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根据图示,分析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的计算问题。2.能够运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研透教材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日照时间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纬线 
赤道 
长 
白昼 
平分 
(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纬度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  越长 ,夜   短  图1中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  极昼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纬度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  越短 ,夜  越长  图3中冬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 现象
春、秋
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 ,均为12小时
昼长夜短 
越长 
越短
极昼 
昼短夜长 
越短 
越长
极夜 
昼夜等
长 
【微思考】 1.在同一天,各地的昼夜长短一定相等吗?
提示:只有在二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其余时间,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
2.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是不是越来越大?
提示: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其余时间,除了极昼极夜的地区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拓展深化】
1. 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 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同一地点,二分日前后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反;二至日前后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素养提升
【图文设景】
  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每年1月11日到6月6日,升旗时间由早晨7时36分逐渐提前到凌晨4时36分,平均每天依次提前约1分钟;6月22日至12月30日,升旗时间由早晨4时46分逐渐推迟到7时36分,平均每天推迟52秒钟。12月31日到1月10日与6月7日到6月21日,每天的升旗时间分别为恒定的7时36分与4时46分。国旗的降旗时间同样分为逐渐推迟和逐渐提前两个时段。遇到阴天、雨天和雪天,升旗和降旗的时间与前一天相同。
【问题设计】
1. 每年1月11日至6月6日和6月22日至12月30日两个时段,分析北京的昼长如何变化。(区域认知)
提示:每年1月11日至6月6日北京的昼长逐渐变长;每年6月22日至12月30日北京的昼长先变短,再变长。
2. 简述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随不同季节调整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升旗时间是由日出时间确定的,日出、日落时间与昼长直接相关。由于地球的公转,北京的昼长是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
3. 从游览时间上看,我们中学生去北京旅游,应选择暑假去,还是寒假去?为什么?(地理实践力)
提示:最好选择暑假去,因为此时为夏季,白天时间长,游览时间充足。
【训练提能】
  下图示意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1~2题。
A. 0° B. 23°26'S
C. 30°S D. 30°N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三个点的经度数可推断出该纬线圈位于北半球;从该纬线圈的昼夜状况(昼长夜短)可知,该纬线圈不是赤道。据此结合选项,只有30°N符合要求。故选D项。
D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2小时 D. 13小时
解析: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P地昼长夜短,其夜弧为22.5°W向东到142.5°E,跨经度165°,所以P地夜长为165°/15°=11小时。故选B项。
B
3. [画图] 在下图中用实斜线画出夜半球范围(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极圈),并说出此时的节气。
答案:画图略。图1为夏至,图2为冬至。
研透教材
1. 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①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②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二、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为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所用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
②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
③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相反,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40°N的夜长等于40°S的昼长。
(4)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
①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②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
2. 日出、日落地方时的计算
(1)日出地方时=12:00-昼长/2
(2)日落地方时=12:00+昼长/2
素养提升
【训练提能】
  下表示意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读表,回答1~3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4小时30分 10小时2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解析:第1题,该日可能为北半球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由表中数据可知,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是丁地,因此位于南半球的为丁地,D项正确。故选D项。
D
A. 甲、乙、丙、丁 B. 丙、丁、乙、甲
C. 甲、丁、乙、丙 D. 丁、丙、乙、甲
解析:第2题,该日可能为北半球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甲、乙、丙三地均位于北半球,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乙、丙;丁地昼长为13小时56分,与丁地纬度相同的北半球地区夜长为13小时56分,因此北半球该纬度地区的昼长为10小时4分,纬度高于乙地,即丁地的纬度比乙地更高。综上所述,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丁、乙、丙,C项正确。故选C项。
C
A. 14:15 B. 10:15
C. 14:30 D. 10:30
解析:第3题,当日甲地昼长为4小时30分,自正午(12时)到日落,用时2小时15分,故甲地日落时间为当地14:15,A项正确。故选A项。
A
课时作业(五)
  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1~2题。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解析:第1题,该日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因此北半球为夏至日。故选B项。
B
A. 北京 B. 乌兰巴托
C. 新加坡 D. 珀斯
解析:第2题,北半球的夏至日,越往南黑夜越长,珀斯位置最靠南,夜最长。故选D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读图,回答3~4题。
A. 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第3题,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终年昼夜平分,A项正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注意北半球极夜地区在极夜出现后其昼长始终为0小时,冬至日北半球极夜范围最大),B项错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项错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D项错误。故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 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C. 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 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解析:第4题,d为冬至,a为春分,由d向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A项错误。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增长(注意南半球极昼地区夜长在该地区极昼消失前始终为0小时),B项错误。春分时,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C项正确。近日点为1月初,所以,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地球先趋向近日点,再远离近日点,D项错误。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年6月7日至10日,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顺利进行。下表示意2023年北京市高考时间安排。读表,回答5~6题。
