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语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1 。 B.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保持其影响力和霸权的需要而放弃全球化”错,材料一的表述是“ 西方国家似乎想要建立自己的全球化模式,但也有人认为 美国最近正逐步放弃全球化理念” ,所以说“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放弃全球化” 是曲解文意。故选 B。2 .AA. 因果颠倒,原文的表述是 “ 与西方依靠坚船利炮、战马长矛的掠夺式现 代化不同,中国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激发主体性力量,开辟了自觉、自立、 自强、自信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会更无意去伤害和牺牲已经实现了 现代化的西方强国,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 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也绝不是仅仅实现了自己国家发展而不尽国际义务的道路,因此也就没有什么 ‘ 金德尔伯格陷阱’ ” ,可见应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与西方模式不同,所以 中国式现代化没有 “ 修昔底德陷阱” 和 “ 金德尔伯格陷阱” 。故选 A。3 .A材料二中说“ 人类文明历史深刻昭示,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明不仅不是‘ 冲 突 ’ 的,而且可以互相激荡,互相推动,从而为其他文明提供可资借鉴的‘ 他者’ 或 ‘ 他山之石’ 。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 ”A. 以梅、雪对比显示出梅、雪各有所长,正像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明一样,可以 互相激荡,互相推动,从而为其他文明提供可资借鉴的“ 他者” 或“ 他山之石” 。 故选 A。4. ①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明不是“ 冲突” 的。②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积极构建平等 相待、互商互谅、互学互鉴的新型国际关系的。 ③中国不会侵略他人,称霸世界。④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1点 2分, 答出 3点给 6分)5 . ①中国在技术、空间研究领域的快速崛起。 ②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影响力日 益提高,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美国希望在单极世界中保持唯 一超级大国的地位。④美国相信“ 国强必霸” 的逻辑,对中国产生没有必要的担 忧。( 1点 2分,答出3点给 6分)6.A B.“与后文茶香的独特并无关联”错误。从“多雨的暮春,总可以看到岚起寨的四围袅袅 升起游移的岚气,和大片碧绿的茶园融为一体。岚气是变动不居的,只有在岚气散去时, 茶园才得以清晰地显现。寨子被群山环抱着,在它的西南,有一道瀑布,从黝黑的巨大岩石上答案第 1 页,共 2 页奔流而下,碎玉般晶莹迸溅。通向山岭高处的路径似乎都不曾开发,便给了小动物们更多穿 行的空间”可知,文章开篇对茶园环境的描写不仅说明了茶叶生长的优越条件,也为后文茶 香的独特等内容做了铺垫,是有关联的。C.“旨在批评现代人缺乏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错误。引用乔治 吉辛“世上有多少人能这样宁 静、会心地欣赏天地间的美景呢?每五万人中能否有一个人如此呢”的话是为了凸显作者在 岚起寨的宁静心境,而非批评现代人。D.“从而否定忙碌的价值”错误。原文说“在有些日子里,我们的确是在做着‘只争朝夕’的劳作, 没办法停下来”“这个生活节奏越发迅疾的时代,没有谁可以置身其外,但是个人的调节也能 带来一些自由,使感官体验到与‘迅疾’相反的趣味”,作者表达的是在快节奏时代,个人可以 调节自己,让自己安放、闲坐、松弛,以体味生活不同的趣味,并非否定忙碌的价值。故选:A。7.D .“文段把 ……对比,意在突出茶与书的本质区别明显”错误。“文段把不同茶的审美取向和 不同书的风格承载”放到一起,进行的是类比,是为了说明茶和书具有相似性,而不是突出 它们的本质区别明显。故选:D。8 ①“身在井隅”:制茶师傅们从事着辛苦、平凡的制茶工作,自鲜叶脱离母树后便开始辛劳 付出,认真对待揉捻、炒青、烘焙等每一道程序。②“心怀璀璨”:制茶师傅们手上功夫过硬,对工作专注且热爱;同时不囿于既往经验,不断追求创新,即便同一位师傅也会因情性、识见变化而使茶不同,展现出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9 ①从意境美角度看,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静谧、悠远的画面,人迹罕至的茶山,浮游的岚气, 构成了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宁静的茶山之中,能感受到自然的宁静 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体现了文学作品营造意境的审美价值。②从生命美角度分析,茶树在采摘后开启新的生长,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息。尽管经历了 采摘的“磨难”,但茶树依然能够在自然的滋养下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生命的循环和延续体现 了生命的坚韧之美,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价值,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③从哲理美角度考量,茶山的生长轮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人们生活有起有落,有忙 碌也有宁静,就像茶山一样,在经历了采摘的热闹后,又回归静谧,开启新的旅程。这种对 生活和生命的哲理性思考,使文章具有了更高的审美层次,引发读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入思 考。10 .A答案第 1 页,共 2 页句意:(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 “ 庆 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 ” 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 县中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从事” 是官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D。