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复习[基础诊断](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复习[基础诊断](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础诊断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这有助于人们克服(  )
①拜金主义
②享乐主义
③中庸主义
④消费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两年来从未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童小勇的做法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社会风尚。(  )
A.敬业乐群 B.礼义廉耻 C.崇德向善 D.见贤思齐
3.下列名句能体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思想的是(  )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4.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下列古语能反映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思想的是(  )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②德不孤,必有邻
③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④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5月,河北省武强县组织开展了“博物馆里的母亲节——寻找年画中最温情的母爱”主题亲子活动。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还体验了年画的印刷过程,并将自己印刷的年画作为礼物献给母亲。上述活动的开展(  )
①充分发挥了文化教育人的功能
②弘扬了孝敬父母的中华人文精神
③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年画的独特魅力
④为传统年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输电铁塔是鸟类喜欢的筑巢地点。近年来,电网工作人员在铁塔上搭建人工鸟巢、局部绝缘化处理,由防鸟驱鸟变为护线爱鸟,确保鸟类和电网都安全。这体现了(  )
A.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B.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
C.保护环境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活动。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孔子将“仁”的含义概括为“爱人”,主张尊重人、关心人,把人当人看,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爱思想要求我们(  )
①孝敬父母
②关爱亲人、尊重他人
③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养正则一身安,平天下则万事顺。”“正正得其中,曲曲得其外。”这两句话启示我们要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
A.讲仁爱
B.求大同
C.尚和合
D.崇正义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
A.要向所有人学习
B.要爱人利己
C.不要原谅自己的过错
D.要善于向榜样学习
11.中华民族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下列古语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④礼之用,和为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吴晓5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右腿,身体残疾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无尽艰辛,但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磨砺中成长,在奋进中成才。这启示我们(  )
A.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做自强不息的人
B.只要经历磨难,就能成长成才
C.学会抵制不良诱惑,成就时代新人
D.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3.2020年以来,各地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3亿人次……一串串数字,见证了保障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上述材料(  )
A.让我们感受到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
B.说明了孝悌忠信是中华传统美德
C.有利于彻底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
D.有利于营造人人为我的文明社会
14.从2015年到2024年,化名为“金粟缘人”的爱心人士每年都会给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元善款,要求善款用于帮助困难学生和其他困难群体,累计已捐款1 000万元。但在每年的表彰会上,都不曾出现“金粟缘人”的身影。“金粟缘人”的行为启示我们(  )
①服务社会,只求荣誉
②友善待人,践行美德
③关爱他人,扶危济困
④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
1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中华之大业,需植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之深厚源泉;谋中国之万事,需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道德之精神基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渊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最深层的道德支撑。我们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阅读材料一,谈谈我们要让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6分)
材料二 2024年10月21日,应黎巴嫩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医疗物资援助,以帮助黎方开展医疗救助工作。3 601箱中国援助的紧急人道主义医疗物资,从上海飞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印有“中国援助”和“红色中国结”的物资再次飞赴世界上急需帮助的人们手中。
(2)中国将救援物资运往世界上急需帮助的人们手中体现了哪一种中华传统美德?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提出了什么要求?(6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Comment by 杨文举: 题目重复,换题。
材料一 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立足本职工作,默默奉献的榜样人物,彰显了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万能电工”钱海军,从事电力服务工作30余年,为社区提供用电咨询等便民服务,结对帮助100多位空巢、孤寡老人,帮扶学生27名;黄山风景区的基层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活出各自生命的精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弘扬向上向善的文化,使存善心、做好事成为行动自觉。微火成炬,每一分善意,每一次善举,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1)材料一中这些榜样人物向我们传递了哪些向上向善的正能量?(4分)
(2)阅读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10分)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兰州市榆中县有位孝顺儿媳,她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年过百岁的公公,而这位朴素的农家妇女正是兰州市“百名孝星”“兰州好人”“中国好人”及省市县道德模范的获得者杨翠兰。有人常常会问杨翠兰,在十年九旱的榆中北山,在“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中,是什么支撑她走到了现在。杨翠兰说,她没有什么学问,只记住了老一辈常说的“敬谷得田、敬老得福”!她始终相信,只要勤勤快快种地就一定会收获粮食,只要孝老爱亲就一定会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她以朴实无华的言行,默默抒写人间最美的真情。
(1)杨翠兰用平凡点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杨翠兰的美德有什么重要意义?
(8分)
(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6分)
(3)请你为践行孝老爱亲拟写一条宣传标语。(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①②④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故选D项。
2.【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童小勇同学坚持到敬老院做志愿者,说明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品行上追求至善的道德境界,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C项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必须亲自实践,体现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A项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B项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D项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意思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体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①符合题意;“德不孤,必有邻”强调的是道德的力量和感召力,②不符合题意;“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思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于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③符合题意;“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强调了法令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上述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文化教育人的功能,有助于让孩子体会到年画的独特魅力,①③符合题意;孝敬父母不是中华人文精神,②错误;题干所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为传统年画增添新的时代内涵,④错误。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电网工作人员在铁塔上搭建人工鸟巢、局部绝缘化处理,由防鸟驱鸟变为护线爱鸟”体现了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A项表达的是友情,与题意不符;B项的意思是天地与我们都是同时存在的,而万物也都与我们合而为一,强调了宇宙间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与题意相符;C项体现立志高远、不断奋斗,与题意不符;D项传递的是爱国思想,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并结合教材所学可知,孔子的仁爱思想要求我们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利己主义,与孔子的主张不符,④错误。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这两句话说明了要崇尚正义,弘扬社会正气,启示我们要弘扬崇正义的核心思想理念,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题干中古语的意思是要向贤人学习,以贤人为榜样,D项符合题意;“所有人”的说法绝对,A项错误;要爱人利人,B项错误;要正视自己的过错,积极调整自己,C项错误。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③④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符合题意;①体现了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不符合题意;②体现了守诚信的核心思想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吴晓身残志坚,克服种种困难,在磨砺中成长,在奋进中成才,这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做自强不息的人,A项正确;“只要……就能……”的说法绝对,B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
13.【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党和政府的做法让我们感受到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孝悌忠信的中华传统美德,B项不符合题意;“彻底解决”的说法绝对,C项错误;D项错误,应该是“我为人人”。故选A项。
14.【答案】C
【解析】“金粟缘人”捐助善款帮助他人,体现了友善待人,关爱他人,践行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②③符合题意,“只求荣誉”的说法错误,①排除;题干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内容,④排除。故选C项。
15.(1)【答案】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解析】第(1)问,考查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答案】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它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解析】第(2)问,考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6.(1)【答案】①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②爱岗敬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责任等。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榜样人物的事迹,可从爱人利人、爱岗敬业等方面回答。
(2)【答案】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解析】第(2)问,考查怎样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7.(1)【答案】①有利于青少年弘扬励志成长、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②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③有利于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④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⑤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构建和谐社会。⑥有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等。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可从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角度回答。
(2)【答案】①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②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解析】第(2)问,考查如何孝老爱亲,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作答。
(3)【答案】示例:孝老爱亲,从心开始;践行孝老爱亲,从我做起。
【解析】第(3)问,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