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和显微镜答案与解析模块一:生物与非生物知识检测1.(1)应激性(2)生长(3)新陈代谢(4)繁殖(5)呼吸(6)遗传与变异(7)进化2.放大镜;阴暗潮湿典型例题例1.答案:A解析:克隆羊、丹顶鹤、珊瑚虫都具有生物特征。克隆羊能生长繁殖,丹顶鹤可进行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珊瑚虫是活的生物。而恐龙蛋化石(B)、钟乳石(C)、珊瑚(D,是珊瑚虫分泌物形成)、智能机器人(D)均无生物特征,如不能繁殖、无新陈代谢等。例2.答案:C解析:“一岁一枯荣” 描述草每年枯萎又繁茂,体现了生长(由枯到荣)和繁殖(通过种子繁衍后代)的特征,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的特征相符,A、B、D 选项在诗句中未体现。例3.(1)应激性(2)营养(3)繁殖(4)生长(5)生物变式训练1.答案:B解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中 “发几枝” 描述植物长出新枝条,体现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征,A、C、D 选项在诗句中未涉及。2.答案:C解析:用书本遮光,蜗牛向阴影处移动,说明其对光刺激做出反应,属于应激性。能运动(A)、有视觉(B)并非该实验主要体现的特征,实验未涉及生长(D)。3.答案:D解析:机器人 不能繁殖(A)、不由细胞构成(B)、无法进行新陈代谢(C),不具备生物特征,属于非生物,D 正确。模块二:显微镜的使用知识检测1.(1)目镜;(3)转换器;(4)物镜;(7)反光镜;(11)粗准焦螺旋;(13)细准焦螺旋2.(1)镜座;镜臂;左前(2)遮光器;大;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3)载物台;通光孔(4)物镜;粗准焦螺旋;后;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3.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例如目镜 5×、物镜 10×,放大倍数为 50×。4.倒立的像6.越大;越小7.低倍:细胞小,数目多,视野亮,范围大;高倍:细胞大,数目少,视野暗,范围小典型例题例1..答案:C解析:转换器的作用是调换物镜,C 正确。镜座用于稳定镜身(A 错误),载物台放置玻片(B 错误),镜臂是手握部位(D 错误)。答案:D解析: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可增加光线,D 正确。安放时应左眼观察(A 错误),对光调节的是光圈和反光镜(B 错误),调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看物镜(C 错误)。例3.答案:B解析: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①)上;不动转动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则在物镜(②)上,B 正确。例4.答案:D解析:显微镜成倒立像,“qdbp” 上下左右颠倒后仍为 “qdbp”,D 正确。例5.答案:D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流动方向与实际相同,图 C 为逆时针,实际也是逆时针,D 正确。逆时针转粗准焦螺旋升镜筒时应看目镜(A 错误),视野中黑色圆圈是气泡(B 错误),换高倍镜后调细准焦螺旋(C 错误)。答案:C解析:将视野③变成④需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而非平面镜(C 错误)。视野①细胞重叠是未展平材料(A 正确),视野②有气泡是盖盖玻片不当(B 正确),换高倍放大镜可放大细胞(D 正确)。例7.答案:B解析:图甲中视野①细胞最小、数目最多,放大倍数最小,对应图乙中目镜 1(长,放大倍数小)和物镜 4(短,放大倍数小)组合,B 正确。视野亮度由亮到暗顺序是①③④②(A 错误),视野②放大倍数最大(C 错误),看到视野②应选目镜 3 和物镜 6(D 错误)。例8.(1)目镜;物镜;反光镜;粗准焦螺旋(2)对光;调焦(3)②③(4)目镜(5)“q”(6)C(7)400解析:(1)根据显微镜结构可知各部分名称。(2)显微镜使用步骤为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3)光线过强选小光圈和平面镜,减少光线进入。(4)转动物镜和移动玻片污点不动,说明在目镜上。(5)“b” 在显微镜下呈 “q”。(6)视野甲中物像在左下方,移到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7)最大放大倍数为 10×40=400 倍。变式训练1.答案:C解析:调节物像大小需更换目镜或物镜,转动遮光器调节的是光线强弱(C 错误)。A、B、D 操作目的与对应操作正确。2.答案:C解析:显微镜使用正确顺序为③取镜安放→①对光→②放片调焦→④观察,C 正确。3.答案:A解析: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需放大倍数最小,选物镜①(10×)、目镜④(5×),物镜短(⑥),A 正确。4.答案:B解析:视野甲物像在左下方,移到中央需先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高倍镜(B 正确,A 错误)。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需调大光圈(C 错误),物像模糊调细准焦螺旋(D 错误)。5.答案:D解析:步骤 5 换用高倍物镜需转动物镜转换器,D 正确。该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 5×40=200 倍(A 错误),步骤 1 是调反光镜(B 错误),步骤 3 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 错误)。6.答案:B解析:原放大倍数为 10×15=150 倍,换 45× 物镜后放大倍数为 10×45=450 倍,是原来 3 倍,视野中细胞数目为原来 1/9,原视野约 45 个细胞,现约 5 个,B 正确。7.(1)物镜(2)低倍镜;视野中央;镜筒(3)细(4)①:③;光圈;反光镜 ②:100;长度解析:(1)下降镜筒时看物镜防压坏装片。(2)用高倍镜前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移到视野中央,换镜时不升镜筒。(3)换高倍镜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4)①视野③细胞最大、数目最少,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调光圈和反光镜增亮。②放大倍数为 10×10=100 倍,指长度放大。模块三:细胞知识检测1.罗伯特 胡克;微米2.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3.(1)植物细胞特有结构:细胞壁(保护支持)、叶绿体(光合作用)、液泡(含细胞液);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生命活动场所)、细胞核(生命活动控制中心)(2)甲为植物细胞,乙为动物细胞;A. 细胞壁;C. 细胞核;D. 叶绿体;E. 液泡典型例题例1..答案:C解析:细胞学说指出所有植物和动物由细胞构成,并非所有生物(如病毒无细胞结构),C 错误。A、B、D 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例2.答案:C解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和液泡,C 正确。A、B、D 均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例3.答案:B解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蒲草细胞内有毒物质含量低是细胞膜阻挡有毒物质进入的结果,B 正确。细胞壁主要起保护支持作用(A、D 错误),细胞质是生命活动场所(C 错误)。例4.(1)B;A(2)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3)3;叶绿体(4)4(5)细胞膜解析:(1)A 图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是植物细胞;B 图无,是动物细胞。(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3)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4)“种瓜得瓜” 由细胞核(4)决定。(5)细胞膜能阻挡农药进入细胞。变式训练1.答案:B解析:细胞学说认为所有植物和动物由细胞构成,并非所有生物(如病毒),B 错误。A、C、D 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2.答案:C解析:棉花叶肉细胞(植物细胞)和果蝇细胞(动物细胞)的共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 正确。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3.答案:B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绿叶海蜗牛” 摄取藻类后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B 正确。液泡、细胞膜、细胞壁与光合作用无关(A、C、D 错误)。4.答案:D解析:⑥是细胞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④),D 错误。