“ 出为 ” 连动短语作谓语,之间不断开;“ 密在县清慎” 作介词 “ 以 ” 的宾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A。11 .C C. “ 并在全国推行县制” 错误,那时 “ 县 ” 的建制未推广开来,秦始皇 统一天下后,县级建制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故选 C。12 .DD. “ 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主动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不满” 错误,根据原文 “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 可知, ,原文说是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末章作诗发牢骚。 “ 主动赋诗” 说法错误。 故选 D。13 .( 1)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想 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允许。(2)(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 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14 . ①有才华,善于辩论; ②有孝心,知恩图报; ③有名节,正直清慎。(每点 1分,共 3分)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 后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 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 命我为洗马。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 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答案第 1 页,共 2 页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 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 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材料二: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 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笃深的孝道之情,于是积郁成疾。祖母 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 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有 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 子的学生子游、子夏。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 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 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 “ 士人有 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 于是停止征召。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征召他到洛阳做太子洗 马。司空张华问他说: “ 安乐公这人怎样?” 李密说:“ 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 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 “ 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 (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 而丧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 张华接着问:“ 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 李密说: “ 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与普通人 说话,语言适宜琐碎。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 ” 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 “ 庆父 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 ” 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 中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 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应有的职分而心怀 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 “ 人 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 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 ” 武帝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答案第 1 页,共 2 页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15. DD. “ 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有误。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16 .同意“ 荒凉” 说。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 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 “ 自 ” “ 空 ” 二字写出 “ 碧草” “ 黄鹂” 无人欣赏的现实,渲染出祠庙凄凉、冷落的气氛。诗歌借景抒情,以祠 庙的荒凉衬托诗人此时内心的荒凉,含有感伤的意味。同意“ 盎然” 说。繁茂的阶前碧草把台阶都映得发绿,藏在深树枝叶后的黄鹂自 由自在地婉转啼鸣。诗句写出祠庙春景的美好、生机盎然。 “ 自 ” “ 空 ” 二字表 明,虽有这盎然的春景,但诗人并无暇欣赏,加倍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崇 敬之情。17 .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尔、塞、蛾、诼。