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六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长治市第六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省长治市第六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下列语句中的“逻辑”一词是基于“逻辑学”含义使用的是( )
A.司法工作者应当学点逻辑
B.夏天穿棉袄,太不符合逻辑了
C.我们要善于逻辑的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D.电影《黑天鹅》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2.中医诊病中有一项舌诊,就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来判断患者疾病的。一般中医通过看患者舌头的颜色、大小、是否灵活、舌苔厚度以及舌下的青筋,可以得知患者是否体内有寒、热、湿等问题。这体现了( )
①思维的概括性
②思维的间接性
③思维的能动性
④思维的差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专家在谈到儿童能不能看电视的问题时说:“看电视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帮助他们认识社会角色和动物等,孩子不能不看电视;但是看电视会影响孩子视力的发育,可能导致近视和散光,因此孩子不能看电视。”上述观点( )
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违背了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③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④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概念的概述”的学习中,老师让同学们探究“概念间的关系”这一知识内容时,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等,所以“小学生”与“初中生”是反对关系。
②乙同学: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白马”和“马”两个概念就是属种关系。
③丙同学:矛盾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比赛结果“输”和“赢”就属于矛盾关系。
④丁同学: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例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人们认识了一类事物的特有属性,就会形成反映该类事物的概念。但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思想,这就需要人们应用概念去断定即判断。关于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是肯定判断
②判断通过语词表达
③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判断要么是假判断
④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以下属于逻辑学“非传递关系”的是( )
①张三认识李四,李四认识王五
②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③甲的年龄比乙小,乙的年龄比丙小
④李四是李明的父亲,李明是李红的父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后,有专家指出,“该航天飞机的失事或者由于设备故障,或者由于人为破坏”。现已查明失事原因确系设备故障。因此,可以排除人为破坏。从逻辑上看,上述推理( )
A.正确,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B.正确,是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C.错误,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D.错误,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8.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就是关系判断。下列对关系判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王和小张是最好的朋友”是性质判断
②“核污染水排海损人而且又不利己”是关系判断
③“小林比小张高,小张比小方高”,存在着传递关系
④“小刘认识小孙,小孙认识小赵”,存在着非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类比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①前提不蕴涵结论
②结论的断定范围超出了前提的断定范围
③从一般到个别
④从个别到一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以下说法违反了同一个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
①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②甲说:“你会做饭吗?”乙说:“我会呀!”甲:“那你会做什么菜啊?”乙:“我只会做饭!”
③甲对乙说:“这件事情我不会参与,我只会在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你们。”
④甲说:“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乙问:“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呢?”甲:“去年3月13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所以,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 )
A.肯定前件式,正确
B.肯定前件式,错误
C.肯定后件式,正确
D.肯定后件式,错误
12.下列关于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同关系:人民法院与我国审判机关
②属种关系:民法典与法律
③矛盾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④反对关系:合法行为与犯罪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在学习《经济与社会》时,老师讲到“国有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小源做出了如下推理
国有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 L公司不是国有企业。 所以,L公司不用承担社会责任。
从演绎推理的角度来看,他的推理犯了( )
A.“四概念”的错误 B.“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C.“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D.“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  )
A.两个联言判断
B.第一个是联言判断,第二个是选言判断
C.两个选言判断
D.第一个是性质判断,第二个是关系判断
15.下列语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有( )
①实验若不成功,就失败 ②甲去或乙去
