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件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第2课时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认识六大板块及边界的分布。2.结合材料分析板块运动及地貌特征。3.结合实例分析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研透教材
岩石圈 
一、板块运动及其地貌
亚欧 
印度洋
南极洲 
软流层 
相向 
相离 
稳定 
交界处 
2.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图示
【拓展深化】
六大板块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
环太平
洋地震
带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两岛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
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
非洲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
大西洋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大西洋中脊
素养提升
【图文设景】
  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问题设计】
1. 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的陆地主要有哪些?(区域认知)
提示: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2.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区域认知)
提示: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3. 同属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很少发生地震、火山现象,而新西兰却是地震、火山频发的国家,分析其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新西兰则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训练提能】
  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环境,解释地球运动的机理。读图,回答1~2题。
A. 科罗拉多峡谷
B. 东非大裂谷
C. 大西洋的洋脊
D. 马里亚纳海沟
解析:第1题,科罗拉多峡谷是外力侵蚀形成,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洋脊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碰撞形成的,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项。
D
A. ①处的洋脊是大洋板块消亡处
B. ②处的海沟是大洋板块诞生处
C. ②处的洋脊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D. 海沟处的海底岩石比洋脊年轻
解析:第2题,根据图片所示,①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并且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属于消亡边界,①形成海沟,A项错误。②处下方有岩浆上升,洋壳向两侧扩张,属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是洋脊,B项错误,C项正确。海沟处的岩石比洋脊老,洋脊是岩浆在张裂处喷出冷却形成的,年龄小,D项错误。故选C项。
C
  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A. 海洋 B. 海岭
C. 裂谷 D. 海沟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的消亡边界,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往往形成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D项正确;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海洋、海岭、裂谷,A、B、C项错误。故选D项。
D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C.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
D.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
解析:第4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因此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A项正确。故选A项。
A
研透教材
1. 山地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特点 影响
相对高度和  坡度 大 修建交通运输线路  成本 高,难度也比较大
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  稳定性 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 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坡度 
成本 
稳定性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 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微思考】 目前山区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隧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有何利弊?
提示: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弊:增加建设费用。
【拓展深化】
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
影响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1)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2)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影响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线路
走向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3)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4)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5)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6)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1)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2)降低技术难度。
(3)工程施工更安全。
(4)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1)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
(2)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
(3)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
(4)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
影响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线网
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布局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量,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素养提升
【图文设景】
  北京房山区的红井路,号称北京最美山区公路,也是北京境内弯道最多、风景最美的一条路。红井路藏在大山深处,本来名不见经传。不过近几年被骑行爱好者们发现,现在成为自驾或骑行旅行圣地。这段盘山公路的最大特点是山势巍峨、蜿蜒起伏、坡度大、弯道急,颇有驾车直冲云霄的感觉。
【问题设计】
1. 分析房山区的红井路修建成盘山公路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可以降低坡度,相对降低工程难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行车的安全。
2. 简述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提示: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
【训练提能】
  读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回答1~2题。
A. 地形因素 B. 河流因素
C. 气候因素 D. 矿产因素
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台湾岛中部有高大的山脉,修建东西向铁路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选A项。
A
A. 客运量小
B. 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 水源充足
D. 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解析:第2题,铁路修建原则是线路以平直为主,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带的主要原因是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故选B项。
