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 昼夜交替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学习目标】 1.结合观测,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与周期。2.掌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解释相关自然地理现象。研透教材夜 昼 昼 夜 AOB 一、昼夜交替 太阳 炎热 时间 【微思考】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是相同的概念吗?提示: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产生的。2.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还有昼夜交替吗?提示: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拓展深化】1. 晨昏线的六个特点(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即下图中∠α=∠β。(5)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2. 晨昏线的判读方法晨线 昏线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分界线 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界线时间法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6时的昼夜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18时的昼夜分界线图示3. 晨昏线类型(1)侧视图和俯视图中的晨昏线侧视图是由赤道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俯视图是由极地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观察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地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为斜侧(俯)视图。(2)经纬网展开投影图中的晨昏线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范围和赤道上的日出(地方时6时)、日落(地方时18时)时间等。(3)局部光照图中的晨昏线解题时,可把图像补充完整以降低解题难度。素养提升【图文设景】动手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完成相关任务。为了取得理想的演示效果,本活动宜在悬挂不透光窗帘的房间内开展,也可在夜间进行。演示步骤及相关要求如下:①在一张较大的桌子上,将一盏台灯放置在桌面中央代表太阳,在离台灯约1米远的桌边,放上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②关闭房间门窗、拉上窗帘、熄灭灯光,在黑暗的房间里,打开台灯,看一看地球仪哪些部分被照亮,哪些部分照不到,观察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③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线;由昼入夜,为昏线。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分别演示你所在的位置处于晨线和昏线上的情形。【问题设计】1. 说出晨(昏)线移动的方向及角速度。(综合思维)提示:晨昏线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角速度为15°/h。2. 在图中用P1、P2标出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判断P1、P2两地的地方时;用Q标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描述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判断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的大小。(综合思维)提示:P1地方时为12时,P2地方时为0时(24时);晨昏线(圈)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为0°。3. 讨论一年中P1、P2与Q点纬度位置的变化范围,以及P1、P2与Q点纬度值的数量关系。(地理实践力)提示:P1、P2纬度位置变化范围为66°34'—90°,Q点纬度位置变化范围为23°26'N—23°26'S,P1、P2纬度值与Q点纬度值互余。A. 春分 B. 夏至C. 秋分 D. 冬至B解析: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位于昼半球(白昼)中,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节气中的夏至,B正确,A、C、D错误。 读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2~3题。A. ①地 B. ②地C. ③地 D. ④地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右侧为昼半球,左侧为夜半球,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④地位于晨线附近,正值日出前后,D正确;①②③三地不位于晨线上,不是日出前后,A、B、C错误。DA. 太平洋 B. 大西洋C. 印度洋 D. 北冰洋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都有大部分地区处于白天范围内,A、C、D错误;大西洋几乎全部处于黑夜范围内,B正确。B4. [画图] 在下面三幅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 表示夜半球, 表示昼半球,“→”表示太阳光线。答案:研透教材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提示:地转偏向力 方向 水流 【拓展深化】1. 左右手判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北半球:伸出右手,大拇指与四指呈30°,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为物体偏转后的运动方向。南半球:伸出左手,大拇指与四指呈30°,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为物体偏转后的运动方向。2. 应用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如下图)。素养提升【图文设景】 历史研究表明,长江入海口在水的冲刷及三角洲地质的影响下均在向南漂移,现今被崇明岛划分成的北支河槽日渐丧失泄潮功能,日益淤浅,渐趋衰亡。可以预见,如今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终将与历史上镇江的“瓜洲”“泊洲”一样,被北岸大陆所吞没,现今的崇明岛偏南的长兴、横沙等年轻小岛也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河口沙坝。【问题设计】1. 分析长江入海口不断向南漂移的主要原因。(区域认知)提示:长江位于北半球,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冲刷严重,北岸淤积明显。2. 如果在北半球的河流上新设港口,应该优先考虑河流的右岸还是左岸?为什么?(综合思维)提示: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河水较深,适宜建港。解析:地球自转对作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A项所示位于北半球,应该向右偏转;B项所示位于南半球,应该向左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后向右偏转,故C项所示正确;D项所示在赤道上,应该不发生偏转。故选C项。CA. 以泥沙沉积为主 B. 适合修建海滨浴场C. 适合建设港口 D. 将与江心沙岛相连解析:长江位于北半球,且入海口附近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容易被侵蚀,水深,适合建设港口。故选C项。C 读图,回答3~4题。A. ②③ B. ①③C. ①④ D. ②④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不偏转。