了。原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貌似也排遣了老人的寂寥。祖母似乎永远在黄昏的年纪徘徊,仿佛不会进入黑夜;我总在黄昏等她回家,在黑夜来临之前离开。更令人啼笑皆非的,祖母还时而赶集,不是买菜购物,而是卖菜售物——售卖她种的茄子、辣椒、豆角、黄瓜、丝瓜、空心菜,售卖摘的粽叶、扎的扫帚、鸡下的蛋……总不失时机客串一把生意人。父亲有意无意说别小瞧了你奶奶,人精着呢。直到去年,突然对父亲的话深有体会,曾在我看来厚道坚韧,甚至达观的祖母,内心竟有这么多小九九。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祖母吵架,怀着事后才感知到的自私心理。祖母猜疑父亲,又怀着对母亲的埋怨,终因金钱而激烈争吵,但她初衷是记挂仍未成家的第二个孙子——我的堂哥,总寻思截流我们的钱去补贴从小没了父亲的堂哥。阅历丰富和内心洞明的祖母一定感知到我的怨怒,她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平日老实文气的孙子,会如此亲疏分明地站在父母一边“对付”自己。从此与我生出罅隙,往后的交集多是应酬,缺乏温度。我也丢失温暖纯粹地呼唤“婆婆、婆婆”的自己。每次看望祖母,都在内心默唱“千次等一回”。往往当餐时,祖母才姗姗而归,脸上洋溢着又赚到一日的表情,浑然不知站在屋檐下翘首以盼的孙子。大声叫出“婆婆、婆婆”时,她才惊喜得满脸皱纹荡漾,一边喊“我的肝呀命呀”,一边近乎小跑地到我身边,用那老丝瓜瓤般的手握我的手,不住地自责自怨,像个幸福而委屈的孩子。祖母是虔诚的信徒。平日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销,可遇到捐款、帮工,毫不含糊。出手那个阔绰啊,觉得不可思议的伯父这会儿又跳出来,不留情面地数落她。父亲虽明里不说,会在我面前揶揄。那是一个凉爽的午后,祖母坐在我家阳台,捧着经书琢磨了好一会儿,才读出熟悉的章节,用属于她的语种和语调,声音越来越大,越发有力,还搞笑般摇着脑袋,用眼神和微笑与我们互动。爱人在客厅掩嘴失笑,读低年级的儿子好奇地跑到祖母膝下,奶声稚气地问老奶奶读的什么,为啥开心。我附和祖母的神情。这番场景,离我们吵架还有三百六十个黄昏。猛一抬头,黄昏又至。(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并不只是单纯记叙某个特定黄昏时分“我”的所见所感,还有另一个“我”回忆过去的黄昏经历。B.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场景的刻画,足以引人入胜。C.文中写祖母有时好好的,冷不丁说着村里某个老头子前些日子过了等,表明祖母不畏惧死亡。D.文中对祖母日常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传统生活方式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作者对家庭价值的认同。7.关于文中我和祖母吵架这个段落,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印证父亲对祖母的评价,表现祖母内心有自己的“小九九”,非常精明。B.表现祖母的豁达和仁爱,而截流我们的钱去补贴的第二个孙子也是无奈之举。C.表明我对家庭关系的紧张感到失望,对祖母的好感和敬意被突然的事件稀释。D.说明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是“钱”,再深厚的亲情终究也逃不过利益的驱使。8.祖母“像一位生活在战场的老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9.请从“谁在等?等什么?”的角度分析文章标题“等在黄昏里”的深层意蕴。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挽辂,衣羊裳,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周之先自后稷封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而诸侯自归之,遂灭殷,为天子。及成王即位,周公相焉,乃营洛邑,以为此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今陛下起丰、沛,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成皋之间,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上问张良,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材料二:文学曰:“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戍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节选自《盐铁论·本议》)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所谓天府者也A陛下入关B而都之C山东D虽乱E秦之故F地可全G而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介词,通过,与《石钟山记》中的“因笑谓迈日”的“因”意义和用法相同。B.衣,动词“穿”,与《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的“衣”意义和用法不相同。C.胜,副词,尽,与《陈情表》中“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胜”意思不相同。D.固,名词,险固的地势,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敬求见皇上时,坚持穿着自己的羊皮袄,而不刻意用光鲜的衣服装扮自己,表现其刚直不阿的性格。B.娄敬认为高祖刚平定天下,没有周十余代的根基深厚,因此没法和周朝成王、康王的兴盛时期相比。C.高祖关于定都在哪里征询群臣的意见时,只有张良的看法和娄敬的相同,高祖于是就决定定都长安。D.文学引用孔子的话强调要用文治教化来使远方的百姓归服,对前来归服的百姓要安抚好使其安定下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2)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1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治国策略的相同点。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游开元精舍①韦应物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符竹②方为累,形迹一来疏。注:①此诗作于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期间。②符竹:竹制的符节,汉代分与郡守的信符,后代指郡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以“始轻体”点明初夏换装的身体感受,暗含摆脱政务的轻松愉悦之感。B.颔联写新雨后的果园清新,寺庙香台缭绕,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静谧肃穆。C.尾联写了作者的仕宦之累,与《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表达方式相同。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格调清新,与“游精舍”的场景和“爱僧居”的情怀协调一致。