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上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联系,产生为国家繁荣富强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资料了解为强国梦作出贡献的人物故事,感受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联系,产生为国家繁荣富强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合了注释,理解了梁启超先生所写的《少年中国说》的意思,并且重点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更是理解了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就在于中国少年。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梁启超先生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深沉的爱和期待。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第2自然段中,通过哪些事物赞美少年中国。(1)找事物:请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梁启超在这个文段里运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呢 (预设: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2)第一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教师讲解:第一句运用了红日来赞美少年中国。说到红日,想到了什么?(预设:光明,希望,灿烂)学生想象画面: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前程光明灿烂。 (3)第二句。“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学生分析:第二句运用了河流来赞美少年中国。黄河潜藏的水流爆发出来,势不可挡,浩浩荡荡,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4)完成表格:每一句话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画面,这些不同的事物又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小组讨论完成表格。2.发现事物特点。选取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预设:是非常有力量的,很威武勇猛的。十分有气势。说明了“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少年中国顶天立地,少年中国,前途无量。)“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过渡:像猛虎,像鹰隼,如红日,如黄河奔腾。梁启超先生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3. 学生齐读: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赞美,读出信心。(配乐)4.发现特点,尝试背诵(1)这些象征事物有很多,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预设:自然景物到动物,再到静物,安排合理,井井有条,思路清晰。(2)学生想象画面,自由练习3分钟。(3)点名背诵,全体背诵。三、联系背景,感受情感1.学生提出疑问。我们会读,会背,会思考,也许还会有疑问,请提出你们的疑惑。(预设:为什么梁启超要写这篇文章 )2.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1)出示单元导语页,明确方法: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2)出示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学生根据资料进行交流自己的感受。梁启超逃亡日本后,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当年就创办了《清议报》,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中国说》。3.老师总结:《少年中国说》创作于1900年。彼时,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家贫弱,被列强欺凌,一些人对国家前途感到悲观。梁启超经历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却始终心系祖国。他目睹国家的困境,深感有必要唤起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作了气势恢弘的《中国少年说》。4.结合原文理解这只是全文的节选,如果你们走进原文,了解原因,就能更加全面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出示原文。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过渡: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爱国激情。“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中华民族的呐喊,更是中华少年神圣的职责。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撞击着我们的心扉。5.起立朗读:音乐响起,全班同学起立朗读。四、布置作业,延伸少年志1. 学生分享志向。同学们,你想成为怎样的少年呢 学生分享志向。少年有志向,国家有希望,在百年强国的激励下,涌现了许多优秀人物。出示相关人物的图片与事迹,学生阅读或者朗读。地质学家李四光,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他曾经远渡重洋学习地质学,回国后积极投身地质研究。他首创地质力学,为中国发现油田、预报地震作出了重大贡献。2.布置作业:学习了1、2自然段,结合志向说一说对第三自然段的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有怎样的联系?板书设计13《少年中国说(节选)》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相辅相成强国梦 兴邦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