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所见》:牧童骑黄牛——《池上》:小娃撑小艇——《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二、初读古诗昼耘供稚漪翘舌音翘舌音桑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后鼻音小组交流诗题 儿童的行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理解诗意查工具书、组词法、展开想象、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了解作者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兴”,诗中指即兴创作。“杂兴”,指有感而发,随事而咏的诗。诗人创作的这组田园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这一首是其中的第31首。农耕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耘田”是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进而可知古诗的背景是夏天。“村庄儿女”指村里的成年男女。“童孙”指小孩子。诗歌展现了夏忙时节农家男耕女织的情景。如果让你用画来表现这首诗,你需要画几幅画 画上都有什么人 他们在做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每幅图的内容,讲给大家听一听。你最喜欢哪个画面 请说一说理由。学写生字布置作业背诵古诗,并尝试默写整首诗再见!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一、自学《稚子弄冰》自学要求:①读流利,读出节奏,读出感情。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题、诗句的意思,在脑海中想象出对应的画面。③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疑问。金盆,一般指铜盆。脱,把冰从盆里取出来。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本首诗中,“穿”字用了两次,是不是重复了 第二处换成“传”字如何 第一个穿是“穿过,通过”的意思,第二个穿是“穿越”的意思,表现出声音的响亮而长久。如果把第二处换成“传”,只体现出传到此处,没有“穿”字表现得更远更久。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练习背诵自主学习《村晚》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正要落山的太阳好像被远山含在嘴里一样,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衔”,本意是用嘴含,这里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似的。对比三首古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都是写乡村儿童生活的,都写了儿童的活动,都是宋诗,都是七言绝句。不同:儿童的活动环境不同:第一首是农忙时节的村庄,第二首是寒冬时的村庄,第三首是夕阳西下的池塘边。练笔从三首诗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写成一篇短文。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有关儿童的古诗,读一读,想象其中的画面;品一品,传递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