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试卷(莲池区)四年级语文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2024 甲辰龙年,让我们跟随吉祥物“龙辰辰”畅游语文乐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一、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将下面句子抄写在横线上(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要求:◎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2.班级开展以“探寻龙文化”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摘抄的文字资料,按要求完成(1)~(5)题。龙是中华民族 dú tè的文化标识,龙文化 yuán yuǎn liú cháng。màn bù在龙文化的殿堂,仿佛置身于奇妙的世界,那里 miáo huì的龙xíng tài万千。商周的龙神密莫cè,春秋战国的龙变化多 duān……建筑、fú shì中有行龙纹、云龙纹等图案,民俗中有舞龙灯、赛龙舟等活动,文学作品中有龙 fèng呈祥、龙吟虎 xiào、龙马精神等成语。新时代,龙的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天行健, ”,一代代中国人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传承中开拓创新、拼博奉献。(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dú tè(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màn bù( )miáo huì( ) xíng tài( ) cè( ) duān( )fú shì( ) fèng( ) xiào( )(2)在资料中的横线上,将名言补充完整。(3)资料中,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修改符号,在文中修改。(4)同学们不认识资料中的“赋”字,可以借助字典,采用 查字法知道“赋”字的读音。资料中“赋”的意思是 (填序号)。赋①(上对下)交给:~予。 旧时指农业税:田~|~税。 作(诗、词)~诗一首。(5)关注标点符号,展开想象,补写下面这段文字。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图案:3.春天,“龙辰辰”来到乡村,看到孩子们正追着蝴蝶嬉戏,他吟诵起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 。 , ”;初夏时节,他看到了“梅子金黄杏子肥, ”这样的画面,你认为诗句中的“菜花”是下图中的 (填选项)。4.“龙辰辰”来到学校图书馆畅游书海。(1)“龙辰辰”在“科普读物”书架上找不到( )(填选项)这本书。A.《灰尘的旅行》 B.《宝葫芦的秘密》C.《十万个为什么》 D.《看看我们的地球》(2)图书馆里悬挂了许多名言,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不怨天,不尤人。(3)“龙辰辰”在阅读中了解了“屈原、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王冕”等古代文人,请从中选择一位简要介绍给大家。(4)图书管理员对“龙辰辰”说:“辰辰,你们班李华的借书卡落在我这了,麻烦你告诉他今天下午来找我拿。”辰辰看到李华说:“ 。二、阅读与鉴赏。阅读材料(一)追月之路,步履不停!中国的航天 2024—01—23 14:14 北京①20年前的今天,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制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这项计划被命名为“嫦娥工程”。②从工程立项到圆满收官,探月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实现我国探月工程连战连捷:嫦娥一号、二号先后成功奔月,嫦娥三号着(zháo zhuó)陆虹湾,嫦娥四号降落月背(bèi bēi),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顺利完成。③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完成绕月探测,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的世代梦想。④2010 年 10 月,嫦娥二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⑤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⑥要探月背,中继星先行。2018 年5 月,“鹊桥”中继星发射升空,成为世界首颗地球轨道外专用中继通信卫星,为地月通信架起“天路”。⑦2019年1月,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率先在月球背面刻上中国足迹。⑧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圆满回归,嫦娥五号任务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是我国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⑨中国人的追月之路,步履永不停歇。嫦娥六号即将于今年踏上奔月之旅,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的新征程新荣耀!(本文摘选自“中国的航天”微信公众号)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 ”词语的意思。白手起家:飞天揽月:6.读文章第②自然段,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7.这篇文章发布在 ,发布的时间是 。8.我国探月工程立项的时间是 (填日期),这项计划被命名为“ 、 ”,这项工程分 、 三步走。9.“中国人的追月之路,步履永不停歇。”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种下田园梦①袁隆平6岁那年和同学们去参观园艺场,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紫红的葡萄垂在架子上,四处开满了鲜花。从此,袁隆平的心中种下了一个田园梦。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大以后能去学农。②长大以后,袁隆平圆了小时候的学农梦。1953年,他从农学院毕业来到农校工作。