18. A“ 请对子” 的 “ 请 ” 表示请求。A. 动词,邀请。BCD三项的 “ 请 ” 均为 “ 请求” 的意思。19. A. 由来已久 B. 脚不沾地20 ①改为:家乡人对大门的对联非常讲究。⑤改为:都凝聚于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对联里。21. “ 尊从” 的 “ 尊 ” 改为 “ 遵 ” ,“ 涣发” 的 “ 涣 ” 改为 “ 焕” 。22 ① “ 沾了沾” 与 “ 沾 ” :“ 沾 ” 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而 “ 沾了沾” 更强 调动作的反复性和轻微性,体现出先生在沾清水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试探性,让 读者能更细腻地感受到先生准备书写时的细致动作和专注状态。② “ 捋了捋” 与 “ 捋” :“ 捋” 只是单纯表明这个动作,“ 捋了捋” 则更突出动 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表现出先生在把红纸捋平展的过程中,是经过了多次、反 复地捋动,凸显出先生的认真态度。③ “ 蘸了蘸” 与 “ 蘸 ” :“ 蘸 ” 只是说明蘸墨这个行为,“ 蘸了蘸” 更加强调动答案第 1 页,共 2 页作的频率和节奏感,体现先生蘸墨时不是简单地一蘸即止,而是有一个反复蘸取 的过程,以保证毛笔能充分吸收墨汁,达到最佳书写状态,也让整个书写前的准备动作更具画面感和节奏感。 23示例:竹声入耳学虚心2024-2025学年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语文科试卷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下;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 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小题。 材料一 :2022年 3月28日,美国发布的《2022年国防战略》报告中的事实清单显示,美国国防部将采 取紧急行动以维持和加强对中国的威慑。美国把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甚至视中国为比 俄罗斯更重要的对手。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为了摧毁俄罗斯经济已经对其进行了制裁。但由于中国在技术、空间研究领域的快速崛起,以及经济发展和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中华文 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于是将中国置于更优先的竞争位置。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 发展,美国希望在单极世界中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不想分享任何权力,除非是像欧洲这样与 美国立场完全一致的盟友。然而,即使面对欧洲,美国也希望能凌驾于盟友之上。相比之下,中国并不寻求世界主导地位。中国希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而且还希望通过“ 一带 一路”倡议维系其所倡导的全球化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西方国家似乎想要建立自己的全球化模 式,但也有人认为美国最近正逐步放弃全球化理念。笔者认为,美国想要的是保持其全球影响力, 保障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利益。而中国的目的则具体得多,中国推出的“ 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是为了 提高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带着为其他国家谋求经济利益的目的,而不是通过这一倡议来寻求主 导地位。至于俄乌冲突,美国有可能并不介意战争继续下去,因为美国认为这场战争将给自身带来好处, 同时能够对俄罗斯产生不利后果。与此同时,美元的优势地位正在下降,而其他几种货币则在升值。 当然,如何准确解读当今时代的各种现象还为时尚早,但气候变化、全球生态恶化以及其他一些事 关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正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峻的挑战,而人类却在忙着明争暗斗,这是 一种极大的悲剧和极度的不幸。[摘编自马克林(澳大利亚教授)《中国崛起与文明影响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是实现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符合全人类共同价 值的人间正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 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与西方依靠坚船利炮、战马长矛的掠夺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激发主体性力量, 开辟了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会更无意去伤害和牺牲已经实现 了现代化的西方强国,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绝不是仅仅实现 了自己国家发展而不尽国际义务的道路,因此也就没有什么“金德尔伯格陷阱”。人类文明历史深刻 昭示,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明不仅不是“冲突” 的,而且可以互相激荡,互相推动,从而为其他文明 提供可资借鉴的“他者”或“他山之石”。“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缔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中华文明的特殊性与人类文明的普遍性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积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互学互鉴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开辟道路,积累条件。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民 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 国强必霸” 的逻辑,中国只是世界和 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真理制高点和道义制高点的有机统一 ,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具有重 要的世界意义。