③不仅他不会,而且你也不会 ④或去或不去,岂能犹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与“商品是劳动产品”,这两个关于商品的定义相比,前者比后者( )
A.内涵多,外延大 B.内涵多,外延小
C.内涵少,外延大 D.内涵少,外延小
17.下列判断是假言判断的是(  )
A.不在沉睡中觉醒,就在沉睡中灭亡
B.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C.人民大会堂既雄伟又壮丽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父亲在看完老师的评语后勃然大怒,质问儿子:“你说,你都跟谁打架了?”儿子说:“我没有跟别人打架啊!”父亲说:“你还嘴硬!这上面不是写着‘经常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吗?”这位父亲违反了逻辑思维要求的( )
A.矛盾律 B.排中律 C.同一律 D.充足理由律
19.有些导演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要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为前提?( )
A.有些导演是大嗓门 B.所有大嗓门的人都是导演
C.所有导演都是大嗓门 D.有些大嗓门的不是导演
20.《红楼梦》是杰出的古典文学著作,因为《红楼梦》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这是一个直言三段论的省略式,它省去了__________,恢复后_______。( )
A.大前提正确 B.大前提不正确
C.小前提正确 D.结论不正确
21.下列判断中属于联言判断的有( )。
①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橘子牛④这件事要么张三做,要么李四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周末,张嘉和李贺相约去逛街,中午时分,二人就午餐吃点什么发生争论。最后,张嘉说:“海底捞、俏江南选一个吧!”如果张嘉的上述断定为假,则以下可能是他们最后的选择的是( )
①张嘉说服李贺放弃俏江南,去了海底捞
②张嘉和李贺中午只吃了正宗的兰州拉面
③李贺不愿意吃火锅,坚持去俏江南,张嘉妥协了
④张嘉和李贺去海底捞吃完火锅又去俏江南吃了甜点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
二、主观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央视新闻2024年4月23日报道,近期,拜登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名义,宣布将调查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中国电动车真的会威胁国家安全吗?美国的调查依据是什么?
美国调查中国汽车的起点是2023年7月,四名国会议员写给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的一封漏洞百出的信,信中针对的是中国自动驾驶车辆。2023年10月,开始有人发声,在此时的言论中,讨论对象从“自动驾驶汽车”变成了“联网汽车”。2023年11月,参与政要的规模再次扩大,内容还是这封信,讨论对象再次改变,模糊成了更广泛的“智能汽车”。2024年1月,同样还是这封信的基础内容,却在自动驾驶汽车后,悄悄加上了“和电动汽车”。
以一封漏洞百出的信件为基础,又将其中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肆意延伸、不断混淆:先是变成了联网汽车、再到智能汽车、最后又变成了电动汽车。针对性越来越强,也引导着舆论热度持续高涨。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谈谈你对美国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陈先生向某保险公司投保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保险金额为30万元。2023年3月,陈先生因病住院,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病愈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该保险公司决定不予理赔,主要理由有二:第一,陈先生患的“主动脉夹层”并非合同写明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不在承保范围;第二,陈先生的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并非合同约定的“开胸”或“开腹”手术,故陈先生所患疾病不属于重大疾病范畴,不应当赔偿保险金。陈先生不认可,通过多部医学典籍举证证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系一种疾病。双方协商未果,陈先生便将某保险公司诉至某区人民法院。某区人民法院判决该保险公司向陈先生支付保险金30万元。
结合材料,运用概念的有关知识,对某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加以批驳。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天,一辆小轿车被盗,公安机关经过半个月的侦察,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甲 车不是我盗的。
乙 车是丁盗的。
丙 乙于五天前找人卖被盗的车。
丁 盗车的不是我。
(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请问盗车的是谁?请说明理由。
(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则盗车的又是谁?请说明理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D A D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A C B B C C B
题号 21 22
答案 A C
23.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美国国会议员信件内容和相关言论将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肆意延伸、不断混淆:先是变成了联网汽车、再到智能汽车、最后又变成了电动汽车,美国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违反了逻辑思维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其言论更多地是一种政治操弄和市场焦虑的表现。(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4.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系一种疾病,某保险公司对主动脉夹层的概念混淆不清。
②下定义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重大疾病的定义,对疾病特征进行了客观描述,与治疗方式无关。某保险公司以疾病治疗方式界定是否是重大疾病,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5.(1)甲是罪犯。因为乙、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则甲是罪犯。
(2)乙是罪犯。因为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丁中必有一句假话,则甲、丙为真话。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则乙是罪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