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1张PPT)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区域营造地表形态内力作用的差异。2.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区域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的差异。3.举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解释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研透教材类型 作用形式 实例 对地貌的影响快速的 火山喷发和 地震 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缓慢的 地壳 运动 喜马拉雅山隆起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改变地表形态热能 地震 地壳 一、内力作用及地貌3. 表现形式、概念及影响表现形式 概念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 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 变位 或变形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大陆漂移、 地面抬升 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岩浆活动 是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 破裂带 上升,侵入岩石圈或 喷出 地表的过程 岩浆只有 喷出地表 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位地面抬升破裂带喷出 喷出地表 表现形式 概念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变质作用 是岩石受温度、 压力 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 结构 发生改变的过程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压力 结构 高低不平 【拓展深化】 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举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滨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素养提升【图文设景】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 848.86米。珠穆朗玛峰是反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运动状态的“敏感指示器”。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带和青藏高原南缘,是世界著名的大陆地震活动带。【问题设计】1. 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内力作用。2. 说出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地壳运动的类型。(地理实践力)提示:水平运动。3.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过程说明了内力作用的影响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训练提能】 (2025·湖南湘潭一中高二期中)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地球转动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据此回答1~2题。A. 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B. 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C. 都能瞬间改变地表形态D. 塑造地形的主要方式是岩浆活动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内力作用的能量不只有热能,还有化学能、重力能、地球转动能等,A错误;内力作用能量大,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较大,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B正确;内力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有些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比较缓慢,如青藏高原隆起,C错误;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D错误。A. 地壳水平运动 B. 变质作用C. 岩浆活动 D. 地壳垂直运动解析:第2题,地壳水平运动可以塑造高大的山脉,可以直接塑造地表形态,A错误;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直接塑造地表形态,B正确;岩浆喷发活动可以形成火山锥,可以直接塑造地表形态,C错误;地壳垂直运动可以形成块状山地、谷地等地形,可以直接塑造地表形态,D错误。B研透教材表现形式 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大气、 生物 等 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 破碎崩解 、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平缓 侵蚀作用 流水 、波浪、风、 冰川 等 对地表进行 破坏 ,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太阳辐射能 风化 生物 破碎崩解 流水 冰川 破坏 二、外力作用及地貌表现形式 因素 作用搬运作用 流水 、波浪、风、 冰川 等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为 堆积 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平缓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逐渐 沉积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流水 冰川 堆积 平缓 沉积 【微思考】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有何不同?提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水热组合 方式 【拓展深化】1.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主要分布地区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 形成溶洞及溶沟、洼地、峰林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分布有可溶性岩石的地区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风力搬运 “飞沙走石”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 “泥沙俱下”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 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 物质迁移 滨海地带(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冰川堆积 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和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3. 外力作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素养提升【图文设景】 开车进入玉门关西的“魔鬼城”,突遇沙尘暴,“魔鬼城”瞬间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阵阵“妖风”呼啸而来,地面上飞沙走石,空中沙尘蔽日,成群结队的沙砾横着“扫射”过来,感觉就像是中了“埋伏”,而“敌人”的火力是一排排“喷沙枪”,打得人几乎睁不开眼……【问题设计】1. 简述“魔鬼城”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区域认知)提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候干旱、降水少,昼夜温差大。2. “魔鬼城”的形成体现了什么外力作用?分布有何规律?(综合思维)提示: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的地区。3. 沙尘暴体现的是何种外力作用?(综合思维)提示:风力的搬运作用。【训练提能】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如下图),图中谷地有卵石堆积。读图,回答1~2题。A. 狭长湖盆 B. 断流河道C. 古冰川槽谷 D. 泥石流通道B解析:第1题,由于科拉林地垒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西部河道形成新的水系,原河道的一段废弃,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B项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A项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目前谷底存在卵石堆积,C、D项错误。故选B项。A. ④②③① B. ②④①③C. ①③②④ D. ④①②③A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受地壳运动挤压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由于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流淌汇集,形成古雅斯河;之后,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至科拉林地垒之间的支流无法注入古雅斯河,古雅斯河的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古雅斯河上游地区,原有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古雅斯河水系的演化过程是④②③①,A项正确。故选A项。 昌黎七里海海岸沙丘带是在七里海潟湖外侧的滨海沙坝基础上发育形成,经历了盾形沙丘、雏形新月形沙丘、成熟新月形沙丘的发育过程。下图为昌黎七里海地区新月形沙丘发育过程平面图。读图,回答3~4题。A. 海水堆积 B. 流水堆积C. 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解析: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海岸新月形沙丘是经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故选C项。CA. 东北风 B. 西南风C. 西北风 D. 东南风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东北方向坡度缓,为迎风坡,所以该地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选A项。A课时作业(八) (2025·四川仁寿一中高二期中)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为8 848.86米。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现在每年大约升高0.33—1.27厘米。据此回答第1题。A. 变质作用 B. 岩浆活动C. 构造运动 D. 外力作用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因此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的主要力量是地壳运动,也称构造运动,C正确。