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 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水平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研透教材太阳辐射量 距海远近 一、地域差异太阳辐射量 数量 寒带 提示:相邻自然地带之间的差异是渐变的、模糊的,并没有明确的界线。空间尺度 温度带 自然地带 素养提升【图文设景】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问题设计】分析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区域认知)提示:海陆位置的不同。【训练提能】 (2025·安徽宣城高二期末)下图为一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不同地区收集到的典型植被叶片。据此回答1~2题。A. ①②③ B. ③①②C. ②①③ D. ②③①解析:第1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冷杉属于寒温带针叶林,橡胶树属于热带植被,这三种植被类型的典型地带性分布区所在纬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冷杉、枫树、橡胶树,即②①③,C正确,A、B、D错误。CA. 大兴安岭 B. 青藏高原C. 东南丘陵 D. 华北平原解析:第2题,冷杉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选项四个地区中分布较广泛的是大兴安岭,A正确;青藏高原多高山草甸,B错误;东南丘陵多常绿阔叶林,C错误;华北平原多落叶阔叶林,D错误。AA. 海陆位置、地形起伏、纬度高低B. 洋流性质、地形起伏、季风环流C. 海陆位置、洋流性质、季风环流D. 海陆位置、地形起伏、季风环流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三大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的形成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形成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青藏高寒区的形成主要受地形起伏的影响。DA. 海陆位置 B. 地形起伏C. 洋流性质 D. 纬度位置解析:第4题,东部季风区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D研透教材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地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图示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两侧自然地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地带的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微思考】 热量差异是地域分异规律的唯一影响因素吗?提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拓展深化】陆地自然地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注意:(1)相同的自然地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地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素养提升【图文设景】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问题设计】推断图示②③④自然地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提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③④自然地带分布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是热量差异为主导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训练提能】 下图为局部地区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A.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④热带雨林带C. ⑤亚寒带针叶林带D. ⑦温带草原带解析:第1题,⑦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地带为温带草原带,D项正确。故选D项。DA. ①→②→③ B. ③→⑦→⑧C. ④→⑤→⑥ D. ①→④→⑤解析:第2题,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南北更替,是热量差异引起的;③→⑦→⑧东西更替,是水分差异引起的。故选B项。B (2025·北京月考)2021年某科考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回答3~4题。A.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C.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B解析:第3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的自然植被是针阔叶混交林,内蒙古高原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荒漠。故选B项。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 地方性分异规律D.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项。A课时作业(二十三) (2025·山东济南质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读表,回答1~3题。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植被和土壤 亚热带、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① ② 海拔A. 地形 热量B. 热量 水分C. 水分 热量D.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解析:第1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地带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①是热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A. 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 热带气旋的形成D. 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差异解析:第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季风环流是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差异的结果。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A. ①③④ B. ②③④C. ③④⑥ D. ③④解析:第3题,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①错误;热量受纬度影响,西北地区纬度高,没有优势,②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③④正确;气温年较差大不是优势,⑤错误;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⑥错误。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 某青年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经过的自然地带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A.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 地方性分异规律—地形D.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解析:第5题,从北京到柏林是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 (2025·安徽阜阳三中高二期中)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加拿大东部,哈得孙湾与拉布拉多海及圣劳伦斯湾之间。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为苔原带,中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明显。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地带分布。据此回答第6题。123456789101112131415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B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岛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南部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北部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使得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明显,②正确;根据材料“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小,对纬向的热量和降水的影响不大,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都呈现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①正确;东西跨度大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关系不大,③错误;离海远近会影响降水,造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④错误。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数码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回答7~9题。A. ① B. ④ C. ⑥ D. ⑩解析:第7题,热带雨林对全球水循环的促进作用最大。由图可知,①位于低纬度且干燥度最小,可能为热带雨林。A123456789101112131415A. 草原 B. 苔原C. 针叶林 D. 阔叶林解析:第8题,⑨位于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干燥度虽自西向东增加,但该植被类型横跨大陆东、西两岸,说明东、西两岸的干燥度差异并不大,最有可能是亚寒带针叶林。C123456789101112131415A. 太阳辐射、人类活动B.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 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 地表径流、土壤性质解析:第9题,根据图文信息,可推测出④为热带荒漠,⑧为温带荒漠。热带荒漠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温带荒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小,蒸发量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A. 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 沿X方向热量增加C. 沿Y方向海拔增加D. 沿Y方向纬度增加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沿X方向依次是森林、草原和荒漠,说明水分减少,干燥程度增加;沿Y方向纬度降低,热量增加。A123456789101112131415A. 山东丘陵 B. 江南丘陵C. 刚果盆地 D. 西欧平原解析:第11题,沿Y方向,自下向上依次是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M、热带雨林,说明M是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我国江南丘陵广泛分布。B123456789101112131415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2~14题。A. 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 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 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 ④—山歌阵阵采茶忙D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第1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海拔较高,适宜茶树生长,D项正确;①是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不适合种植水稻,A项错误;②是我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不会出现草原放牧的景象,B项错误;③是我国的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不适宜翠竹生长,C项错误。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A. ①区域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 ②区域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 ③区域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 ⑥区域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解析:第13题,③区河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并且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结冰期,C项正确;①区是我国西北地区,该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A项错误;②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夏汛长于春汛,B项错误;⑥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且时间长,汛期长,冬季降水量较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A. 从①到② B. 从②到④C. 从③到⑤ D. 从⑤到⑥解析:第14题,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旅游者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处于北方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可能是②地或③地;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应是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即④地。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乙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二 甲城市既有“月亮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又有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名称。123456789101112131415(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特征。答案:(1)四周高,中间低;中部为盆地,西部以高原为主,东南部以高原、高山为主,东北部以山地为主。(2)根据乙地气候资料图分析该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答案:(2)纬度较低,谷地不易散热,夏季,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高温多雨;冬季,北部高大地形对寒冷干燥的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形成温和少雨的特征。(3)说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所反映的甲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答案:(3)小春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四季如春,气候温和。攀西聚宝盆: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1234567891011121314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