16.本诗颈联被誉为千古佳句,简要分析其妙在何处?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判断事实。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批判了“ , ”的妄加揣测行为。(2)《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从2024年10月起,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人已逐渐成为网民主力军。网络开拓了未成年人的眼界,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 甲 ),加强青少年网络保护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构筑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加强法律屏障。近年来,国家通过立法修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制定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上网保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构筑清朗网络空间,( 乙 )。媒体需要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因势利导,引导广大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不断加强社会宣传,提升公民素养,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加强网络清朗空间建设,互联网平台____A____,相关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要采取必要措施,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如网络游戏软件要对用户实行实名制认证、设置防沉迷措施、采用技术手段控制上网时间等。同时,平台也应切实对网络娱乐、广告等信息进行质量把控,加强对各类消极负面信息的阻断,加强正向信息引导,杜绝不良信息不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公众的担忧,既在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也在于担心网络空间的内容质量____B____,给三观还未定型的未成年人带来误导。当下,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知识生产和传播变革,也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短视频方式获取知识,打造高质量内容平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这方面,我们看到,相关平台也在努力。互联网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未成年人是互联网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主体。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____C____,帮助青少年健康触网,( 丙 ),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平台企业以及监护人、学校等各方应形成合力,切实拿出责任心和务实行动,真正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环境。18.下列引号的用法与第一段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阿Q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B.806所研制的着陆反推发动机扮演着神舟十九号返回舱“软着陆”的关键角色。C.他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就亲切地称他为“辩论家”。D.让我们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来激励自己。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为了给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互联网平台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请简要概括。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取舍。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有人说做取舍说明你还有选择的机会,因为做不到完美,所以要倍加珍惜。也有人认为只要你是遵从自己内心做出的选择,对得起自己,就问心无愧。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2.B 3.A 4.材料一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展开。首先列举现象,电影的热映引发的传统礼仪的传播;接着具体阐释了传统礼仪的意义和传承发展传统礼仪的时代要求;最后明确传承礼仪的方法路径。 5.(1)借助科技的发展,创造和发展礼仪文化的多样化形态。(2)推动优秀作品走出国门,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3)推进“文化+”新业态发展,让千年文韵和现代生活交汇融合。(4)要坚持以文化人,回归人民大众,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6.C 7.B 8.(1)与生活战斗,一个人固守家园,固执、独立、顽强地与柴米油盐对峙。(2)与寂寞战斗,变着花样地劳动,使出浑身解数从寂寞里开花或长草。(3)与疾病和死亡战斗,不让自己闲下来,坚持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典式生活。 9.(1)我在等待,等待黄昏里辛勤劳作的祖母的归来。(2)祖母在等待,年迈的祖母,在等待儿孙的欢聚。(3)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成长,等待理解,等待人生的顺利圆满。10.ACE 11.A 12.B 13.(1)再说秦地以高山为屏障,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一旦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大军马上就可以发动起来。(2)民风鄙薄,百姓就背弃道义而追逐私利(见利忘义),追逐利益,百姓就会在道路和集市上奔走。 14.①重视道德引领,以德服人,以德化人。②反对动用武力,发动战争会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灾难。参考译文:材料一:齐人娄敬去戍守陇西,途经洛阳时,放开挽车的横木,穿着羊皮袄,通过同乡齐人虞将军的关系求见皇上。虞将军要给他换上光鲜漂亮衣服,娄敬说:“我倘若原来穿的是丝绸衣服,就穿丝绸衣服去见:原来穿的是粗布衣服.就穿粗布衣服去见;总之就是不愿换衣服。”于是虞将军就进去对皇上说了,皇上召他入见,问他。