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搭船的鸟》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 “父、啦、鹦、鹉” 等 15 个生字,会写 “搭、亲、沙” 等 13 个生字,准确理解并运用 “母亲、外祖父、雨点” 等词语进行造句。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尝试运用所学方法描写一种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乐趣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捕鱼过程,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翠鸟的图片、视频,课文朗读音频。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彩色画笔和画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 分钟)
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鸟类的图片,如麻雀、喜鹊、啄木鸟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提问:“同学们,这些小鸟都很可爱,那你们见过会搭船的鸟吗?”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教师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如 “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等,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简要梳理,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5 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认读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 “鹦、鹉、悄、吞” 等字的读音,强调 “啦” 是轻声。对于学生读错的生字,教师及时纠正并示范朗读。
学习生词: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如 “母亲、外祖父、雨点、船夫、羽毛、翠绿、静悄悄、翠鸟、捕鱼” 等,让学生认读。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通过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学生理解 “雨点” 的意思;展示船夫摇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船夫” 一词;利用翠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翠绿” 的颜色。
生字书写指导: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边写边讲解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重点指导 “搭” 字,提醒学生注意右半部分 “答” 的写法,不要少写一横;“亲”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翠” 字上半部分 “羽” 的横折钩要变成横折。学生在练习本上临写生字,每个生字写 3 - 5 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写了 “我” 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并观察了它的外形和捕鱼过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 分钟)
学习第 1 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的内容:“我” 和母亲去外祖父家,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的声音,船夫摇橹。
教师提问:“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认识拟声词,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环境氛围。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下雨时的情景和氛围。
学习第 2 - 4 自然段
感受翠鸟的美丽
学生默读第 2 自然段,画出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教师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翠鸟外形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从羽毛、翅膀、嘴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翠鸟外形的特点,加深对翠鸟外形的印象。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对翠鸟的赞美之情。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翠鸟的美丽。
体会作者的好奇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 3 自然段,思考:从这一自然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好奇。教师提问:“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 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如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语气,提出这些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好奇心理。
学习翠鸟捕鱼的过程
学生自由朗读第 4 自然段,思考:翠鸟是怎样捕鱼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句子:“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教师提问:“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找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吗?” 引导学生找出 “冲、飞、衔、吞” 等动词。
教师通过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翠鸟捕鱼的敏捷和迅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翠鸟捕鱼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翠鸟捕鱼时的敏捷和迅速。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全班齐读。
学习第 5 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 5 自然段,思考:从母亲的话中,“我” 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 知道了这只鸟是翠鸟,它搭船是为了捕鱼吃。
教师提问:“‘搭’字用得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体会 “搭” 字的生动形象,表现出翠鸟就像一个乘客一样,利用了 “我们” 的船,既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又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小组合作,拓展延伸(10 分钟)
小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把翠鸟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在乘船途中,留心观察翠鸟,抓住了翠鸟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拓展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仔细观察过的一种动物,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一段话描写它的外形和活动。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然后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小组内推选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只美丽、敏捷的翠鸟,跟随作者的脚步,观察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过程。我们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写出更生动、更精彩的文章。
情感升华:同时,我们也要懂得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让这些可爱的动物与我们人类和谐相处。
(六)布置作业(2 分钟)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把自己写的描写动物的片段修改完善,读给家人听。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制作一张观察记录卡,记录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
六、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外形:羽毛(翠绿) 翅膀(蓝) 嘴(红、长)
捕鱼:冲 飞 衔 吞
观察方法:仔细观察 抓住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