①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A 正确),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B 正确),⑤液泡含糖分使西瓜甘甜(C 正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讲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和显微镜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初步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能正确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显微镜第一台显微镜是由荷兰密得尔堡一个眼镜店的老板詹森和他的父亲罕斯发明的。1590年,一个早晨,詹森在楼顶上闲玩。他把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一个金属管子里,用这个管子去看街上的建筑物,意外发现教堂高塔上的雕塑比原来大了好几倍,他们抓住这个偶然的发现,认真思索,反复实践,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种距离不等的配合,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当然,这台显微镜只能称为显微镜家族中的“始祖”,无论是放大倍数,还是分辨能力都是相当低的。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1.生物(1)有 (遇到刺激会做出反应)(2)能 (由小变大)(3)能进行 (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4)能 (生小宝宝)(5)能 (需要氧气)(6)有 的特性(龙生九子,子子不同)(7)能 (人是由猿猴变的)。2.观察蜗牛借助 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 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例1生物具有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请仔细判断并选出以下全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A.克隆羊 丹顶鹤 珊瑚虫 B.试管婴儿 流感病毒 恐龙蛋化石C.转基因大豆 钟乳石 大肠杆菌 D.珊瑚 智能机器人 大肠杆菌例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呼吸 B.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例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著名诗句,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 .(2)“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3)红杏伸出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4)能够出墙的红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再长成大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特征.(5)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杏树属于 .(选填“生物”或“非生物”).练1读唐代诗人王维的优美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有遗传的特性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练2在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时,当用书本遮在爬行的蜗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时,蜗牛会往阴影处移动。该实验说明蜗牛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能运动 B.有视觉 C.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D.能生长练3Kengoro是截止2019年为止人类所制造出的最先进机器人,它可以完成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多种复杂运动。下列关于机器人Kengoro说法正确的是( )A.Kengoro能够繁殖后代 B.Kengoro是由细胞构成的C.Kengoro能进行新陈代谢 D.Kengoro是非生物1.显微镜的构造:(1) (2) 镜筒 (3) (4) (5)遮光器(6)通光孔 (7) (8) 镜座 (9)镜臂(10)压片夹(11) (12)物镜转化器 (13)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1)安放:左手托 ,右手握 ,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 方;(2)对光:转动 物镜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让较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 (光线亮时用 ,光线暗时用 ),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 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 ;(4)调焦:①眼睛盯住 ,向 前 转动 ,使镜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 调节 ,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 ,使物像更加清晰;(5)观察。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4.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 。(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①要想移到视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动。②细胞液流动方向,观察到是怎样的,实际就是怎样的。5.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6.目镜与物镜的区别:(1)物镜带有螺纹(2)物镜越长,倍数 ;目镜越长,倍数 。7.视野中有小黑点的解决办法:黑点只可能出现在物镜、目镜、和载玻片上,移动哪个结构,黑点动了,就在哪个结构上;没动就不在。8.低倍与高倍的区别 低倍 高倍细胞 ,数目 ,视野 ,范围 细胞 ,数目 ,视野 ,范围例1下列有关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座--用手握镜的部位 B.载物台--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C.转换器--调换物镜 D.镜臂--稳定镜身例2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必备的观察技能,下列显微镜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安放时,放在身体左侧,便于用右眼观察B.对光时,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对光更精准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目镜,以免压坏装片D.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较暗,此时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例3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图原理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A.物镜、装片B.装片、目镜C.装片、物镜D.目镜、物镜例4在载玻片上写下字母“qdb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字母形状是( )A.dqpb B.pbdq C.bpqd D.qdbp例5黑藻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叶肉细胞单层,叶绿体大而清晰,会贴着细胞边缘按一定方向流动,因此黑藻常常被选作实验材料。同学们制作了黑藻临时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逆时针转动显微镜的结构⑥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B.视野B中出现很多黑色圆圈,是因为取材太厚细胞重叠了C.转动②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转动结构⑤D.