娄敬说:“陛下建都洛阳,难道是想要与周朝比兴隆吗 ”皇上说:“的确是这样。”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的途径跟周朝有所区别。周人的祖先自后稷封邰起,积累德政与善行十多代,到了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诸侯自己都来归顺它,于是将殷纣灭亡掉成为天子。及至周成王即位,周公为相,便修筑洛邑,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诸侯们从各地前来交纳贡赋,路程远近均等。品德高尚的君主容易依靠它称王天下,没有德行的人则容易由于它而亡国。如今陛下从丰、沛起兵,席卷蜀、汉,将三秦平定,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作战,其中大战大概有七十余次,小战四十余次,使得民众流血遍地,父老子弟抛尸荒野,死伤无数。哭泣之声还没有断绝,伤残的人还没得到治好,却想要与周成、康之时比美,臣下认为这很不相当。而且秦地以高山为屏障,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一旦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大军马上就可以发动起来。继承秦朝的原有基础,利用秦地特别富饶肥沃的土地,这真是所谓天然的府库。倘若陛下进入关中,在那里建都,山东地区即使乱了,秦国的旧地依旧可以保全。大凡与人搏斗,如果不卡住对方的咽喉,攻击他的后背,就不能取得完全胜利。假若陛下能据守秦国故地,这也相当于卡住了天下的咽喉又攻击他的后背呀。”汉高祖征询群臣的意见,群臣大多是山东人,普遍认为“周王朝历经数百年之久,而秦王朝二世灭亡,(由此可证关中比不上洛阳。)洛阳的东方有成皋,西方有崤山、渑池,北靠黄河,南依靠伊水和洛水,这里的地势险要完全可以信赖”。汉高祖又询问张良。张良详细地分析说:“洛阳虽然有这样稳固的地势,可是中心狭小也只不过几百里,土地瘠薄,四方都面临遭受敌人攻击的危险.不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而关中东面有崤山和函谷关,西面有陇西和蜀地的岷山,沃野千里,南面有巴蜀的富饶资源,北面有畜牧的天然便利。这就是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由此看来,娄敬的见解深谋远虑。”汉高祖当天就下令预备车马西行,正式宣布定都长安。又任命娄敬为郎中官,封为奉春君,赐姓刘氏。材料二:文学说:“古时候崇尚以德服人而鄙视动武。孔子说:“远方百姓不归服,那么就修治文教德行把他们招来。他们前来归服,就安抚他们。”现在废除道德教化而诉诸武力,发动军队讨伐他们,屯田驻兵防备他们,陈兵于野外,以支撑长期作战,无休止地转运军粮,使边境的将士在外面挨饿受冻,使关塞内的老百姓辛勤劳苦。用仁义道德引导民众,民众就归于淳厚;用利益诱导民众,民间风气就鄙薄。民风鄙薄,百姓就背弃道义而追逐私利(见利忘义),追逐利益,百姓就会在道路和集市上奔走。15.C 16.①有画面感。“绿”“昼”“花”“春”等词,容易引发人联想,营造出独特的画面感。②精于炼字。“生”“表”二字拟人化,绿阴生出昼静的时光,孤零零的花朵仿佛表明春天已逝。赋予景物动态意趣。③构思精巧。广阔的场景中,选取“绿阴”与“孤花”形成视觉对比,又有情感张力。17.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18.B 19.A责无旁贷 B良莠不齐 C任重道远 20.平台也应切实加强对各类消极负面信息的阻断,对网络娱乐、广告等信息进行质量把控,加强正向信息引导,杜绝不良信息继续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1.甲:不良信息也威胁(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乙:需要发挥媒体作用 丙: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22.①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线,科学监管。②杜绝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③打造高质量的内容(知识)平台,让青少年从网络中汲取营养。23.例文:取舍的艺术人生如同一幅水墨画,留白与着墨同样重要。我们手握选择的权利,这是造物主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而如何运用这份权利,则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选择权的宝贵在于它赋予我们改变命运的可能,而选择的自主性则确保这种改变符合我们内心的召唤。正是在这种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中,有限的生命才能绽放无限的光彩。认识到选择权的珍贵,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不仅带来了光明,更赋予了选择的自由。当代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求学之路,可以选择职业方向,甚至可以选择生活方式。这些选择机会是无数先辈奋斗的成果。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言:“人是自己选择的总和。”每一个选择的机会都是一颗种子,埋藏着改变命运的潜能。那些抱怨命运不公的人,往往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中其实握有选择的权利。然而,选择的价值不在于数量多寡,而在于是否符合本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看似放弃了仕途,实则守住了精神的家园;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看似转变了职业,实则延续了救国的志向。这些选择之所以被历史铭记,正是因为选择者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在信息爆炸的当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声音干扰:父母的期望、社会的评价、同龄人的比较……唯有保持选择的自主性,才能在纷扰中守住自己的方向。就像登山者必须自己选择路径,别人的地图再精确,也代替不了自己的脚步。最高明的取舍,是在限制中创造可能。贝多芬在失聪后创作出《第九交响曲》,霍金在瘫痪后探索宇宙奥秘,他们都是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明智的选择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这启示我们:生命的广度不在于拥有多少选项,而在于如何运用已有的选项。一个懂得取舍的人,就像技艺精湛的厨师,用有限的食材烹制出无限的美味。在这个意义上,每一次真心的选择,都是对生命可能性的拓展。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面对选择时不知所措;不是选择太少,而是忘记了自己为何而选。当我们既珍惜选择的权利,又保持选择的清醒,就能在取舍之间找到平衡。就像一位舞者,既受限于舞台的大小,又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创造无限的美丽。这样的生命,虽有限度,却无边界;虽要取舍,却得圆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