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声·音·乐》知识清单一、知识梳理学习项目一音乐从振动开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可以传播声音。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_中次之,在______中最慢。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3.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决定,______越高,音调越高。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还与______有关。______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4. 频率: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______叫做频率,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高于_____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______的声音叫做次声波。5.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______叫振幅。6. 音符:音符是乐谱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符号。常见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7. 音程:在声音的高低变化过程中,不同音高声音之间的相对关系叫做音程。声音的高低变化形成的音程,最高的声音叫做______,最低的声音叫做______。8. 音阶:将调式中的音,从以主音开始到以主音结束,由低到高(叫做上行),或者由高到低(叫做下行)以阶梯状排列起来,就叫做______。如自然大调(以1为主音)、自然小调(以6为主音)、中国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12356)。9. 和弦: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音高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同时发声,叫做______。和弦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和声效果。学习项目二建设舒适听觉环境1. 声音的反射与吸收: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______,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形成了______。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一些______材料(如吸音棉、地毯等)能够吸收声音,减少反射,从而降低室内的______。2. 混响:当声音在空间中传播时,由于不断地被反射,会产生一种持续的、逐渐减弱的声音效果,这种现象叫做______。混响时间是指声音在室内从稳态声压级衰减______所需的时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导致声音______;混响时间过短,会使声音听起来______。3. 室内声学设计:为了营造舒适的听觉环境,在进行室内声学设计时,需要考虑房间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布置吸音和扩散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______和______,使声音在室内均匀分布,达到良好的听觉效果。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们的听力、______、______等方面都有危害。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失眠、烦躁等问题。噪声的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______处减弱(如禁止鸣笛、使用消声器等);在______中减弱(如植树造林、设置隔音屏障等);在______处减弱(如佩戴耳塞、耳罩等)。学习项目三提升美好听觉体验1. 音乐欣赏的方法:聆听: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要素,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分析:分析音乐的______、、、和声等方面的特点,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创作手法。联想与想象:根据音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2. 音乐与情感表达:音乐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如______、、、悲伤等。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例如,快速、激昂的音乐通常表达______、的情感;缓慢、抒情的音乐常常表达、______的情感。3. 音乐与文化: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具有不同的______和______。通过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______、______、风俗习惯等,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4. 参与音乐活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演奏乐器、参加音乐比赛等),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和乐趣。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与他人的______和______,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二、答案部分(一)填空答案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4. 频率: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5.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6. 音符:音符是乐谱中表示音高、音长、拍子的基本符号。常见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7. 音程:在声音的高低变化过程中,不同音高声音之间的相对关系叫做音程。声音的高低变化形成的音程,最高的声音叫做高潮,最低的声音叫做低潮。8. 音阶:将调式中的音,从以主音开始到以主音结束,由低到高(叫做上行),或者由高到低(叫做下行)以阶梯状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如自然大调(以1为主音)、自然小调(以6为主音)、中国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12356)。9. 和弦: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音高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同时发声,叫做和弦。和弦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和声效果。10. 声音的反射与吸收: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形成了回声。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一些吸音材料(如吸音棉、地毯等)能够吸收声音,减少反射,从而降低室内的回声。11. 混响:当声音在空间中传播时,由于不断地被反射,会产生一种持续的、逐渐减弱的声音效果,这种现象叫做混响。混响时间是指声音在室内从稳态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导致声音模糊不清;混响时间过短,会使声音听起来干涩。12. 室内声学设计:为了营造舒适的听觉环境,在进行室内声学设计时,需要考虑房间的形状、大小、布局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布置吸音和扩散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响和回声,使声音在室内均匀分布,达到良好的听觉效果。13.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们的听力、睡眠、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危害。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失眠、烦躁等问题。噪声的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如禁止鸣笛、使用消声器等);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植树造林、设置隔音屏障等);在人耳处减弱(如佩戴耳塞、耳罩等)。14. 音乐欣赏的方法:聆听: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基本要素,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分析: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结构、和声等方面的特点,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创作手法。联想与想象:根据音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15. 音乐与情感表达:音乐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如喜悦、兴奋、平静、悲伤等。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例如,快速、激昂的音乐通常表达兴奋、激动的情感;缓慢、抒情的音乐常常表达平静、温柔的情感。16. 音乐与文化: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通过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17. 参与音乐活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演奏乐器、参加音乐比赛等),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和乐趣。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与他人的协作和配合,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