图C是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流动方向,实际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例6某同学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玻璃杯、玻璃片和可伸缩支架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水滴显微镜”,来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4个视野如图乙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视野①中表皮细胞重叠,原因是未将材料展平B.视野②中有气泡,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C.将视野③变成视野④,需要调节平面镜D.若要将视野④的细胞放大,可以更换成更高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例7图甲是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图乙为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和物镜。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4个视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顺序是:①④③②B.要想看到视野①应该选用图乙中的镜头1与4进行组合C.图甲中视野②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数最小,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最清晰D.要想看到视野②应该选用图乙中的镜头1与6进行组合例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图1为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填写.(1)各标号所示部位名称.A C ,E ,F(2)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 →放片→ →观察.(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4)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某同学转动物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 上.(5)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看到的是图象是 (画出图象)(6)如图2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7)此显微镜目镜有5×和10×,物镜有10×和40×,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 倍.练1下表是显微镜使用中的目的及对应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目的 操作A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B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细准焦螺旋C 调节物像大小 转动遮光器D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练2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练3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其中的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⑤⑥为观察到的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练4如果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C.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亮,所以应该换用小光圈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练5小新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50倍B.步骤1是通过更换物镜来实现C.步骤3是通过调节反光镜使图像清晰D.步骤5要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练6如图所示为王鑫同学在用10×目镜和15×的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为了进一步观察细胞内的结构,他将物镜换成了45×的,在不动玻片的情况下,他将会看到几个细胞( )A.3个 B.5个C.6个 D.54个练7根据你对显微镜使用和观察结果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1)低倍镜调节焦距前要先下降镜筒,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 ,以防止物镜触及装片。(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使用 ,待观察清晰后,将观察物移到 。千万注意换高倍物镜时不能将 升高。(3)换上高倍物镜后要使用 准焦螺旋。(4)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视野最暗的图象是 (填序号),由于图象太暗则应调节 和 。②若选择组合(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 (填“长度”“面积”或“体积”)。1. 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 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 。2.细胞学说内容: 。3.细胞的结构:植物 细胞 细胞壁动物 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2)甲为 细胞 乙为 细胞;A. B . 细胞膜 C. D. E. F.细胞质 。例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科学发展史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布朗虽然没有提出细胞学说,但他发现了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C.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D.魏儿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完善了细胞学说例2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叶片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菠菜的叶片细胞例3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含量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 )A.细胞壁的作用 B.细胞膜的作用C.细胞质的作用 D.细胞壁与细胞膜共同作用的结果例4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______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 、[______] 和[______] 。(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图中的 填字母代号)。(5)给农作物喷洒农药可以杀死害虫,但是不会杀死农作物的细胞,这是因为细胞中的 可以将农药阻挡在细胞外。练1下列哪一项说法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练22019年1月,我国科研人员将棉花,拟南芥,酵母菌、果蝇等六种生物通过“嫦娥四号”带上月球。经过九天的努力,棉花发出了第一片嫩芽。如图A、B分别代表棉花叶肉细胞、、果蝇细胞,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之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包括下列哪些结构(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A.①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⑥练3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蜗牛”的动物具有保存并不损害这种细胞器的非凡才能。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细胞壁练4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B.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较多的糖分D.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5讲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和显微镜(原卷版).docx 第5讲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和显微镜(解析版).docx