B
课时作业(十一)
  “吉布提”意为“沸腾的蒸锅”,该国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是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境内地形复杂,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大部分为海拔不高的熔岩高原,下图示意吉布提位置。读图,回答1~2题。
A. 靠近海洋 B. 火山众多
C. 纬度较低 D. 海拔较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地处12°N左右,纬度低,且吉布提位于阿拉伯半岛附近,常年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东北信风控制,虽濒临海洋,但降水较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所以叫“沸腾的蒸锅”,C项正确,A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应使当地气候凉爽,火山众多不会直接导致气候炎热,B、D项错误。故选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非洲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B. 东非大裂谷,为板块消亡边界
C. 非洲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东非大裂谷,为板块生长边界
解析:第2题,根据板块分布,该国地处东非大裂谷北部,非洲板块内部张裂,为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层张裂破碎,岩浆活动强烈,境内形成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等地貌,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中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或物质移动方向。读图,回答3~4题。
A. 1 B. 2 C. 3 D. 4
解析:第3题,海岭、海沟为板块的边界地貌,图中甲位于海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处,乙处左侧海陆交界地带是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图示中有两个板块边界,因此,图中所示板块数量为3。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甲处多褶皱断层 B. 乙处地壳厚度大
C. 甲处沉积物较厚 D. 乙处岩石年龄老
解析:第4题,甲海岭为海洋地壳的诞生处,主要为岩浆岩,多断层,褶皱不发育。海岭处的沉积物主要为深海钙质软泥,厚度较薄。乙处为海洋板块俯冲陆地板块隆起位置,地壳较厚。乙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老,但大陆上岩石不一定老。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回答5~6题。
A. 客货运量大
B. 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 水源充足
D. 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解析:第5题,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台风 B. 寒潮
C. 泥石流 D. 洪涝
解析:第6题,“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我国西南地区地理特征的典型写照。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降水集中,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尽量少占良田
B. 尽量避开冻土路段
C. 降低显著的地形高差
D. 便于野生动物迁徙
解析:桥梁主要解决穿越峡谷的问题,隧道主要解决穿越山地的问题,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
B. 山区中的道路应取直线
C. 山岳地区应优先选建公路
D. 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避开居民区
解析:道路在陡坡应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山区中的道路应呈“之”字形弯曲;公路对地形要求相对较低,山岳地区应优先建公路;国道以直达为主,地方性道路要尽可能穿过居民区。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是昆明市宜良县城通往靖安哨村的盘山公路。该公路于20世纪90年代修建,路基宽5米,因考虑到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只好顺山梁而修,蜿蜒曲折,短短6.8千米共有68道拐,无意中创造了这惊艳世界的公路奇观,后来,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一些顶级车赛在此举行。读图,回答9~10题。
A. 山谷施工难度较大
B. 少占耕地和节省资金
C. 山谷地质灾害频发
D. 沿途居民点分布密集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9题,与山脊部位相比,山谷地带平坦,更有利于公路修建;公路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若沿山谷修建会占用邻村土地,需要付出大量补偿金,从而加大修建成本;山谷有地质灾害,但其不是将公路选建在山脊的原因;图中显示山脊上居民点极少。故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平直开阔,能见度较好
B. 坡陡险峻,风景较壮观
C. 地质坚硬,不容易塌陷
D. 弯多密集,极具挑战性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蜿蜒曲折,短短6.8千米共有68道拐”可见,该公路顺山梁修建,弯多密集,迎合了赛车手追求自我挑战的心理需求。故选D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解释全球宏观地貌形成的重要学说。图1是板块运动示意图,图2是世界某区域的板块边界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1 图2
A. 古登堡界面 B. 莫霍界面
C. 岩石圈下界 D. 软流层
解析:第11题,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多个单元,其中较大的称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因此虚线丙是指岩石圈下界,软流层上界。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①—乙 ②—乙
B. ①—甲 ②—乙
C. ①—甲 ②—甲
D. ①—乙 ②—甲
解析:第12题,由板块运动的方向,判断甲为生长边界的海岭,乙为消亡边界的海沟;根据图2中地理位置判断,①②都处在环太平洋消亡边界地带,因此主要的地形地貌是海沟。故选A项。
A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13~14题。
A. 生长边界
B. 消亡边界
C. 美洲板块
D. 板块内部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13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而形成的,3个链状火山岛屿是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形成,因此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不位于板块交界处,不位于美洲板块。故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链状火山岛屿是板块在岩浆喷发的“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越年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年龄由年轻到年老的顺序为1、2、3、4。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统计,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里氏6.0级及以上地震52次。下图为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全球里氏6.0级及以上地震分布图。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地震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甲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与其有关的板块有哪些?
答案:(2)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甲区域地处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3)乙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与其有关的板块有哪些?
答案:(3)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为南美洲西岸地区,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推测红海和地中海面积的变化。
答案:(4)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扩大;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面积缩小。
解析:第(4)题,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面积扩大;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面积缩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