1959年到1961年,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吃不饱饭,“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便成了袁隆平最质朴的理想。为了寻找高产种子,他不顾风吹日晒,终于,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发现了一枝稻穗上竟有230粒稻谷!1961年,他用这些稻谷做种子,经过种植、观察……证明了这是天然杂交水稻。袁隆平高兴极了,他要揭开杂交水稻的奥秘。③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肩上斜挎着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 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他不时用衣袖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的微观世界。④有一次,他拖着疲惫的身子,靠在田边的树干上昏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妻子埋怨他:“你不要命了。”他笑着说:“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⑤一年,两年,三年……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放弃,辗转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多地,曾经连续七年没有回家过春节。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解决了全世界许多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⑥科学试验可能有失败,失败了不可怕,今年没搞成明年再搞。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一次次刷新着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水稻产量不断增加,水稻品质不断提升。90岁的袁隆平依旧坚守在稻田,坚守在科研一线,他一辈子躬耕田野,造福人民,把对祖国的热爱结成了饱满的稻穗。10.文章每部分都要列出小标题,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标题。11.请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2.读文章,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我提出的问题:我的答案是:13.读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批注一:批注二:1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中感受到袁隆平怎样的品质 三、习作。15.学校社团征文活动开始了,请展开想象,以“未来的 ”为题目,把你的奇思妙想写下来。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清楚。莲池区答案一、1.示例:要求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1)独特 源远流长 漫步描绘 形态 测 端 服饰 凤 啸 (2)君子以自强不息 (3)“神密”改为“神秘” “拼博”改为“拼搏” (4)部首 ① (5)示例:有的龙蜿蜒盘旋,仿佛要腾空而起;有的龙相互缠绕,似乎在嬉戏玩耍。3.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麦花雪白菜花稀 B 4.(1)B (2)D (3)示例: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他创造了“楚辞”这一诗歌体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4)示例:李华,图书管理员说你的借书卡落在他那了,让你今天下午去找他拿二、阅读材料(一)5.在文中指中国航天事业在基础薄弱、没有太多依靠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努力开创发展起来。在文中指中华民族飞向太空、控索月球梦想。6. zhuó bèi 7. “中国的航天”微信公众号 14:148、2024 年1月 23 日 嫦娥工程 绕 落 回9.示例:这句话意思是中国人探索月球的脚步不会停止,会持续不断地在航天领域努力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阅读材料(二)10.禾下乘凉梦 杂交水稻终于成功了 11.示例:袁隆平从小种下了田园梦,长大后立志研究水稻杂交育种解决人们温饱问题,在“禾下乘凉梦”的激励下,他从野生杂交水稻入手,用了多年努力,人工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全世界的人们都感激袁隆平。去世后,人们还永远怀念袁隆平。12.袁隆平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研究杂交水稻,克服那么多困难也不放弃 因为他心中有“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质朴理想,这个理想支撑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研究杂交水稻,想要解决人们吃不饱饭的问题。13.“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肩上斜挎着标本夹,右手一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通过对袁隆平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工作的认真与辛苦,体现出他对科研的执着。“1959年到 1961年,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吃不饱饭。‘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便成了袁隆平最质朴的理想。”这里通过描写时代背景,引出袁隆平的理想,让读者更能理解他坚持研究杂交水稻的动力和意义。14.示例: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袁隆平热爱大自然、心怀理想、吃苦耐劳、执着坚持、无私奉献、珍惜时间、心系人民的品质。他童年就对田园有梦想,长大后为实现让天下人吃饱饭的理想,不顾烈日辛苦观察,多年坚持科研,即使晕倒也不放弃,90岁高龄仍坚守一线,为解决人们吃饭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