当前,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选择无非两条: 一是复制移植欧美国 家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是独立探索适合本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实质上来讲,西方的文明发展道路 就是西方国家压榨发展中国家、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支撑西方国家发展的不平等道路。这 样的文明发展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法复制,也不能复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的人类文明新 形态超越了“全盘西化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以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为中心的理论框架,探 索出了一条既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容 不可以复制,但是它的原则和启示却是可以借鉴的。从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 特殊,人类文明形态是一般。任何特殊都是一般,所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人类文明新 形态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还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为世界谋大同。(摘编自孙熙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世界意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面对与美国立场完全一致的盟友,美国是可以和他们分享权力的,但这种分享并不是平等的分 享。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保持其影响力和霸权的需要而放弃全球化,而中国则倡议维系新的全 球化模式。C.“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 的理念显示出了中国和世界荣辱与共的密切关 系。D.材料二中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出来的,是顺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 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式现代化没有 “ 修昔底德陷阱 ” 和 “ 金德尔伯格陷阱 ” ,因此与西方模式不同。B.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有两条,发展中国家却只能选第二条。 C.“ 依附理论 ” “ 世界体系理论 ” 都属于以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为中心的理论框架。D.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种,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还为全人类服务。3 .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 “ 文明互鉴 ” 这一观点有相似之处的一项是( )(3分)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钺)B.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司空曙) C.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D.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范成大)4 .材料一中说 “ 中国希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 ” ,在材料二中,哪些论述可以表现出这一理念?请 加以分析。(6分)5.为什么“ 美国把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 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岚起处有茶香 朱以撒①多雨的暮春,总可以看到岚起寨的四围袅袅升起游移的岚气,和大片碧绿的茶园融为一体。 岚气是变动不居的,只有在岚气散去时,茶园才得以清晰地显现。寨子被群山环抱着,在它的西南, 有一道瀑布,从黝黑的巨大岩石上奔流而下,碎玉般晶莹迸溅。通向山岭高处的路径似乎都不曾开 发,便给了小动物们更多穿行的空间。有登山癖好的人来此,也只能囿于一隅,静观四围之景象——不行路时也是可以生出许多念头的,尤其安然坐下时,比行色匆匆时有了更多的松弛——不仅 仅是动作上的,更在于内心。②对于岚起寨的暮春,我只能如简笔画那般信手勾勒。乔治 吉辛说:“ 世上有多少人能这样 宁静、会心地欣赏天地间的美景呢?每五万人中能否有一个人如此呢? ”我想,此时的我,或许是 五万人中的那一个幸运者。③如果不是下起春雨,岚起寨的茶园里便都是一些忙碌的身影,她们的指腕灵活地翻转着。积 年的经验,使她们采摘鲜叶时不必经过思索,便能做到准确而且迅捷。在指腕的翻转中,外人看到 了美感,她们则看到了日常的真实不虚。鲜叶及时地由露天来到车间,开始了由润泽到干燥的历程。④一夜无眠的制茶师傅们在晨曦到来时一脸倦意——从鲜叶脱离母树后,他们的辛劳就开始了。 许多程序,一一做去——我只记下了揉捻、炒青、烘焙。每年制茶的可能是这几位师傅,或者是那 几位师傅,手上功夫都不容置疑,他们在一起其实是各自展现差异。即便是同一位师傅相隔一年来 到岚起寨,他也已经不是过往的自己了——此时持有的情性、识见,已非去年的还原,这也使今年 之茶,非去年的复制。茶树一畦畦的,看似天生天养,从远处望去都如同无数的卧龙纹丝未动,然 草木有本心,每一株茶树内部也各有差异。天下植物千万,人确认茶为饮中上品, 一定是历经了无 数的试验,然后开辟茶山,种植培养,各出滋味。茶农之于茶树可谓知音,知其所喜高度、方位、 土壤。那些试图探求无限者,会不囿于既往的经验,脱略旧辙而开新径。 身在井隅,心怀璀璨——我想,每位师傅在制茶过程中都会有如此向往。⑤我在岚起寨顶楼的阳台上坐下来,而不是匆忙地赶往某个景点。出外旅行时,所思所想异于 平素,想的总是“ 松弛 ”“ 闲适 ”“ 岑寂 ”“ 清旷 ”这些字眼,便有了“ 坐下来 ”这个安放的姿态。 在有些日子里,我们的确是在做着“ 只争朝夕”的劳作,没办法停下来。元人杨载曾如此形容:“ 波 澜开阖,如江海之波, 一波未平,一波复起。”这个生活节奏越发迅疾的时代,没有谁可以置身其 外,但是个人的调节也能带来一些自由,使感官体验到与“ 迅疾 ”相反的趣味。如我在岚起寨的这 些日子,说起来没有什么工作成效。闲坐花了不少时间,品茶又花了不少时间,没有创造任何物质 财富,精神上的感悟一时也说不出有多少——它们潜沉于深处,不知何时才会砉然天开。不过,闲 散地坐下来,加上茶水的浸润,的确使人松弛了不少。