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第3课时 黄河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第3课时 黄河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黄河
基础达标
一、黄河的特点
1.【跨学科 语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
A.喜马拉雅山脉、渤海 B.昆仑山脉、黄海
C.巴颜喀拉山脉、渤海 D.唐古拉山脉、东海
二、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跨学科  语文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不断被文人墨客吟诵和赞美。读黄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写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A.源头 B.上、中游 C.中、下游 D.下游
3.“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给宁夏平原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提供了( )
A.充足的灌溉水源 B.便利的航运条件
C.丰富的水能资源 D.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黄河的治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这位“母亲”目前多种“疾病”缠身。读图,完成4~6题。
4.治理黄河“动脉阻塞”的有效措施有( )
①轰炸冰坝 ②植树种草
③疏通河道 ④加固堤坝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治理黄河“脚肿”的有效措施有( )
①上游大力开矿 ②中游植树种草 ③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④下游疏通河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治疗黄河“大量脱发”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固大堤坝 B.退田还湖
C.植树种草 D.裁弯取直
能力提升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黄河四个水文站的数据资料表,完成7~
9题。
水文观测数据 兰州 河口 桃花峪 利津
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981 786 1 820 1 514
年平均含沙量 (千克/立方米) 3.48 6.67 26.6 24.8
7.下列有关黄河年平均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兰州到河口变大
B.从河口到桃花峪变小
C.从桃花峪到利津变大
D.从桃花峪到利津变小
8.下列有关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加,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B.减少,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高
C.增加,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D.减少,汇入支流少,输沙量少
9.桃花峪到利津河段年平均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 )
A.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B.“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加上蒸发量大,水量减少明显
C.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偏少
D.沿岸污染严重,可用水少
  河流入海口处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所示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唐古拉山脉
C.巴颜喀拉山脉 D.祁连山脉
11.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减缓,主要原因是( )
A.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B.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C.下游地区整治地上悬河成效显著
D.河口地区注重生态保护退耕还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10月,中国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目的在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材料二 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发源于 (填地形区),从 省入海。
(2)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① 平原。
(3)“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体现了黄河 的水文特征,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严重。
(4)为使黄河安澜,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在中游采取的措施是 。
新教材素材开发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教材P51“阅读”拓展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它控制着黄河92%的流域面积、91%的径流量和近100%的泥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丰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的 (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省境内。
(2)说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任答2点)第3课时 黄河
基础达标
一、黄河的特点
1.【跨学科 语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天上”和“海”分别是指(C)
A.喜马拉雅山脉、渤海 B.昆仑山脉、黄海
C.巴颜喀拉山脉、渤海 D.唐古拉山脉、东海
二、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跨学科  语文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不断被文人墨客吟诵和赞美。读黄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写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B)
A.源头 B.上、中游 C.中、下游 D.下游
3.“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给宁夏平原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提供了(A)
A.充足的灌溉水源 B.便利的航运条件
C.丰富的水能资源 D.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黄河的治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这位“母亲”目前多种“疾病”缠身。读图,完成4~6题。
4.治理黄河“动脉阻塞”的有效措施有(B)
①轰炸冰坝 ②植树种草
③疏通河道 ④加固堤坝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治理黄河“脚肿”的有效措施有(C)
①上游大力开矿 ②中游植树种草 ③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④下游疏通河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治疗黄河“大量脱发”的有效措施是(C)
A.加固大堤坝 B.退田还湖
C.植树种草 D.裁弯取直
能力提升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黄河四个水文站的数据资料表,完成7~
9题。
水文观测数据 兰州 河口 桃花峪 利津
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981 786 1 820 1 514
年平均含沙量 (千克/立方米) 3.48 6.67 26.6 24.8
7.下列有关黄河年平均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从兰州到河口变大
B.从河口到桃花峪变小
C.从桃花峪到利津变大
D.从桃花峪到利津变小
8.下列有关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C)
A.增加,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B.减少,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高
C.增加,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D.减少,汇入支流少,输沙量少
9.桃花峪到利津河段年平均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B)
A.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B.“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加上蒸发量大,水量减少明显
C.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偏少
D.沿岸污染严重,可用水少
  河流入海口处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所示山脉是(C)
A.喜马拉雅山脉 B.唐古拉山脉
C.巴颜喀拉山脉 D.祁连山脉
11.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减缓,主要原因是(B)
A.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B.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C.下游地区整治地上悬河成效显著
D.河口地区注重生态保护退耕还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10月,中国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目的在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材料二 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发源于 青藏高原 (填地形区),从 山东 省入海。
(2)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① 河套 平原。
(3)“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体现了黄河 含沙量大 的水文特征,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严重。
(4)为使黄河安澜,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在中游采取的措施是 植树种草 。
新教材素材开发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教材P51“阅读”拓展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它控制着黄河92%的流域面积、91%的径流量和近100%的泥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丰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的 中游 (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河南 省境内。
(2)说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任答2点)
参考答案:防洪、除沙、防凌汛、发电、灌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