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2课时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2课时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课件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2课时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认识黄赤交角的形成及特点。2.分析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影响。
研透教材
1. 黄赤交角
地轴 
黄道 
赤道 
23°26' 
一、黄赤交角及变化
2.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d 
夏至 
b 
冬至 
【微思考】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时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拓展深化】
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含义如下:
含义
一轴
两面
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目前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90°
含义
三个基
本不变
两个变 三个基
本不变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两个变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素养提升
【图文设景】
  浑仪是中国古代测量日月五星位置的主要仪器,它测出的资料是天体的赤道坐标。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月亮和五大行星也在黄道附近运行,所以古人在编纂历法时,就要经常把赤道坐标换算成黄道坐标。而要作这样的换算,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黄赤交角(古代称之为黄赤大距)的资料。汉代人一般认为黄赤交角误差约为1分左右,唐代徐昂测得误差为37秒,达到了相当高的精确度。
《周髀算经》中记载了一个很简单的用八尺圭表测量黄赤大距的方法,冬至正午测得圭表的影长是一丈三尺,夏至影长是一尺五寸,又知道测量的地理纬度,利用最基本的天文知识和三角知识就可以求得黄赤大距。
【问题设计】
1. 若黄赤交角变为21.5°,分析太阳直射范围发生的变化。(综合思维)
提示:太阳直射点在21.5°N—21.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将变小。
2. 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分析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发生的变化。(综合思维)
提示:热带和南、北寒带的范围变大,南、北温带的范围变小。
【训练提能】
  下图为黄赤交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第1题,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图中③表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④表示地球赤道平面,因此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序号是①。故选A项。
A
A. 热带的纬度范围增加1°
B. 南温带的纬度范围增加2°
C.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减少2°
D.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减少2°
解析: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的纬度相同,与极圈的纬度互余。若图中黄赤交角增大1°,则回归线的纬度增大1°,极圈的纬度减小1°。由此推算,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纬度范围增加2°,北寒带的纬度范围增加1°,北温带的纬度范围减少2°,南温带的纬度范围减少2°。故选D项。
D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3~4题。
A. ∠XOF B. ∠TOF
C. ∠FON D. ∠TON
解析:第3题,MN是赤道平面,E'F是黄道平面,二者夹角是黄赤交角,即∠FON,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项。
C
A. ∠XON B. EF的纬度
C. ST的纬度 D. ∠XOF
解析:第4题,∠XON是地轴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始终
是90°,不随黄赤交角变化而变化,A项错误。EF是北
回归线,回归线纬度和黄赤交角度数相同,若黄赤交角
增大,EF的纬度变大,B项正确。ST是北极圈,北极圈的纬度和回归线纬度互余,若黄赤交角增大,ST的纬度变小,C项错误。∠XOF度数和北极圈纬度相同,若黄赤交角增大,北极圈的纬度变小,∠XOF变小,D项错误。故选B项。
B
  下图示意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回答第5题。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甲为夏至,乙为秋分,丙为冬至,丁为春分。故选C项。
C
研透教材
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二、黄赤交角的影响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位于赤道,直射点向北移动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位于北回归线,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位于赤道,直射点向南移动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位于南回归线,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回归 
【拓展深化】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为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2)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日期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素养提升
【图文设景】
  材料一 双子座流星雨是每年最值得期待的流星雨。2022年双子座流星雨极大时间为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当日夜晚至12月15日凌晨最适合观赏。
材料二 如图是太阳在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问题设计】
1. 判断图中字母表示的节气。(区域认知)
提示:A为夏至,B为秋分,C为冬至,D为春分。
2. 2022年双子座流星雨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什么?(综合思维)
提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训练提能】
  (2025·北京月考)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举行。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回答1~2题。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④时,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①时,为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所以2月4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④①之间。故选D项。
D
A. 一直在北半球
B. 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
C. 一直在南半球
D. 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解析: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已过冬至日但未到春分日,故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选C项。
C
课时作业(二)
  (2025·山东青岛月考)下图是“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A. 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C. 地轴与黄道平面永远垂直
D. 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角β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黄赤交角,A正确;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B错误;地轴与赤道平面永远垂直,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C错误;黄赤交角的大小相对稳定,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小,D错误。故选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太阳直射两极
C. 全球无冷暖差异
D.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解析:第2题,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A正确,B错误;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球仍存在冷暖差异,C错误;对地球公转速度无影响,D错误。故选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国务院批复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每年的秋分日。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国务院批复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每年的秋分日,结合图示可知,b处对应秋分日,B正确。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挂国旗,欢度国庆 B. 放风筝,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国务院批复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每年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中国农民丰收节”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逐渐接近国庆节(10月1日),A正确;放风筝,踏青插柳,为北半球的春季,B错误;放鞭炮,守岁迎春为除夕,C错误;望双星,鹊桥相会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在秋分日之前,D错误。故选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5·河北石家庄期中)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第5题,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从图中看,④位于12月22日之后,最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故选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我国昆仑站建成于2009年1月27日,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即与④点最接近。故选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A. 从②处到④处之间,全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B. 太阳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
C. 太阳直射点位于③处时,日期是6月22日
D. 太阳直射点从④处到⑤处,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从②处到④处之间,即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A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⑤处时,即太阳直射赤道且向北移动,节气是春分,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③处时,即太阳直射赤道且向南移动,此时节气是秋分,日期为9月23日前后,C错误;图中显示,太阳直射点从④处到⑤处期间,即从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地球经过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D.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解析:第8题,我国国庆节期间为10月,处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间,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C正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5·河南洛阳质检)下图中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完成9~10题。
A. 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 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90°
D. 黄赤交角变为0°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乙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对应冬至日;甲全球昼夜平分,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甲为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黄赤交角的数值不因季节而变化,目前为23°26',因此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23°26' B. 66°34'
C. 11°43' D. 46°52'
解析:第10题,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26'。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其中①③是两种假设),完成11~12题。
A. 约少2' B. 约多2'
C. 约少4' D. 约多4'
解析:第11题,若移动轨迹是①,则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南北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6°26'×4=105°44',与②相比,多移动纬度数为12°,则每日多移动的纬度数约为12×60'/365≈2',故每日多移动约2'。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回归线纬度将增加3个纬度
B. 极圈与回归线的纬度差将扩大6个纬度
C. 极圈的纬度将缩小6个纬度
D. 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将扩大6个纬度
解析:第12题,若移动轨迹是③,即黄赤交角为20°26',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将缩小6个纬度,回归线纬度将减少3个纬度,极圈的纬度将增加3个纬度,极圈与回归线的纬度差将扩大6个纬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5·湖南长沙期中)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13~14题。
A. a→b→c→d B. b→a→c→d
C. c→a→b→d D. d→c→b→a
解析:第13题,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从赤道到北回归线到赤道到南回归线再到赤道。
A
A. β/2 B. β
C. 2β D. 3β
解析:第14题,晨昏线摆动的最大范围应是太阳直射点最大纬度值的2倍。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23°26' 
变小 
变小 
变大 
春分 
冬至 
秋分 
夏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北极星 
38°N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