以前我觉得自己写文、写字在结构方面都有点紧,后来松了许多,我以为是慢功夫的成全。⑥古人认为山以不动为法。它的厚重、沉稳、坚硬,和人的生存相仿,很实在、真切,也都向 前延伸。正如每个人都需要踏实劳作,方能实现生存的延续。然而, 一座山的灵气,往往是由岚气 来承担的,它缥缈随风,无一定之规地漫起、游移,任意西东。袅袅而起的岚气在情调和色调上都 异于火烧云,它薄纱一般洁净、素淡,人于远处静静地欣赏,甚至不愿开口评说什么。岚气所形成 的氛围无法让人说明白,那些说不明白的部分——只可意会,让人心怀一种朦胧的陌生感、新鲜感。⑦夜半醒来,觉得满室茶香。心想,人是让茶香唤醒的。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香气,茶香为 人所喜,起始可能是偶然,慢慢地,不可替代。从鲜叶到此时的茶香弥漫,我想是接近圆满了——楼下的制茶师傅已经很多个夜晚没有合眼了,如此茶香可以视为回报。 一批茶做完的时候,他 们的心绪便舒展起来。和茶香可以相提并论的是书香,它们的起源是一样的,都来自植物。每一泡 茶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大红袍异于白鸡冠,半天妖异于铁罗汉。每一本书也都有自己的风格承载, 旧版书不同于新版书,雕版印刷不同于激光照排。文士于书斋斜靠着,翻翻书,品茶,而后又翻翻 书,甚觉畅适。⑧“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这是苏东坡说的,然而制茶师傅似乎不认可此 说,嘱我还是先喝去年的茶,新茶放一段再说。关于理由,他只用了“ 退火 ”两个字。天下道理大 抵相通——我到文房四宝店挑了一些宣纸回家,并不急用,而是囤起来,日后再说。待旧宣纸用完 了,新的宣纸也火气销尽,平和温润,此时下笔便觉畅快。经过时日磨洗的纸,居然有这般效果——时日无语而行,某些因素于其中悄然化解,于是品质被提升了。有人来,送了一些老纸和老墨, 它们还达不到古纸古墨的等级,却也使我期待之至。很迫切地就把老墨研了,把老纸摊开了,写一 首清冷的宋词,感觉还真不同于以往,其中就有我对过往时日的敬畏,时间让这些纸和墨都有资格 冠之以“ 老 ”。新茶做成后,也在静静经历时日之变,这就不需人工参与了——如同青铜器爬上锈 迹,八仙桌漫上包浆,全是时日的拿手好戏。当然,茶叶不需放置那么久长,它们在适宜的时候被 饮用,韵致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⑨我离开岚起寨时已是立夏之后。采摘完鲜叶的茶山人迹罕至, 一片静谧。它在浮游的岚气中 继续汲天地精神,开始了新的生长。(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 岚起处有茶香 ”为题,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将岚气与茶香联系起来,描绘出山间云雾 缭绕的画面,使文章富有诗意和美感。B. 文章开篇描写茶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自然环境,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茶叶生长的优越条件,与 后文茶香的独特并无关联。C. 文中引用乔治 吉辛的话,表明能够宁静会心地欣赏天地间美景的人很少,旨在批评现代人缺乏 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D. 作者认为,在这个生活节奏越发迅疾的时代,有些时候,人在“ 只争朝夕 ”的劳作中无法体验松 弛闲适之趣,从而否定忙碌的价值。7. 关于文中第⑦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是让茶香唤醒的 ”一句强调了茶香的独特魅力。茶香从偶然被人喜爱逐渐变得不可替代。B. 文中提及制茶师傅多晚未合眼,“ 茶香可以视为回报 ” ,体现出作者对师傅辛勤付出的认可与敬 意。C. 作者将茶香与书香相提并论,是因为二者均源于植物,且都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D. 文段把不同茶的审美取向和不同书的风格承载对比,意在突出茶与书的本质区别明显。8. 文中第④段说“ 身在井隅,心怀璀璨”。请结合文本分析制茶师傅们是如何体现这一状态的。( 4 分)9. 文章结尾“ 采摘完鲜叶的茶山人迹罕至,一片静谧。它在浮游的岚气中继续汲天地精神,开始 了新的生长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请结合文本,从文学审美角度,谈谈你对它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古代诗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4小题。 材料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 ② 之 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 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 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 ,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④ 何如?”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 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 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 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 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 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 · 李密传》 [注]①改醮(j i à o):改嫁。 ②烝( zhē ng)烝:淳厚的样子。 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⑤虫流: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 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后因以“ 虫流 ”为死不得葬的典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 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 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 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 之劾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A.察、举,在这里指察举制,它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间。B.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秀异之士,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C.