日期 时间、科目
6月7日 9:00—11:30语文 15:00—17:00数学
6月8日 / 15:00—16:30英语(笔试)
15:00—17:00其他外语
(含听力)
6月9日 8:00—9:30物理 15:30—17:00化学
11:00—12:30思想政治
6月10日 8:00—9:30历史 15:30—17:00地理
11:00—12:30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B C D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3年6月7日至10日为北京市高考时间,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符合题意的图为B项。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1月2日前后 B. 3月21日前后
C. 7月7日前后 D. 12月7日前后
解析: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类似,因此,6月7日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最接近7月7号前后,C项正确。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表表示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读表,回答7~8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昼长最大差值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A. 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④③①②
解析:第7题,纬度越低,昼长最大差值越小,由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是②④①③。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8小时31分 B. 9小时9分
C. 10小时42分 D. 11小时22分
解析:第8题,同一地区夏至日和冬至日昼夜时长相反,即同一地区夏至日白昼时长等于冬至日黑夜时长,并且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长,则冬至日白昼最短;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短,则冬至日白昼最长。④地昼长最大差值等于该地昼长最大值(设为x)减去该地昼长最小值(24-x),由此可得出:x-(24-x)=5小时42分,由此可得x=14小时51分,④地最短昼长等于24-14小时51分=9小时9分。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9~10题。
A. 极点 B. 北极圈
C. 赤道 D. 南极圈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该地在夏至日(6月22日)昼长为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在冬至日(12月22日)昼长为0小时,出现极夜现象,且极昼与极夜均只有一天,故该地位于北极圈,B项正确;极点的极昼约为半年,A项错误;赤道全年昼夜平分,C项错误;南极圈夏至日为极夜,冬至日为极昼,D项错误。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B C D
解析:第10题,B点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B项正确;A、C两项表示夏至日,排除;D项表示二分日,排除。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A. a→c B. b→d C. d→e D. c→d
解析:第11题,a→b→c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不包括a、c两点),北半球昼长夜短,A项错误;d→e期间(不包括e),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同时,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日递增,C项正确;b→c→d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日递减,B、D两项错误。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上海 B. 北京
C. 广州 D. 哈尔滨
解析:第12题,从3月17日起,再过10天即3月2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继续移动,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四个选项中,哈尔滨纬度最高,白昼最长,D项正确;上海、北京、广州的白昼均不如哈尔滨长,A、B、C三项错误。故选D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图为夏至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3~14题。
A. 甲位于南半球,且昼渐短
B. 丙与丁同位于北半球
C. 丙位于北半球,且昼渐长
D. 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B
解析:第13题,甲地昼长小于12小时,丙、丁昼长大于12小时,且此时属于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丙、丁在北半球,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为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甲昼长小于12小时,在南半球,过了夏至日后,昼渐长,A项错误;丙昼长大于12小时,位于北半球,过了夏至日后,昼渐短,C项错误;乙地昼长为12小时,且其他地点都不是12小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上,D项错误。故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第14题,赤道终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由于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故与甲纬度相同的北半球地区夜长略小于6小时,则昼长略大于18小时,故甲地纬度最高,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浙江温岭石塘镇、南沙群岛海马滩和黑龙江乌苏镇哨所一年中不同时间都曾迎来过中国的第一道曙光。下图示意某年三地的日出时刻(北京时间)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a、b、c B. b、a、c C. b、c、a D. a、c、b
解析:第1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除极地地区外,夏至日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冬至日纬度越高昼长越短,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即日出时间变化幅度大。图示曲线a变化幅度最小,为南沙群岛海马滩;曲线c变化幅度最大,为黑龙江乌苏镇哨所;曲线b变化幅度居于中间,为浙江温岭石塘镇。所以海马滩、石塘镇、乌苏镇哨所日出时刻变化曲线分别对应a、b、c。故选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海马滩 B. 石塘镇
C. 乌苏镇哨所 D. 三地同时
解析:第16题,元旦为1月1日,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结合曲线图(横轴为日期,每一格为1月),a曲线日出北京时间最早,所以三地最先迎来清晨第一道曙光的地点为海马滩,A正确,B、C、D错误。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芬兰有四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最北的地区冬季时有51天太阳都不会从地平线上升起;全年中有好几个月都是暗无天日、长夜漫漫。没体验过极夜?你其实可以想象一下: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上午11点天才刚蒙蒙亮,然后一个半小时之后灰暗的天色又迅速降为黑夜。如图为芬兰夜色下的美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材料“全年中有好几个月都是暗无天日、长夜漫漫”说的是哪种自然现象?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1)极夜现象。由于芬兰北端在北极圈内,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说明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答案:(2)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图片中上方天空发亮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出现在极夜时?
答案:(3)极光现象。极光的亮度很小,只有在黑暗的极夜时才能观察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