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习目标】 1.通过示意图,描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2.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规律。研透教材有规律 热量 交换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 三圈环流的形成 【微思考】 1.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吗?提示: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包括三圈环流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2. 位于40°S至60°S之间的西风带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拓展深化】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 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 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压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 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 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并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如下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 成因和类型 气流 性质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 下沉 冷干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南北两股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上升形成冷低压 上升 冷湿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地转偏向力使流向极地的高空气流在副热带下沉形成热高压 下沉 干热赤道低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 上升 湿热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 成因和类型 气流 性质风带 极地东风带 南北纬60°—90° 极地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低纬度 冷干中纬西风带 南北纬30°—60° 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高纬度 暖湿低纬信风带 南北纬0°—30° 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低纬度 干燥素养提升【图文设景】 下图为沿20°E经线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1. 若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绘制能正确表示上图中甲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图。(地理实践力)提示:甲地位于23°26'S,为南回归线,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气压低,因此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起,高空等压面向下凹,再结合气流运动方向可绘制 。2. 推断图中乙风带为大气环流中近地面的哪个风带。(综合思维)提示:读图可知,乙风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应该是东北信风带。【问题设计】【训练提能】 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A. ①是极地低压带B. ②是副热带高压带C. 甲是极地东风带D. 乙是西南信风带解析:第1题,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判断图中①是极地高压带,②是副极地低压带,甲是极地东风带,乙是盛行西风带。故选C项。C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第2题,图中④处是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赤道低压带。故选D项。D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3~5题。A. ① B. ③ C. ⑤ D. ⑥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三圈环流高度的差异可知,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压带。B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解析:第4题,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压带。CA. 东北信风 B. 东南信风C. 盛行西风 D. 极地东风解析:第5题,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C研透教材【拓展深化】1.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1)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相反。如下图所示: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一致。(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4)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冬季向南半球偏5°,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即“移动不同幅”。2. 气压带、风带分布剖面图素养提升【训练提能】 (2025·山东泰安模拟)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A. 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B. 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C. 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D. 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C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图中的风带在30°S—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压带。故选C项。A. 2个月 B. 6个月C. 9个月 D. 一年解析:第2题,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故选B项。B课时作业(十六) 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A. 西北风 B. 西南风C. 东北风 D. 东南风解析:第1题,图中乙所在地区气流上升,为热力低压,则乙为赤道低压带,丙所在地区气流下沉,为高压,丙是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从丙流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左偏转,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项符合题意。D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丙为极地高压带B. 甲为副热带高压带C. ②风带为信风带D. 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解析:第2题,图中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说明乙是副极地低压带,甲为极地高压带,丙为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为盛行西风带,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D项符合题意。D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下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非阴影部分为风带。读图,回答3~5题。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M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压带,B项正确;N为副极地低压带,P为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春分日前后 B. 夏至日前后C. 秋分日前后 D. 冬至日前后解析:第4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读图可知,此时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移至30°N以北,位置偏北,说明全球气压带的位置明显向北移动,由此推断此时应为夏至日前后。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第5题,D风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025·北京月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A. 甲—因冷气流爬升形成B. 乙—盛行风向为东北风C. 丙—盛行下沉气流D. 丁—性质温暖湿润解析:第6题,图示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为副极地低压带,因暖气流爬升形成,A项错误;乙为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项错误;丙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项正确;丁为东北信风带,性质干燥,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东北地区积雪融化补给河流B. 北方地区河流处于枯水期C. 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多,迎来汛期D. 黄河中游河段出现凌汛现象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气压带、风带整体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积雪不一定融化,A项错误;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河流处于枯水期,B项正确;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C项错误;黄河中游河段不一定出现凌汛现象,D项错误。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A. 赤道低压带B. 副极地低压带C. 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D.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解析:第8题,根据纬度位置和盛行风向可知,风从M气压带向两侧吹,且风向向右偏,则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D项正确。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5月份B.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C.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D.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0月份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M气压带向南移动,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间可能为1月份。N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其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间可能为7月份,C项正确。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圈侧视图。读图,回答10~11题。A. a b c d B. b d c aC. a c b d D. d c b a解析:第10题,水平方向上气流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垂直方向上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场相反,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副热带高压带 B. 副极地低压带C. 干冷的气流 D. 西风带解析:第11题,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圈侧视图,则b与d之间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西风带。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12~13题。A. 甲盛行下沉气流,干燥B. 乙盛行东北风,干燥C. 丙盛行东南风,干热D. 丁盛行上升气流,湿润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甲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湿热,A项错误;乙为东南信风带,B项错误;丙为东南信风带,干热,C项正确;丁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干热,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B C D解析:第13题,丁为副热带高压带,所以等压面向高空凸起;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气温较高,所以等温面也向高空凸起。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025·安徽池州高二期中)下图为世界局地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A. 寒冷干燥 B. 温和多雨C. 高温少雨 D. 高温多雨解析:第14题,A气压带北侧吹东北风,南侧吹东南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D正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北半球夏季北移B. 北半球冬季南移C. 风带B北移时,气压带A南移D.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解析:第15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D正确;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是大致位置,并不代表始终向北或向南移动,A、B错误;风带B北移时,气压带A北移,C错误。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 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图1)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第(1)题,图1中极地附近为高压带,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故图1表示的半球应为北半球。(2)在图2中画出A所在风带的风向。答案:(2)画图略(提示:A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解析:第(2)题,A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3)说出图2中甲、乙所示同一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答案:(3)甲所示同一气压带位置比乙所示气压带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解析: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