根据纬度判断,图甲在北半球,图乙在南半球,根据地转偏向力,②③更容易被侵蚀,①④更容易沉积,最终小岛连接①④堤岸。故选C项。C解析:第4题,由上题可知,②岸容易被侵蚀,坡度较陡,①岸沉积,坡度较缓。故选A项。A5. [画图] 下图中虚线箭头为物体初始运动方向,请用实线箭头标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后的方向。答案:课时作业(三) 下图中O为极点,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1~2题。B1234567891011121314A. 顺时针 B. 逆时针C. 自上而下 D. 自下而上B1234567891011121314D解析:由材料可知,此时并非二分日,晨昏线不与经线重合,A、B两项错误;此时常州日出时刻,即120°E与晨线相交,60°W与昏线相交,C项所示为晨线,D项为昏线,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 (2025·辽宁沈阳高二月考)下面四幅图为昼夜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线,①③④位于晨线;由昼入夜,为昏线,②位于昏线。B1234567891011121314A. ①③ B. ②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解析:第5题,晨昏线指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任何时间晨昏线所在平面都与太阳光线垂直,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D1234567891011121314 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读图,回答6~7题。A. M岸B. N岸C. 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D. 不能确定解析:第6题,我国位于北半球,河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所以泥沙将沉积在N岸,该沙岛最后将与河流的N岸连接在一起。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A. 向东 B. 向西 C. 向南 D. 向北解析:第7题,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但都是向东偏。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A. 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解析:读图,①③位于南半球,且河水自里向外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河流的左岸(图中的右侧)侵蚀严重,水位较深,坡度较陡,①正确,③错误。②④位于北半球,且河水自外向里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图中的右侧)侵蚀严重,水位较深,坡度较陡,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 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其名作散文《阳光的味道》中写道:“向往年关过后的冬日,抱着一本书躺在黄河大堤南的草丛中晒太阳的时光,一大片一大片衰败的堤草和沙滩向云海深处铺展延伸……”下图为“黄河局部河段堤坝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黄河水的流向。据此完成9~10题。A. 来自太阳的热核裂变B. 以红外线向外放射能量C. 主要来自太阳的光球层D. 是地球的唯一能量来源C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9题,文中的太阳光即太阳辐射,是太阳核聚变反应产生的,A错误;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B错误;到达地球上的可见太阳光主要来自太阳的光球层,C正确;地球上的能量来源除太阳辐射外还有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球内能,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A. 甲 B. 乙 C. 丙 D. 丁解析:第10题,在北半球,大河北岸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图示中北岸适宜晒太阳;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沙滩堆积地应在左岸,即图示中的北岸,北岸受河流的堆积作用易发育成河滩和荒草景观。由材料“黄河大堤南”可知,作者晒太阳的位置在北侧大堤的南面,即图中的乙处,B正确,A、C、D错误。B1234567891011121314 身处九江,钓鱼是一大乐事。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某次中雨过后,某人来到图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据此完成11~12题。A. 河中沙洲是因流水侵蚀而成的B. 堤坝的东侧较西侧容易垮塌C. 丙处河水较乙处深D. 甲处河水较丁处混浊C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11题,河中沙洲是因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由图可知,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堤坝的西侧(丙)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水深,因此西侧容易垮塌,堤坝的东侧(乙)为河流左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水浅,易淤积,不易垮塌,C正确,B错误;丁处位于河流的右岸,河水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河水混浊,甲处位于背水一侧,受水流扰动小,河水较清澈,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解析:第12题,流水堆积导致乙处河水较浅,不适宜垂钓;丙、丁两处河水流速快,受水流扰动大,河水较混浊且不易观察浮漂;甲处位于背水一侧,受水流扰动小,河水较清澈,且是两股水流汇合处,饵料较丰富,最适宜垂钓,A正确,B、C、D错误。A123456789101112131413.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因此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6月22日 夏至 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2)题,A地所在纬度的昼弧度数为270°,因此昼长为270°÷15°=18小时,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因此A地的昼长将变短。18 短 解析:第(3)题,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点二分日昼夜平分。E 春、秋分12345678910111213141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A、B两河汊,判断两河汊哪一个流量较大,并分析原因。答案:(1)B。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2)分析启东港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理由。答案:(2)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此河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淤积多。1234567891011121314(3)分析崇明岛上C、D两个港口发展前途较好的是哪一个,并说明理由。答案:(3)C。D港将位于新的北河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4)上海港港区主要在市区的黄浦江两岸,海轮要经吴淞口进入黄浦江。长江口泥沙情况对上海港进出航道的影响是怎样的?答案:(4)崇明岛北河汊将要消失,现南河汊流量更集中,且上海港位于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12345678910111213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