县,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原与“ 悬 ”为同一字,春秋时楚国最先设县,并在全国推行县制。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礼制,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 奉养为由,辞不就任。B.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停止征召。李密守丧期满后,晋武帝恢 复了他太子洗马的职位。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 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主动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 事马上奏请罢免了李密的官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14.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李密的形象特点。(3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 II(本题共 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16小题。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以“ 蜀相 ”而非“ 武侯祠 ”为题,表明诗人写祠堂的目的是为了写诸葛丞相。B.首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丞相祠堂的位置。“ 寻 ”字说明是有意识地寻访,表达了诗人对 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C.“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句指刘备曾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并向他咨询天下大计一事。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16.对诗歌第二联所写景物的特点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联写出了景物的荒凉,有人认为 这联写出了景物的春意盎然。你同意哪种看法?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6分)(三) 古代诗文阅读 III(本题共 1小题, 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4小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2)《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家乡在皖西霍山。这里自古崇德尚文,腊月里“ 请对子 ”的传统 A 。打年货时,人们就会备好大红纸、墨汁,以供“ 请对子 ”之用。何谓“ 请对子 ” ?①家乡人对大门的对联非常考究, ②认为对联是家庭的脸面,最能体现家庭 的文化素养、家风传承, ③所以一定要郑重地请学富五车的老者拟定,④把上年的收获、感悟, 来 年的愿景、渴望,⑤都凝聚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对联里, ⑥这是相沿成习的自觉。在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的现在,虽然自己也能拟联,但人们依然尊从“ 请对子 ”的习俗,一示重视, 二含自谦,三显恭敬,觉得请来的对子,更具仪式感,贴在大门和庭院,喜气洋洋,火火红红,“ 门 楼子 ”气宇轩昂,神采涣发,这个年才过得有意义,心里才踏实。进入腊月,有名望、善书法的文化人,成为十里八乡的“ 香饽饽 ” ,这家拽,那家请,一天到晚忙得 B 。但是,多年积累的功力被乡亲认可,他们倒也乐此不疲,欣然愿往。按照约定的日子,家主早早上门请先生。听闻先生将到,周围的乡邻手拿准备好的红纸,也一 起涌来,笑脸迎候。先生来到主家的堂屋,主妇忙着倒茶,主人敬烟,先生入座,稍事休息。 一会 儿,先生一声:“ 干活!”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忙不迭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先生诙谐地说: “ 那就劳你发财的大手,牵牵纸吧。 ”先生起身,来到桌前,从自己的行头中,取出大小不等的毛笔,顺势摆在笔架上。然后挑上尺寸相适的毛笔,在清水碗里沾了沾,提起来看了看,觉得可以, 随手拿起墨汁瓶,拧开盖子,将墨汁倒入空碗中,顿时,浓浓的墨香飘散在空气中。先生双手把铺 在面前的红纸捋了捋,消除凹凸,使其平展。随后,提起笔,在盛着墨汁的碗里蘸了蘸,屏住呼吸, 聚气凝神,挥毫泼墨,无拘无束,笔走龙蛇。少顷, 一副对联即大功告成。主人边连声道谢,边把 写成的对联移至空白地方晾着,等候收墨。大家围拢过来,一饱眼福,啧啧称赞。18. 下列各项中的“ 请 ” ,与文中“ 请对子 ”的“ 请 ”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请柬 B. 请罪 C. 请教 D. 请辞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 ①文章第二段标序号的句子中, ①—⑥句中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4分)21. 画波浪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做修改。(2分)22. 文章第四段中运用了“ 沾了沾 ”“ 捋了捋 ”“ 蘸了蘸 ”三个短语,请任选两个说说它们与“ 沾 ” “ 捋 ”“ 蘸 ”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5分)23. 大门的对联最能体现家庭的文化素养、家风传承,爷爷拟写了大门的上联,请你帮忙拟写下联。 (2分)上联:梅影临窗知守志 下联: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致辞曾说:“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 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走到了关键当口。 ”而身为高中生的你们,也即将迎来自己 人生的重大变化。面对诸多变化,是“ 以变应变 ” ,还是“ 以不变应万变 ”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作为 高三学生代表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福建省漳州市乙丙级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docx 福建省漳州市乙丙级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