变质作用主要发生于地下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A错误。岩浆活动主要形成岩浆岩及导致火山喷发,不是使珠穆朗玛峰高度增加的主要力量,B错误。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平坦,高度降低,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下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读图,回答2~3题。A. 变质作用 B. 地壳运动C. 岩浆活动 D. 沉积作用解析:第2题,图中地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即有褶皱分布,且有明显的断层存在,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B. 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C. 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D. 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缺乏沉积物来源解析:第3题,首先在地势低洼处,由于沉积作用,先后形成1、2、3、4沉积岩地层,后因地壳运动,地层弯曲变形,甲地地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构造。甲地位于断层上升一侧,地壳抬升,又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所以缺失3、4地层。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地壳运动 B. 变质作用C. 岩浆活动 D. 外力作用解析:第4题,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释放的过程,是一种强烈的岩浆活动形式。故选C。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地壳 B. 地幔C. 岩石圈 D. 地核解析:第5题,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选B。BA. 高大绵长 B. 多直立的陡崖C. 山顶有积雪 D. 锥形山体解析:第6题,火山喷发后,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挟带的固体碎屑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锥形体,使得火山山体大多为锥形,D正确。故选D。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7~8题。A. 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B.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C. 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D. 干旱地区风化物沉积形成解析:第7题,根据文字信息“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可知,该地岩石为岩浆岩,主要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B项正确。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B. 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C. 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D. 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石林景观岩体裸露,没有堆积物分布,因而不存在堆积作用,A、D项错误。当地平均海拔只有1 200米,没有冰川分布,不会受到冰川侵蚀,B项错误。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易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C项正确。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解析:内力作用使地面变得高低起伏,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①正确;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不是外力作用,②错误;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不是内力作用,③错误;外力作用把高地削平、低地填平,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④正确。故选C项。C 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驱动下,各自然环境要素综合作用,形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而且,地表形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据此回答第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龙首山沟谷发育,北麓分布着由粗砂、砾石覆盖的戈壁。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山北麓分布着由粗砂、砾石覆盖的戈壁,而据图可知该山为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将较细颗粒吹走,留下了重量较大的粗砂和砾石形成了戈壁,②正确;龙首山北麓为沙漠,海拔低于龙首山,北麓属于出山口位置,山体上被风化和外力侵蚀下来的碎石会在出山口的北麓堆积,使其粗砂和砾石分布较多,③正确;磨蚀作用难以形成粗砂、砾石,①错误;风力搬运力量有限,一般不会将颗粒较大的粗砂和砾石搬运过来,④错误。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面积 B. 粒径 C. 走向 D. 移速解析:第11题,由于该区域盛行西北风,受风向影响,砂粒会随着盛行风下风向被搬运和移动,所以砂粒堆积形成的沙丘走向会沿着盛行风下风向发展,其走向受盛行风影响大,C项正确;盛行风的风速对沙丘的面积、粒径以及移速造成一定的影响,盛行风风向不影响沙丘面积、粒径和移速,A、B、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河流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下图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下图2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回答12~14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风力堆积 B. 河流堆积C. 冰川堆积 D. 海浪堆积解析:第12题,材料信息显示,该地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挟带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不是流水或者冰川堆积形成,A项正确,B、C项错误。此地距海较远,没有海浪作用,D项错误。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附近山脉土壤B. 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C. 江心沙洲D. 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析:第13题,材料信息显示,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因为该地降水集中在6—9月份,可知该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位较低,河滩和沙洲便裸露出来,成为沙丘的沙源,C项正确。附近山脉没有沙源,青藏高原土壤不疏松,A、B项错误。塔克拉玛干沙漠距离雅鲁藏布大峡谷较远,且受重重山脉阻挡,不会成为该地的沙源,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B C D解析:第14题,沙丘迎风坡一侧坡度较缓,背风坡一侧坡度较陡,排除A、D项。受风力作用影响,沙丘由河漫滩向河流北岸山麓移动,即由低处向高处移动,C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火山活动引起B. 地壳运动引起C. 山崩和滑坡引起D. 人类活动诱发而成解析:第16题,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地震发生时并没有火山喷发。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 崇明岛的形成C.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 约旦地沟的形成解析:第17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属于外力作用;澳大利亚大堡礁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珊瑚虫遗体沉积而成,属于外力作用;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边界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18~19题。A. 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 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 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 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解析:第18题,根据图中地层和岩石的分布可知,红海处地壳发生断裂,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冰岛 B. 台湾岛C. 夏威夷群岛 D. 南沙群岛解析:第19题,冰岛和夏威夷群岛的形成主要与火山喷发有关;台湾岛的形成主要与地壳垂直运动有关;南沙群岛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台湾东部台东市西靠台湾山脉,自然风景秀丽。卑南溪发源于台湾山脉,向东注入太平洋。这里气候湿润,但冬季却遭受沙尘的困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分析图示地区地貌景观丰富多样的原因。答案:(1)该地区东临太平洋,靠近海岸线,海岸地貌发育普遍;西侧为台湾山脉,地势陡峻,加上河流流水作用强烈,形成各种山地和流水地貌。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地貌丰富多样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外力作用等角度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简析卑南溪河口M沙滩的形成原因。答案:(2)卑南溪河流含沙量较大;卑南溪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易淤积;河口泥沙受流水影响向东输送;沿岸日本暖流北上,导致该河口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于河口。解析:第(2)题,河口地区沙滩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卑南溪所挟带的泥沙,在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变宽,加之海水顶托,使得河流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于河口地区,形成沙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说明该区域沙尘是如何形成的。答案:(3)冬季河流处于枯水季节,水位低,沙滩面积广,沙源丰富;冬季降水较少,天气较干燥;冬季风风力较强。解析:第(3)题,该区域沙尘的形成主要从沙尘来源及动力因素考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